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5929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摘要:本土音乐是具有该地域特色的地方性音乐。它以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点,体现当地鲜明的地方音乐文化特色,本文试以地方高校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为例,研究当地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情况,借以特色的地方性音乐为平台,进一步弘扬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文化内容。 关健词:本土音乐 音乐教育 创新 一、概念界定 (一)本土音乐 本土音乐是音乐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当地人同代代相传下来的传统音乐,并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当地群众生活相关,有着鲜明的地方音乐文化特色。 (二)本土音乐教育 作为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注重主要是

2、指将本地域的民间音乐文化引入当地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以使本土音乐不断流传并发展,以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继承和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本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音乐教育多元化趋势的需求 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主流,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在2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同时以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点,不断发展壮大本土音乐文化,以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二)音乐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需求 “如何将本土音乐教育有机地融入至地方音乐教育中去,特别是中小学义务教育及地方高校中去”这是本土音乐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因此作为本土音乐文化教育,我国音乐教育

3、界诸多专家、学者们正在研究与关注,如何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学校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到课堂教学及学生课外活动中去,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意识,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以及从小培养学生对家乡,对本土的文化情感,如何把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熏陶,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课题。 三、本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问题分析 (一)学校方面 1.学校对本土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地方高校没有开设音乐教育专业,即使有些地方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但在专业建设中,对本土音乐资源库的建设投入不足,并且管理也不够完善,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随

4、意性,学校对专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开展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意识薄弱、没有很好地弘扬和挖掘本土的音乐资源,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本土音乐在地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2.本土音乐校本教材的偏少 3校本教材的开发及应用范围是衡量该所学校学校对本土音乐教育实施的重要课程标准。以清远地方院校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音乐专业为例,本土音乐瑶族音乐、壮族音乐,目前校本教材目前只有广东瑶族舞蹈与音乐艺术 ,而且作为清远是全国最大的瑶族文化基地,瑶族音乐文化的教育确实没有很好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来保障,瑶族音乐该项文化在其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实训设施比较欠缺,更谈不上对本土音乐在当地的传承发展和影响了。 3.对教师继续

5、教育培养力度的不足 据调查,如下表 1-1,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音乐专业为例,以下为音乐专业教师有关本土音乐的受教育经历表 1-1 由调查可见,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音乐专业教师对本土的瑶族音乐、壮族音乐学习和锻炼机会不多,该项文化在本土高校的开展未能引起学校,教师参加过此方面的培训太少,当地文化宣传有关部门的重视也不够,尽管教师自学和接触过本土音乐文化,但对本土音乐文化节的掌握不够全面和系统,因此有待进一步努力和完善。 (二)教师方面 本土音乐教育传承观念淡漠,科研能力不足,缺乏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创新。大多数高校音乐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授课偏“西方音乐中心观念” ,涉及过有关本土音乐方面的知识较少,其

6、主要还是教师对本土音乐教育传承观念的淡漠,对本土音乐文化关注不多。并且,大多数教师通常教学实施时大多依据现有的教本材料,很少主动探究,虽然追求时尚,但缺乏创新,特别是在提炼音乐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这一方面,更4加不足。 (三)学生方面 调查得知,学生中平时爱听我国民间音乐的 40%以下,不了解本土音乐文化的占 73%,因为 95%学生不是来自本地,对本土音乐了解少,好奇并有新鲜感的同学占 19% ,由于他们大多受现代“以西欧音乐教学论为中心”音乐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学习本土音乐文化的意识和积极性,认为本土音乐不时尚、不起眼、不予以重视,有些连自己所生长环境的本土音乐也不愿意说或哼唱不

7、出来。 四、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概况 (一)该校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途径开展的 该校成立了旅游艺术学院,并设有音乐表演专业、音乐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演唱、演奏、基本乐理、声乐、视唱练耳、舞蹈、中外音乐史及作品欣赏、民族音乐概论、舞蹈表演、民间舞(包括蒙古族舞蹈、汉族舞蹈,维族舞蹈藏族舞蹈以及当地瑶壮歌舞等) 、舞蹈赏析舞蹈剧目、基本乐理试唱练耳、声乐基础键盘基础、声乐实践课等。该校音乐教育实施的硬件设施有艺术楼 1 栋、在建罗马广场一个、代表演的大礼堂 1 个、主教楼多媒体教室、钢琴房舞蹈房及多媒体教室、数码钢琴教室等,音乐教育课程是通过多种形式教学,主教楼多媒体教室的课

8、堂教学,在学术报告厅经常举办相关的音乐学术讲座及音乐论坛及文艺活动等。 (二)成立了清远民族歌舞团 清远市民族歌舞团于 1999 年成立。清远市民族歌舞团组织演职员参与各类演出和比赛活动,锻炼队伍,培养人才,致力打造高水平的专业5文艺团体,歌舞团立足本土瑶族、壮族文化,着力推动清远地区艺术事业的发展。 上课教师选取本土传统民间舞蹈音乐知识进行传授,给学生提供一种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思维。 总之,目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规模不大,招生人数约 120 人,专业特色不突出,音乐教育传承的途径和教育实施的内容比较传统,创新力不够。 五、本土音乐文化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中有效途径的创新 为了直接

9、有效地推动学校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发展的进程,首先从提升教师自身的本土音乐文化修养入手,加强音乐专业教师力量的培训,为了健全本土音乐资源库的建设,创新音乐教育传承的途径和教育实施的内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校学生中选拨本土音乐文化“推广使者” 要将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进行推广和传播,扩大当地民间音乐文化的影响,并不断传承和发民逐步形成去,推广使者的物色或选拨至关重要,单凭个别教师或音乐厅爱好者的力量是远不够的,特别为了加强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校学生巧妙地借助学生群体的力量去感染其他同学,并一代一代传承,影响力是很大的。 (二)成立 “本土音乐文化艺术协会” “本土音乐文化艺术协会”是

10、将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成立协会能将本土音乐文化深入广大热爱本土音乐文化的群体中去,特别是对相关音乐文化有兴趣和工作热情的,组成兴趣团队,定期到民间去采风,演唱某种本土民间音乐,形成一种强有力民间音乐的传承载体,在本区6域作进一步的推广工作,甚至可以推广更广泛,协会团队成员并创建本土音乐文化学习氛围,壮大音乐文化节学习队伍,使本土音乐文化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三)借鉴市场商品营销的方式将其进行广泛的推广普及 对本土音乐文化宣传推广,可以借鉴多种营销手段,利用电视媒体、网络的宣传本土民间音乐的知识,使该项音乐文化深入人心。比如:清远电视台有两档介绍有关清远人、清远事、清远文化的专题节目,分别是

11、“今日访谈”和“清远故事” ,在当地的融入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如:举办节庆活动,连南的一年一度的瑶族文化节, “耍歌堂” ,还譬如搭个舞台,文化节唱戏,以旅游为载体,象千年瑶寨的旅游开发,民族博物馆的成立,民族旅游工艺的表演与制作,甚至创编一些有关本土音乐文化方面的节目或趣味知识问答等活动,在传统本土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地创新。 同时,也通过邀请当地的演出团体举办讲座,表演、活动策划等途径,编排本土民间音乐节目参加学校大型演出,诸如:迎新晚会、新年文艺汇演、五?四晚会等,拉近本土音乐文化的距离,使得该文化更具亲切感。 作为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不仅要自

12、己走出去,将本土民间音乐文化带出我们的校园,可以不定期地举办“地方音乐文化走出校园的义务表演活动” ,让广泛的市民们了解当地的文化,更多地融入当地音乐文化。同时,我们必得“请进来” ,我们将民间艺人、专家、学者请进校园。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这样本土音乐文7化的教育传承工作将更具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业秀.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对本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开发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 (05). 2杨立梅.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 3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刘金喜.本土音乐教育探索J.艺术教育,2009, (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