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8330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摘 要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定位成为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科学认识、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对其今后的发展与保护以及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点 文化性质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深入展开,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和性质是科学认识、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因此,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是十分重要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一种遴选和保护,并对相关学术进行

2、研究和公共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记录、研究等各个国家都在分别进行,但是对其保护却是近年才提出的问题。我国政府和学界对此反应强烈,自觉的以自己的历史教训和丰富资料为基础,与同行进行国际间的交流,甚至在一些领域还能做到学术领域的前沿,例如我国学术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这项重大文化工程逐步塑造成一个学术概念,并围绕它对相关2领域进行知识的整合。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口头传统和作为文化表达手段的语言;各种民俗活动、节日庆典和仪式礼仪;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各种传统的表演艺术;传统的手工记忆经验;与以上文化表达有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

3、文化遗产是对原来的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喜剧学、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的一种综合性研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鉴定,我们应该抱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依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笔者以为,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讨论时,必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的涵义和使用尺度形成一定的共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是原始先民的文化创造,它们大多产生并流传于长期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社会环境之中,反映着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尤其是在出现社会分层之后,出现的各种以口头传授方式不断被传承下来的文化,其创作和传承的口头性和具体性,就是所谓的民族

4、文化记忆,它的生命力非常的顽强和历久不衰。很多民族的生活、经历、灾难、迁徙以及民族英雄的光辉等都是靠口口相传的史诗、传说和经书来传承,例如各地的版画、刺绣、泥塑、剪纸技艺,很多都是靠群体的记忆和口传心授来完成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漫长的历史传承中,吸收不同时代、阶级、地域、文化素养的创作主体的世界观和各种观念,直接和间接地反映着其间所经历的形形色色的事物和人物,浸透着各种民间信仰和艺术,它能3够在历史长河中,通过多方吸收新的元素,摒弃其中过时的元素,不断更新,在民族和群体中源源地传承下去。它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一种揭示,是一种积累式的递进,它是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去创

5、造一种“新”的文化来的。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 由于非物质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多种观念,其中不免浸透着各种民间信仰和无数的神秘文化,使得民间文化显得驳杂而散乱,因此,如何看待古代各种鬼神信仰、巫术、图腾崇拜等就成了一个问题,这也就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问题,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到的项目究竟是不是落后的封建迷信,有没有保存甚至是存在的必要。对于某些项目有没有保存的必要性,笔者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对于那些反映积极向上又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精神、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人民群众智慧的民间文化,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保护。这部分内容大部分体现在儒释道三家的中国文化之中,此外在一些民间文化

6、中也有一定的体现,例如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下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次,对于巫术以及图腾崇拜的问题,我们应该尊重它产生的环境,并考虑对当时社会的作用。鬼神崇拜是指人类处在野蛮时期所发生的一4些文化现象,是各个民族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们一经产生就迅速覆盖了众多的民族,并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一直伴随相生,绵延不绝。不管科学发展到何种程度,

7、是昌明的还是愚昧,都不可能完全支配机遇,消灭各种意外,从而满足人类的需要和愿望。在古代可以通过巫术给予当时科学知识所不能给的心灵的满足和抚慰,并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力量,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引入各种规律和秩序,使得各项活动更有效率,因此,巫术在特定的时期起到了重要的文化功能。对于在民族发展中产生的各种偶像崇拜和图腾崇拜,则都在塑造人民的信仰、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对于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应该进行保护。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是由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民众所创造的下层文化和少数社会精英所创造的精英文化共同构成,二者相互排斥与吸收,各自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精神,由于很多是小农经济和落后封建制度的产

8、物,因此,仍有一些人认为,这些小农思想是拖慢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仍然会对人们的精神进行毒害。然而,这些民间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主体都是民间老百姓,它们源于民间生活,并构成他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不能够以封建落后来判定他们的性质。在民间的文化保护上要摆脱过去的二元性思维,继承生生不息和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总而言之, 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如巫术、图腾崇拜、宗教仪式以及各种所谓的小农思想都反映了在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先民希望通过自然的、神秘的、以及崇拜物的力量,来达到常规力量所达不到的各种目的和愿望。它们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5展变化着,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周星.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0. 2何星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3237. 3崔国斌.否弃集体作者观民间文艺版权难题的终结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9, (5):6980. 4刘锡诚.文化对抗与文化融合中的民俗研究J.理论与创作,2012(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