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教育史各章自测题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经科学测定距今 200 万年前的古猿人化石是(D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巫山人2.原始教育活动是一种名副其实的(A) A.生活教育 B.文化教育 C.技能教育 D.艺术教育3.我国古代传说中最早发明取火技术的是(B) A.伏羲 B. 燧人氏 C 神农.D. 仓颉4.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以后,教育内容有了变化, (A )成为基本内容。A.军事教育 B.艺术教育 C.文化教育 D.劳动教育5.氏族公社末期的教育, (C)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A.忠 B.义 C.孝 D.仁6.氏族公社末期的教育,强调(D ) A.书数
2、B.射御 C.劳动 D. 礼乐之教7.我国远古时代最早发明文字的是(C) A.黄帝 B.炎帝 C.仓颉 D.尧8.部落联盟时期,实施乐教的场所称为(D ) 。 A.泮宫 B.辟雍 C.庠 D.成均9.大约从 200 万年前至 5 万年前,是中国原始社会的(A)A.原始人群时期 B. 氏族公社时期 C. 北京猿人时期 D. 氏族公社末期10.在氏族公社里,人们的普遍观念是(B) 。A.私有观念 B.公有观念 C.损人利己 D.多劳多得11.原始时期的教育,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A ) 。A.平等 B.不平等 C.属于成年人 D.属于未成年人12.氏族公社时期已出现了(A)。A. 象形文字 B.
3、会意文字 C.指事文字 D.假借文字13.氏族公社末期,培养劳心者主要是指未来国家的(D ) 。A.技术人员 B.教育人员 C.文艺人员 D.管理人员14.氏族公社末期教育发生分化,其社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A)。A.劳力者 B.社会所有成员 C.儿童 D.成年人15.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以后,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这时主要经济部门是(B) 。A.手工业 B.农业 C.畜牧业 D.商业(二)多项选择题1.氏族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E)A.生产劳动的教育 B.生活习俗的教育 C.原始宗教教育D.原始艺术教育 E.体格与军事训练2.原始宗教教育的主要活动有(ABCD)A.自然崇拜
4、 B.图腾崇拜 C.鬼魂崇拜 D.祖先崇拜 E.英雄人物崇拜3.氏族公社末期,适应社会劳心与劳力分工的需要,教育也逐渐分化为(AB)两种类型。A.专门教育 B.社会教育 C.职业教育 D.大学教育 E.小学教育4.原始时期的教育有以下特点(ABCDE)A.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B.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 C.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D.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E.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5.20 世纪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原始人群活动的遗址,主要分布在(ABCDEF)A.陕西 B.北京 C.山西 D.河南 E.云南 F.重庆6.氏族公社的教育中,生产劳动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有(
5、ABCDE) 。A.制作工具 B.取火 C.渔猎 D.农耕 E.纺织7.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学会用火可以达到下列目的(ABCD)A.用于熟食 B.用于狩猎 C.用于垦殖 D.用于制陶 E.用于战争8.在氏族内部生活习俗教育下,已形成下列风气(ABCDE) 。A.尊敬长辈 B.听从指导 C.照顾孤老 D.爱护幼小 E.发扬团结互助精神9.在氏族公社时期, “庠”这种机构的作用是(DE) 。A.练兵 B.聚会 C.饲养畜生 D.教育 E.养老10.原始艺术教育并不局限于歌舞,还有(AB) 。A.绘饰 B.雕刻 C.书法 D.体操 E.竞技11.原始宗教教育对自然崇拜,这些自然崇拜物有(BCDE) 。
6、A.朝霞彩虹 B.日月星辰 C.风雨雷电 D.山河土地 E.禽兽草木12.原始社会的巫师一般都都受过专门训练,他们掌握有一定的(ABDE) 。A.宗教知识 B.巫术 C.数学知识 D.医药知识 E.文化历史知识13.氏族公社成员通常用歌舞来体现和表达(ABCDEF) 。A.调节精神 B.增强体质 C.欢庆丰收 D.欢度节日 E.表示友好 F.祝贺胜利14.中国文字的发生、形成、发展有一个过程,萌芽状态文字发展的阶段有(CDE) 。A.北京山顶洞人的图画文字 B.仰韶人的陶器文字 C.西安半坡的刻画符号D.山东大汶口的图画文字 E.四川大凉山耳苏人的图画文字15.原始社会时期,女的劳动侧重于(A
7、BCD) 。A.采集 B.种植 C.家务 D.纺织 E.艺术(三)判断题1.自人类社会产生起,教育也就产生了。是 否2.人类最早的教育是在劳动和生活中实施,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场所。是 否3.由养老制度体现的学校教育的萌芽,所在场所的名称是成均。是 否4.原始社会的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为主要手段。是 否5.古代教育产生于劳动。是 否6.氏族公社末期,产生了文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 否7.氏族长主持氏族民主集会,未成年的男女不能参加。是 否8.原始时期的教育,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是 否9.原始时期的教育,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是 否10.原始时期的教育,教育的手段局限
8、于言传身教。是 否11.氏族公社末期,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教育也发生重要的变化,出现了学校萌芽。是 否12.氏族公社的末期还没有出现学校萌芽。是 否13.原始时期教育已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是 否14.氏族公社时期人们还不懂渔猎。是 否15.从 100 万年前开始,远古的人类就已经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国的土地上。是 否第二章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官学的的衰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B)。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东周2.私学的教学场所一般是(B)。 A.固定的 B.不固定的 C.在都城 D.在乡村3.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B)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A.墨子
9、 B.孔子 C.老子 D.孟子4.“六经”中除了诗经、尚书、礼、乐经和春秋外,还有(D)。A.左传 B.道德经 C.中庸 D.易经5.对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孔子提出了最著名的(D)原则。A.深造自得 B.教亦多术 C.专心致志 D.启发诱导6.孔子认为,学生学习要做到学问结合、学思结合和(A)。A.学行结合 B.学教结合 C.学辩结合 D.学与反省结合7.孔子的道德教育要求,对于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要作到(C)。A.仁 B.忠恕 C.孝悌 D.爱8.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的是(C)。A.荀子 B.子贡 C.颜渊 D.子思9.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
10、重要的一点是要“克己内省”,也就是说要(A)。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B.“过而勿惮改” C.立志 D.力行10.孔子讲的温故知新的“故”指的是(B)A.刚学过的书本知识 B.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 C.刚了解的社会知识 D.过时的知识11.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A)。 A.庠序之学 B.国学 C.私学 D.泮宫12.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是(D)。 A.私学盛行 B.教育平等 C.刚刚萌芽 D.学在官府13.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由国学和(B)构成。A.畴人之学 B.乡学 C.家庭教育 D.大学教育14.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A)。A.武功之学 B.生产劳动教育 C.艺术教育 D.
11、礼乐教育15.私学发端于(B)。A.西周 B.春秋中叶 C.春秋末期 D.战国初期(二)多项选择题1.孔丘总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ABCD )A.学、思、行结合 B.启发诱导 C.因材施教D.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E. 持志养气2.春秋战国时的“显学”是指(AB)。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E 农家3.夏代在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有(ABC) 。A.军事教练 B. 宗教教育 C. 人伦道德教育 D.书学教育 E.艺术教育4.商代的文字从构造来看,汉字构造的几条原则(ABCDE)均具备。A.象形 B. 会意 C. 指事 D. 形声 E. 假借5.商代教育的内容主要有(ABDE )
12、。A.思想政治教育 B.军事教育 C.法制教育 D.礼乐教育 E.书数教育6.西周时期出现“学在官府”的现象,其原因为(CDE)。A.民间没有学校 B.老百姓不愿学习 C.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D.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E.惟官有学,而民无学7.西周的教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ABC)。A.家庭教育 B.小学教育 C.大学教育 D.乡学 E.庠学8.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是小学或是大学,都是以(ABC)为基本学科。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诗 E.易9.春秋时期官学衰废的原因有(ABC)A.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教育 B. 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C.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 D.奴隶们对教
13、育的反抗 E.奴隶主贵族要普及教育10.春秋时期士阶层的特点有(ABDCE)A.是自由民 B.可能上升,做官食禄 C.可能成为统治阶级的附庸D.可能下降,自食其力 E.可能成为依附土地的小人11.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包括(ABCD)A.新兴地主阶级 B.农民 C.手工业者 D.商人 E.奴隶主贵族12.下面哪些符合私学的历史特点( )A.不一定有固定教育场所 B.政教分设 C.学校向平民开放 D.官师分离 E.思想自由13.孔丘对君子强调三方面的修养要求, (BCD)A.敬德保民 B.仁者不忧 C.知者不惑 D.勇者不惧 E.学而优则仕1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所谓“文” ,主要是西
14、周传统的(ABCD) 。A.诗 B.书 C.礼 D.乐 E.易15.孔丘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ABCDE) 。A.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 B.要有不耻下问和实事求是的态度C.学、思、行结合 D.启发诱导 E.因材施教(三)判断题1.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生产劳动经验、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就由学校教育来完成了。是 否2.甲骨文中“多方小子其教戒”的卜辞说明:商代已有周边方国的青年来商朝留学。是 否3.甲骨文的发现证实,我国从西周开始有了专门的习字教学活动。是 否4.西周已经有了大学和小学,说明西周已经建立了完整独立的学校教育体系。是 否5.西周国学,天子之学称“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是 否6.
15、西周时代的“学在官府”,是指学校只准由政府兴办,不允许私人办学。是 否7.西周学校的教师都是在职官员兼任的,教学是政治事务的组成部分。是 否8.西周的学校教育,以贵族子弟为主要对象。是 否9.西周的乡学,是设立在乡里的基层学校。是 否10.西周所谓的六艺之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是 否11.西周的乐教,广泛进行各类歌乐舞蹈的教学。是 否12.六艺中的“御”,是学习驾驶各类车辆。是 否13.史籀篇是中国古代供识字教学的最早的字书。是 否14.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废主要是因为社会动乱,各国统治者无暇顾及教育。是 否15.学术的扩散和下移使民间有了从事教学活动的条件。是 否16.孔子出身显贵,
16、一生都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是 否17.论语是孔子所撰写的。是 否18.孔子“庶、富、教”的思想,是说教育要在人口繁盛、生活富足的基础上进行。是 否19.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是因为德教可以使民众自觉地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是 否20.孔子提出 “性相近,习相远”,肯定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是 否2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反对在教育对象上有任何人为的限制。是 否22.“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反映出学习与做官的必然联系。是 否2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可见孔子将文化知识和典籍的学习放在首位。是 否24.六经都是孔子亲手撰写的。是 否25.孔子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
17、严己宽人,推己及人。是 否26.孔子指出,犯了过错且不能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是 否27.“启发”和“举一反三”都出自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 否28.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因材施教”原则的教育家。是 否29.孔子主张,学生要“学而不厌”,教师要“诲人不倦”。是 否30.“教育”、“学校”这两个词,最早都出现在孟子书中。是 否3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伟大变革时期,伴随着这一变革,教育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主要标志是官学的兴起。是 否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学记设计的教学进程,达到“大成”需要(C)。A 五年
18、 B 七年 C 九年 D 十一年2.稷下学宫是哪个国家设立的(B)。A 鲁国 B 齐国 C 秦国 D 魏国3.来到稷下学宫中游学的学派要(B)。A 经官方同意 B 来去自由 C 名人推荐 D 考核选拔4.稷下学宫给予教师很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其中(C)曾经三任“祭酒”。A 孟子 B 墨子 C 荀子 D 杨子5.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的是(D)。A 孔子 B 老子 C 孙子 D 孟子6.在孟子看来,教育的主要目的是(B)。A 学知识 B“明人伦” C 学手艺 D 学军事7.孟子用“一暴十寒”的道理来说明学习要(A)。A 专心有恒 B 盈科而进 C 教亦多术 D 深造自得8.
19、提出“性善论”的是(D)。 A 子夏 B 许行 C 庄子 D 孟子9.提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的是(B)。A 李悝 B 荀子 C 商鞅 D 吴起10.劝学篇是(B)的著作。 A 孟子 B 荀子 C 孔子 D 邹衍11.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A)。A 科技教育 B 道德教育 C 法律教育 D 军事教育12.墨子代表的(C)阶级的利益。A 地主阶级 B 奴隶主 C“农与工肆之人”D 知识分子13.墨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B)。A 君子 B 兼士 C 手艺人 D 教师14.墨子的教育态度是(A)。 A 上说下教 B“不扣不鸣” C 有教无类 D 诲人不倦15.学记中的“故君子之于学
20、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指的是(A)。A 正课学习和业余爱好的关系 B 主要学习内容和次要学习内容的关系C 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D 学习与休息的关系16.学记来源于(A)一书。A 礼记 B 中庸 C大学 D论语17.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B)原则。 A 长善救失 B 教学相长 C 学习观摩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18.学记中提出了“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的施教原则,其意为(A)。A 循序渐进 B 及时施教 C 预防性原则 D 启发诱导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墨家确定的教育内容大致可归纳为(ABCD)A.政治和道德教育 B.科学和技术教育 C
21、.文史教育D.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E.经学教育2.礼记中就教育理论阐发的集中与其历史影响而言,当推(ABCD)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乐记 E.王制3.先秦法家教育观的主要内容有(BCE)。A.崇尚复古,坚持遵先王之教 B.坚持历史进化论,主张废先王之教C.反对礼乐教育 D.重视礼乐教育 E.以法为教,以吏为师4.诸子百家时期,属于儒家的重要学派有(ABC)A.思孟学派 B.荀况学派 C.西河学派 D.黄老学派 E.今文经学5.孟轲提出的教学思想有(BCDE) A.反求诸己 B.盈科而进 C.教亦多术 D.专心致志 E.深造自得6.战国时期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四家私学是(BCDE)
22、。A 阴阳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E 道家7.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ABC) 。 A 李悝 B 吴起 C 商鞅 D 韩非 E 李斯8.稷下学宫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其职能有(ABCDE) 。A 讲学 B 著述 C 育才 D 咨政 E 议政9.稷下学宫的特点有(AB) 。A 学术自由 B 待遇优厚 C 治学严谨 D 思想统一 E 生活刻苦10.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表现在(BCDE)A 培养了众多的知识分子 B 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C 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D 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E 留给人以思考11.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主要有(ABCD)A 主
23、动 B 创造 C 实践 D 量力 E 勤奋12.孟轲的“仁政”主张有(ABCDE) 。A 制民之产 B 民为贵 C 社稷次之 D 君为轻 E 好的政治是教育13.孟轲认为实现“大丈夫”人格理想主要靠人的内心修养,大致有以下几条(ABCD)A 持志养气 B 动心忍性 C 存心养性 D 反求诸己 E 兼爱天下14.法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有(ABCDE) A 禁“二心私学”B 绝对的“性恶论” C “以法为教” D “以吏为师” E 提倡“耕战”15.中庸提出的学习的过程为(ABCDE) 。 A 博学之 B 审问之 C 慎思之 D 明辨之 E 笃行之(三)判断题1.韩非认为教育不足以使人为善,只有
24、刑法才能震慑恶人。是 否2.法家主张“以法为教”,是要大办法律学校并承担向社会讲法的职责。是 否3.“士”在春秋战国时期专指从事学术文化研究和传授的人。是 否4.“士”本为“民”,但又是官僚队伍的重要候补力量。是 否5.私学的产生使教育不仅扩展到民间,而且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部门。是 否6.“养士”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培养人才,但“养士”的结果是促进了人才的培养。是 否7.稷下学宫的教学活动,都是由齐国官方主持进行的。是 否8.自由论辩、学无常师是稷下学宫的重要办学特色。是 否9.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政治作用在于“得民心”,它的效果要强于一般行政手段。是 否10.孟子认为人性有天赋的善端,教育的作用就
25、是顺其天性,使善端自然发展。是 否11.孟子将教育的目的概括为“明人伦”,也就是要掌握社会上一切人际关系的准则。是 否12.孟子强调艰苦磨炼,认为这是人成大器之前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 否13.“反求诸己”是指做任何事如果未能达到期望值时,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是 否14.所谓“自得”,就是不求他人而自己学有所得。是 否15.私淑弟子,就是老师未经正式手续而私自招收的子弟。是 否16.战国时期的“显学”,是儒、法两家。是 否17.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善是后天人为努力的结果。是 否18.儒家经学的系统传授,虽肇端于孔子,但得力的提倡者则是荀子。是 否19.荀子的学习论强调“积”,因此是以外求为主
26、的。是 否20.荀子认为耳闻目见是学习的基础,而“知”才是学习的终点。是 否21.荀子提出“解蔽”,意思是认识事物一定要独立思考,避免被各种假象所蒙蔽。是 否22.荀子提倡“虚壹而静”,是强调学习要虚心、专注和保持头脑清醒。是 否23.荀子主张教师应有绝对权威,学生应绝对听从教师教导。是 否24.大学提出大学教育的纲领是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 否25.大学提出教育的基本步骤“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 否26.中庸中所论的“教”,包括完善道德、充实知识、提高技能等各个方面。是 否27.中庸中将学习的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
27、 否28.学记论教育在“化民成俗”和“建国君民”方面的作用,都是就学校教育而言。是 否29.学记设计的教学进程,达到“大成”需要 9 年。是 否30.学记提出的“教学相长”,意思是指教师和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是 否31.学记主张“师严而道尊”,意思是只有教师严格要求,知识才能够得到尊重。是 否32.学记主张“藏息相辅”,是说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是 否33.“豫、时、孙、摩”的教育原则,“豫”是预防,“时”是及时,“孙”是循序,“摩”是观摩。是 否34.学记中“喻”的教学原则,就是要使学生明白通晓为目的。是 否35.“长善救失”是指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发挥长处,克服并纠正缺陷及偏差。是
28、否36.墨家私学的首领称为“巨子”,弟子必须绝对服从“巨子”的命令。是 否37.墨子要培养的“兼士”,即兼有高尚的品德和各种务实的知识技能。是 否38.墨子提倡“强说人”的主动教学,反对儒家“叩则鸣,不叩则不鸣”的被动施教。是 否39.道家推崇“无为”之道,反对儒家的“有为”之作。是 否40 道家认为修“道”是减少(欲念)的功夫,为“学”是增加(知识)的功夫,二者应该和谐地结合起来。是 否41.“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为教”,并不是完全不要教育,而是要顺应自然,潜移默化。是 否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颁布“挟书令”者(B) A. 汉武帝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文帝2.罢黜
29、百家、独尊儒术”是在(B) 提出的。 A.秦代 B.西汉 C.东汉 D.曹魏3.为了文字统一,总结出一种新的字体小篆的是(D) 。A.秦始皇 B. 汉高祖 C. 汉文帝 D.李斯 4.汉初文教政策是各家并存,推重(C) 。 A.法家 B.儒家 C.黄老之学 D.墨家5.汉末宦官集团为扩大政治势力创办了一所学校(C)A.经馆 B.太学 C.鸿都门学 D. 宫邸学6.初步建立学校系统官学和私学是在(B)。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南北朝7.汉太学教师称为(A)。 A.博士 B.祭酒 C.助教 D.学正8.董仲舒的主要论著有(B)。A.论衡 B.举贤良对策 C.政务 D.讥俗9.董仲舒的(B
30、)对我国封建教育制度产生了极大影响。A.“禁私学以吏为师” B.三大文教政策 C.道德教育 D.教学方法10.从朴素唯物主义观出发,比较正确揭示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关系的人是(B)A.董仲舒 B.王充 C.贾谊 D.文翁11.西汉时期在学术上不拘门户之见,广采众家之上,而且经注简明扼要的学者是(D) 。A.董仲舒 B.贾谊 C.王充 D.郑玄12.在我国历史上首先论胎教的是(B)。A.董仲舒 B.贾谊 C.王充 D.郑玄13.王充在论述人性和教育的作用时提出了(A)。A.五常之气 B.人性是天生的素质 C.性恶论 D.性善论14.汉朝经学教育中多采用章句,章句实际上是(A ) 。A.经师教学所用
31、的讲义 B.语法 C.教学大纲 D.教课书15.汉代在识字教育所用的字书中流传最广,而且一直保存至今的只有(C) 。A.仓颌篇 B.凡将篇 C.急就篇 D.三字经(二)多项选择题1.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有(ABC)A.“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B.兴太学以养士 C.重视选举,任贤使能D.重视知该分子作用 E.废除“挟书律”2.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主要有(ABC) 。A.统一文字 B.严禁私学 C.吏师制度 D.实行察举制 E.重视教育3.汉初文教政策与秦朝截然不同,其特点为(CDE) 。A.独尊儒术 B.广兴太学 C.重视知识分子作用 D.允许开办私学 E.废除“挟
32、书律”4.董仲舒对汉武帝提出的重要建议,后来成为政府施行的三大文教政策,它们是(ABC) 。A.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B.兴太学以养士 C.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D.创建地方官学 E.允许私学5.太学的教学形式因不同时间、不同条件而有发展,主要有(ABCD) 。A.个别教学 B 小组教学.C.都讲 D.次第相传 E.函授6.汉代的学校类型主要有(ABCD)A.太学 B.鸿都门学和 C.宫邸学 D.郡国学 E.四门学7.汉朝私学按其程度可分为(CD) 。A.私塾 B.社学 C.书馆 D.经馆 E.义学8.两汉私学兴盛的原因可以归结为(BCDE): A.政府严厉督促办学 B.汉初缺乏官学设置 C.士人
33、必读儒家经典,在政治上才有出路,D.有一批学术造诣很深者但仕途不得志 E.古文经学者为了扩大学术影响,不得不到民间传授9.两汉郡国学的办学目的主要有(ABC) 。A.培养本郡的属吏 B.向朝廷推荐地方学校中特别突出的优秀学C.社会普遍推行道德教化 D.传播农业知识 E.维护地方治安10.汉代章句之学表现了不同经师的学术风格,形成了所谓的(DE) 。A.教法 B.国法 C.军法 D.师法 E.家法11.贾谊提出给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要求怀孕的妇女要做到(ABCDE) 。A.立而不跛 B.坐而不差 C.笑而不喧 D.独处不倨 E.虽怒不骂12.贾谊在个体品德修养方法上强调以下几点(ABCD
34、) 。A.明确“品善之体” B.积小成大, C.防微杜渐 D.重视环境的影响 E.立志13.董仲舒提出的道德修养的原则方法是(ABCD)A.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B.以仁安人,C.以义正我 D.必仁且智 E.持志养气14.董仲舒在教学方法强调学习者应该(CDE)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强勉努力 D.专心致志 E.精思要15.王充将当时的知识分子分成五个级别,他们分别是(ABCDE) 。A.文吏 B.儒生 C.通人 D.文人 E.鸿儒(三)判断题1.“书同文字”就是指秦在原各国强制推行统一简化的文字。是 否2.“行同伦”是指秦政权为了匡正各地的异风异俗所采取的举措。是 否3.秦统一
35、天下之后,立即取缔私学,禁止对国家政策法令妄加议论。是 否4.秦实行焚书措施,将所有的诗书及记载百家之言的书一律烧掉,只有医药、占卜、种植类的书例外。是 否5.焚书后,有些儒生继续学习诗书,于是秦始皇将他们逮捕,活埋了 460 人。是 否6.秦代禁私学后,允许学习的是法令,以执法的官吏为师。是 否7.西汉初期,统治者奉行的是崇尚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儒学仍被禁止传播。是 否8.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立了儒学在此后 2000 多年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思想统治地位。是 否9.西汉时的“五经”,是指诗、书、易、礼、乐。是 否10.公元前 124 年,朝廷为博士配备弟子,这是汉代太学建立的
36、标志。是 否11.独尊儒术后,选拔人才突出强调精通儒术和具有儒家伦理道德修养。是 否12.独尊儒术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并使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是 否13.汉代太学教师称为教授,都是著名的儒家经师。是 否14.汉代太学的学生多数是官僚贵戚的子弟。是 否15.汉代太学的考试方法主要“射策”,类似今天的抽签考试。是 否16.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 否17.西汉文翁在蜀郡成都立学,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地方学校。是 否18.汉代的私学并不限于儒家经典的教学。是 否19.汉代私学弟子许多只是挂名而已,并不亲身前来上学。是 否20.“次相授受”就是教师按学生入学先后
37、依次传授,先来的先教,后来的后教。是 否21.汉代察举面向全体士人,包括出自私学或自学成材的。是 否22.已经作了官的人也可以被察举。是 否23.只要有才学,即使没有主管官员荐举,也可以自行报名以应察举。是 否24.汉代察举常科中最主要的科目是孝廉,特科中最主要的科目是贤良方正。是 否25.察举产生种种流弊的关键在于主管官员不能秉公办事。是 否26.董仲舒提出的三大文教政策可简述为兴学校、重选士和独尊儒术。是 否27.董仲舒强调的教化,是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从而使民众自觉遵守统治秩序。是 否28.董仲舒提出“性三品”的观点,把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是 否29.“三纲”是“君
38、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是 否30.“正谊明道”就是重道义轻功利,它只是针对民众提出的。是 否31.论衡的主题就是讲求真实客观,反对虚假浮夸。是 否32.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博览古今、知识渊博的“通儒”。是 否33.王充强调“知物由学”,彻底否定了“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是 否34.王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耳闻目见去直接了解客观事物的过程。是 否35.王充提倡“距师”,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是 否36.汉代选拔人才实行的是科举制。是 否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的选士制度是(A)。A.九品中
39、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考试制2.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是(A)A.颜氏家训 B.师说 C.养性 D.傅子3.封建教育制度初步形成于(B)。 A.秦 B.汉 C.晋 D.南北朝4.地方官学起于(A)。 A.汉 B.南北朝 C.隋 D.唐5.(D)确立了完整的州郡学校教育制度。 A.曹魏 B.晋 C.南朝 D.北魏6.魏晋南北朝时的私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B)。A.独尊儒术 B.多向发展 C.漫无目的 D.学风不正7.推行九品中正制,有利于保证(B)的政治持权。A.平民 B.士族 C.小官员 D.国家8.国子学创办于(C),它的创办是魏晋时期士族阶层政治、经济
40、特权在教育上的反映。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9.我国历史上首先涉足教育经济学领域的是(C) A.董仲舒 B.王充 C.傅玄 D.颜之推10.太学实行五经课试法是在(B)。 A.汉 B.魏 C.晋 D 南北朝11.打破汉以来儒学为宗、标志我国专科教育开始的事件是(A)。A.设立四馆 B.立国子学 C.设律学 D.设算学12.总明观是藏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机关,其设立是在(A) 。A.南宋 B.南齐 C.南梁 D.南陈13.北齐在学制上的贡献是设置了(C) 。A.集雅馆 B.士林馆 C.国子寺 D.皇宗学14.颜之推的教育的目标在培养(D )A.文人 B.艺术家 C.军事家 D.
41、治国人才15.颜之推主张的教育主要内容是(D ) 。A.文史 B.农业知识 C.经术 D.德与艺(二)多项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官学教育制度呈现的新变化有(ABCDE)。A.于太学之外创设了国子学 B.南朝出现了学馆这种新型教育机构C.出现一批专科教育的教育机构 D.北魏正式确立了地方官学制度 E.北齐创立国子寺2.曹魏太学办理不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ABCD)。 A.学官逃选不精B.生员择取不严 C.学官升迁及官员考选制度有弊 D.战争动乱 E.政府不重视3.南朝宋文帝时开设的四馆是(ABCD)。A.儒学馆 B.玄学馆 C.史学馆 D.文学馆 E.数学馆4.南朝的梁武帝在学校建设方面很有
42、建树,中央官学有以下几所(ABCDE)。A.五馆 B. 集雅馆 C. 国子学 D. 士林馆 E. 律学5.北魏的中央官学先后设置的主要有(ABCD)。A.国子学 B.皇宗学 C.太学 D.四门学 E.武学6.北朝的中央官学中,与南朝一样设有专门学校,主要有(CDE)。A.经学 B.武学 C.律学 D.书学 E.算学7.北朝的地方官学远较南朝发达,主要表现在(BC)。A.学校开课多 B. 统治者对地方设学重视 C.学制的完备 D.学制长 E.生源广8.北魏的地方官学主要有(CD)。A.县学 B.社学 C.州郡立学 D.乡党之学 E.义学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主要有(AD)。A.傅玄 B.王充
43、 C.贾谊 D.颜之推 E.王守仁10.颜之推认为教育的目标在培养于国家有实际效用的各方面的统治人才,包括(ABCDE)。A.朝廷之臣 B.文史之臣 C.军旅之臣 D.蕃屏之臣 E.使命之臣和兴造之臣(三)判断题1.西晋设立国子学,从此学校教育专门招收上层权贵子弟。是 否2.古代郡国学校制度的正式建立是在北魏时期。是 否3.南朝宋文帝设置的“四学”,是玄学、史学、文学、律学。是 否4.察举属于荐举制度,而九品中正制不是。是 否5.九品中正制按品级定官,从而确保了人才的合理使用。是 否6.稽康提出“越名教任自然”,主张抛弃儒家经典的学习和道德说教,实施顺应自然和人的本性的教育。是 否7.颜之推主
44、张家庭教育要从婴儿刚一出生就开始。是 否8.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 否9.颜之推并不反对父母对子女的爱,只是反对“无教而有爱”。是 否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事业的延续,主要是依靠私学,家学,而不是官学。是 否11.曹魏在教育制度上的新发展是律学的创办。是 否12.魏、蜀、吴三国,采取发展教育事业的惜施,成就都很大。是 否13.东晋统治者兴学是想通过学校来培育人才,并且用来粉饰太平。是 否14.两晋地方学校的开办主要得力于某些热心的地方长官。是 否15.十六国时期的学校教育事业在促进各民族的大融合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是 否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一)单项选择
45、题1.唐代采取的文教政策是(A)。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B.罢黜百家 C.推崇黄老之术 D.信奉法家2.从学校入学资格看,唐代学校教育具有(B)A 民主性 B.严格等级性 C.平民性 D.官僚性3.科举制产生于(A)。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4.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A)。A“性三品” B “性本恶”C“性本善”D.“性伪”5.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A)。A师说B春秋繁露C.五经正义D.非国语6.唐代科举考试中,采用论文形式,要求运用经书对现实问题提出看法的考试方法叫(C)。A.帖经 B.墨义 C.策问 D.诗赋7.科举产生后,科举与(C)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封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A 经济 B.官府 C.学校 D.政治8.提出“三教虽异,善归一揆”的是(B)。A唐玄宗 B唐高祖 C唐太宗 D唐中宗9.改国子寺为国子监是在(B)时期。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10.唐代支持科举制,为考进士的人们创办了(A)。A.广文馆 B.崇玄馆 C.修文馆 D.弘文馆(二)多项选择题1.唐朝中央官学主要有国子监领导下的(ABCDE)A.国子学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