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紧跟时代步伐,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全媒体“来势汹汹” ,传统媒体转型任重道远。全媒体是通过以文、图、声、光、电等全方位、立体式传播手段来传输展现内容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小仅涵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电信、卫星通信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还给人们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传统媒体记者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纷纷采取各种方式积极转型。 一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是严峻的。这种冲击首先表现在信息来源的量上,全媒体拥有海量优势,传统媒体记者无法抗衡;其次表现在即时性上,传统媒体记者无法达到全媒体的传播速度;再次表现在传播方式的自由性上,传统媒体记者受到发布平台、渠道、方式等限制,没有更开
2、阔、更多样化的平台;最后表现在互动性上,传统媒体记者收到的受众反馈相对滞后。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除了看到伞媒体给传统媒体记者带来挑战,还要看到全媒体自身的缺陷。首先表现在个人倾向性较重。作为业余记者,新媒体记者缺乏系统的职业训练,有可能使报道倾向性比较强,不能做到中立。其次表现在难以进行深入的报道。新媒体记者由于没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和采访基础,很难写出深度报道。再次表现在难辨真假。一些无法辨认身份的新媒体记者发布的消息来源不明,造成假消息大而积传播。 2与新媒体记者相比,传统媒体记者拥有强火的内容生产力,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高度方面是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传统媒体比新媒体更具有专业化的新闻
3、传播理念和运作机制,在新闻传播工作中具有全媒体无法比拟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品牌和知箱度。特别是在我国,传统媒体在提供调查性新闻报道、解释性新闻报道等方面具有新媒体难以企及的优势。 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全媒体格局变化给传统媒体及其记者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新媒体的崛起,为传统媒体记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渠道,令传统媒体记者视野更开阔,新闻线索更丰富;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为传统媒体记者的新闻作品提供了更大的发布平台和展示空间;三是纷纭芜杂的海量信息,导致受众对信息集中轰炸产牛不信任感,受众更期待可以信任的信息来源。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媒体记者只有积极做出改变,才可能
4、处于“浪潮之巅” 。 第一,积极开辟自媒体 目前,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开设了新媒体账号(主要为微博、微信等) ,但内容多为将传统媒体内容转到新媒体上,较少有突发新闻的第一时问报道,没有完全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在遇到较为重大的新闻时,记者应该成为媒体账号的运营者,在最接近新闻前线的地方进行采访报道,并第一时间将新闻报道发于新媒体上。 在传统媒体打拼多年的记者,往往会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或粉丝。他们在新媒体上开辟自媒体,持续地提供优秀的内容,适时地与读者或3粉丝保持互动,时间一久,便可以塑造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第二,开阔眼界、拓宽渠道 传统媒体记者应该主动培养多渠道新闻采集的敏感性,首先从观念上跟进全媒
5、体时代的步伐,最人可能地拓宽自己搜集新闻线索和素材的途径。在加强原有的新闻热线和“跑线”新闻两个来源的基础上,把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发布的新闻看作一个取之不尽义能够实时更新的“宝库” 。第三,越过技术门坎 传统媒体记者应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适应媒体产业链立体传播的需求。很多文字记者对文字有感觉,但对视频、镜头的推拉摇移、电视剪辑等是门外汉。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就要有从零开始的学习精神和勇气。视频新闻和电视新闻有相似之处,文字记者在掌握基础的视频技术之后,要下工夫对电视编辑有所钻研,运用好镜头语言,掌握视频技术、电视编辑技术。 第四,积极转换思维方式 “七分采三分写” 、 “七分拍,三分剪(辑) ”,转型全媒体记者之后,传统媒体记者应该学会用画面语言叙事,在文风或表现形式上,加强个人特色、独家观点,加强资讯整合能力,增加新闻厚度,来提高传播价值,形成有价值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