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毕 业 论 文 ( 设 计 )题目: 近 20 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II目 录摘要 .1ABSTRACT.2前言 .3第一章 我国气象灾害特点及危害 .41.1气象灾害的特点 .41.2气象灾害的危害 .4第二章 中国气象灾害的典型分类及主要分布地区 .62.1 干旱灾害 .62.2 洪涝灾害 .72.3 台风灾害 .82.4 寒潮与冷冻灾害 .92.5 沙尘暴 .102.6 雪灾 .11第三章 中国减轻气象灾害的措施及对策 .133.1 气象灾害防御基础单元能力建设现状 .133.2 气象灾害防御基础单元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 .133.2.1 总体的规划与设计,配套资金的投入 .
2、133.2.2 组建社区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自治组织,完善社区气象灾害防御的组织体系 .133.2.3 制定完善细致的社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143.2.4 建立社区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认证制度 .143.2.5 社区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居民避灾、自救能力 .143.3 建立防御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143.3.1 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 .143.3.2 坚持“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 .143.3.3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153.3.4 坚持“依法防灾、科普先行、科学防灾”的原则 .153.4 气象灾害防御高效机制建立的思考
3、.15III3.4.1 实现气象灾害防御信息的高效共享 .153.4.2 科学规范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 .153.4.3 实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渠道的共享 .163.4.4 实现防御设施和救灾物资的共享 .163.5 气象灾害减灾对策 .163.5.1 行使有效方法减轻气象灾害 .163.5.2 加强与气象灾害相关的灾害学研究 .173.5.3 减灾分区与分区减灾对策建议 .17第四章 分区减灾 .184.1 城市减灾区 .184.2 东部沿海减灾区 .184.3 中部减灾区 .184.4 西部减灾区 .194.5 海洋减灾区 .19第五章 结论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本科毕业论文(
4、 设计)1摘 要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非常频繁,特别是各种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从发生次数较多或影响范围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举例,详述其分布特点、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的原则及对策。关键词:气象灾害;减灾对策;减灾原则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2ABSTRACT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 the global warming intensifies, lead to global climate
5、change, all kinds of natural disasters, abnormal very frequently, especially the variou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drought, flood, typhoon, sandstorms frequent,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suffers the different degrees of loss. This paper, from the frequency rang
6、e is very large or influence more seve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for example, in detailing the distribution, the harm caused, and proposes the solution of the principle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Mitigation measures; Principl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本科
7、毕业论文( 设计)3前 言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每年遭遇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近 20年来,中国平均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4800多万公顷,造成人员死亡 44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1800多亿元,受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达 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8、1%3%。因此,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在灾害发生时给予政府和社会公众足够的科学避灾指导,是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必然选择。人类社会至今仍然没有足够的能力改变自然,但却可以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掌握一些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预测一些自然灾害变化趋势。减轻气象灾害必须立足于预防,因此,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警报服务,提高全社会防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4第一章 我国气象灾害特点及危害1.1 气象灾害的特点(1)种类多。主要有暴雨、洪涝、干
9、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2)范围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而且无论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湖、海及空中,处处都有。(3)频率高。我国从 19501988年的 38年内每年都出现旱、涝和台风等多种灾害。(4)持续时间长。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 (5)群发性突出、 连锁反应显著。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6)灾情重。联合国公布的 1947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 121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1.2 气象灾害的危害气象灾害对工业、交通、农业的危害尤其严重。工业方
10、面,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厂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交通方面海、陆、空交通都受风、浓雾、能见度、暴雨、冰雪、雷暴、积水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农业方面,风、雨、雪、雹、冷、热、光照等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集中表现在对江南早稻育秧期。有影响的春季低温连阴雨,对晚稻抽穗扬花有影响的寒露风,北方冬麦区的小麦干热风,对水稻、高梁、玉米和大豆等有影响的东北夏季低温,对农作物收获有影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5响的华南及江淮秋雨和干旱、雨涝、霜冻、高温、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据统计,从 1990年至 2010 年的 2
11、0年里,我国的农作物因遭受水旱、风雹、霜冻等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受害面积达 3300公顷,其中受灾的面积为 1400公顷,每年因灾损失粮食达 200亿公斤以上。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6第二章 中国气象灾害的典型分类及主要分布地区2.1 干旱灾害干旱通常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灾害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因为我国降水有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分布不均和年际分布不均的特点,导致我国南北方地区均易出现旱情(如图 2-1)。图 2-1 中国年度降水量变化图自 2002年秋季开始,东北大部降水一直偏少,2003 年度冬春降水量又普遍较常年偏少 3-8成,尤其 2003年 1-5月
12、东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之少仅次于 1993和 1965年,是自 1954年以来第 3个少雨年,同期气温普遍偏高,致使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旱情较重,部分地区自 1999年以来连续 5年出现干旱,而 2003年的干旱又明显重于前几年。据 5月中旬统计,东北地区受旱面积达 660多万公顷,近千座水库干涸,数百条河流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大面积农田无法正常播种,数百万农村人口的生活用水出现困难。另外,大兴安岭林区由于持续干旱,加之气温偏高,多次发生森林、草原火灾。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 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 200
13、9年 7月。3 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 3月 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 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 9068万亩,重旱 2851万亩、干枯 1515万亩,待播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7耕地缺水缺墒 2526万亩;有 2425万人、1584 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1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受旱五省(区、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 41.1亿元,投入劳力 2526万人,投入抗旱机动设备 114万台套、运水车 38万辆次,保障了当前 1939万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2.2 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因为出现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水造成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洪涝
14、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十分巨大,我国降水多集中于 5-10月份,利于洪涝灾害的形成;并且洪涝灾害的出现还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比如病虫害、滑坡、泥石流等。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部水资源充沛、降水量大的地区。1998 年入汛以来气候异常暴雨频繁.长江出现全流域性大水东北嫩江、松花江暴发百年不遇的超记录特大洪水一时间夹风裹雨浊浪翻滚的洪水,以南北夹攻之一齐向我们奔袭而来。南方长江干堤经受 9次洪峰的轮番冲击,大水前顶后涌连续近70多天超警戒水位;北方浊流一浪高过一浪,惊涛拍打着一些仅能抵御 2050 年一遇的洪水的堤防。水位高是 1998年长江洪水的显著特点,比 1954年洪水尤甚。水位何以如此
15、“居高不下”?自然原因固然有,而最关键也最紧迫的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大量人为围垦、填湖造田、破坏植被,使河湖淤积,汇洪蓄洪能力大大减弱。以洞庭湖为例,曾经烟波浩渺的水面,如今被围填得圩垸广布,河汊交织,仅存有 2690余 km2 水面,比原来减少了 2/5。此外,在河道滩任意圈地、堤内建房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旦洪水袭来,不仅行洪能力减弱,人类自身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当人类无度地与水抢压生存空间时,注定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由于1998 年洪水量极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非常严重,全国 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 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 2.23亿人,死亡 3004人( 其中长江流域 1320人), 倒塌房屋 497万间,8 月中旬直接经济损失为 1666亿元,1998 年 9月 5日国际商报公布为 3290亿元,长江流域损失约在 2000亿元以上。长江是一条雨洪河流, 沿长江中下游及三角洲地区有 13104km2的广阔平原区,它包括著名的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这些地区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长江及其支流尾闾汛期洪水位,洪涝是威胁这些地区的主要灾害。如 1931年洪水,整个中下游地区有 1亿人受灾,20 万人死亡;江苏同时遭受风暴潮,海堤溃决,140 万人受灾,3 万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