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从读懂入手.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42510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从读懂入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诗词鉴赏从读懂入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诗词鉴赏从读懂入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诗词鉴赏从读懂入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诗词鉴赏从读懂入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古诗词鉴赏从读懂入手 记住一个口诀掌握高考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吕宝印 古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复习应试中的难点,由于时代、语言、体例特点等原因,主要难在对诗词内容含义的理解把握。如何化难为易呢?这里特给大家友情推荐 “三个一 ”:一个鉴赏思路,一个鉴赏方法,一个鉴赏口诀。 一、一个思路: (运用联想想象 ) 诗歌鉴赏的过程 披文以入情,得意而言丧 。解题时应遵循的合理思维流程是: “语言 意象 意境 主旨(情感) ”。 它与诗文写作是逆向思维,即从阅读语言文字入手,弄清诗文中的意象、景象及其特征,进而 把握其意境,从而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写作主旨。 鉴赏与创作都离不开联想与想象,都需要运用联

2、想与想象。值得注意的是诗歌有以意境胜者,有不以意境胜者。有意境者固然高,无意境者未必低。如曹操龟虽寿、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文天祥正气歌等意境都不太明显。 二、一个方法:从原作中找根据。 (答案就在原作中 ) 主观题的解答不能脱离原作,要能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包括考题、标题、作者、注释、诗文内容等,按照命题要求,根据诗文本身实际组织答案。培养自己对原文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能用原文语言要素根据命题指向组织加 工成自己的语言观点。通过比较自己的语言与参考答案的语言,找出差异所在,缩短距离,既提高得分能力,又提高思维能力与表述能力。 三、一个鉴赏口诀:从标题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

3、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开头找到特点(基调),从结尾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下面就按照此口诀顺序逐一加以解说: 1、从标题认识对象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 对象、事件、主旨,有的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情趣。还可由诗歌题目判断诗歌的题材,总体把握情感倾向等。读题目,可明了对象、范围,可分类推断。例如,【 2012 年新课标卷】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

4、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 ”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 分 ) 词牌是词调的名称,这首词调名与词题合一,词调又是词题,词的第二句就是对词题内容的解说,也就是第一问的答案 :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 这种题调合一的词牌还有许多,如:虞美人,咏虞姬之类美女时;鹊桥仙,咏牛郎织女天河会时;木兰花,借木兰花咏物写景抒怀时等。再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题目包含的信息:交代了写作内容 (梦游天姥 );交代了写作目的 (留别 );交代了诗的体裁 (吟:古体诗中的歌行体 );暗示了写作手法 (浪漫主义手法:虚实结合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5、湘题目包含的信息:交代了写作缘由 (左迁 )、地点 (蓝关 )和特定读者 (侄孙湘 ); 暗示了诗的类别 (贬谪途中赠人诗 )。 2 咏素蝶诗题目包含的信息: 交代了写作对象 (素蝶 );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 );暗示了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 带着标题去读诗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如,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诗题信息: 时间是中夜 (半夜 );地点是西园;人物

6、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正升起的月亮。 先据题猜想:作者为什 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 再读诗: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 ) 标题里有月,诗中第二句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作者的心情很寂寞。那么,作者为何会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 (被贬永州 )就可知晓了。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读懂了该诗。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了解开头的内容。 2、从字面读出感觉。诵读体悟 ,初步感知。 【 201

7、1 年上海卷】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 【注】引领:伸颈远望。 这首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做此题就需要根据题干的指向从原作中寻找人物的动作,再看动作中体现出什么样的情感,于是就整合出了答案:“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 “我 ”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明月、客行)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 2014 新课标卷 II】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

8、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韦庄(约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9两首诗都写到 “灯前 ”,这两处 “灯前 ”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根据韦诗中的“惆怅”和郭诗中的“笑说”等字眼就可得出答案: 虽然两首诗都写到 “灯前 ”,但是,这两处 “灯前 ”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 ”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 “灯前笑说 ”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

9、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3、从注释破解难点。读注释,解难点。 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可不看。例:你认3 为夏意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 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注意景情特征) 若只看诗句不看注释可以答为:此诗写盛夏炎热之时清幽宁谧之境中的昼寝,表现了悠旷闲适之情。但一 结合注释看 “梦”“流莺”“一”等

10、字眼,就要这样作答: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清幽宁静的环境气氛,在悠闲清爽的背后似乎隐藏着诗人遭排挤受压抑的孤寂、惆怅。 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这些注释有如下一 些作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深层原因有关。注释中的提示性、暗示性等信息,可能是解题的关键。如,阅读下面一首诗,请谈谈它的写作意图。 赠 花 卿 注 杜 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

11、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 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 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在此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写作意图。 “天上 ”天子所居皇宫也,“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 ”皇宫之外也,不当受之。你花卿不但有,而且还 “日纷纷 ”。就隐含警示花卿僭用天子音乐,这种享受难于长久。凭注释就可得之此诗目的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谏。 【 2013 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 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

12、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余既 ”三句出自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概括 “兰 ”“蕙 ”“菊 ”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根据注释即可得出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4、从作者了解背景。即知人论世,把握作品思想情感。 作家的思想与经历往 往又是密不可分的。在欣赏诗歌时,了解了作家的思想、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例如

13、,终身布衣的孟浩然积极入世的思想通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表露出来。李白本想积极入世,却又鄙弃世俗、蔑视权贵,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时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他的 行路难 将进酒 等作品的思想内涵。又如李清照的作品南渡前后判若两样的风格与思想,就和她在这前后的经历和遭遇直接有关。 4 一般地说,诗人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如李白的飘 逸,杜甫的深沉,李贺的险怪,苏辛的豪放,姜柳的婉约。 我们分析有关作家的作品时,要考虑其主体风格,也要同一作家会有多样的风格。例如豪放派的苏轼也有如诉如泣的 江城子 十年生死 ,也有借咏杨花来抒发幽怨缠绵的

14、离情别绪这样低回婉约的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又如南宋 “ 位卑未敢忘忧国 ” 的爱国诗人陆游,也有 钗头凤 红酥手 和 沈园 这样儿女情长的传世名作。 如,【 2013 年全国课标卷】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诸侯, 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蘋 洲烟雨。镜湖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 【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根

15、据作者早年短暂的从军经历和上阕内容可得出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 2008 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李弥逊( 1085 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根据作者处境与创作背景即可得出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

16、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 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5、从题干得到启示 。读懂 题干的暗示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 (回答什么问题 )、解说要素 (解释题目要求 )、限制要素 (哪一联、哪一句、那一字词等 )。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 2014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 9 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 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 闹苏堤,留春

17、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番腾:同 “翻腾 ”。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分) 此题的题干指明了答题方向和分析的切入口,即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要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即可整合出答案:“番腾妆束”“闹春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爱春之心,留 春之意;“凌波寸5 不移”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离去,叹春之意。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

18、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 分)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 “点面结合 ”,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考生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中的写人绘景之词句哪些是“点”的,哪些是“面”的,即可得到答案:香红渐稀 ,人们闹春苏堤,是面;花褪雨,絮沾泥,是点。女子驻足不行是点,人们陆续叫船回家,是面。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总之 ,题干的指向是限制又是引导,留意这些或隐或显提示,去读原作,加上平时掌握的诗歌知识,在考场上就能在短时间内读懂一首诗。 6、 从原作找到根据。即读诗句,解诗意。 要进行诗歌鉴赏,

19、只有弄懂诗的语句含义,才能把握诗的思想内容,进而进行评价赏析,因而先解诗句才能读懂诗。如: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可先大概从字面上解读一下:梅雨季节雨水很多,长满青草的池塘里到处是青蛙,蛙声不断,客人和我约好,但过了半夜还不见人来,我一个人无聊得很,失望焦躁,不停敲打棋子 ,使灯花都纷纷下落。据此就能把握诗的内容情感了:诗人和客人约好下棋,但久等不至,于是焦躁不安,也十分无聊。 【 2013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

20、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白苎( zh)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禹门:即龙门,古时以 “鱼跃龙门 ”喻指考试得中。 () “白苎新袍入嫩凉 ”句中的 “嫩 ”字带给你怎样的 感觉?(分) 这里用“嫩芽、嫩绿”触觉、视觉之“嫩”修饰肤觉的“凉”,加之题目与注释中的初秋季节,自然得出答案:给人一种“轻微、新鲜、清爽等”感觉。 ()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分)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首要区别就是意象、意境的阔大与狭窄,根据此句中的意象与意境特点即可得出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

21、、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分) 实是正面写、直接写,是眼前所见所闻;虚是侧面写、间 接写,是想象中的思忆感。据此可知词中“白苎新袍入凉”,点明廓之赴试的时令和环境,是实写;“春蚕食叶响回廊”是想象考生们在考场答卷的情形,“明年此日青云去,笑看人间举子忙”是想象廓之金榜题名后愉悦的行为神态心情,这些都是虚写。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7、 从开头找到特点(基调) 【 2015 年 重庆卷 】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

22、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4 分) 6 (根据开头两句内容可知,诗人在船头仰卧悠闲地观看江岸碧峰在水中的倒影,可知全词的基调是闲适自在的。) 【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再如,本文开头提到的【 2012 年新课标卷】 晏几道的思远人开头第一句 “红叶黄花秋意晚 ”, 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 加重了第二句的“千里念行客”之情。 8、 从结尾参透主旨。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 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23、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结尾一句 反问中“怎一个愁”,说明其愁不止一种,那么她有哪些愁呢? 结合创作背景可知作者当时之愁大致有:痛爱人赵明诚突然暴亡,悲张汝舟的骗婚之创,伤大宋的半壁江山沦陷,恨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还用奸,苦自己形影相吊孀居晚年,愁漫漫余生如何捱过。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等等交织在一起,故曰“怎一个愁字了得!” 【 2014 新课标卷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9 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

24、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 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 9、末尾两句表现 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上阕残春之境与过片的燕子成双成对地飞自然会勾起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 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由此可得出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2 分)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神态来表现

25、的。( 2分)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 分) 9、 从景物把握情感。 【 2014 新课标卷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9 题。阮 郎 归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 分 ) 词的上阕主要在 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 “哀 ”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 “哀 ”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参考答案】奠定了词的情

26、感基调。( 2 分)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7 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3 分) 鉴赏要点:把握景物形象的特征;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 领会诗人所表现的情感。 【 2011 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 -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

27、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 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 分) 【参考答案】 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 “不堪回首 ”之情油然而生。 9.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 友情提示 常见的景情关系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写哀景抒乐情、写乐景抒哀情、写乐景抒乐情、缘情写景、为情造景、情景分列、景在情略、情在景略等。 情景结合基本特点: 前后内容 (即写景与抒情 )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

28、乐情,哀景哀情。 前后内容 (即写景与抒情 )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哀情衬乐情等。 辨 “愁 ”法之 “愁 ”象,表现愁情的典型意象:芳草落花芭蕉柳,秋雨寒烟流水舟,梧桐西风孤灯酒, 斜阳归雁云月楼, 虫鸣猿啼杜鹃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 学会分析意境 意境有诗人之意境、诗歌之意境、读者之意境。 诗歌艺术境界高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诗人的思想境界。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胸怀天下寒士;“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胸怀祖国;“一蓑烟雨 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洒脱豁达。 鉴赏水平的的高低取决于读者之意境。 意

29、境生于意象又超乎意象。一般有六种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 伦理境界:主于爱。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 政治境界:主于权。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 学术境界:主于真。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 宗教境界:主于神。因欲反本归真、冥合天人 艺术境界:主于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欣赏者须调动想象力 由实入虚,由虚悟实,抓住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悟出境中之意 、趣中之理。 (前五为诗人与读者的,后者为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的) 8 要提高鉴赏能力,需要开阔胸襟,提升视点,锻炼并提高自己的联想想象能力。意境分析答题要点: 一、

30、绘景 :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描绘静景、串缀静景、挖掘虚景)语言力求优美。 二、析境 :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三、悟情 :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 比如只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例: 绝句二首 (其一 )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

31、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或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 (步骤一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分析意境型考题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 “情 ”和 “景 ”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了解意境(氛围)常用词语: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

32、美、生机勃勃,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抓住景、事、情。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 “景 ”“事 ”“情 ”三要素,其中 “景、事 ”是表象, “情 ”是诗的内核。我们要做的就 是,仔细阅读全诗,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的主旨。如, 2008 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

33、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 的感慨。(4 分 ) (2)“总为浮云能蔽日 ”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里的景是:空荡荡的台、千古自流的江水、落日下的山峦、青天、长江水、水中白鹭洲。这里的事件是:诗人游凤凰古台、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变化、感受晋代衣冠成冢。不难看出,前者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依旧,后者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往事。有变的,有不变的,人世沧桑巨变,自然景物亘古永恒,古今对比,推导出诗人在抒发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再看尾联:景,浮云、太阳;事,诗人望

34、长安而不见;情,愁。 “浮云蔽日 ”有 深意, “云 ”轻浮不定,与左右逢源的奸邪小人相似; “日 ”为天的代表,指皇帝9 天子。浮云蔽日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因不被统治者重用而忧愁。 【参考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友情提示:解答思路要落实在平时学习中,在上述思路的有序训练中,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解题程序(赏析的常规思路),有 利于提高答题的正确率,避免常见的答题错误。 1、尝试用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方法品读诗歌。 2.选取平时练习(或高考)中的答题误例,进行讨论评析。学会在正误答案的比较中,寻找正确理解的途径。 3、不依赖参考答案,更不能照搬照抄答案,要结合试题指向与诗歌的实际内容练好自己组织答案的硬功夫。 4、认真研读高考原题的参考答案,从而悟出拟制参考答案的基本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