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考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1.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全文的中心论点,印证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相近。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用比喻的手法论证学习可以使人超过原有的水平。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通过学习和参省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人们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完善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故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强调空想不如学习,阐述学与思的关系。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性 一作:君子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的道理,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
3、易成功”是一个意思。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4、;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从正面设喻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人为“善” ,人们通过积善,养成良好的品德。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一个人先天资质的好坏不是决定学习好坏的关键,如果坚持不懈,也会成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雕刻为喻,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以蚯蚓为例,强调学习必须用心
5、专一。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以蟹为例,说明虽然先天条件优越,但如果学习态度不专一,还是不会有所得的道理。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2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
6、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
7、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
8、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
9、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1.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2.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荀子劝学中“ , ”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则在劝学中说“ , ”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提升自己, “ , ” 。35.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 , ” 。6.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
10、。2.逍遥游(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以展开翅膀奋起而飞的情形描绘鲲鹏之大,在想象和夸张中营造了雄奇、开阔的意境。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描写大鹏飞翔时表现的力度和高度,展现了鹏鸟一飞冲天的磅礴壮观的气势。去以六月息者也。 ”描绘大鹏虽凭借大风直上九万里高空,但它仍然有所恃。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
11、舟也无力。用“水”和“大舟”的关系来表明世间万物有相互依赖、相互限制的状况。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说明大鹏鸟的飞翔也需有力依附的结论。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以拟人之笔,表现蜩与学鸠飞翔的状态和高度以及对大鹏鸟的嘲笑,以此表现蜩与学鸠短浅的见识。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 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说明路途远近不同,它们所用的时日及做的准备也不同。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
12、小年不及大年。通过讲“大”与“小”的关系来说明“小”的往往不了解“大”的行为、想法。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 蛄不知春秋,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也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 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 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 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
13、下,翱翔蓬 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 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点明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用宋荣子对待“誉”和“非”的态度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 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 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点出“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即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
14、气的变化。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点明“无所待”状态下三类人的表现。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 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 ,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 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 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 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 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其言谓 何哉?” “曰藐
15、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连叔曰:“然,瞽 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 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 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 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 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 然丧其天下焉。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
16、成而实五石。以盛水 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 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 之曰:我世世为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 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澼絖,则所用之 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 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 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
17、, 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 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 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 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1.庄子逍遥游指出, “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 “ , ” 。4.庄子认为“逍遥游”的最高境界是“无所待” ,
18、即“若夫乘天地之正, , ” 。5.逍遥游中庄子认为“道”能够先天地而生,只有掌握了这种“道” ,5才能“ , ” ,这样才算是逍遥游。6.庄子在逍遥游中说“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这种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大命题“天人合一”的源头之一。7.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8.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9.在逍遥游中,庄子用水、风作类比后推出大鹏要展翅高飞也需要有力依凭的句子是“ , ” 。10.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
19、万里”的诗句,共同化用了庄子在逍遥游中的“ , ” 。11.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那神奇的“大鹏鸟”凭借大风一步步飞起来的句子是“ , ” 。1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互相联系的名句是“ , ” 。3.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概括老师的职能。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运用反问句说明从师的必要性。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突出从师学习没有年龄大小的界限,表现了以能者为师的思想。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明确
20、了择师的标准,也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批驳当世之人耻于从师的错误风气。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批评人们对自己和对子女的要求不一样。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明确指出自己所说的“师”不是指启蒙老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批判这种舍弃
21、重要的却学习次要的内容的求学方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总结师道不复的原因。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表明君子不重师道的恶果。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客观地表述了弟子与老师的关系,和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说明老师与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之原因。李氏子蟠,年十七
2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揭示了写作师说的缘由。61.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经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 ,而时下一般人“ , ” 。2.韩愈在师说中打破老师的神秘地位,客观地表述了弟子和老师之间关系的两句是“ , ”。接着他还解释了弟子和老师在学问方面只是领悟有先后,各有所长,如是而已。3.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是“ , ” 。4.韩愈在师说中批评士大夫之族在拜师求学上的浅见,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2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阿房宫赋(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引出阿房宫的修建,总领全文。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突出阿房宫的雄伟、壮观。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特点。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描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特点。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描写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今天的“勾心斗角”用来形容比喻各用心机,互相倾轧。盘盘焉,囷(qn)囷焉,蜂房水涡,矗(zh)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运用想象虚写长桥的形态。复道行空,不霁(j)何虹?运用想象描写架设在
24、巍峨宫殿之间的通道形态,用来突出阿房宫的华丽。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pn)媵(yng)嫱(qi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n)来于秦。朝歌夜弦(xin),为秦宫人。明星荧(yng)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运用夸张、比喻、排比手法,借助于几个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突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l)辘远听,杳(y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yn);缦(mn)立远视,运用神态描写刻画宫女遥望君王到来的形态。而望幸焉。
25、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突出泰国珍宝之多,搜罗之广,贪欲之大。几世几年,剽(pi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ng)玉石,金块珠砾,表现了“秦人”对珍宝的态度,反映了泰国君主的穷奢极欲。弃掷逦(l)迤(y)。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铢(zh),用之如泥沙!以质问的语气谴责了秦统治者奢靡而不知怜惜的行为。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之粟(s)粒;瓦缝参(cn)差(c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n),
26、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u)哑(y),多于市人之言语。用六组排比句,极力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sh)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总结六国和泰国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不修自身,咎由自取。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指出7秦若能“爱六国之人”的结果。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告诫后人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委婉地提醒当朝统治者。1.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
27、、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 ”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 ”八个字就写出了泰国的穷奢极欲。3.阿房宫赋中,杜牧愤怒指责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吝惜的语句是“ , ” 。4. “ , ”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统治者奢靡而不知怜惜发出的愤激质问。5.古人写文章常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以“ , ”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秦人覆辙。6.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 , ”两句。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 , ” 。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朝统治者奢侈时
28、写道:“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排比句,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却只用了“ , , , ”十四个字就精练有力地尽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之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10.阿房宫赋中,杜牧仅用“ , ”八个字就把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史实写了出来。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们打开梳妆镜后,宫里像明星闪烁一般的两句是“ , ” 。12.杜牧极力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描写乐声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13.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1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十四个字“ , , ,
29、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5.赤壁赋(苏轼)壬(rn)戌 (x)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举酒属(zh)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表达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境。少(sh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u )牛之间。描写月出时的美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描写月光下的江景,与王勃滕王阁序 “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着一样的意境。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荡在浩渺的江面上。浩浩乎如冯(p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30、而登仙。写自己飘飘然像脱离了人世,升入仙境。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n而歌之。歌曰:“桂棹(zh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表现苏轼与客高雅的情调。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用“美人”表现自己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8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o,不绝如缕。描写客人箫声的悲伤、幽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妇。从侧面描写箫声的感染力。苏子愀(qi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o),郁乎苍苍
3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舻(l)千里,旌(jng)旗蔽空,概括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气势之雄、军容之盛。酾(shi)酒临江,横槊(shu)赋诗,描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英雄豪情,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o)于江渚(zh)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o)樽以相属(zh) 。描写二人乘小舟游赤壁时举酒互劝的欢快场景。寄蜉(f)蝣(y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渺小。哀吾生之须臾(y),羡长江之无穷。感叹人生短暂,向往大江的无穷永恒。挟(xi)飞仙以遨游,
32、抱明月而长终。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及欲与神仙为伴、厮守明月的情怀。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写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之后的悲伤。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ng)也。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从“变”与“不变”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作者对待荣辱得失的豁达态度。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
33、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客喜而笑,洗盏(zhn)更(gng)酌 (zhu)。肴(yo)核既尽,杯盘狼藉(j)。相与枕藉(ji)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2.苏轼在与客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 , ” 。3.秋江风光向来为文人所钟爱,如苏轼赤壁赋中“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5.赤壁赋中苏轼用大胆的想象来描绘箫声超强感
34、染力的两句是“ , ” 。6.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通过写蛟龙和寡妇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箫声的悲凉。7.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可与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 , ” 。8.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出自己飘飘然像脱离了人世,升入仙境的两句是“ , ” 。9.苏轼赤壁赋中通过“ , ”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9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6.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指明女主人公推迟婚期的原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女子为安抚男子私下约定婚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女主人公婚前对爱情和婚
35、姻充满幻想,也体现她纯真、热情的一面。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女主人公见到所爱之人之后的喜悦。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也可视作男子情感旺盛之喻。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比兴手法劝告女子不要沉迷爱情,对后世人生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比兴手法,用桑叶的凋落暗示女子的年老色衰,借物言情,用枯黄的落叶表现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表达对自己品行没有差错而男子却变心的愤懑之情。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痛斥男
36、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负义行为。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直陈女子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婚后生活。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表现女主人公的无助。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表示什么事物都有个限度。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写男女主人公少时两情融洽。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写男女之间最初海誓山盟,最后却违背了誓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之后表现出刚强的性格特点,表达女主人公的愤然决绝之情。1.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 。2.氓中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老的两句是“ , ” 。3.氓以桑树起兴,从主人公年轻貌美写
37、到体衰色减,其中用来比喻女子容颜靓丽的句子是“ , ” 。4.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 , ” 。5.氓中女主人公通过私定婚期安抚男子怒气的两句是“ , ” 。6.封建社会中很多女子任劳任怨,却无法避免悲剧的命运。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哭诉“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 氓中女主人公同样用“ , ”来表达自己品行没有差错而男子却变心的愤懑之情。7.氓中说明女子埋怨男子无好媒人的两句是“ , ” 。8.氓中,当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清醒”与“刚强” ,文中表现这种性格的两个句子是“ , ” 。9.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
38、” 。7.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10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39、。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40、。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博大的胸怀发出了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哀叹。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倾诉自己被贬后内心的痛苦,痛斥小人的险恶。与“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有相似的境遇。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用香蕙和白芷等香草比喻自己高尚的品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自己坚持高洁志行而不怕千难万险,九死不悔的忠贞情怀。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以隐晦的方式怨恨君心荒唐,始终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的衷情。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美女自比,写诗人因品德高尚被众小人嫉妒,诬陷。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
41、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用“绳墨”等形象的比喻批判当时随意歪曲法律、竞相苟合、取悦他人的不良社会风气。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写自己苦闷失意,孤独地承受穷困,走投无路的境地。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达了诗人宁死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心志。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借“鸷鸟”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情操。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表明与小人没有调和的余地,与今天所讲的“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一致。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表现诗人委屈心志,压抑情感,忍受谴责。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明自己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决心和志向。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表
42、达因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而有后悔之意。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写自己“进”不入, “退”要独善其身。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制作衣服的材料表明自己品行高洁。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表明只要自己的本心是好的,就不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通过写戴高帽,配饰品来表明自己追求高洁的品质。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写自己因为有芳香和光泽,所以纯洁的品格没有亏损,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用含有“四荒”一词的诗句表现自己去国自疏却怀恋故土的矛盾思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诗人的志趣是穷其一生追求美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