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弘扬航海文化 拓展教育功能摘要:当今社会,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国的博物馆在努力创新的同时,依然存在缺少创造力、执行力等方面的问题,离国际化水平仍有差距。本文主要以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弘扬航海文化,拓展教育功能”方面的探索为例,提出了博物馆在打造特色教育活动、改善陈列设计的思路和手段、革新教育理念的思维和方法、拓宽教育合作共建渠道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的发挥与航海文明的传承紧密结合,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软实力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航海文化 拓展教育 博物馆 1989 年 9 月,国际博物馆协会第 16 届全体大会通过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 ,其中是这
2、样定义博物馆的:“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这一定义肯定和强调了教育是博物馆的目的和责任,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广泛社会教育。 在当代,博物馆对社会和人类的教育功能愈来愈显得重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得到充实与丰富。对于教育在博物馆中的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博物馆教育的机构设置、领导关系、活动范围等,也许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教育是博物馆活动的整个目的,因为从最根本来讲,它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是面向社会的。有人认为,博物馆应集中2搞科学研究,只有在科学研究上出成果,博物馆的地位才能
3、提高。 当然,我们不能单纯地比较博物馆的几大功能哪个最重要,因为就功能本身而言,本来就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博物馆的主要办馆宗旨就是通过陈列展览、科学研究、各种教育活动,向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另外,从客观来看,目前对一个博物馆进行评价也是看其对观众的吸引力和它所发挥出的社会教育效果。因此,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并把其放在博物馆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和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所以,博物馆的教育应该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予以改革,跳出原有的围墙和展厅,扩大同外界的合作与联系,增大教育受众面和范围,以实际行
4、动与国际接轨,才是真正的出路。本文主要以中国航海博物馆在航海文化的传播、教育功能的拓展方面的尝试为例,提出一些基于实践的观点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使命与责任。 一、依托博物馆教育场所,打造馆内特色教育活动 (一)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立足馆藏探索建立工艺坊 视觉、听觉和触觉相结合的体验已经成为观众最为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之一,许多社会机构开设了体验类学习项目来满足公众需求,博物馆也不例外。近些年来,博物馆的教育方式不断地创新突破,比如,航海博物馆专门打造了工作室用于船模制作的展示和观众的互动体验,立足馆藏,开发不同难易程度的船模套材,观众不仅可以看,可以触摸,还可以把半成
5、品带回家慢慢享受制作的乐趣以及成品完成后所带来的成3就感。而且,为了拓宽观众参与的覆盖面,博物馆还尝试开拓木质工艺品的发展,开发馆藏特点、航海特色的木质手工艺品套材,比如说船舵设备、榫卯连接工艺等,逐步探索木艺工坊的建设。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国家的顶层设计,“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航海博物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就观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而言,如何结合馆藏资源,探索建立陶艺工坊的可能性显得十分“接地气” ,通过制作自古以来存在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产品陶瓷器,将“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宣传和普及,活动内容包括陶瓷制作的方方面面,比如拉胚、
6、绘画、烧制、上釉等等。既可以玩,又可以有所感悟,教育活动才会长久。因为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博物馆首先应该是“好玩” ,而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好玩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传播了核心文化。 (二)丰富儿童馆互动服务项目,打造特色少儿活动区域 当今社会,许多年轻的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们从小文化素养的培养,当然博物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在学习的同时又能体会到游玩的乐趣,那对亲子家庭来说真是不可多得的。因此,许多博物馆也开始以亲子家庭的需求,特地开发了各式各样的活动项目,包括打造为儿童量身定做的活动区域,这比游乐场的效果要好得多。比如,航海博物馆专门为 310 岁的儿童打造了 500 多平米的活动中心,它将航
7、海的科普知识与互动体验项目完美结合,既满足了孩子想玩爱玩的本性,也达到了家长想让孩子有所收获的愿望,比如说小小搬运工教会了孩子码头作业和集装箱货物堆放的流程;小小驾驶员让孩子体验了航行的乐趣,同4时也知道在驾驶船舶时如何有效避碰和提升航速;开设水下考古打捞和寻宝类的活动项目,增强儿童对航海的感官触动;开辟并拓展科普休闲角的活动内容,不仅可以为家长提供休息的区域,还可通开设海洋主题阅读坊,向儿童及其家庭系统介绍中国及世界的优秀航海类图书和文献,营造航海文化氛围。 (三)立足馆藏资源不断创新,推出航海特色品牌活动 博物馆的活动并非独立开展,必然是与其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和馆藏文物密不可分的,因为只有
8、基于场馆特色的活动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只有立足馆藏资源不断创新,才有吸引观众的足够魅力。针对不同类型观众尤其是学生及亲子家庭需求,深度挖掘馆藏展品的科普内涵,通过专题性、体验型讲解参观,针对性、深入型的互动活动,逐步形成展品探究型教育项目,内容可以细化或聚焦至每个点位或每个小领域,通过细致的知识分解增加知识获取量,提升观博体验感。比如,航海博物馆围绕周末亲子、散客观博需求,以陈展主题为核心,开设主题式系列家庭日活动,如海难逃生、航海人物、海上规则等;以馆藏展品为元素,精准定位少儿绘画课堂内容;根据法定节假日观众需求,以航海文化的拓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特色,充分融入航海特色元素;精心设计创
9、艺小工坊、非遗课堂等观众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推出每年一届的“启航杯”少儿绘画比赛,通过集活动、合作、宣传、推广、展览等多种配套于一体的项目制运作模式来强化品牌活动影响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影响让观众和社会逐步加深印象,在此基础上,借助“启航杯”积累的活动品牌效应,尝试发散思维并建立“启航杯”系列项目,如摄5影大赛、诗歌朗诵大赛、书法比赛等多形式航海特色活动。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顺应家庭、学校及社会的需求,以寒暑假参观淡季为契机,整合馆内各类资源和活动项目,推出非常规范化的特色讲解、授课以及特定活动等,通过套餐式定制以及项目合作等方式,逐步形成独具航海特色的暑期夏令营项目,以此加强青少年航海意识、
10、海洋环保意识。(四)围绕核心展品因人施讲,提高讲解的水平和质量 一位学者曾说:“要像培养一个教授一样培养一名讲解员。 ”我们需要明确 “讲解”与“研究”的结合是必然的,对于讲解员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将有助于整体讲解工作的快速提升。 讲解不仅是背、是说,更是思、是研究。讲解直接面向观众,是传递陈展内涵最直接的手段。从整体上说,目前传统博物馆讲解员的文化素质并不高,很多讲解员并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专业知识缺乏,讲解时靠死记硬背,语言缺少生动感,也不能根据观众的层次、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及接受能力,做到因人施讲,使讲解内容和方法千篇一律。所以讲解光靠背、靠说是没有突破的,要通过思考、研究不断掌握讲
11、解的技巧,了解展品深层次的内容,通过不断的锻炼和经验积累,加强应变能力和领悟能力,但这一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循序渐进、有始有终。 资料不是摘,不是抄;而是悟,是考证。如果说博物馆讲解员的发展方向是朝着研究员的目标而努力,那么从最初讲解资料的编写便是开始,当然这并不排除对讲解员基本素质的训练,但应该说从资料的编写6才是讲解员工作的真正开始。同教育工作所处的地位一致的是,讲解资料的编写更加离不开诸如文物、陈展、研究等工作的介入,从最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查找到导览所涉及展品的区域划分,从一次次地与藏品的接触和观察到不断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从一个个数字对于讲解稿的命名到一遍遍反复地模拟练习,逐
12、步开始体会到这种突破带来的酸甜苦辣。而其中最发人深思的问题在于,这种编写不能是摘抄,更多的是需要领悟、研究和考证,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 “请进来”基础上的走出去,整合运用主题巡展文化包 走出博物馆,开展校园、社区、乡村、企事业单位巡展与配套教育活动,是多数博物馆的重要工作项目之一,然而巡展怎么做、形式怎么样、如何合作与共享等等仍然是值得探索的内容。对于航海博物馆而言,如何建立具航海特色的主题巡展文化服务包,扩大博物馆公益文化教育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十分关键。 (一)加强内外部沟通合作,建立外出巡展主题库 积极与陈展部门合作将馆内的常设展览、临时展览在设计规划初期就论证转化成外出展览的
13、可能性,挑选合适的临时展览,在临展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同步进行外出巡展的设计制作,合理利用资源,建立起馆内巡展主题库。 积极与博物馆研究部门和文物部门进行合作和讨论,及时将相关研究成果转化成为通俗易懂的展览文本,利用研究资源夯实巡展展览的研究理论支撑。配套推出深层次的主题讲座对展览进行阐释,吸引博物馆粉丝和专业观众。 7通过寻找博物馆与学校、社区、乡村、企事业单位等相契合的主题进行自我研究和开发,既有利于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深度,又能确保巡展的实际效果。可通过与合作共建单位的先期尝试,逐步根据小学、初中、高中、成人等不同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巡展主题库。 (二)多种巡展形式相结合,实现图文和实物联合展
14、出可能性 由于文物在外出巡展过程中存在多场地运输所带来的风险性,因此多数博物馆在巡展方式上受到限制,基本上只能以展板、展架等形式进行图文类的内容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博物馆应及时关注市场行情,选取更为合适的图文展览材料类型和材质,提升简易型展板展示效果、运输保管效率以及使用维修寿命等,并且通过拍摄视频资料等增加视频型巡展,丰富展览的类型。而更为重要的是,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研究购置外出巡展专用车,提升巡展整体工作效率和物料周转保管,实现展板和实物联合展出的可能性。巡展车在国内的少数几家博物馆已有所涉及,但这并非单纯的运输车辆,而是集合了运输、保管、安保、展示、教育以及互动等为一体的专业型展
15、览车辆,不仅需要有先进的展示手段和严格无差错的安保技术,同时对于人员的高素质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辆集合了博物馆几大功能的巡展车实际上就是微型博物馆,它带给公众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但其体验过程应该是全面的。 (三)围绕博物馆创级工作,加强四类对象的巡展 结合巡展主题,优化馆内社会教育活动,开发出操作简便、时长适当、观众喜闻乐见的配套活动项目,丰富巡展模式,建立以展板展示、文物鉴赏、配套讲解、主题讲座、手工活动及媒体互动等形式多样的巡8展活动。定期印制针对不同对象和风格的巡展宣传册。 同时,利用多方资源,进一步开拓巡展的合作渠道。形成外出巡展前期联系确认,形成行之有效的流程和方法,充分利用馆内的
16、有效资源,拓展巡展合作渠道,积极联系上级领导部门和相关兄弟单位,形成通畅、高效的合作网络。结合巡展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巡展策划,加强社区、乡村等的覆盖面,建立一定量的巡展合作伙伴库。 对于航海博物馆而言,加强馆内合作,服务好交通港航企事业需求十分必要。调研交通港航企事业单位对于巡展的需求,联合陈展、研究、文物等相关部门,设计开发有针对性的专业巡展,融入先进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专业内容,丰富展示的方式及配套讲座等活动,提升巡展服务于港航单位的,产生高效的宣传效果,加强博物馆与交通港航企事业的相互合作。 三、围绕航海文化的传播,同步提升教育相关工作 (一)改善陈列设计的思路和手段 陈列是进行教育的主
17、要手段,它也集中反映了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体现了博物馆藏品、科研和管理的水平,是各项工作的综合成果,也是衡量博物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展览的内容离不开观众的需求,行业的特点,博物馆本身的能力,一个成熟而有地位的博物馆,在它的受众群体、展览体系、展示手段、主题演绎方面有自己格调和定位,它既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之一,又具有自己的品味和特点。一个真正成功的博物馆并不在于占有了多少的“市场份额” ,而在于在这个“市场”中具有多大的影响力,这是陈列展9示首先要呈现给观众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展览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展览本身不能完全独立于研究、文化、营销、宣传、市场、教育等方方面面,一个强有力、高执行率的策展
18、团队是展览成功的核心,一个整合了全馆资源和特色的展览必然有它特殊的魅力,而前提无疑是团队的高度合作,对于策展过程中的品质、美感、冲击、融合等方面要点的把握,最终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通过宣教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二)革新教育理念的思维和方法 古兰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人要求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当众表演,他只是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动山的就是山不过来我过去。 长期以来,大多数博物馆认为只要把展览做好了,等着观众来参观就行,这反映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一员的博物馆主动意识的不强。当代博物馆教育观念的更
19、新和教育方法的创新,使其传播给观众的知识信息量越来越大,知识传播不再是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互为影响。直观来讲,博物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观众“学” ,而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则要以此为指导,创造出更多富有博物馆特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首先是多方构建交流渠道,比如观众需求及满意度调查并认真分析、设立馆长信箱、发挥官方网络传递信息的作用、强化网络交流平台等。其次是转变单一的说教模式,采取互动式教育,给观众思考的空间,由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地吸收知识。 (三) “带回家”的教育普及物 10在“请进来” 、 “走出去”的同时,博物馆还可以实现将教育读物“带回家” 。教育读物是博物馆馆内展览展品的延伸,是承载
20、航海精神的具体实物,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往外扩展重要的渠道。精致重要的展品,图文并茂的说明,基于展品本身的深入研究资料,或者绘本、小说、故事书等等,体现了博物馆的品味和层次,这种宣传则不仅仅是瞬间的触动,或者这也便是博物馆文物、陈展、研究与教育融合的亮点,使得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得以更加有效和久远。 比如,以博物馆基本的常设展览以及主题的临时展览为基础,编写适合普通观众的科普索引,融入重点展品的信息和科普知识点,串联各展馆的元素和资源,通过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编写非正式出版类的知识信息册,以便于观众更好地了解深奥复杂的航海知识与技术等;依托博物馆自身专业背景,跳出展陈限制,开发以航海为主线的科普读物,将专业航海知识分解为通俗易懂的普及型读本并形成系列,从多个角度传播航海知识。在填补目前科普教育市场空白的同时,形成中国航海博物馆特色的科普宣传读物。 (四)拓宽教育合作共建渠道 多数博物馆都承担着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任务,其服务对象固然是面向全社会的,但不得不承认青少年学生已经成为重点,因此搭建博物馆与学校之间互通的桥梁,建立长效的“馆校合作”机制。国家级博物馆创建体系对教育项目提出了 6 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归纳起来,集中体现了博物馆在设计教育项目时,必须创新学校和社会教育方式,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 。 “第二课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