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清远市 2014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 、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切实做好我市 201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 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有关规定 和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 2014 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环发 2014 32 号)的要求,结合清远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07 2020) 和 我市 2013年地质灾害灾情和 2013 年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治理情况,编制本年度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 一、 2013 年地质灾害概况 (一)地质灾害灾情 2013
2、年全市共发生 66 起地质灾害,其中中型 6 起 、 小型 60 起;灾害类型分别为滑坡 36 起 、 崩塌 16 起 、 地面塌陷 9 起 、 泥石流 3 起 、 地裂缝 2 起;地质灾害起数是 2012年的 1.35 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627.5 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比 2012 年增幅 29.3%;死亡人数 4 人,比 2012 年因灾伤亡人数下降 80%。 (二)地质灾害特点 2013 年全市 66 起地质灾害全部为自然因素诱发,按发2 生地域划分,清新区 5 起、英德市 16起、连州市 16 起、佛冈县 3 起、连南县 18 起、阳 山县 8 起。按发生时空划分,汛期 59 起(占
3、 89.4%)、汛前 7 起(占 10.6%)。 2013 年全市平均降雨量为 2,079.6mm,较 2012 年平均降雨量 2,000 增加了 4%, 汛期呈现出 “开汛早、雨量多、台风强、灾害重”的 气象 特点 , 由于地质灾害 的 突发性和隐蔽性强,有效预防难度大, 易 造成人员伤亡 。 其中 灾情最严重的是 5 月 中旬 和 8 月 中旬的两次 短 时强降雨 , 5 月 15 日强降雨引发佛冈县水头镇新坣村委麻竹冚村民小组一个边远果场山体崩塌 ,造成 果场瓦屋 损坏导致 1 人 伤亡 , 此期间水头镇累计降雨量达 327.4; 8 月 18日凌晨强降雨 引发连南县大坪镇良亚村十三组山
4、体滑坡 ,随滑坡体下滑的树木砸 毁一 村民房屋,造成 3人死亡,该地在 8 月 14 至 17日 4 天中降雨量 达 447.1mm,其中 8月 15日和 8月 17日分别降雨 155mm和 152mm。可见, 强降雨是 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效果分析 一是 我市 各级党委、政府 以 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各有关 单位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 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 在哪里出现险情灾情, 当地 领导干部都能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二是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发挥 了重要作用,做到 及时、具体、准确,为防御局部地质
5、灾害转移受威胁群3 众争取了时间 。 三是 不断增加地质灾害防治专项 经费 投入 ,有效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与 避险 搬迁工作。 四是 全面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体系 建设 , 并 充分 发挥作用, 在强降雨期间,加强对 重大地质灾害 隐患点 巡查 监测, 出现 险情、发生灾情,及时撤离受威胁的人员,确保安全。 2013年 , 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及时转移群众 826 人 ,成功预报 4起, 避免了 29 户 105 人伤亡。 (四)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动情况 2013 年全市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 89 处, 完成消除上年末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 10%的任务, 解除受威胁人员 4,577人 。 其中
6、消除 威胁 100 人以上的重大 地质灾害 隐患点 5 处 ,完成消除上年末在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 10%的任务 。 2013年全市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 131处。至 2013 年底,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719 处,其中崩塌 305处、滑坡 353处、 地面 塌陷 40处、泥石流 21处。对人有威胁的 492 处,受威胁人员 27,268 人,潜在经济损失 61,459.4 万元 ;其中威胁 100 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 59处(崩塌 18 处、滑坡 32处、塌陷 7处、泥石流 2处),威胁人员 17,206人,潜在经济损失 42,525 万元。 二、 2014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时
7、期 广东省每年的主汛期在 4 10 月,期间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80%,强降雨是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4 的主要因素。我市 2014 年地质灾害防范期为 4 月 1 日 10月 15 日,重点防范期为 5月 1 日至 9 月 30日以及台风移动路径对我市构成影响的时段。 三、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和重点防治地区 根据我市地形地貌特征与地层岩性特征和人类建设、活动特点,依据清远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2007 2020) ,将全市划分为五类重点防治区和三大防治区域。 (一)五类重点防治区 1.沉积岩分布区的非碳酸盐岩分布区及花岗岩和变质岩分布区的强风化剥蚀区。 该区域岩石风化程度高,风化层
8、厚度大,表土层松散,为水土流失易发区,在汛期降雨的影响下,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灾害,遇强降雨或超强降雨影响还可能叠加泥石流地质灾害。该区域主要包括连山、连南县、连州市、阳山县、清新 区 、英德市区域内非碳酸盐岩分布区且地形陡峻地段,以及清城区、佛冈县地形陡峻复杂的地段。 2.碳酸盐岩分布区。 我市碳酸盐岩(主要为石灰岩)分布面广,主要包括阳山、连南、连州、英德、清新等地,这类岩石溶蚀作用强烈,溶洞与地下河发育,地表上山体 高差大,地形陡峻,地表植被稀少,是崩塌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受抽取地下水等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影响,地下水位发生变化致地面结构遭受破坏,容易引发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灾害,而且地面塌陷和
9、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不局限于汛期,在旱季5 由于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也易诱发此类灾害。 3.矿山开采地区。 此类地区指辖区内的矿业开发活跃区域,露天开采矿山易诱发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地下开采矿山因抽取矿坑积水以及采矿后形成的采空区易诱发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灾害,在这部分区域,矿山开采和选矿活动形成的大量废弃物和尾矿若防范措施不到位,遇强降雨 或超强降雨条件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 4.水利水电、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及林区地带。 清远辖区内的山体起伏落差较大,沟脊、水系发育,中小水库较多,小水电多分布在沟谷中,山区地带各等级公路沿线边坡较为陡峻,汛期在降雨的影响下易发生山体及线性工程两侧边坡滑坡、
10、崩塌灾害,对水利设施、水电站及公路、铁路的安全构成威胁,尤其是在这些场所参与施工、作业的人员,多数为流动、临时务工人员,受场地条件限制,这部分人员的临时居住、施工和作业环境往往比较恶劣、危险,发生地质灾害易对这类人员构成伤害。 5.旅游景点区域。 我市旅游业发 展迅速,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开发,旅游人数逐年增多。旅游景点多位于山区,以陡、险、奇为特点。因此,大多景点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尤其在 4 10 月份,既是汛期也是台风(热带风暴)多发期,又是旅游旺季,游客多,人流大,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易对人员安全造成伤害。 6 (二)三大防治区域 1.西北部崩塌、滑坡、泥石流与地面塌陷地质灾
11、害防治区。 本地区包含连山县、连南县、连州市及阳山县,总面积8,456.46 平方公里,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2,706.26 平方公里,占 3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2,371.68 平方公里, 占28.05%;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3,378.53平方公里,占 39.95%。该区域地形地貌较复杂,以中低山为主,地形陡峻,坡度较陡,地表岩石风化程度深;地层分布有沉积岩、花岗岩、变质岩。该区域内的沉积砂页岩及花岗岩、变质岩表层风化程度高,风化层厚度大,表土层松散,为水土流失易发区,一定条件下(短时强降雨或超强降雨)极易引发大面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汛期必须加强各隐患点的监测防范工作。阳山
12、县、连州市、连南县的碳酸盐岩分布区,主要应防范崩塌与地面塌陷灾害。 2.中北部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防治区。 本区域包括清新 区 、英德市,总面积 7,987.6平方公里,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1,754.17 平方公里,占 21.96%;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1,862.12 平方公里,占 23.31%;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3,705.72 平方公里,占 46.39%;地质灾害非易发区 665.69平方公里,占 8.34%。在本区域的沉积砂页岩、花岗岩、变质岩分布区主要防范滑坡、泥石流灾害;英德市广大碳酸盐岩类岩石分布区主要防范崩塌和地面塌陷灾害。 7 3.东南部崩塌、滑坡、泥石流
13、地质灾害防治区。 本区域包括佛冈县 、 清城区,总面积 2,591.48 平方公里,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476平方公里,占 18.37%;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1,062.31 平方公里,占 40.99%;地质灾害低易发区1,053.17 平方公里,占 40.64%。区域内地层主要为花岗岩和沉积砂页岩,其特点是地形相对平缓,以丘陵为主,但花岗岩地表风化程度高,在局部坡度陡峻、沟谷窄而狭长的地形条件下,当遇强降雨或超强降雨也易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甚至叠加泥石流灾害。 四、重要地质灾害防治点 重要地质灾害防治点指威胁人员数量超过 100人以及威胁低于 100人但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威胁
14、人 员数量分别列为市级、县级、镇级防治重点。本方案将 2013年底全市 存在 威胁 100 人以上的 59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列为市级防治重点(详见附表)。 五、 2014 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措施 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有序有效,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 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以 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精神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将 “以8 人为本” 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坚持属地管理、 分级负责,明确各级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
15、,建立健全 “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 同 、公众参与、上下联动 ” 的工作格局, 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层层抓落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周密部署、靠前指挥、快速反应。 (二)深入研判、 制定防治方案, 科学指导 防治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在清远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2007 2020 年 ) 的 基础上, 对县级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进一步细化防治分区,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指导 。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 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 要及早 组织 编制修订 本 地 区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 本 地 区年度地质
16、灾害防治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 认真总结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会同 有关 部门,结合辖区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类型、规模、活动性、危险程度、影响范围 的 情况,认真 研判趋势,深入分析雨情、水情、灾情、险情, 要 实时准确 把握辖 区内地质灾害 隐患点的动态变化、灾害威胁的情况,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有效地做好防灾工作部署和措施的落9 实。 (三) 落实各项防治工作制度和责任制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要按照 签订 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 认真履行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 制 ,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责任落到实处 , 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
17、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 要加强 落实汛期 地质灾害风险隐患 排查巡查制度 、 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 。 汛期前 按广东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认定和灾后分级标准(试行)规定, 对 辖区 进行 一次 全面 调 查 排查 ,及时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 要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汛期 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 务 和旅游等部门要 按照各自的职责 组织人员加强巡查监测, 重点防范城镇、乡村、丘陵山区、旅游景点等人员集中区 和交通干道、重点设施周边等,尤其要强化在建工程施工场所 、矿山等临时务工 人员的防灾意识,落实防范措施,要 将防 灾责任 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并有专人跟踪督促
18、检查。汛期结束后开展复查与总结。 (四) 着力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 各地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着力推进 地质灾害防治 高标准“十有县”建设, 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 镇两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健全以村干部和10 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 , 引导基层社区、村组成立地质灾害联防联控互助组织 , 切实组织做 好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工作,明确监测责任人,对监测责任人给予适当经费补贴,并配备简便实用的监测预警设备。县、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及时收集、整理监测数据,随时掌握重要隐患点的变化情况。 各地
19、要按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的要求,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庄、学校、旅游景点等防治责任人发放 “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发放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使基层组织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提高 “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自我救治” 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自救互救和应急 处置能力。 (五) 加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 点防灾 应急管理 对列入重点防范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各地 在加强和落实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应急管理,各有关部门要结合 地质灾害风险 隐患具体情况组织编制 重要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明确预警方式、预警信号、紧急疏散措施和紧急疏散路线、避险安置场所及抢险救灾措施, 同时做好 应急演练 ,各地每年最少要举行 1 2 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切实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六) 落实防治经费,完善投入机制,加快实施地质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