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443073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比较初等教育1. 简述比较教育的特点(见教材 P4)第一, 比较教育以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其他方法。第二, 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问题为中心。第三, 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第四, 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2. 简述比较教育的使命和任务(见教材 P9,答题时适当展开)比较教育的三大使命是:科学的使命、人文的使命和决策的使命。五大任务是:(1)了解别国的教育 (2)认识本国的教育 (3)认识教育的规律(4)推动教育改革 (5) 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3. 学习比较教育有什么意义(见教材 P37)(1) 增长教育知识(2)学习别国经验(3)形成教育

2、观念4. 比较教育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哪些特点?(见教材 P28)研究规模迅速扩大,地方和国际性比较教育团体涌现,研究成果影响巨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5. “比较教育” 至今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见教材 P13,答题时适当展开)(1) 比较教育的“史前期” 。 (2) 比较教育领域的创建时期。 (3) 比较教育的学科建制时期。(4) 比较教育的蓬勃发展时期。 (5)教育的泛化发展时期。第 3、4 章1. 简述美国全国教育学会对小学教育目的的概括(见教材 P97)(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3)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4)发展儿童有效

3、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5)发展儿童民主的生活价值;(6)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2. 简述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见教材 P105)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为锻炼幼儿的体格。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幼儿的个性。训练幼儿说话和听话的能力。提供活动和游戏的机会,认识较多的事物,以增进其生活知能。3. 简述英国小学教育目标(见教材 P105)英国小学教育目标为发展儿童身心健康。陶冶儿童优良行为。增进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与兴趣。培养儿童正确的观察能力。指导儿童正当的课余治动。激发儿童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4. 简述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见教材 P142)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

4、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虽然在所设的课程上与学科中心课程相似,但它的教学目标更为广泛、教学组织方式不同。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由教师自己创造,书本、教材和教具的使用也都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一般采用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因此,又称为“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5. 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因素有那些?(见教材 P176,答题时适当展开)(1) 社会发展(2)文化、教育传统(3)教师(4)课程改革政策2第 5、6 章1. 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评定中的课程作业有那些类型?(见教材 P193)实践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所进行的各种实验

5、、观察、独立完成的美术作品以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书面作业。包括一些客观性测试例如简答题、抢答题等,也包括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口头、听力作业。主要用于英语学科的学业评价中;表演作业。适用于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学的学业评价中。2. 法国初等学校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师应遵守的科学教育的三条原则是什么?(见教材 P195)一是凡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二是凡能通过自然界可以掌握到手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知识上;三是凡能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研究停止不动的静物。强调教师应在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教学活动。3. 在写作教学上,联邦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通

6、过哪四个途径来指导学生们编写故事?(见教材P198)在写作教学上,联邦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通过四个途径来指导学生们编写故事,一是先说个笑话,让学生把笑话编写成故事;二是看图编写故事;三是提供几个词汇,让学生利用这几个词来编写故事;四是阅读报刊上的某一新闻或消息,让学生围绕此消息来编写故事。4. 简述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 (见教材 P234)(1) 注重社会性道德教育(2)内容安排强调阶段性和现实性(3)多渠道、多途径实施公民教育。5. 简述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 (见教材 P241)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具有以下素质的好公民: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维

7、护组成社会的家庭;提倡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宏大量和相互体谅;培养协商解决问题的美德。第 7、8 章1. 目前在英国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那些条件?(见教材 P272)目前在英国,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1)必须经过教育专业训练,取得教育学士学位。 (2)必须通过英语和数学考试,获得证书。 (3)必须经过为期一年的试用,而且试用考试必须合格。2. 目前在法国的幼儿学校和小学中,除校长外,还设有那三个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见教材P277)(1) 教师委员会(2)家长委员会(3)学校理事会3. 简述英国对初等学校初任教师的初任培训的监督和帮助的具体做法。 (见教材 P313)第一, 明确

8、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第二,设定专业成长目标和行动计划。第三,对新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主要是听课。第四,召开专业考察会议。4. 简述法国初等学校教师的资格竞争考试的初试和复试的内容。 (见教材 P318)初试为语文、数学两项笔试,各 3 小时。既检查知识,也检查能力,还检查对初等教育的理解及知识和能力在其中的应用。复试包括 4 项:一项口试为对教育及教师职业的理解,一项口试为考生从外语、音乐、美术中选择的一项,笔试由考生从生物地质、历史地理、物理技术中选择一项,体育包括游泳、自选项目和回答问题 。35. 简述世界初等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 (见教材 P297,答题时适当展开)(1) 扩大

9、学校的办学自主权(2)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3)不断改善学校内部管理1、简述比较教育的特点。 (见教材 P4) 答:比较教育以比较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其他方法;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问题为中心;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 2、简述比较教育的使命和任务。 (见教材 P9,答题时适当展开) 答:三大使命是科学的使命、人文的使命和决策的使命。五大任务是:了解别国的教育;认识本国的教育;认识教育的规律;推动教育改革;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3、 舒芬法案奠定了普鲁士公共初等教育的哪六大基础和特性? 答:父母有送子女上学的义务;地方政府有提供

10、小学经费的义务;规定了初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教学科目和年级阶段;规定了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命、晋级、奖惩和公务人员的社会地位;确定了初等教育的分级行政管理体制;确定了私立小学设立的规范和政府的管理规范。 4、影响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见教材 P58,答题时适当展开) 答: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工业革命;启蒙思想运动;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近代文化的发展 。 5、工业革命对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见教材 P59) 答: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初等教育的普及过程中,教育经费的投入直接影响着普及教

11、育的实现,影响着初等教育的普及率;工业革命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工业革命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尤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将发展教育作为一种解决或缓解矛盾的策略,作为一种福利,开始普及教育,使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近代科学技术得到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更新了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率,另一方面,对大工业生产中工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这些生产者普及初等教育的需要产生,这也导致在 19 世纪后普及初等教育成为西方近代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自然科学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初等教育教育内容的更新。

12、 (第三、四章) 1、简述美国全国教育学会对小学教育目的的概括。 (见教材 P97) 答: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曾将小学教育目的概括为: 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发展儿童有效的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发展儿童民主的生活价值;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 2、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 (见教材 P105) 答:锻炼幼儿的体格; 培养良好的习惯; 发展幼儿的个性; 训练幼儿说话和听话的能力; 提供活动和游戏的机会,认识较多的事物,以增进其生活知能; 3、简述英国小学教育目标。 (见教材 P105) 答:发展儿童身心健康; 陶冶儿童优良行为

13、; 增进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与兴趣; 培养儿童正确的观察能力; 指导儿童正当的课余活动;激发儿童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44、简述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 (见教材 P142) 答:这种编制课程的方式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与个性。虽然在所设的课程上与学科中心课程相似,但它的教学目标更为广泛、教学组织方式不同。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由教师自己创造,书本教材和教具的使用也都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一般采用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因此,又称为“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 5、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因素有哪些?(见教材 P

14、176,答题时适当展开) 答:社会发展; 文化、教育传统; 教师;课程改革政策。 (第五、六章) 1、法国初等学校的数学教学体现出一种民主追求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见教材 P194) 答:要求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儿童,对于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儿童,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二是在初等学校的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学内容大众化和通俗化,使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三是反对歧视,尤其是反对对女孩子学习数学的歧视。 2、法国初等学校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师应遵守的科学教育的三条原则是什么?(见教材 P195) 答:凡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上;凡能通过自然界可以掌握到手的东西,决不停留在

15、书本知识上;凡能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决不研究停止不动的静物。强调教师应该在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教学活动。 3、简述英国的小学 5-7 岁儿童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见教材 P229) 答: 发展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和责任感; 发挥作为未来公民和社会成员的积极作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发展积极有效的合作态度,学会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4、1995 年 1 月,法国国民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新大纲规定的小学公民教育课的目的是什么?(见教材 P233) 答:尊重人。包括尊重自己和他人;爱护公共财务,保护生活环境;认识共同生活的规则,了解公共生活的基本原则。学会担负责

16、任,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任务。 5、简述法国 1995 年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法国小学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见教材 P233) 答:(一)基础阶段: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 、学校生活, 进行以社会的基础准则为中心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自立和责任的基础上达到:对人的尊重 ,包括尊重自我并养成良好的健康卫生、 安全习惯, 尊重他人的义务与权利、尊重他人的人格与身体的同一性、尊重他的财产和言论自由,养成协作与互助的精神;对公共财产和生活环境的尊重;对集体生活规则的尊重;了解公民的基本常识 ,如共和国的象征、共和国的总统 、议会等。 (二)深入阶段: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让学生深入接触社会,在学校到社会的跨越中具备一

17、个负责的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基础素质: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集体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了解人类权利与尊重 ,了解民主生活 ,了解世界中的法兰西等社会实际。 6、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平定中的课程作业有哪些类型?(见教材 P193) 答:实践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所进行的各种实验、观察、独立完成的美术作品以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书面作业。包括一些客观性测试例如简答题、抢答题等,也包括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口头、听力作业。主要用于英语学科的学业评价中;表演作业。适用于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学的学业评价中。 5(第七、八章) 1、目前在英国,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哪些

18、条件? (见教材 P272) 答:必须经过教育专业训练,取得教育学士学位;必须通过英语与数学的考试,获得证书;必须经过为期一年的试用,而且试用考试必须合格。 2、目前在法国的幼儿学校和小学中,除了校长外,还有哪三个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见教材 P277) 答:教师委员会:由全体教师组成,校长负责领导;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 学校理事会: 由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联合组成。 3、美国教育家舒尔曼认为,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具备那些基础知识? (见教材 P307) 答: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即原则性的教学策略,如课堂管理及组织等;课程知识,即对教材与教案的了解;科学教学知识,即因不

19、同学科而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及其特点的认识;对教学环境的认识;对教育目的、价值和教育哲学、教育的认识。 4、简述英国对初等学校出任教师的初任培训的监督和帮助的具体做法。 (见教材 P313) 答:明确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要;设定专业成长目标和行动计划.专业成长目标对接受初任培训者来说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感,明确了新教师发展的目的和方向;对新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主要的听课;召开专业考察会议.在新教师和指导教师讨论的基础上,对培训进行专业性考察。 5、简述法国初等学校教师的师资竞争考试的初试和复试的内容。 (见教材 P318) 答:初试为语文和数学两项笔试,各 3 小时,既检查知识,也检查能

20、力,还检查对初等教育的理解及知识和能力在其中的应用.复试包括 4 项;一项口试为对教育及教师职业的理解,一项口试为考生为从外语,音乐,美术中选择一项,笔试由考生从生物-地质,历史- 地理,物理-技术中选择一项,体育包括游泳,自选项目和回答问题。 1. 谈谈如何理解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见教材 p91)联系实际谈谈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对各国包括初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都产生着影响。终生教育是从时间的纬度出发,强调一个人连续不断地学习;学习化社会强调的是横向空间的拓展,要求整个社会的各个场所都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场所。终生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是紧密相联的,终生教育

21、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教师自行给分)2. 举例说明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趋势(见教材 p173176)在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出不断现代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注重科学技术启蒙教育和更新课程的内容、注重信息技术的教育以及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 (学生可以自行举例,只要是表现的趋势正确就可以给分)参考答案:一、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1984 年第 39 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更新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进行科学技术启蒙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童性格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二是科学

22、技术启蒙应致力于发展儿童对科学的基本态度,如创造性、批判性、客观性和严格性,以及使儿童获得从切身环境出发,与智力、体力发展相适应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和技术,例如观察、操作、测量、分类、探求、交流等。三是科学启蒙教育应当强调促进儿童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建设性的相互影响,培养所有学生对待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使儿童具有对新技术和科学应用于社会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待自然和对待科学技术的情感和态度,为儿童走向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6在科学课程的内容方面,力求及时删除陈旧的内容,增加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内容,加快现代科技到教程的转化过程,促进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例 1985 年法国教育改革中把“科学

23、与技术”课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课程。强调“科学与技术”课的目标在于:使儿童获得有关科学活动和工艺活动的方法,增强儿童尊重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建立假设和证明的必要性等科学品质,以及使儿童具有发明创造的兴趣。科学教育的目标还在于探索科学训练的结构,在于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英国初等学校科学教育所要完成的目标包括: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科学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其中科学能包括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预测的能力、计划和执行调查的能力、说明解释的能力、交际的能力。科学态度的培养主要包括好奇心、对事实的尊重、改变自己观点的意愿、批判性反思以及对有机物和环境的敏感性。日本政府

24、同样重视初等学校在培养儿童科学和能力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在历次的课程改革中,理科内容不断地得到修订。二、重视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法国在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上大大强化了计算机教育内容,1985年提出了“大众计算机计划”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将“计算机”列入“科学与技术”课程中,作为必修内容,并拨专款购置电脑,以实现“学校电子化”。1986 年 11 月,法国教育部对全国基础教育计算机教学的标准做出新的规定:要求小学计算机教学应完成两个目标,一是模拟,即让学生通过游戏领会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二是获取知识,即学会利用计算机的功能来获得信息和知识,由于计算机可以使寻找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工作变得简单而

25、快捷,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英国在 1988 年的教育改革中就将“信息技术”列入全国统一课程中,为全面提高英国学生的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英国政府将原来“信息技术”课程改为“信息和传播技术”。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发现、探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创造性和独立性地学习。三、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母语、数学等基础性课程是各国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中都极为重视的课程改革。英国政府早在 1980 年的学校课程框架咨询文件中就指出,掌握语言和数学方面的技能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英语和数学应当成为所有儿童必学的科目,并且,所花费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定的比例

26、。而在 1988 年的教育的改革中,英国政府将英语、数学和科学列为初等学校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此后,又将这三门课程列为必须进行阶段性统一考试的科目。英国政府从 1995 年起开始实施提高中小学水平计划,到 2000 年新实施的国家课程中,提高基础学力仍然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方针。法国政府在世纪年代的课程改革中也非常重视法语等基础课程国民教育部组织有关阅读活动,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图书馆法国政府积极宣传“书籍面向所有学校”重视为学校提供贷款,学校图书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机会。国语等基础课程在日本初等学校教育课程改革中也受到重视,从世纪年代起,日本初等学校的国语课程不断的进行着改革,其在整个初等学校课

27、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仅仅就其课时量来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例如在 1947 年,1958 年、1989 年日本都颁布了新的课程计划,在这些新课程计划中,国语课的年(周)课时数不断增加,直到 1989 年以后,才没有递增,保持一定的课时数。3. 谈谈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1)目标: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好公民” (2)价值: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3)内容:凸显道德、心理一体的健全人格教育(4)模式:突出道德实践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见教材 p253259)参考答案:各国普遍认为,从学校教育和人的培养的历史发展来看,特别是从 21 世纪

28、对人才新的要求来看,道德教育只能加强,而不能忽视。因此,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学校道德教育课程、内容、方法的建设,并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中,形成一种共同的改革趋向。(一)目标: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好公民”7随着当今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遇到的是越来越多共同的社会道德问题。这就使全球学校道德教育趋同的走向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尽管各国和各地区由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差异,人们对当今道德教育的理解在许多方面、问题上存在分歧,但都无一例外地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青少年具有合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要求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明确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做一个忠诚服务于国家的、适应本国

29、文化的合格的社会好公民。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民族精神应成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灵魂,道德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本国青少年的民族精神。西方任何国家,无论他们多么强调人权,多么不遗余力地挖掘人类共同价值观,最后仍明确规定道德教育必须培养忠诚于本国的公民。这个公民都必须是具备本民族精神的公民,美国如此,法国、英国、德国也是如此,而亚洲国家像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也不例外。例如,美国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体国民的美国精神,使不断涌入的移民“美国化”。德国历来注重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一种德意志民族精神。新加坡十分注重对国民进行“国家意识教育”,培养“新加坡人”是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核心。韩国主张把“弘益人间

30、”作为教育理念。总之,重视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是各国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二)价值: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当今时代,困扰人类的全球问题向传统道德教育提出挑战,同时也为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机遇。所以现代的道德教育必须打破狭隘的伦理结构,冲破地区、种族的偏见,开拓全新的道德视野,强调对学生的共同伦理教育,致力于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精神,鼓励他们关心全球的发展,承担全球性公民的责任,使他们能够具有面对全球问题的责任感、意志、信心、素质和能力,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跳出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加强交流,促进合作,为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已贡献。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31、全球本位道德这种新的道德教育发展取向在世界范围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全球本位道德教育已不再满足于抽象的“弘扬人性”,它从全球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从人类由竞争走向合作的发展趋势中,着力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个体精神满足的问题等全球性、开放性、发展性、未来型、精神性的课题。人们寄希望通过全球本位道德教育来重塑、重建道德教育价值坐标,唤醒生态伦理良知的自然价值,形成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全球合作、“学会关心”的社会价值,培养超越精神与超越能力的个体价值,引导并促进当代青少年生成全球道德意识。(三)内容:凸显道德、心理一体的健全人格教育21 世纪可谓是人的生命凸显的时代。无论是站在整个人类

32、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学校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思考,学校道德教育都必须从无“人”的、与学生生命相脱节或相悖的、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的格局中走出来,向“以人为本”的、踏着学生生命的节拍、和着学生生命的律动、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型。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道德教育以回到人的生命之中,遵循人的生命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宗旨,健全人格教育成为近年来各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美国,个人的独立、平等、自由意识、乐观进取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品质被认为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表现。德国主张重视人格教育,提倡负责任、坦诚、正直、同情他人、乐于助人

33、、尊重他人、举止端庄等个人品德方面的教育。(四)模式:突出道德实践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把道德教育寓于对象丰富的生活实践之中是当今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的共同趋向。儿童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重要的在于感受,而非道德知识与技巧。而感受是在真实生活和具体情境中产生的。所以,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应将学生带入能使他们真正获得生命感动的实践中去。只有当学生真正有了感动,有了理解,有了体悟,道德才能融入他的生命之中,成为他的人生故事。因此,在这种共识中,道德教育模式已逐渐从“德目主义”与“全面主义”的对立状态趋向两者的综合,各国在实施学校道德教育中既开设专门道德教育课程,讲授基本规范和道德准则,又注重从各

34、门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8道德教育渠道日益多样化,主要表现为道德教育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道德课程主渠道作用,又发挥各科教学的独立作用。在道德教育实施途径方面采取直接课堂教学与间接课外活动相结合,同时注重发挥校园生活、宗教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和社会教育活动以及环境熏陶作用,形成完整的道德教育网络。在道德教育渠道上,各国强调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系与沟通,各自承担起对下一代培养和教育的职责,减少摩擦,形成合力。道德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整合化,突出表现在东西方道德教育方法的相互渗透,古今道德教育方法的相互结合。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瑞安在总路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道德教育的得失以后

35、,提出了五个“E”的新道德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可以说是多元道德教育模式相整合的新产物。尽管各个国家道德教育模式各式各样,其共同特征就是已逐步从追求虚无缥缈的天国转向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变静态的书本知识讲解为现实生活道德问题的重演,注重有关应付现实问题的道德技能训练,注重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思维与实践能力。多元整合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判断和价值观选择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平等的氛围中获得良好的道德教育。4. 谈谈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教师培养的内容的共同特征(见教材 p336)参考答案:发达国家小

36、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学科课程、教育学科课程。在课程组成的三部分中,突出教育学科课程的设置。普通教育课程强调“博” ,内容覆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加强其完整性、连贯性和成熟性,为学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专业学科课程的设置与小学课程的设置基本对应。既顾及小学各门学科,又重点突出 l3 门学科,核心是语文和数学,并至少有一门学科达到精深程度。教育学科课程设有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实习、见习) 。各国对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尤为重视。并且都力图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建立了功能性的联系。二者有机结合,交替进行

37、,共同服务于小学教师的培养。(第三、四章)1、谈谈主要发达国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见教材 p134137)答:(一)在教育分权制的国家出现了一定的集权要求及集权倾向在美国,为了使教育进一步摆脱危机,以迎接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克林顿政府上台后提出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表明美国在教育改革上决心进一步强化联邦政府的主导作用。但是美国强调联邦政府主导作用也是有限度的。由于地方分权的政体,美国历来重视并尊重各州和地方的作用,在教育改革上也不例外。正是考虑到这一点2000 年目标自始至终强调自愿的原则。而且在编订标准上,既有国家水准,又允许有州水准。英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央、

38、地方、教师以及民间团体互相之间形成的所谓“伙伴”关系。从世纪年代中期开始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一种新的管理框架正在形成,中央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和控制加强,英国教育制度的基本权利结构开始改变,中央政府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影响日益扩大。经过改革,英国的教育领导权在中央、地方和学校三者之间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分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新的权利平衡。最大的特点是中央政府的教育管理权限得到扩大,学校在自身内部事务的管理方面的自主性也明显提高,地方教育当局在失去某些权利的同时也保留或被赋予某些新的权限。德国依据基本法在文化教育的管理上实行联邦主义,即把文化教育的管理权、立法权交给各州。虽然后来在国际

39、上加强国家干预教育的大趋势影响下,修该了宪法,成立了联邦教育科学部,加强了联邦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并主动与各州合作,推动教育改革的进行。然而,从总体上看,德国仍然是由各州具体管理教育。这种教育联邦主义的管理体制有利于调动地方教育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各州依据本身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办适合本地区的教育。然而,教育权利的过于分散,使全国的一些教育制度、教育9体制难以统一,从而造成全国教育管理上的困难。一些带有全国性的研究计划也难以实现,一些有全国意义的改革措施推行困难,从而出现了各州之间教育改革的不均衡局面。(二)在传统的教育集权制国家则出现了要求分权的呼声及分权的动向。在法国中央集权、专家支

40、配的教育行政原则之下,教育体制在某种制度上使学校与外部社会隔离。这不仅使教育本身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而且也使其难以适应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和产业日益现代化的当今世界局势。但从近 20 余年来法国教育改革的动向中,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年代里,法国将进一步下放教育行政权力,敞开各级教育机构的大门,推动教育机构面向社会、面向社区、面向实际,鼓励学校与企业界、经济界建立更多的各种形式的联系,将成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另一基本趋势。战后的日本教育行政以美国为样板,实行地方分权制。削弱文部省的权限,使之成为“指导”“建议”机关;建立地方教育委员会,遵循地方教育行政独立的原则。可以说,日本教育行政体制是名义上的分权主义实

41、质上倾向集权主义的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行政体制。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社会现代化的推进,整齐划一的学校教育制度,形式主义的平等倾向,严重的学历主义以及教育行政上的僵化,使得学校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僵化的教育行政体制不断成为舆论批判的对象。要求扩大地方的乃至学校的权限呼声日益强烈。尽管这些见解并没有被政府采纳,但必须打破僵化的教育行政体制,已经是日本社会的共识。2、举例说明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趋势。(见教材 p173176)答:一、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1984 年第 39 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更新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进

42、行科学技术启蒙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童性格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二是科学技术启蒙应致力于发展儿童对科学的基本态度,如创造性、批判性、客观性和严格性,以及使儿童获得从切身环境出发,与智力、体力发展相适应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和技术,例如观察、操作、测量、分类、探求、交流等。三是科学启蒙教育应当强调促进儿童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建设性的相互影响,培养所有学生对待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使儿童具有对新技术和科学应用于社会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待自然和对待科学技术的情感和态度,为儿童走向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在科学课程的内容方面,力求及时删除陈旧的内容,增加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内容,加快

43、现代科技到教程的转化过程,促进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例 1985 年法国教育改革中把“科学与技术”课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课程。强调“科学与技术”课的目标在于:使儿童获得有关科学活动和工艺活动的方法,增强儿童尊重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建立假设和证明的必要性等科学品质,以及使儿童具有发明创造的兴趣。科学教育的目标还在于探索科学训练的结构,在于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英国初等学校科学教育所要完成的目标包括: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科学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其中科学能包括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预测的能力、计划和执行调查的能力、说明解释的能力、交际的能力。科学态度的培养主要包括好

44、奇心、对事实的尊重、改变自己观点的意愿、批判性反思以及对有机物和环境的敏感性。日本政府同样重视初等学校在培养儿童科学和能力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在历次的课程改革中,理科内容不断地得到修订。二、重视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法国在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上大大强化了计算机教育内容,1985年提出了“大众计算机计划”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将“计算机”列入“科学与技术”课程中,作为必修内容,并拨专款购置电脑,以实现“学校电子化”。1986 年 11 月,法国教育部对全国基础教育计算机教学的标准做出新的规定:要求小学计算机教学应完成两个目标,一是模拟,即让学生通过游戏领会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二是获取知识,即学

45、会利用计算机的功能来获得信息和知识,由于计算机可以使寻找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工作变得简单而快捷,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英国在 1988 年的教育改革中就将“信息技术”列入全国统一课程中,为全面提高英国学生的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英国政府将原来“信息技术”课程改为“信息和传播技术”。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发现、探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创造性和独立性地学习。10三、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母语、数学等基础性课程是各国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中都极为重视的课程改革。英国政府早在 1980 年的学校课程框架咨询文件中就指出,掌握语言和数学方面的技能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来

46、说是必不可少的,英语和数学应当成为所有儿童必学的科目,并且,所花费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定的比例。而在 1988 年的教育的改革中,英国政府将英语、数学和科学列为初等学校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此后,又将这三门课程列为必须进行阶段性统一考试的科目。英国政府从 1995 年起开始实施提高中小学水平计划,到 2000 年新实施的国家课程中,提高基础学力仍然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方针。法国政府在世纪年代的课程改革中也非常重视法语等基础课程国民教育部组织有关阅读活动,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图书馆法国政府积极宣传“书籍面向所有学校”重视为学校提供贷款,学校图书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机会。国语等基础课程在日本初等学校教育课程

47、改革中也受到重视,从世纪年代起,日本初等学校的国语课程不断的进行着改革,其在整个初等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仅仅就其课时量来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例如在 1947 年,1958 年、1989 年日本都颁布了新的课程计划,在这些新课程计划中,国语课的年(周)课时数不断增加,直到 1989 年以后,才没有递增,保持一定的课时数。(第五、六章)1、谈谈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由兴盛走向衰落在回归复兴的原因。(见教材 p249253)答: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20 世纪是最具变化的年代 ,它经历了由兴盛走向衰落再回归复兴的过程。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西方学校道德

48、教育开始被忽视 。而在 20 世纪中期, 道德教育在西方学校教育中实际上已走向衰落。为什么这一时期中 , 西方学校道德教育会发生这种急剧的衰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宗教教派纷争,削弱了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历来重视以拯救灵魂和培养良好行为为目的的宗教教育, 并把它视为国家道德教育、伦理原则和价值取向的基础。可是到了19 世纪末,由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内部教家派纷争,从而削弱了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教育,致使西方各发达国家的学校道德教育一蹶不振。第二,科学的发展对宗教道德价值观提出了挑战。这一时期自然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的向前发展。尤其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和

49、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等生物学和物理学的重大发现,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水平,从而对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宗教及其道德价值观产生了怀疑 、批评和否定。第三,工业化步伐加快冲击了人们原有的道德价值观 。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导致了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和道德价值观的怀疑,尤其是城市现代化的加速发展 ,促进了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兴起 、扩大 ,人口迅速增加,社会流动越来越频繁。在这种迅速的社会变迁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道德及学校道德教育所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在上述三种因素的影响下,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学校道德教育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即原有的宗教教条、 宗教道德价值、道德规范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之间产生了矛盾,而且这种矛盾还在不断产生和不断的扩大,而解决上述矛盾的新的道德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产生,即使局部已经产生了,但还没有发展到旧的道德观念体系在那个时代所具有的权威性,在这种旧道德观念受到严重冲击,而新道德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其权威性的状况下学校道德教育再所难免被当局所忽视以至走向衰弱。从 20世纪 50 年代到末到 70 年代初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学校道德教育被忽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