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风景道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摘 要:风景道(Scenic Byway)是以自然资源、旅游经济和乡土文化为核心原则的新型道路景观模式,它是中国社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国外的成功案例美国蓝岭公路和澳大利亚昆士兰遗迹道网络,从实践经验和宏观策略两方面研究风景道的成功因素。并且,结合中国国情,为风景道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期为风景道在中国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道;新乡村主义;蓝岭风景道;昆士兰遗迹道网络 Abstract:Scenic Byway is a new road landscape pattern, which is based on
2、 the principles of natural resources, tourism economy, and local 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realiz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This paperdiscusses Blue Ridge Parkway (U.S.A) and Queensland Heritage Trails Network (Australia) ,from t
3、he aspects of practice and strategies. Then, based on Chinas conditions,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the developing mode of scenic byways in China, hoping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to other researchers and planners. Key words:scenic byway ; neo-ruralism ; blue ridge parkway ; queensland heritage tra
4、ils network 2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7-12(7) 中国疆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风景道路资源,但风景道的规划设计与规范管理仍处于萌芽阶段,风景道这一概念的形成和意识的普及还刚刚起步。风景道起源于美国,余青等(2006)将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 、文 化 线 路 (Culture Routes) 和 绿 道(Greenways)等景观道路统称为风景道(Parkway) ,在风景道研究与规划实践综述一文中将风景道更正为 Scenic Byway1。风景道的定义大致上可归结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
5、义上的风景道是指兼具交通运输和景观欣赏双重功能的道路;狭义上的风景道则专指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的、自然的、文化的、历史的、考古学上的和(或)值得保存、修复、保护和增进的具游憩价值的景观道路2。 风景道在中国的发展是公路交通运输体系与旅游产业体系结合的必然结果,是泛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不再仅仅是承载游客通行的通道,更是可以供人们体验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中国发展风景道是顺应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需求。政治上,发展风景道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上,发展风景道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发展风景道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保护,避免乡
6、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流失,促进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笔者(2008)在乡村景观实践中提出新乡村主义(Neo-Ruralism)的观点,强调保持原汁原味的本土风貌,追求生态和生活的原真性。通3过展现乡村风土环境、地方特有的产物、地方民俗、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形成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并结合“三生和谐”的发展模式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3。新乡村主义的理念与风景道的原则不谋而合,这一思想为风景道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准则。 1 风景道在中国的探索 目前,风景道在国内仍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涉及绿道、旅游公路、生态廊道、遗产廊道、文化线路等等
7、相关概念及子概念。区别于传统的道路规划设计,风景道是旅游与交通功能相结合的新型道路景观模式。风景道以道路沿线区域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资源为基础,从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地历史风貌特征,通过线形空间将点、面状的景点连接成系统的旅游网络;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维持本土生活的原貌,强调对道路景观、历史和文化的保护;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思想,协调道路体系中的实际功能与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国道路建设、旅游业、私家车保有量突飞猛进。并且,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自驾车旅游成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生活休闲的潮流,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催生了风景道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国内对于风景道的研
8、究处于起步阶段,实践探索较少。 1.1 国内风景道实践案例 伊春小兴安岭风景道是国内第一条经过规划的乡村风景道,它是伊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主要旅游产品形式之一,以开辟一条森林地区4带状旅游资源的利用途径为设计主旨。以纵贯伊春全境长达 367km 的道路网为轴,沿道路两侧辐射旅游资源单体 121 个,700 多条河流,国家 A级以上景区 17 处,国家森林公园 9 个,国家地质公园 2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处。景观类型包括城乡景观、田园景观、生物景观、地貌景观、工程设施景观、人工景观和旅游景点等 8 大类 45 小类;景区景点密度达0.19 个/km4,融合了沿线的自然资源、环境景观、民
9、俗文化,形成了整体的、开放的旅游系统。另外,该规划对风景道沿线的景观资源进行了研究,从视觉景观评价的角度,从旅游者体验风景道的特定要求出发,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科学经济的旅游景观评价方法,即“等距离专家组目视评测法” (EDVAET)5。这是旅游管理和景观规划的一大创新,有益于推动风景道规划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鄂尔多斯风景道贯穿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境内,始于银川,以鄂托克前旗大沟湾景区为终点,全长 210 余公里。该规划在遵循风景道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和理念下,以鄂尔多斯地区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为基础,将沿线分散的资源和景点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线性景区和旅游品牌,以期实现“道路的交通、景观、游憩
10、和保护功能的有机结合,通过沿风景道构建以自然观光、民俗风情体验、自驾车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特种旅游和休闲度假等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中国第一条风景道,并成为中国风景道开发建设的典范”的发展目标6。该规划从修建性规划的角度,对风景道景观及植物配置设计、游憩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标识系统规划设计、风景道声音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较为精细的规划设计。它是风景道在国内的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实例研究。 51.2 国内风景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研究内容不全面。国内对于风景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介绍国外风景道理论以及实践,但案例介绍集中于风景道的详细的规划策略和设计手法,缺少风景道体系中的生态规划设计方法
11、,以及相关的实施政策、投融资体系、管理方法,而这正是国内目前所薄弱的部分。学界要加强对国外风景道的政策和管理方法的深入研究,从而为国内风景道的广泛实践提供借鉴。 第二,体系规范不完善。现阶段,我国风景道发展虽在逐步提升,但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建设政策和规范,以及普适的和统一的理论体系和认定机制,导致资源及力量投入不均衡,项目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阻碍了风景道的全面开发和有效建设。 第三,道路功能不兼容。现有道路状况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目前一般道路的服务设施不完备,服务功能不健全,风景道的交通功能与景观功能无法充分的融合。通往景区的道路往往景色优美、引人入胜,但所处地形复杂、地质不良,对于车辆
12、行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同交通工具、以及不同容量的机动车对道路建设有着不同的安全需求,需要精细划分的安全规划。 第四,公众意识和利益相关者的冲突性。风景道的建设过程以及后续的发展过程,会与道路沿线地区的居民发生物质上或者精神追求上的冲突。一方面,风景道在建设的过程中,沿线地区原有的环境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包括风景道沿线原有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可能会引起当地公众的不满,并造成与土地拥有者之间的冲突。另一方6面,建设中对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可能带来的经济发展局限性,与土地拥有者及其它利益相关者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冲突性。 第五,缺乏民族特色和中国特色。国内风景道的研究和实践师从
13、于国外风景道,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关理论方面近乎空白。有必要深入调查风景道的实践情况,分析使用者在风景道上的相关活动行为,深入考察中国适合建设风景道的地区,提炼中国乡土文化中的精髓,结合中国国情,开发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风景道。 2 风景道在国外的探索 2.1 美国蓝岭风景道 美国于 1991 年颁布国家风景道计划(National Scenic Byway Program,以下简称“NSBP” ) ,蓝岭风景道是美国风景道体系中级别最高的泛美风景道之一,坐落于美国东部,横向贯穿北卡罗莱纳州(North Carolina)和弗吉尼亚州(Virginia) ,全长约 754.8 km,南迄大雾山
14、国家公园(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 ,北至雪兰多国家公园(Shenandoah National Park) ,是美国最长的一条乡村风景道。并享有“美国最受喜爱的一条驾车道”之称,据统计,每年有超过 2000 万的游客前来参观7。它基于自然环境资源进行线路设计和旅游功能建设,具有文化、历史和景观三方面的特征:以阿巴拉契亚文化为灵魂;以沿线的废弃工厂和采矿场等历史工业遗迹展现工业发展时期的历史特征;以广袤的森林、绵延不绝的山脉和纯朴的田园风光形成一幅生动的乡村美景8。 2.1.1 景观自然性 7蓝岭风景道有大量森林、河流景观和植物资源(图 1-2)
15、 ,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以不破坏其自然发展为前提,强调在动态中感受美,强调流动性和灵活性,以连续的线形景观为背景,突出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因其优越复杂的地理环境,景观层次丰富,线路设计和节点规划精细入微,每一个停靠点都会带来一番惊喜,或俯瞰的绵延山脉,或仰望的清澈瀑布,或回首的错落人家。 2.1.2 文化地域性 阿巴拉契亚山脉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山脉之一,形成于 4 亿 8 千万年前的奥陶纪,蓝岭风景道沿线留下了大量关于本土历史和文化的痕迹。沿线的乡村地区展现了美国农村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图 3-4) 。蓝岭风景道的规划设计充分尊重本土文化,并使其得到最大化的景观表达。建筑物保留原
16、有的外观,突出乡村文化,重视人文景观。景观设计的细节也以本土的自然原貌和历史风貌为特征,比如草坪及植被上修建的汀步路,以及悬空搭建的崖壁修步道,从而竟可能地保持环境的原貌。 2.1.3 管理人性化 蓝岭风景道的管理体系根据整体风景道的总体设计原则,以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为基础,结合规划中的娱乐设施和景观节点(图 5-6) ,以求让游客达到最佳体验。其中,针对安全问题提供了一套特别的方案,8设计了专门的安全警示标志(图 7)和里程提示,根据地形地貌,通过设置陡峭等级、提示道路角度、限制视线距离、功能区域分离、提示驾车变速等途径,形成严谨的安全系统规划,从而最大化地降低安全隐患。 2.1.4 活动多
17、样化 蓝岭风景道的休憩娱乐项目丰富多样,包括野营、垂钓、餐饮、烧烤这些基本的项目活动。其具有两大特色,一是不受季节限制,春天徒步、夏日游船、秋时骑车、冬季滑雪,四季皆有乐趣;二是体验当地文化,蓝岭风景道沿线有大量手工作坊、创意工坊和牧场等等,为游客提供了大量感受当地生活和乡村趣味的活动(图 8-9) 。另外,蓝岭风景道沿线的游憩服务设施中,餐饮和住宿等相对固定的大型设施较少,以建设性小、灵活性强、随机性大且便于流动的设施为主。 2.2 澳大利亚昆士兰遗迹道网络 昆士兰遗迹道网络(Queensland Heritage Trails Network,以下简称 QHTN)是澳大利亚仅有的被联邦百年
18、计划(the Centenary of Federation initiative)资助的乡村或区域性的建筑工程,也是被联邦政府的联邦基金(the Commonwealth Governments Federation Fund)资助的昆士兰政府工程之一。该项目在州范围的项目 4 年内得到了总额 11000 万美金的投入(联邦政府 4800 万美金,昆士兰州政府 39009万美金,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地区 2000 万美金以上)9。它将昆士兰当地的历史、自然、本土以及当代的价值融合于一体,一方面,保存和提升自然的、本土的和历史的遗产,反映昆士兰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发展教育资源,创造工作机会
19、,刺激发展和支持旅游业,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高质量的体验。昆士兰遗迹道网络在概念和战略产品方面,包含三个主要元素(图 10):32 个重大项目(包括遗产保护项目和高新技术的项目);综合遗迹、地方和场地、故事的文化旅游框架;昆士兰可持续文化旅游网络。 2.2.1 概念阅读陆地(Reading the Land) 对于土地的使用是人类活动模式的重要主题,对于陆地的诠释和理解是昆士兰遗迹道网络的核心概念,它使人与陆地产生交互关系,包括精神上的、文化的和实践的,也可以促进人们对多样性更深层次的理解。QHTN 将地方和场地的概念融入旅游市场网络,使大多数的文化遗址得到保护,并且强化适合当前社会需求的地方
20、历史。QHTN 以“同心圆诠释”9(concentric circles of interpretation) (图 11)为模式,以圆的中心为起点,即圆心为地方故事的诠释;紧随其后的是以郡为单位的一个圆,它代表对于该区域故事的诠释,旅行时间为一天内;更外的圈是更广泛的联系,并可能产生很长的路线,旅行时间递增。通过对于景观、历史、本土故事的诠释使这些不同范围的区域产生联系,形成整体。 2.2.2 框架文化旅游 10QHTN 将市场营销、信息、主题整合于文化旅游框架内,综合了遗迹、地方和场地、本土故事。以吸引当地人和游客的场所变化性为前提,以地方的文化为基础,选择和使用昆士兰的一系列故事,创新的
21、运用在项目中,实现可持续文化旅游。 QHTN 与当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网络,从而促进双方之间的联系。昆士兰博物馆的出版物会提供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每个区域的旅游战略路线,其中会有土著和非土著民族的、创新的文化景观的描述,展示人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探索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文化景观的阐述,体现丰富的昆士兰精神,提升昆士兰的文化旅游。 2.2.3 脉络主题路线 昆士兰自驾旅游业(The Queensland Drive Tourism)建议 10 条州级主题路线(图 12) 。采用主题的方法即是允许不同的景观元素、事实和故事。主题线路的优点是区域之间的联系性,不同元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信息,而是一个整体,通过这些联系渠道提高游客对于遗产和文化资产的理解。昆士兰遗迹道网络通过主题线路使不同的区域和线路产生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可以通过历史因素或地理条件实现,比如一个地标景观和贸易路线的土著故事。 3 对国内发展风景道的建议 根据国内风景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国外风景道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在中国发展风景道应当以国家、公众、规划者三个角度为出发点,形成三方相互作用的发展模式(图 13):自上而下的国家及政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