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基于 TPACK 理论框架下的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构建学院专业 教育技术学姓名学号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 ,是在指导教师 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完成的。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本人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研究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若有抄袭行为,由本人承担一切责任。承诺人: 年级 专业签 名:年 月 日摘 要:为持续推进师范生教育体系改革,教育部于 2014 年 9 月 18 日正式发布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使得教师培养的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在
2、卓越教师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欠缺、教学技能薄弱等问题,此研究以淮北师范大学第一届卓越教师实验班为例,探究在 TPACK 框架下卓越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构建 TPACK 理论框架下的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关键词:TPACK;卓越教师;培养模式;Abstract:To promote the students education,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September 18, 2014 formally implement excellent teacher training plan,the implem
3、entation of the plan tha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er training, but in the process of excellent teachers training, there are teachers ability to 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urses lack, such as weaked teaching skill , the study experimental classes of the first outstanding teachers in
4、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explores the TPACK framework outstand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existing in the teacher training, build the TPACK theor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training mode.Key words:TPACK;excellent teacher;training mod目 次1 卓越教师培养的背景和意义 .11.1 卓越教师培养的背景 .1
5、1.2 卓越教师培养的意义 .12 卓越教师培养的相关理论和理念 .12.1 卓越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2.1.1 现代教育理念 .22.1.2 学科知识专业化 .22.1.3 信息化教学技能 .22.2 TPACK 理论框架及其理论 .22.2.1 概述 .22.2.2 基本框架 .32.2.3 理论应用与教师专业发展 .33 师范生培养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33.1 TPACK 框架下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3.1.1 师范生从教意愿不高 .33.1.2 教育类理论课程的实践应用水平不高 .43.1.3 大学教材脱离中小学新课程标准要求 .43.1.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 .43.
6、1.5 教学技能薄弱 .43.1.6 考评方式单一,教学技能考核较少 .433.2 卓越教师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3.2.1 高考录取决定专业,无法满足个人意愿 .53.2.2 授课方式单一,实习期较短 .53.2.3 课程目标与中小学新课程标准偏差大 .53.2.4 部分教师重技术应用,忽视学科整合 .53.2.5 部分教师缺乏中小学实践经验 .53.2.6 教学实践能力不易测评 .64 基于 TPACK 理论框架下的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构建 .64.1 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64.1.1 叠加式教学模式 .64.1.2 校内外联合培养模式 .64.1.3 双导师制指导模式 .64.2
7、卓越教师课程体系 .74.2.1 学科专业提升课程模块 .74.2.2 教育理论拓展课程模块 .74.3 卓越教师管理办法 .84.3.1 分流机制 .84.3.2 学生考核方式 .85 总结 .96 参考文献 .10致 谢 .11基于 TPACK 理论框架下的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构建41 卓越教师培养的背景和意义1.1 卓越教师培养的背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老师为本。教师的教育水平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可见,在学生成才的道路上,教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部将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教育领域中的教师教育改革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并且也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
8、等方面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体系改革,教师培养的质量取得了有效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薄弱、教育实践水平不高、教学技能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为全方位提升教师的培养质量,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进程,教育部于 2014 年 9 月 18 日正式发布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启动实施该计划,将建立学校与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努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1.2 卓越教师培养的意义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的起到了支柱性作用,在党中央的部署下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省各师范了
9、各师范类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安徽省部分师范高校已经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使得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得到有效的实施与落实。卓越教师的培养理念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对于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在教师教育的理论研究方面,从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究一般意义上的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其次,在我国的教师教育的培养实践方面,可以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以解决现有师范生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问题;最后,在教师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可以加快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而提高教育实践质量。2 卓越教师培
10、养的相关理论和理念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不仅仅需要各级教育机构的配合,更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系统的理论的支持。2.1 卓越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卓越教师即与众不同的、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能力型教师。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卓越教师的标准,即卓越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只有明确了卓越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卓越教师。以淮北师范大学第一届卓越教师实验班为例,该实验班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科学素养、较强的自学能力,且具备现代气息的未来教育家。2.1.1 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的过程需要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参与,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技能
11、等内容,现代教育理念是师范生所必须具备的理念,以人为本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近几年,5现代教育理念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无以言表的贡献,正因为如此,现代教育理念更是卓越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理念,其具体内容是以人为本、系统性、全面发展等十大现代教育理念。对于卓越教师来说,关于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绝不能仅仅只停留在片面的理解上,而是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从而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入,从而改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2.1.2 学科知识专业化在所有的教育形式中,学校教育扮演着重要而又独特的任务,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不同学科的教学,各学科之间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2、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性教育阶段,在不同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展现了自己学科的独特性,这就要求各学科任教教师应具备专业化的学科知识,这也是完成正常教学、达到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完成各学科的学科任务的重要保证。各学科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存在着隐含的联系,即知识具有一定的融合性,这也使得各学科之间具有了一定的融合性,所以作为卓越教师应需要根据学科之间联系,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与学科知识整合能力。2.1.3 信息化教学技能2014 年 6 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通知,强调“自主性、开放式、菜单式”的教师培训教学机制,以
13、满足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起点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需求,可见信息化教学技能是卓越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平台的推广促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这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新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必备的教学技能以及专业化学科知识,与此同时还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才能合理化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教学,并以此来优化教学。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一线教育者观念的转变,只有一线教育者观念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加快中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从而达到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与先进教学软件的培训。对于卓越教师
14、来说,不仅要具备信息化教学技能,更要求其在教学前,可以自己制作或创新教学素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专业学科的特点,充分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并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构建有效的学习空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快速进入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优化系统教学的目的。2.2 TPACK 理论框架及其理论中国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教育理念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2.1 概述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这一知识框架于 2006 年正式
15、提出,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内外教师教育与教育技术学界的广泛关注。 1TPACK 是一种关于教学工具及其功能、教学法、教学内容、关于学习者和情景的等多种只是成分综合成的,能有效应用技术解决特殊主题学科内容的“展示难、理解难”等现行教学中的问题,并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基于 TPACK 理论框架下的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构建6的知识形态。 2 TPACK 理论框架是充分的运用新型技术优化教学的基础性知识,并且创造性地将教学法、技术和学科内容三种的知识融合。2.2.2 基本框架Punya Mishra 和 Matthew J.Koehler 提出了 TPACK 框架:指出 TPACK 框架是由 CK(Cont
16、ent Knowledge)、PK(Pedagogical Knowledge)、TK(Technology Knowledge)三种基本要素组成,并且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图 1TPACK 框架模型 32.2.3 理论应用与教师专业发展TPACK 理论框架的提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提升空间,更丰富了教育技术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TPACK 理论框架的应用可以在以下四方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可能。首先,在 TPACK 理论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能力;其次,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水平,使学生最终具备自主学习、
17、终身学习的能力;再次,在 TPACK 理论的应用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协作学习的学习空间;最后,可以为教师提供专业人员丰富的知识资源,使得教师有丰富的知识资源,便于其自身的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提高。3 师范生培养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3.1 TPACK 框架下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影响着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教育部持续关注着师范生的培养工作。在我国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教师培养质量虽有所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实践水平不高、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此研究以淮北师范大学第一届卓越教师实验班为例,探究在 TPACK 理论框架下卓越教
18、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3.1.1 师范生从教意愿不高 4在教育事业中,教师应该具备的不仅仅是专业的学科知识,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从教意愿,使得教师“乐教”,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怀有终身从教的信念,并且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教师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教书育人。淮北师范大学首届卓越教师实验班于 2012 年 5 月建班,在选拔实验班成员时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有从教意愿。但是由于入选首届实验班的学生均为一年级下学期,其不能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进入卓越教师实验班学习后,不仅需要在原行政班学习专业课程,而且学生需要在周末学习教育理论课程。随着其在大学期间的成长,部分学生会产生不想从
19、事教师行业等想法。3.1.2 教育类理论课程的实践应用水平不高卓越教师具备的基础性知识应该包括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而教育类理论课程的实践应用水平则影响了教育科学理论素养以及教学的效果,只有将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地批判性的去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ACK)的框架下,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7在实际的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教育类理论课程的讲授方式一般为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并非是在实践中理解、学习教育理论。卓越教师实验班的学生的教育类理论课程的实践应用水平不高,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并不会充分考虑到已掌握的教育理论。3.1.3 大学教
20、材脱离中小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新课标改革逐步深入,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所以,只有明确了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卓越教师实验班大部分学生以后将从事中小学的教育工作,但是对于中小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了解的还是比较少,在实验班学习的过程中,教材与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偏差比较大,而且也并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有所强调。3.1.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能力成为了现代教师从教所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从诸多方面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
21、果。首先,信息化教案的设计是最基本还最重要的环节,优秀的信息化教案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计划;其次,课件的设计,作为辅助性的教学资料,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再次,在授课的过程中,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的合理使用,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设备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还是处于初级水平,对于交互性课件的制作比较少,电子白板等设备的使用甚少。3.1.5 教学技能薄弱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与技术教学技能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最直接的方式,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才
22、能不断全面提升的教学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是考量教师教学水平重要的衡量指标,教学技能包括许多方面:教案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技能。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学习的课程中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等课程,但是卓越教师实验班的学生的教学技能比较薄弱。3.1.6 考评方式单一,教学技能考核较少普通的师范生的考核方式,仅仅停留在单一的理论考核方式,在卓越教师实验班中,对学生采取的评价考核方式分为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两部分。关于学校内部考核方式,主要采取的是以传统的理论考试为主;校外考核则是由校外指导教师针对各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评,具体的考核方式相对灵活。考核的主要方式还是校内考核,即理论考试,这种考
23、核方式只能单一的从概念上对理论进行考察,对教学技能的考核比较少。3.2 卓越教师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2.1 高考录取决定专业,无法满足个人意愿师范生从教意愿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高考录取决定了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只有分数较高的同学才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大部分同学因为调剂,而被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所以很多师范生都并非自己想学习师范。基于 TPACK 理论框架下的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构建8部分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学习师范专业,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适合进行教学或自己的人生规划发生了转变,这时,师范专业就无法满足自己的个人意愿,进而导致了师范生从教意愿不高。3.2.2 授课方式单一,
24、实习期较短在卓越教师培养的过程中,课程的安排分为三大模块,即学科专业提升课程模块、教育理论拓展课程模块、教育实践强化课程模块。在学科专业提升课程模块与教育理论拓展课程模块中,授课的方式比较单一,一般为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在学习理论课程的过程中,学生无法从协作学习去理解和应用教育理论,而且在实习期的实践教学中,由于实习期较短,也并没有更多的机会去掌握,这也是导致教育类理论课程的实践应用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3.2.3 课程目标与中小学新课程标准偏差大大学教材的课程目标的设置一般会考虑到学科的逻辑体系,还关注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个体发展的需要,但是这与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偏差比较大,卓越教师实验班中
25、,大部分教材并没有与中小学新课程标准吻合,而且大部分教材脱离中小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材的讲解中,也并没有融合中小学课程标准,使得中小学课程标准只成为在教学技能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名词”,而非是真正的对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掌握。3.2.4 部分教师重技术应用,忽视学科整合在卓越教师实验班中,课程均安排在周末的课外时间,学生时间紧、学业负担重,从而降低了学习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重视教育技术的应用,但忽视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能力。技术的应用是为了解决教学中重难点问题,所以,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炫耀技术的高超,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重技术,轻整合”
26、是导致了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比较薄弱的原因。3.2.5 部分教师缺乏中小学实践经验卓越教师实验班的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倦怠,只是为了最终的文凭或证书等其他目的,在专业课以及理论课方面不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学习,从而导致教学技能薄弱。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也缺乏中小学实践经验,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经验教授给学生,在学生进行微格教学时,无法针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更加合理化的指导,这也是导致教学技能薄弱的原因。3.2.6 教学实践能力不易测评在学校的评价考核方式中,一般采取的是理论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这也导致了学生不重视教学技能,而只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背诵。
27、造成教学技能考核较少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学实践能力不易测评。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标准不易制定,而且考核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教学技能的考核不易评价,评价学生的进步与否,应该把学生个人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自身比较,评定这段时间的学习是否有效,判断学生的教学能力是否有所提高。94 基于 TPACK 理论框架下的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构建4.1 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在教育部发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来,全国各师范高校在认真贯彻和落实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同时,探索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4.1.1 叠加式教学模式在卓越教师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专业课课程的学习,但是既然是卓越,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所以应该采用原行政班的专
28、业课课程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课程的叠加式教学模式。由于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来自各个学院的各师范专业,所以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需要在原行政班参加专业课课程的学习以及其他学院、班级的活动;卓越教师计划课程则需要包括专业提升课程(校内导师)、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与研讨(专题讲座)、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与考核等实践活动。4.1.2 校内外联合培养模式在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应采取本校校内和校外中小学联合培养模式。在校内培养中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在校外培养中更要注重教学实践能力。采取校内培养方式时,实验班的教育类课程如学习心理学、中外教育史、班主任工作、教育研究方法等,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关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
29、生对教育教师事业的理解。在校外培养时,学校应与全国中小学名校和幼儿园合作,为卓越班学生增加教育见习、实习时间,以此强化学生的教学应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4.1.3 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每生配备校内、校外导师。从校内选拔学术素养高、教学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高级职称人员担任校内导师,校内导师应该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负责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及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加强学生与学院、校内指导教师、校外导师等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对于校外导师,则是从中小学、 幼儿园聘请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和教研能力强、 认真负责的教师。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的指导,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基础教育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4.2 卓越教师课程体系卓越教师课程体系主要分为学科专业提升课程模块、教育理论拓展课程模块、教育实践强化课程模块三大模块。三个课程模块的学习均匀分布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之中。4.2.1 学科专业提升课程模块学科专业提升课程模块,主要在于夯实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扩展学生专业知识面, 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并且要使其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确立终身从教的坚定信念。实验班学生的专业课程在执行原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学院或专业导师根据学科专业需要,以深化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制定专业提升课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