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现代中国的国情概论,刘 芹 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国情概念,(一)概念国情(the condition(or state)of a country;national conditions),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也特指一个国家某一时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一方面指国家的情况,另一方面指国家的社会性质。具体通过7个方面来反映国情,如环境和资源、科技教育、经济发展、政治等。,(二)国情概念的谱系,(三)国情观,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观点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国情是长期以来我们认识问题的立足点与政策依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开
2、展情况,1,2,3,5,6,01,02,03,04,05,06,07,国土面积、地质、地貌、地形、气候、矿立、生物、水、光、热资源等,科技队伍,科研水平、体制,教育的规模、结构、水平等,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关系、生产力布局、对外经济关系等,人口、民族、家庭、婚姻、社会犯罪及其相应对策等,阶级和社会阶层的划分,政党和政治团体间的关系、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民主与法制建设等,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艺术观念及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等,各国国情特色、特点、发展、模式及相互之间的比较等,邓小平国情观1.出发点:实事求是2.方法论:定性定量分析3.比较点:中国特色4.目的论:讲求实效,继承与发展
3、延续与差异理论与实干浪漫与实用大众与精英革命与特色政治与经济自主与开放,重视国情调研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群众路线方法国内外相联系唯物辩证分析社会发展阶段,毛泽东国情观1.核心:社会性质2.关键点:社会基本与主要矛盾3.主要内容:阶级斗争分析法4.工作出发点:调查研究5.主要任务:不同时期的调整,“国情”是指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实际情况, 它是指那些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推动因素和限制因素, 它常常决定着一国长远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大致轮廓。,决定一国长期发展的五大资本(胡鞍钢),自然资本,环境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物质资本,通过教育、培训和卫生保健形成的人的学习能力
4、、就业能力和生产能力,指技术资本,来源于自身创新和外部引进,国外商品、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入量,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国际资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存货增加,认识中国国情的综合框架(胡鞍钢),制度与政策,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增长,福利,分配,TFP,知识资本,国际资本,1.自然资本2.物质资本3.人力资本4.知识资本5.国际资本,什么是国情?国情是属于历史范畴的综合概念。从范围来讲,它有广义国情和狭义国情之分;从时间来分,它有历史国情和现实国情;以存在方式来分,它有自然国情和人文国情。广义国情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形态的国家,其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自然条件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
5、特点的总和。狭义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性质、基本特征、主要矛盾等情况的综合。国情的核心要素一般是指社会性质和社会生产力状况。朱贤枚:中国国情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6月版,第20页。,二、近现代以来关于国情的论争举例,(一)洋务派、维新派与保守派的国情之争,“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1868年(同治三年)4月28日,“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
6、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坚船利炮与奇技淫巧:洋务派与保守派的国情之争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同治(1867年)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二)民主共和与恢复帝制之争“国情”一词在此时正式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词典之中,中国人在这个词语的运用上,当政者、守成者、保守者往往是极力强调“国情”的一方,在野者、创业者、革命者,往往是反对强调“国情”的一方,民国以降,这几乎成为历史的铁律。在这一轮的“国情论”喧嚣中“人民程度”成为一个关键词。“人民程度不足”、“民智未开”,成为保守派反对共和、复辟帝制的主要借口。,(三)三
7、次大论战1.“问题与主义”论战2.关于社会主义论战3.同无政府主义论战,三次论战的核心问题分别是中国要不要革命, 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共产党的领导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改造中国的方式方法、中国革命的前途以及革命领导者等具有原则性的根本问题。在论战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些根本问题作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回答,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三、当代中国国情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一)中共八大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
8、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二)中共十三大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三)中共十九大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参考书目,1.吴思珺:国情、国情分析、国情教育散论,中国国情国力,2014年第3期。2.韩振峰:国
9、情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3.冯俊:中华人民共和和国国情词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刘继增、张葆华:中国共产党国情认识史,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5.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6.李慎明、武寅:中国国情报告 生态城乡金融文化(第2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7.李慎明、武寅:中国国情报告 文化法治收入住房(第1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8.柳长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9.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中国国情读本 2014版,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4年版。10.刘艳:中国共产党基本国情认识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11.张春荣:毛泽东国情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河北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