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摘 要】随着经济、文化发展的全球化,川剧发展未能跟上时代步伐,导致其数量不断缩减甚至灭亡。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趋受到政府重视,社会各界开始对川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一系列保护工作。近几年学术界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阐述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川剧“活态”传承的价值和途径方面的研究却微乎其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活态传承;价值;途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67-01 一、川剧“活态”传承的现状 “活态”传承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进行传承与保护的一种方式,用
2、文字、音像、视频等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方方面面,以此来达到对川剧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城市化改造,一些传统村落正在不断消亡,非遗文化产生的源头在发生改变。大量传承人离开原生地,他们也从此与“根”断裂。前文化部部长蔡武曾表示, “非遗”的传承链条正在中断,60 年间传统剧种损失了三分之一,传统文化目前的生存境地已危在旦夕。 二、川剧“活态”传承的价值 川剧“活态”传承的关键在于“活” ,结合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2加以融合创新,完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文化的精髓。川剧是传承本土民族文化艺术的核心,是对充满着民间生活情调和地域风情的蜀地文化的重塑。 川剧是四川省优秀的文化资源。加强非物
3、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国家和四川省“十三五”规划中,遵循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文化创新,遵循协调发展理念,构建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等战略部署的实践探索,也是服务地方精神文化需求、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川剧“活态”传承的途径 (一)以创新形式开展川剧文化艺术的传播 其一,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的迅速发展成为川剧新的发展途径,通过电视节目的展演并加以创新,不断丰富川剧戏曲类节目的种类及内容;改革或翻新传统的川剧戏曲剧目,结合时代编写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剧,使川剧以全新的面目走向大众的视野。 其二,把川剧戏曲引进校园,将川剧艺术搬上高校课堂,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还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了
4、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延续川剧的“活态”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三,针对川剧的地域性发展,在西南地区或成都本地设置川剧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实行“一带一”的政策,加强与周边地域间的文化交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活”起来。 (二)对川剧传承人的事业扶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即传承人,他们最大的价值是其对信息的传递,将传统技艺继承下来,传承下去。从被忽视到被关注,传3承人身份的认定,是基层民间艺术家得到上层文化的重视。传承人们不仅要有使命感,还要通过传习手段引导社会的关注与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川剧的根本便是“活态”传
5、承。从“活态”传承的角度出发,为川剧的延续寻找一份新的途径,为川剧更好地发展谋求一条新的道路,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完善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邓运佳.中华梨园一枝花川剧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3郭峰.川剧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4厉震林,倪震.双轮美学中国戏剧与中国电影互动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5刘文峰.中国传统戏曲传承保护研究(上)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6于学剑.当代戏曲创新思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
6、0. 7姚於,王斌.川剧之困天下第一戏现状报告J.新西部,2012. 8孙晓涛.论地方戏曲保护和传承与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J.四川4戏剧,2012(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李梦诗,女,湖北宜昌人,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2014 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第二作者:魏园,男,河北张家口人,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2014 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第三作者:吴艳东,男,河南商丘人,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2013 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2015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种子计划”项目,项目编号:ZZ2015010301;2016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2016061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