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58948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分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秋分之“分”有“平分”之意。在古人看来,这里的“平分”至少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秋分这天为秋天之半,秋天被平分;秋分这天昼夜时长相等,昼夜被平分。秋分是传统农事秋收、秋种的时节,也是古代帝王祭月的日子,节气前后又有传统的秋社日。与这些时令相关联,民间自古以来就有一些习俗活动。 节候表征 秋分是古人最早创设的节气之一。在古人的生活中,春、夏、秋、冬 4 个季节并非是同时确立的:商和西周早期先有了春季和秋季,西周以后又有了夏季和冬季。四季之后,节气的创设也有先有后,最早为古人确立的节气是“二分二至”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 4 个时间点,至迟在西

2、周时就已出现。 秋社日 在二十四节气中,秋分是农历八月的中气。因此,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秋分,八月中” 。由于人们习惯上概称节气、中气为节气,因此,秋分也被看作是八月下半月的节气。 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秋分有“三候”:“秋分之日,雷乃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 ”意思是说,秋分这天,打雷不再发出声响;5 天之后,冬眠的动物开始培固洞穴;再过 5 天,地上的积水就会干涸。在古人看来,如果上述“候应”不能如期而至,则相应地就会出现诸侯纵欲放荡、百姓没有依靠、有甲壳的动物就会成灾等异相。 2秋分节气的“三候”在礼记?月令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

3、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 ”“坏”本读 pi,是指未烧过的砖瓦、陶器,此处通“培”;“杀气” ,此处指阴气。 秋分的节候也出现在古人的诗文作品中。宋代词人谢逸有点绛唇词,其中有“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金气”指秋气, “凉蟾”指秋月,词人寥寥几笔便铺陈出秋分时节凄冷的景色。唐代诗人元稹有诗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u 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南吕代称八月。全诗先布景,后陈情,一句“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既呼应了白露节气的“鸿雁来” ,

4、又抒发了秋天将逝的怅然之情。 夕月与秋社 秋分是古代帝王祭月的日子,节气前后又有传统的秋社日。 据文献记载,先秦时天子有朝日(祭日) 、夕月(祭月)的礼俗:祭日于东,时在春分;祭月于西,时在秋分。至于天子为什么祭日月, 周礼?春官的疏文中说得很清楚:“王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故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以王者至尊犹朝日夕月,况民得不事君乎?”帝王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礼俗一直传承至后世。明初洪武三年(1370)新建夕月坛,高六尺,四丈见方,以白石为阶;清代顺治八年(1651)后正式恢复夕月典礼,并立夕月坛于西郊,也即今天北京阜成门外之月坛。 帝王祭月的同时,嫦娥奔月的神话也一直在坊间流传。1993 年

5、,湖3北江陵王家台秦墓出土秦简归藏 ,其“归妹”卦辞中就记录了嫦娥神话:恒我偷了西王母的不死药,服食之后奔向月亮,化作蟾蜍。 “恒我”即嫦娥,后世之所以易“恒我” (也作“?娥” )为“嫦娥” ,是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到了淮南子中,嫦娥奔月的神话则增加了“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的情节。东汉高诱解释称: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不死之药,被他的妻子?娥偷吃了,?娥吃了仙药,得以飞向月亮,化作蟾蜍,成了“月精” 。此后,嫦娥窃食不死之药以奔月的神话便传承了下来。 帝王祭月,民众则拜月、赏月。在宋代的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从孩童到十二三岁的少年皆穿成人服饰,或登楼赏月,或焚香

6、于庭拜月,各有所期:男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意为科考得中) ,女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在明朝时的北京城,人们先在市场上买一种月光纸,上绘月光菩萨像,旁有玉兔持杵捣药造型;中秋之夜,家家设月光菩萨神位,以果、饼、西瓜等供奉,夜间在月出的方位向月献祭、叩拜;之后,将月光纸焚化,全家人分食供品。 社日是古人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社,地主也。 ”土地上能生长出五谷,具有神秘的力量,因此人们祭祀它, “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 。当然,社祭所封之土又并非是普通的土,而是一种特别的五色土。汉代之前只有春社,汉代始有秋社。汉代之后又确定了立春、立秋之后的第 5 个戊日(春分、秋分前后)为春社

7、和秋社的时间。春社、秋社的设置契合了古人“春祈秋报”的观念:“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丰熟;秋祭社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 ” 4传统社祭有官社与民社之分。官社有一套规范而肃穆的祭祀仪式;民社又称“里社” ,相较于官社,民社则更为灵活和热闹。如淮南子的记述:“夫穷乡之社,扣瓮拊瓶,相和而歌,自以为乐也。 ”社日祭祀传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宋时期,成为内容丰富的节日。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记载:“八月秋社,亲戚间以社糕、社酒相馈送,已婚的妇女归宁娘家,到晚上才回来。这一天,外公姨舅还要送给外甥新鲜的枣、葫芦,认为这些对外甥有好处。 ” 宋代之后,社日活动逐渐衰微,但仍有存续。据近人胡朴安

8、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在安徽贵池一带, “秋社前数日,各家预备做会一切之物品。除香烛纸马外,每家必须做些糯米粑。迨至社日,均携香烛,捧米粑,在社令位前行礼敬神,名曰社令会” 。 相较于秋分和秋社,中秋节的起源晚近得多。中秋节的记载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 ”由于秋分日和秋社日基本上是按太阳的运行轨迹来确定的,因此它们在农历中的时间每年并不固定,也不一定逢月圆之时。而处于三秋之半的中秋节,因为节期固定,夜里又有圆月出现,由此逐渐取代秋分和秋社,成为秋天里中国人最为看重的节日。秋分和秋社的一些习俗,有的被整合到中秋节

9、中了,有的则已湮灭不存。 嫦娥奔月(汉代画像石) 农事与其他 秋分是农事秋收、秋种的节点,为我国南北方民众所重视。在浙江一带,农谚说“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秋分在社后,斗米换斗豆” ,5这是讲秋后收成的。在河北一带,有句流传颇广的农谚,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 ,这是讲冬小麦种植时间的。 在秋分节气里,古人也占验天气和农事。清人陈?B 子在花镜中说:“秋分日天晴,主有收;微雨或阴天,最吉,来年大熟。 ”江浙一带传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为稻生日,雨则稿秆多腐烂,谚语说“烧干柴,吃白米” 。 在江苏苏州,秋分又有所谓的木犀市。木犀,即桂花。据清人顾禄清嘉录记载:“俗呼岩桂为木犀,有早晚二

10、种。在秋分节开者曰早桂,寒露节开者曰晚桂。将花之时,必有数日鏖热如溽暑,谓之木犀蒸,言蒸郁而始花也。自是金风催蕊,玉露零香。男女耆稚,极意纵游,兼旬始歇,号为木犀市。 ” 有些地方还有秋分送秋牛图的习俗。秋牛图以红、黄纸印制而成,上绘全年节气和农夫耕田图样。送图人每到一家,即景生情,口诵吉利话,以博得主人欢心,得些赏赐。此举俗称“说秋” ,送图人则被称为“秋官” 。 与立春一样,秋分也有竖蛋的游戏,俗语说“秋分到,蛋儿俏” 。传说秋分这一天鸡蛋最容易立起来。竖蛋之戏应该与古人“秋分秋分,日夜均分”的观念有关。 礼记?月令中就有昼夜相等之时校正各种度量器具的记载。 在广东开平,有“春分吃春菜,秋

11、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地里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俗语说“秋汤灌脏,洗涤肝6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 秋分前后的中秋节晚上,我国很多地区有“摸秋”的习俗。婚后未育的妇女,在女伴的陪同下,到地里暗中摸索摘取瓜豆,称为“摸秋” 。据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Q 随笔?摸秋记载:“鸠兹(安徽芜湖的古称)俗,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 。 ”也有给没有子嗣的人家送瓜的。在清代的长沙县:“(中秋之夜)妇女祈嗣者,或至园圃探瓜为验。好事者以南瓜并花红鼓乐于更初送至人家,谓之摸秋 ,亦谓之送瓜 。 ”

12、在古人的观念中,月亮是“群阴之本” ,是“月精”嫦娥的居所,是阴柔的象征,因此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也有研究者考察汉字古音,认为“娲”字与“娥”字古时可以通用,由此认为月宫中的嫦娥就是上古神话中的女娲。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造化万物的“神圣女” ,人们选择中秋之夜“摸秋”以兆生子,是否是古代女性崇拜的后世遗存,尚需进一步探讨。 “摸秋”之俗的存续,至少反映了民众对生殖繁衍的强烈企盼,这一点可从“摸秋”习俗的一些讲究上得到印证。 “摸秋”之时,摸到南瓜,兆生男孩,因为“南”与“男”谐音;摸到扁豆,兆生女孩,因为扁豆也称蛾眉豆,寓意女孩,等等。为了能生儿育女,古人可以说费尽了心思。 【责任编辑】王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