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些许领悟.docx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3448650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些许领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关于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些许领悟【摘要】朗读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以声传情,引起听众的共鸣。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摆正朗读的地位,重视朗读教学,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层次,让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浸润我们的课堂,使朗读真正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课堂上的主旋律。【关键词】语文课堂 朗读教学 重要性【正文】朗读是将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有声语言形式的一种活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这样说过: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 ,首

2、先应该在朗读上。由此可见,朗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就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现在无论是低、中、高年级都在提倡诵读中华传统文化读本,所以才流传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这样的古训。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一、课堂朗读教学对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汉语的音乐性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决定着汉语教学必须以朗读为主,这是

3、我国几十年语文教学积淀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历史上的文学家、教育家们总结出广为人知的学习语文的至理明言,一直被历代学子奉为圭臬,但是由于受“追求教学成绩”的影响,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采用教材分析为主的授课模式,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的课堂表现形式,形成了语文教学不读或读得不多的怪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失误。人们在冷静思考、总结失误的教训之后,频频发出回归传统的呼声。有人却对此表示担心,认为强调朗读是死记硬背,会让学生成为“三味书屋”里摇头晃脑的书呆子,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充分摆正朗读的地位,重视朗读教学,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层次,让美的语言,美的形象

4、,美的情感,浸润我们的课堂,使朗读真正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课堂上的主旋律。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调动学习语文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它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良好形式,因而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二、课堂朗读教学有利于理解大意,掌握文脉,明白主题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学习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把握,才能从文章中找到活的思想和灵魂,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而朗读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对作品3音声节奏的感受,披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学生在朗读文章时

5、,把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他们就如同替作者说出了这一番话。反复地读,把文章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受到教育,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一举两得。(一)朗读是“导游”朗读就像一位出色的导游,引领学生欣赏课文中每一处风光秀美的地方。我在教唯一的听众这课时,首先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抓住老教授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说的几段话。如,在“我”灰心时,在“我”有几分自信时,分别是怎样说的,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老教授对“我”说的什么话,在朗读时我还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老教授,入情入境的来用一个老教授的身份来朗读,体

6、会老教授的良苦用心,这时候学生的朗读兴趣来了,个个都争先恐后举手,课堂气氛也浓了。另一方面,抓住“我”的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我”忘不了老教授的原因。通过抓住这些句子学生从中读出了老教授对“我”关切、鼓励、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敬仰之情。在这些片段的朗读中不知不觉的就已经掌握课文大意了。(二)朗读是贯穿全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一开始,再现了这片神圣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因此朗读基调应平和,侧重表4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接着,课文从河水、空气、动物三个方面,表现了这片土地对我们的无私付出,强烈地表明着自己的立场,朗读时要体现一个长者孜孜教诲的语气;最后作者再次表明对

7、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以及保护土地的决心,应充满力量,高昂激情地去朗读。这样,学生在这几个不同层面的朗读中逐步明白了课文表达的主题了。用朗读辅助讲解,适时地运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恰如其分的朗读来辅助(甚至代替)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是一种好途径。以朗读来辅助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弄清重点、难点,深刻地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三、课堂朗读教学能升华主题,凸显人物,品味形象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同时朗读又是一个眼到、脑

8、到、口到、耳到,都是一起协同的活动的过程,教师或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语感对象课文的理解,这正如看舞台演出比只看文字剧本印象更为深刻。(一)朗读要声情并茂有一位著名作家在回忆他读中学时语文老师上林觉民的与妻书时写道:“她在简要地介绍了作者和解释了绝命书一词后,5对课文内容未作任何分析讲解,就开始用她沉静的语调动情地朗读课文,他们深深地受到感染, 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寂无人声的教室响起一片唏嘘 ,竟至放声哭泣 ”。说明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具有巨大的言语感染力,能让学生通过感官和心灵在感受课

9、文言语的同时,发挥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即语感能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使得“他们不用等待老师讲解,就理解了它的意思,甚至连文章的主题都能明确地表达出来” 。因此,让学生通过朗读直接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得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二)反复朗读,品味人物如穷人中,描写桑娜内心的片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从这几句简单的句子里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把握好语调、语气、语速,边想象边吟读。这样启发引导,反复吟读,学生最终领悟文章

10、,体会到桑娜内心的不安、紧张、担忧。最后从这些矛盾的心理读出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桑那的善良形象跃然纸上。对于一些思想感情浓厚的文章,老师滔滔不绝的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朗读,因为情感绝不是灌输讲解得来的。6(三)朗读要用心、用情去读只有通过学生用心去读,用情去读,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如老人与海鸥这一课,在学生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感基础上,组织学生读、悟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义。重点抓住课文第 15-17 自然段中描写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 “肃立不动” “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1、,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这样有的放矢的朗读化繁为简的课文,主题思想得到了升华,人物形象鲜活生明。1、朗读能体会情感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增强语感。2、朗读能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如果没有琅琅读书声的铺垫,只有老师的讲解,是沉闷而乏味的,朗读中,学生既具有了一种主观能动性,又是对课文内容的二度创作,在此基础上穿插上教师恰当的点拨和引导,可很好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及课堂氛围的调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四、课堂朗读教学能触动心灵,产生

12、共鸣,感悟情理朗读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以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朗读,是7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在朗读中,通过对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的正确把握,才能反映出作者的感情,才能再现文学作品的特定情景,领悟文学作品所要表现的哲理意味。正如朱光潜先生指出的那样:“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绪气势或神韵。”俞平伯先生也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的

13、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读,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通过朗读,获得语言信息,从而领悟文字的内蕴,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达到直觉思维的境界。(一)入情入境地朗读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表现“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情谊,很能打动学生的心。指导朗读,首先要让学生入境入情,这样才能读出感情,才能把“盼”“赞许”“分别时的难受”等情感表达出来。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得朗朗上口。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共鸣。(二)在创设的情境中去朗读如月光曲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兄妹弹奏乐曲时的那段“月亮越升

14、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8这些描写,学生的朗读应随着曲子的节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文段的描写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贝多芬在弹奏时节奏的加快,力度的加强,所以在朗读“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时要读得快而有劲,到了高昂的部分,情绪也就激荡开了,一幅美丽的月光图,一首美妙的月光曲在深情的朗读中呈现了。贝多芬对盲姑娘兄妹的关怀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之情也在这弹奏声中呼之欲出。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作者学生三方的情感因素,创设良好的朗读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光靠纯粹的朗读技巧是无法读出感情的,只有给学生设置恰如其分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读懂文章,读懂作者,读出感情。五、

15、课堂朗读教学有利于资源整合,超乎文本,陶冶情操朗读是一门艺术,它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很重视发挥朗读的作用,课堂上或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或放朗读磁带,或组织学生录音;可读全文,可读片段,可分角色朗读,戏剧选场则可指导学生表演。朗读要求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节奏分明,语速适当、感情真挚。长期的朗读训练就将文章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感,丰富词汇,掌握语法规则。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朗读的过程中慢慢积累沉淀形成的。与此同时,它还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学生情感的积极体验。特别是那些抒情性极浓的诗歌(散文)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一)朗读诗歌、散文能陶冶情操9如我

16、节选了课外诗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表达依依惜别深情的抒情诗,在教学中宜用音乐(轻柔、舒缓的乐曲)营造出氛围,再辅之朗读,朗读时既要读出轻柔、深沉、淡淡的忧伤之韵,又要读出轻盈、弹跳式的节奏,努力表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情景。这就能使学生在渐染熏陶中感受到诗意境的美,领悟出作者内心的忧思,形成正确的语感。(二)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讲伯牙绝弦这课我相机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在这优雅的音乐意境中随着琴声的起伏根据古文特定的节奏学生或高昂或低沉,悲喜交加的朗读声中如歌如诉的朗读中伯牙与子期的那份默契那千古绝唱的知音故事就这样在歌中在声里流淌出来。有感情地朗读正是进行情感熏陶的最佳手段。朗读

17、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叩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而文中的情感审美因素也会自然而然地向读者释放,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总之,“没有朗读的课只是一般的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我们应该让朗读贯穿于语文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和亮点,成为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切入点。10【参考文献目录 】【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杨立梅,蔡觉民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年版。【2】.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吴亚西 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3】.亲近母语 跟窦桂梅学朗读 ,窦桂梅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