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歌特性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6854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民歌特性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民歌特性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民歌特性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民歌特性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民歌特性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湖北民歌特性析摘要:文章从“地态” 、 “心态” 、 “史态” 、 “语态” 、 “乐态”辩证关系入手,沿着我国旋律构成的民族性、调式调性的特殊性、节奏腔式的戏剧性和结构的多样性等四个方面,剖析了湖北民歌对于人物性格、思想情感和地方风味的细腻、形象而独特的表现。 关键词:湖北民歌;三音列;三原色;扬调;屈调 “民歌”是群众自己创作、创作自己、自己表演、自己欣赏、自己传播的“五自”歌曲。是直接倾吐群众的甜酸苦辣,富于民族性与地方色彩的歌曲,自然也是群众最钟爱的歌曲。 毛诗序日:“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

2、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两千多年前诗歌王国的先贤就已明言:“歌”出自于“心” ,出自于“情动” 。今天研究传统音乐特征就不能离开人们的“心态” 。而心态又受制于人们繁衍生息的地态。一定的地态客观环境制约着人们一定的心态主观能动;一定的心态制约着人们一定的史态;创造出一定的语态;形成一定的乐态。不言而喻, “地态” 、 “心态” 、 “史态” 、 “语态” 、 “乐态”等“五态” 。是互为因果、彼此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自然成了研究我国民间音乐的必经程序。其中的“乐态”则是对音乐本体研究的主攻方面。宜须沿着我国旋律构成的民族性、调式调性的特殊性、节奏腔式的戏剧性、和结构的多样性2等四个方面(简称“四

3、径” )逐一剖析,方能“淘出金沙” 。不入其内,焉知其究! 一、先理“五态” 湖北处于汉族的中心地区。北边是北方的豫陕,南邻是南方的湘赣,西靠西部的川渝,东邻东部的安徽。四周邻居都东西南北分明。唯独湖北“多可”:广东同胞说湖北人是北方同志,河南老乡谓湖北同志是南方人。哈哈!湖北这方“中心宝地” ,既是“北方” ,又是“南方” ;既没有北方的寒冷、风沙和干燥,也没有南方的炎热、台风和潮湿。西有雄伟的大巴山、巫山和神农架宝地,东北有连绵省界的大别山,东南有幕阜山为屏障。长江横贯东西,汉水直达豫陕。 “九省通衢” ,交通四达。中南部毗邻洞庭湖,是湖北的鱼米之乡,丰收年景, “黄狗子都不吃锅巴粥” ;

4、鄂北中部则是一展平原的粮仓。善哉!湖北处于南北交界的中部,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景秀人纯。是一方鹤立鸡群的风水宝地。 (一)地态制约心态,心态创造史态 湖北属古楚国,在楚国这方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芸芸众生,既有北方人的粗犷、豪爽和耿直。又有南方人的细腻、委婉与柔情。特定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劳动生产,制约着人们的常年生活,铸造了人们安居乐业,自强不息的秉性。 中央电视台曾播放楚国 800 年兴衰历史的影片。第一集说:3600 多年前,楚人在商朝军队驱逐下被迫离开中原,向南迁徙。几百年间楚人在黑暗中苦苦等待重回中原。商被灭后。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是在3周王朝的傲慢和冷漠下,北归无望。楚国国君熊

5、渠以封子为王的惊人之举,发出一个石破天惊的信号,楚国要使天下刮目相看!对于 3000 年前创造了辉煌历史的楚国,今人知之甚少。他一度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都出现在楚国大地。它不仅是华夏大地上文化最灿烂辉煌的诸侯国,也曾经是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峰。然而,秦始皇焚书坑儒。使楚文化长期沉埋于地下。关于这个伟大王国 800 年的历史,和它创造的种种文化成果,渐渐被人们遗忘了,楚国的历史也被风干成了春秋中的寥寥数语。幸运的是,从上世纪 20年代起,不断出土了楚国的文物,逐渐让人们发现了楚国强大的真实史况。湖北大冶的铜绿山,就曾是楚王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铜矿资源,使楚国强兵富

6、国,雄霸一方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湖北这方楚地上的臣民,原来是由中原南迁的同胞和本地人群组成的大家庭。 (二)多彩的语态 各方语音,直接关系到民间音乐的旋律。南北集聚的芸芸众生,从劳动生产,生活习俗,人群秉性,语言属性等人文状况,呈现出几个大小不等的语言属区: 1.汉水中上游两岸的鄂西北,东至大别山西端,属鄂西北的“中原官话区” ; 2.大别山西南麓直至湖北境内的长江东段,属“楚方言区” ; 3.幕阜山东北到鄂东南的长江南岸。属“赣方言区” ; 4.汉水下游的江汉平原直至鄂西南的清江流域,属“西南官话区” 。4兹将湖北几个区不同的语音声调与普通话对照于下(见表 1): 表内鄂东南的赣语比较特

7、别;它与楚语均为阴、阳、上、阴去、阳去、入六声。其他大都属阴阳上去四声的官话区。但都各具自身的特色:普通话是阴平高平,阳平中升,上声低降升,去声高降;西南官话大体是阴平高平,阳平低升,上声向下,去声向上,后二者与普通话相反;中原官话更特别,阴平中升,阳平高降,上声高,去声低。全与普通话相反进行;紧靠大别山西南麓地区的楚语,从大悟直到麻城、英山、黄梅,也近似阴平低阳平高的“中原官话” 。 如此观察,湖北的语音声调可否视为四大片:鄂西北与鄂东北是有同有异的两大片;从武汉到鄂西南为大同小异的另一片;鄂东南为特殊片。 由于语音直接影响到声乐曲旋律的形成,从事民歌、曲艺和戏曲的行家们,一直非常重视并强调

8、语音声调对旋律的直接影响, “依字行腔”几乎是一条“法律”条款。对否?对,但不绝对。当还没有旋律的时候,我国声乐曲的旋律大都是依字行腔“嗟叹”出来的。当某种旋律大体稳定下来并被公用之后,此时就可能从依字行腔过渡到依腔唱字。在曲艺、戏曲中常常存在这一现象。如谭鑫培在空城计城楼的【西皮慢板】中唱成了“我本(奔)是卧龙岗” ;梅兰芳在醉酒中唱成“海岛(盗)冰轮” ,都将上声字唱得很高。因为这里不唱高就不是生角【西皮慢板】或【四平调】的“味”了。 “苏三离了洪洞县” , “强盗兴兵来作乱” , “洪洞县住了一年整”等四声排列不同的唱词,大都用同一句旋律演唱5依腔唱字。这都是被原有旋律制约的结果。有智者

9、意识到不妥,才又回过头来依字行腔。于是。现代戏杜鹃山中柯湘唱“无产者等闲看” ,“家住安源” , “杜妈妈” , “雷队长”等唱词时,都是“依字”而“行”出了原来没有的京剧新“腔” 。所以说, “字”与“腔”的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辩证的。开始腔随字走,后来字随腔行。不过,在民歌中,由于旋律的反复使用率不像曲艺与戏曲的声腔使用那样普遍,大都是歌手依据语音“嗟叹之” ,顺口而韵。因此,湖北几个区的语音,在很大程度上仍制约着民歌旋律的分布。 (三)湖北民歌分类 北宋苏东坡仇池笔记载:“余来黄州。闻黄人二三月皆群聚讴歌,其词固不可解,而其音亦不中律吕,但宛转其声往返高下,如鸡唱尔,土人谓之山歌。 ”一

10、千年以前湖北就叫“山歌” 。 寰宇记案?甲乙存稿云:“扬歌,郢中田歌也。其别为三声子、五声子。一日噍声,通谓之扬歌。一人唱,和者以百数,音节极悲,水调歌或即是类” 。古代就叫“扬歌” 、 “田歌” 。 武汉音乐学院杨匡民教授经几十年研究,提出了新的民歌分类。与原来分类的差别是:将另立于民歌之外的“歌舞音乐”归属民歌中的“灯歌” ;另立了“风俗歌” 、 “儿歌” ;根据湖北的实际情况,新立了“田歌” 。即分号子、田歌、山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生活音调等。有专家认为田歌应是号子,不宜另立。实际情况是,湖北的农耕生产,既不像北方一年有几个月地里无农活,也不像南方两广,一年到头农活根本就干不完

11、。而是既讲究抢种抢收抢季节,又讲究精耕细作。抢季节时,为了不误农时,庄稼人自发组织互助组性质的集体劳动(鄂6西北叫“唐将班子” ,有钱人家则顾工抢) 。这时要连着天天干。为了消除疲劳, “鼓舞士气” ,还自发地组织歌师傅敲锣打鼓,有的还吹奏唢呐,一唱众和,欢腾于田野唱“薅草锣鼓”鼓舞士气。面对着抢季节时持续的紧张劳动,歌师傅还必须根据上下午的不同时段的体力情况和情绪张弛,演唱不同强度和速度的歌曲,形成庞大的联曲。如长阳薅草锣鼓: 上午唱【叫歌子】 、 【喊高二黄】 、 【扬歌子】 、 【赶号子】 、 【穿号子】 ,后两个曲子唱得最多;中午唱【叫歌子】 、 【喊高二黄】 、 【扬歌子】 、 【赶

12、号子】 、 【中午号子】 、 【龙摆尾】 ,后三者唱得最多;下午唱【一声号子】 、【偷花】 、 【两声子】 、 【插曲】以及【赶五句】 ,最后一曲唱得最多。 很明显,高亢、复杂、长大的都在上午、中午精力充沛时唱,下午已近疲劳,多唱小调、插曲。最后再赶赶工。调理的节奏十分科学。曲中的“号子”并非一唱众和、统一劳动节奏的强体力劳动歌曲,而是一般性的一唱众和的歌曲。 稍作细观,就会发现“薅草锣鼓”是一种包容广泛的大型联曲。有山歌性质的扬歌,一般劳动时唱的薅草歌,包括单曲情姐出来收衣裳小女婿 薅黄瓜 ,以及其他歌曲,如偷花及若干“插曲” 。但是没有需要统一劳动节奏的强体力劳动歌曲。此即“郢中田歌也”

13、。 二、再探“四径” (一)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外部装束,一听就能激发人们的感应,是音乐的入门栏。 71.三和弦与三音列 旋律的构成,中西方大有区别。欧洲传统音乐(以下简称欧洲音乐)中的旋律,大都关系到七声音阶中的三个大三(正三)和弦(大调) 、三个小三(副三)和弦(小调)和一个不协和的减三和弦。如平安夜的四部合唱,旋律几乎就是 IVI 的和弦连接。所以为欧洲音乐配和声或配器,水到渠成,驾轻就熟。如果要为湖北应城的徵羽色的商调式民歌绣荷包配置多声部。是使用大和弦还是小和弦?还要不要 IVI?这就不会那么水到渠成,驾轻就熟了。只有将就为之,灵活处之,甚至“削足就履” 为什么中西在这方面难以“兼容”

14、?因为我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不存在三度叠置的和弦。 “三音列”是我国民族旋律构成的民族性高招:即依靠五声音阶中各相邻的三个音组成各种“三音列” 。并且借用美术界红黄蓝“三原色”调配成五光十色的原理,构成音乐的徵、羽、宫“三原色”三音列,然后再去调配成万紫千红的民族旋律(见谱 1) 。 上图方框内的多种三音列,实际上只有“do la sol”、 “re do la”、“mi re do”三个母体三音列。以“do la sol”为母体移位成“sol mi re”;然后上行成“re mi sol”、 “sollado”。形成了有“sol”音、属于徵色的四度三音列群;以“re do 1a”为母体移位

15、成“la sol mi”;然后上行成“mi s01 la”、 “la do re”。形成了有“la”音、属于羽色的四度三音列群;此外还有一个独立的“mire do”宫色三音列。以上三类三音列都有自己特殊的表现性:徵色三音列群的终止(主)音上方大都是大三度,有似和声学的三个大三和弦群,显得开朗、豪放、辽阔、明8亮。羽色三音列群的终止(主)音上方都是小三度,有似和声学的三个小三和弦群,显得柔和、优美,甚至压抑、暗淡。 “mire do”是唯一的大三度三音列,有似和声学中独立的不协和的减三和弦。但是,性质完全不同。减三和弦是欧洲和声学中,与协和和弦形成强烈对比的审美需要而存在的。我国的“mire d

16、o” ,则是稳定民族音乐大局的“定海神针” ,若它不出现,则调式调性始终具有不确定的游离性(见谱 2) 。 谱 2 中,由于“mi”没有出现,所以,不一定是 A 宫终止,还可能是 A 徵调终止。只有出现了#c,才结束于 A 宫调终止(见谱 3) 。 潜江民歌催咚催是一首轻松诙谐的打麦号子,如何调配这首主歌带副歌结构的旋律色彩呢?首先在主歌 A(a+b)+B(a+c)的结构中,连续三小句突出刚劲明亮的徵色宫终止句,显示劳动的气氛;接着 c 句却以较柔和的徵终止唱“姐儿面前”表白情爱。真是“细腻”!待到“副歌”唱“催咚催金梭”等下力气劳动的关键处时,神情大变,急转高音区连续上下六度大跳的刚劲挺拔的

17、宫色三音列,突出表现了这首劳动情歌的粗犷与欢快(见谱 4) 。如此科学而细腻地处理音乐的表现性能,以致强弱有序,弛张有度,使我们不得不对民歌刮目相看! 而以羽色三音列组成的利川羽调式小调柑子树 ,就显得柔和、深情、优美得多。歌中“柑子叶”和“拾不得”后面婉转柔美的拖腔,更展现出男女间的深情厚爱。 2.三音列的基本变化 欧洲和声学有和声外音,省略音,以及各种和弦转位。三音列同样有下述诸多变化:(1)本位三音列可以连成委婉的级进型旋律;(2)9加入若干音列外音,则形成曲折深情的华彩型旋律;(3)三音列作各种转位,或省略中间音,则形成奔放刚烈的大小跳进各地人群根据自己不同的心态特征、语音起伏和情感描

18、绘的需要,运用三色三音列以及变化形态,创作出了五颜六色的民族旋律。 3.三音列的地方性布局 三音列既不是在全国乱点鸳鸯谱,杂乱无章,也不是平均分布,而是受着“五态”的严格制约。 (1)汉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地态环境相对较好,心态也必然宽悦。特别是湖北北邻陕豫,几千年的优越史况,大多喜用徵色和宫色三音列。包括徵色徵调式、徵色商调式和徵色宫调式。民歌、器乐、曲艺、戏曲,大都如此;很少使用羽色三音列。这就使得湖北的西北部也多徵色和宫色三音列,以及徵色的徵调式、商调式和宫调式。如枣阳田歌如今山区变了样 。歌曲属徵色,是上句终止在宫音,刚劲明亮;“re sol()si”则是具有调性变化、展现陕豫特

19、征的大跳旋律;加上阳平高、去声低的中原官话声调,展现了湖北地区内中原后裔歌唱劳动歌曲时粗犷豪迈的传统。 (2)鄂东北的麻城调 (绣荷包)又另具一格。虽是一首上旬宫终止,下句徵终止的北方普遍的徵色歌曲;但它以级进为主的抒情性华彩旋律,又近似南方歌曲。说明它既不是北方,也不是南方的一首徵色徵调式的中部歌曲。 (3)鄂东南大冶的小调五爱大脚 ,是“赣方言”老苏区妇女解放小脚的欢歌,也是属于纯徵色的徵调式歌曲。它“普通化”了的本地10语音,以及旋律中多次从“mi”到高音“do”的向上六度大跳,和“la”到高五度“mi”的大跳滑音装饰,加上几次“唷荷唷荷唷荷唷荷荷” ,将语音的特色与欢快的情绪合二为一,

20、朴实,泼辣,充满朝气。 (4)江汉平原虽是鱼米之乡,但在历史上常是“十年九不收” 。人们被迫四处逃荒。远走他乡。一方面“含着眼泪去卖唱” ,同时也受到外地文化的感染。三音列的色彩调配亦呈多样。 1)纯徵色。这类最多。小媳妇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潜江田歌越想越心伤 (见谱 5) ,就是顺着当地语音,在跨越十四度的音程内,高去低回,伤心哭诉的纯徵色旋律。它的 A(a+b)B(c+d)四小句终止音顺序是“sol” “do”“re”“sol”,是一首上句宫终止、下旬徽终止的北方型两句体的徵调式歌曲。颜色则有点类似陕北孤独凄凉的脚夫调 ,不过是加进了不少音列外音、特别委婉的中部歌曲。 2)徵羽色。这类形式多

21、样:首先是两句体徵羽色的小白菜A(a+b)+B(c+d) ,属于太行山以东的东北板块型;其次是 A 句商终止,B 句徵终止,C 句羽终止,B句再现徵终止的四句体徵羽色,如孟姜女 。属于影响广阔的南方型,如江陵的喇叭调 (秧田歌)的前段。鄂南灯歌正月姐家来拜年 ,亦具同样性质。唯独 A 句宫终止,B 句徵终止,C 句羽终止,B句再现徵终止的徵羽色四句体,是湖北独有、功德无量的中部型徵羽色歌曲。如应城民歌妈?健罚?见谱 6) ,C 句“一边走来一边看”羽终止,B句“真是看不完哪”徵终止。另外,在鄂西北的中原官话区也有少量徵羽色歌曲(见谱 7) ,这类歌曲将传入湖北的纯徵色秦腔融入羽色,演变成湖北徵羽色襄河越调以及【西皮腔】 ;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