1、第6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如何认识这一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制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教学内容 6.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6.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 纲领 6.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6.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我国最大的实际,6.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6.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6.1.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6.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理论基础
2、 和实践基础,1)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过的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2)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和对社会主义社会发 展阶段的曲折探索,列宁指出: 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斯大林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不久,就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赫鲁晓夫提出苏联将花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把当时苏联的社会定性为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安德罗波夫 契尔年科 都认为苏联社会处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的开端,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
3、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探索的经验教训:列宁的伟大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将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即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列宁之后的苏联历代领导人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但总是把社会主义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估计过短,始终没有对苏联基本国情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3) 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和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曲折探索,毛泽东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但尚未完成的思想。,毛泽东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但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思想却没有能够坚持和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
4、毛泽东对中国国情做出了脱离实际的判断,过高地估计了我国的发展阶段,搞“大跃进”、搞“人民公社化的运动” ,直至“文化大革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探索也中断了。,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以前,有三次重要的探索: 第一次是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二次是1982年的十二大报告 第三次是1986年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2)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做了系统的论述,这表明了我们的党在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上产生了一次飞跃,3)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
5、题,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4)党的十六大强调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做了新的概括,并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应把社会性质同发展程度统一起来,从其统一性中来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联系和区别 a.二者
6、的社会性质不同 b.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 c.二者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同,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做出的概括: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家,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7、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6.1.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8、阶段的长期性,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长期性的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们国家,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发展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这样的条件下来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特定的历史阶段。,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 1)由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更高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社会制度应当建立在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物质基础之上,2) 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 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
9、化,必须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3. 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上,要澄清两种模糊的认识和观点 一种是认为我们搞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资本主义 另一种是认为我们不应当搞社会主义,6.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和基本纲领,6.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6.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6.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6.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 1)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10、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2)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社会矛盾的学说,强调发展我们的经济、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的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图片来自: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决定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概括,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11、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含义 1)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来讲,这里的人民不是包括一部分人,而是包括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 ;全国各族人民的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的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2)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6.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内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民主革命时期,党逐步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们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12、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且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又相继提出并且实施过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主要有三次:一次是1956年党的八大确定的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二次是1958年党的八届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第三次是从1962年党的八届四中全会到1969年党的九大,“以阶级斗争为纲”被作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4)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
13、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初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5)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理论根据,正式制定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6)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7)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的由社会主
14、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且明确把和谐社会作为同富强、民主、文明并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1)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6.2.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制定 2)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
15、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
16、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2. 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6.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6.3.1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6.3.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3.1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 发展战略的内涵 所谓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对较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全局性的谋划。它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特征 。,2. “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内容 1)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
17、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并设想用一百年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进一步思考如何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四个现代化的进程问题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个命题,1979年10月,邓小平在谈到实现现代化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修改原来关于现代化的要求。同年12月,他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1980年1月,他把到二十世纪末的二十年分为两个十年,初步提出分“两步走”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得到了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党的十二大的肯定。1987年4月,他在会见
18、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使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的提法,明确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3)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三步走的思想确定下来。其中提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大体分三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4)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
19、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3.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特点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2)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3)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统一,6.3.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