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摘 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根本和源泉,是高职院校凸显办学目标的核心所在。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搭建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等措施,才能很好完成这一重要使命。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服务 地方经济 社会服务职能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学校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2011 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
2、人才。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存在价值之所在。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高职院校只能最终通过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目标。假如一所高职院校不能发挥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不能促进其兴办这样的学校,即使建立了也难以得到政府的继续支持,从而难以为继。 (二)服务地方经济是高职院校发展动力之所在。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的需求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地方2经济发展的需求才是推动其发展的真正动力。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会不断地释放出不同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也有责任去解决这些问题。 (三)服务地方
3、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标志之所在。作为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其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毫无疑问,高职院校也是如此。但更进一步讲,如何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呢?知识、能力、素质都是其重要的标准,但又如何评价其知识、能力、素质呢?笔者认为,其落脚点应该是体现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特别是经济发展上。 二、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选择 高职院校与经济本身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一个属于上层建筑,一个属于经济基础。从理论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它们这样作用与反作用是必然的。但实际上,这样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没有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要将这种必然变成现实也只能是理论意义而已
4、。所以,高职院校要真正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目标,必须选择相应的途径和方式。 (一)准确的办学定位是基础。办学定位指一所大学在世界、国家、地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其内涵丰富,涉及层次定位、类型定位、学科定位、人才定位、面向定位和规模定位。高校的定位是高校发展的指南,一所高校管理的定位有助于高校明确自己的身份,有助于高校确定发展方向,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助于学科专业建设,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确定。高职院校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从而明确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没有明确的定位就会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 3(二)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是关键。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而设
5、立的学业类别,产业是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产业和专业都指向物质生产,这也是它们彼此联系的桥梁。高职院校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所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这样一个桥梁,将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专业的建设来直接对接地方产业,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服务。 (三)学研产一体化是途径。要实现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其途径就是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高职院校要发挥自己人才培养的优势,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策略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6、,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按照规划是先导、融合是核心、统筹是关键,精神是保证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经济战略的新途径。 (一)坚持大规划,是高水平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前提先导 坚持大规划,就是要科学定位。要基于科学发展观、高职教育理念、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三个前提,认真研究国家对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功能要求、政策导向和政策配置等,明确国家、省对高职院校的要求。 坚持大规划,就是要求真务实。面对适龄人口、就业结构、生源结构的变化和学院规模发展的变化,要正视客观存在,努力适应区域教育4市场的新形势,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认真做到把地方当前和未来产业发
7、展的内在需求与高职发展的潜在需要真正地融合和对接起来。 (二)实施大融合,是提供地方经济发展所需智力和人才支撑的核心内容 一是紧密构建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由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组成职业教育联盟领导机构和具体协调机构,共同负责协调处理产学研合作中的相关问题,为校企合作提供机制保障。突出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积极开展“校中厂” 、 “厂中校”建设。针对企业行业人才需求,以“定向培养、保障就业、共同管理、责任分担”为原则,实施“就业直通车”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主动构建为企业与社会服务的技术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将院校的项目研究与企业
8、的市场需求相结合,以项目合作研究来驱动产学研融合。 二是设置贴近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高职教育须承接服务和支撑区域专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合理确定办学规模,调整专业设置,加快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真正做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是打造高素质科研型师资队伍。依托大中型企业、国家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等师资培训平台,通过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暑期社会实践、外出进修学习、学历提高工程、海外培训项目等措施,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植一批在教学、科研中具有引领示范5作用的骨干教师、中青年专家、教学团队和专业带头人,使师资队伍适应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
9、)推进大统筹,是奋力实现各项工作和谐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 一是统筹学院各种创建和专题活动。服务地方经济,要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招生工程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平安校园创建、 “四大行动”建设、治庸问责、两访两创等活动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二是统筹多元办学形式。坚持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与职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对接,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继续教育、产业发展为两翼的“一主两翼” 、多点支撑、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源源不断地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是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坚持用制度管理,不断提高规范化、精细
10、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四)凝聚大精神,是努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根本保证 一是要立足竞争,勇于担当。没有竞争,就没有出路,没有担当,有路也会迷途。破除束缚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破解科学发展的难题和瓶颈,增加招生人数,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 二是精诚团结,坚定信心。团结就是力量,信心就是黄金。首先,6领导干部做起,班子要有信仰,讲团结,核心是对高职教育有信仰,形式是在难关面前团结一致;其次,教职工队伍要对学校发展充满信心,工作中团队合作。 三是狠抓落实,作风过硬。要服务地方经济,必须狠抓落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树立正气,要求教职工中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深入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政活动,建立服务地方建设的目标考核评价机制等。 参考文献: 1杜祥培.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5(27) . 2陈燕飞.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