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与“甲午同庚千龄会”.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0692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兰芳与“甲午同庚千龄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梅兰芳与“甲午同庚千龄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梅兰芳与“甲午同庚千龄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梅兰芳与“甲午同庚千龄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梅兰芳与“甲午同庚千龄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梅兰芳与“甲午同庚千龄会”【摘 要】1943 年,由梅兰芳、郑午昌、吴湖帆发起组建的“甲午同庚千龄会”在上海成立。当时举国上下都还陷在抗日战争中,二十位各界代表结社联谊,互相鼓励,共同抵抗战争带来的消极影响。梅兰芳一生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战争的影响, “千龄会”这一段往事,是他高尚人格的见证。 【关键词】梅兰芳;甲午同庚千龄会;坚守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13-02 在梅兰芳众多的照片中有两张合影,一张拍摄于 1943 年,另一张拍摄于 1953 年。这两张合影中的一群人士同是“甲午同庚千龄会”的成员。1943 年农历正月初十,

2、时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的郑午昌在家庆祝五十寿诞。梅兰芳从香港返回上海,赋闲在家。他和画家吴湖帆相约前去祝寿。谈及国难当头、生灵涂炭,由甲午战争想到现今日寇入侵,无不慷慨激愤。他们三人均生于甲午年(1894) ,为激励抗敌斗志,决定发起倡议,组织民间爱国社团,计划聚集当时上海文艺界、教育界和工商界二十位生于甲午年的代表加入。依照中国传统纪年,甲午年生人在这年应是 50 岁,这二十人的年龄相加恰是一千岁, “甲午千龄会”这一社名便由此而来。 2他们出生的那个甲午年,中日战争爆发,此后战争的硝烟或远或近,始终弥散在他们的命运当中。梅兰芳出生在北京正阳门外李铁拐斜街的梨园世家。战争期间,梅兰芳的父亲梅

3、竹芬依旧搭班演出,不时还进宫应差。梅兰芳四岁时,梅竹芬因劳累过度病故,家境每况愈下。1900 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戏班歇业,大伯梅雨田改行修表养家糊口,生活更无着落,不得不出售老屋,举家搬至百顺胡同宋家,租了两间屋子住。转年辛丑条约签订,戏院尚未复业,梅家生活更加艰难,为紧缩开支再次搬家。这一年,梅兰芳开始学戏。 兵乱频繁,家境窘迫,几度搬家给幼小的梅兰芳留下极深的印象,使他对于国难中戏曲从业者的艰难生活有着深刻感受。因幼年丧父,他在伯父和父亲名下兼祧两房,外加上民生凋敝、家道中落,自小便经受了许多磨难。据梅兰芳的姑母讲,小时候的他天资并不出众,完全是靠着勤学苦练,广泛地向各路名家学习技艺,

4、博采众长,才兴家立业成长起来。在上海丹桂第一台一唱成名后,梅兰芳就此走红。 对于所取得的成绩他不敢有丝毫骄傲,艺术上更不敢有半分怠惰。他勇于创新,热情高涨地排演了时装新戏,后又投身到古装新戏的尝试。他始终保持着艺术上的好奇,不断汲取艺术养分,提高自身的修养。在电影艺术逐渐流行的时候,他也接触拍摄了一些戏曲片段,并由商务印书馆电影部邀约拍摄了天女散花和春香闹学两部电影。这两部戏曲电影先后公映,后在日本的空袭中与商务印书馆印刷所一同被毁,现已不见踪影。 国民党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塘沽协定后,华北局势危急,梅兰3芳举家迁居上海。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有名的“义伶” ,梅兰芳一直秉承扶贫济困的优良家风。成名之

5、后,家中的境况渐渐好转,他常常接济有困难的梨园同行。无论是每年针对梨园行的筹款义演,还是社会上发生灾荒后的赈灾义演,他都积极参加。淞沪抗战开始后,梅兰芳为受伤战士筹集医药费,义演了三天。 “九?一八”事变后,他与朋友商议,要编演一出具有反侵略意义的新戏。选定老戏中讲梁红玉擂鼓战金兵的娘子军重新编排,改名抗金兵 。 抗金兵在天蟾舞台首演,大获成功,梅兰芳将演出收入捐给灾区和抗战中受难的同胞。 日军攻陷上海后,梅兰芳不愿继续停留上海遭受日军骚扰。在一次赴港演出结束后,他送剧团同仁回上海,自己闭门谢客,暂居香港,自此罢演。香港沦陷前梅兰芳蓄起了胡须,他说:“别小瞧这一小撮胡子,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用

6、处。日本人假定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如果他们还懂一点礼貌,这块挡箭牌,就多少能起点作用。 ”抗战期间,梅兰芳谢绝舞台,多年赋闲在家。没有演出便没有经济来源,为了躲避日军又深居简出无事可做。除了要养自己的一大家人,梅兰芳还要周济照顾剧团的同仁,这样只出不入,时日久了,经济日趋窘迫。早年他为了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曾经拜王梦白、齐白石等为师学习绘画。他一度痴迷绘画,担心妨害了戏曲的本业,才没有投入过多精力。如今不能登台得了大把时间,他重新开始作画,一半为养家,一半为消遣。他自觉绘画的功力不够,起初并不卖画,心里明白朋友们是念在情谊上要买画帮助他维持开销。他转益多师,

7、静下心来悉心练习,为的是对得起朋友们的友谊。在这种状况下,不断有人威4逼利诱,拿着金条邀他演唱,他宁肯变卖家产,也不肯动摇立场,坚决不再登台献唱。这样真挚的爱国情怀和坚韧的高尚人格,令人由衷敬佩。由于香港的日军不断骚扰,1942 年梅兰芳又返回上海。在上海也依旧低调行事,避免引人耳目。正是此间,有了“甲午同庚千龄会” 。 首次聚会定于中秋节,先是在万寿山酒楼聚餐,饭后移至“榕园” 。李祖夔的儿子写他父亲回忆当年的情形道:“为避人耳目,须寻觅一处僻静地方,后经了解离市区较远的桂林公园附近有一个私人花园,家父知道它是沪上名人魏廷荣的私宅,因与魏相熟便亲自登门求助,魏得知事由后慨然允诺。 ” 另据范

8、烟桥记载:“九月,偶与湖帆兄谈同庚合寿事,渠言已有人发动,集二十人为千龄会,并要余参加,定中秋日聚餐。届日与内子及外孙女丽芒同往徐家汇路魏氏榕园,设花好月圆人寿六席,两席坐同庚者为郑午昌,李祖夔,辛君畴,陆兆麟,秦清会,孙伯绳,吴湖帆,汪亚尘,张君谋,席鸣九,汪士沂,蔡声白,梅兰芳,陆铭盛,陈少荪,徐光济,张旭人,周信芳,杨清磬,以生日先后为序。其余四席为亲友。四时团拜,摄影。与者各以器物互赠,以能书画者多,故卷轴累累,满载而归。会中制飞鸟章及牙箸以为纪念。并定每年元宵茶话,中秋酒会以联欢焉。 ” 从这段文字记载中可知,首次中秋集会几多风雅。当日,大家携带女眷汇于一处, “花好月圆人寿”分拆六

9、字命名六桌,其中两桌以同庚二十人生日先后,依次入席,其余四桌安排亲友入座。团拜之后合影留念,5并互赠礼物。此外又特别制作会章和纪念品,并约定每年集会联欢的时间和形式。 当日的合影,梅兰芳悉心珍藏,现存于梅兰芳纪念馆。同庚二十人或西装或长褂,或立或坐,俊雅洒脱。照片不仅题明了此次集会的时间地点,并按照各人在照片中的位置,分前后两排,一一对应,用楷书标注了二十人的名字:从右至左,后排为:梅兰芳、蔡声白、陈少荪、秦清曾、张君谋、孙伯绳、周信芳、陆兆麟,前排为:席鸣九、张旭人、徐光济、李祖夔、吴湖帆、范烟桥、杨清磬、汪亚尘、陆?盛、郑午昌、章君畴、汪瓞长。 与上文范烟桥的记载对比,人名有两处不同。一是

10、将“章君畴”写作“辛君畴” ;二是将“秦清曾”写作“秦清会” 。应是当时排版印刷时的误认或误写。 范烟桥在另一篇散文千龄宴中约略记录了同庚人互赠的礼物:“汪亚尘画梅花便面,题有余图 。杨清磬画竹石屏。梅兰芳画梅花便面。周信芳以吴兴杨振华雉颖笔为赠,张君谋锓立马铜墨盒,其他为日用品。 ” 梅兰芳纪念馆藏品里有一集会当日陈少荪赠送大家的纪念册。另有一份“甲午同庚千龄宴互赠礼物表” ,礼单右下方盖有“甲午同庚千龄会之章”字样的红色方章。按照生日先后顺序排列,礼单内容如下: 1.郑午昌先生赠 自画自写连骨扇面 20 把 2.李祖夔先生赠 日用品 20 包 3.章君畴先生赠 彩条毛巾 20 条 4.陆兆

11、麟先生赠 白雪公主麻纱手帕 20 打 65.范烟桥先生赠 养正中学校训信笺 20 束 6.秦清曾先生赠 元明名人法书六种 20 册 7.孙伯绳先生赠 孙竹堂观察书牍辑要 20 本 8.吴湖帆先生赠 自书字对重绫裱 20 副 9.汪亚尘先生赠 自画重绫裱鱼屏 20 幅 10.张君谋先生赠 铜质墨匣上镌自画马图 20 只 11.席鸣九先生赠 景泰铜烟盒 20 套 12.汪士沂先生赠 朵云轩仿古信笺 20 盒 13.蔡声白先生赠 丝织被面 20 条 14.梅兰芳先生赠 自画扇子 20 把 15.陆?盛先生赠 绿锡包香烟 20 厅 16.陈少荪先生赠 弹簧活页甲午同庚纪念册 20 本 17.徐光济先生

12、赠 玻璃杯子 20 盒 18.张旭人先生赠 千岁酒 20 瓶 19.周信芳先生赠 杨振华楷笔 20 对 20.杨清磬先生赠 自画册页 20 张 “甲午同庚千龄会”是上海社会知名人士的爱国社团,在当时环境下活动相对隐秘,且多为文人雅士的联欢,但此次集会意义非凡。当他们出生之际,甲午战争如火如荼,祖国饱受凌辱;值人生半百,家国再次遭受日本入侵,民不聊生。自 1937 年起至 1943 年,抗日战争已进行了 6 年,漫长的时日中,他们彼此支持鼓励,以自己的方式反抗侵略者,同仇敌忾,并激励民众的抗战斗志,在异常艰难苦闷的岁月里,不消沉,7不妥协,始终对抗战胜利充满希望。 当日范烟桥写了一首贺新凉 ,词

13、云:“秋月凉如水,邀俊侣、榕园小聚,闲情偶寄。五十平项都未老,正好放怀一醉。尽尝够风尘滋味。生不逢辰何待说,况前程、锦绣漫无止。扬鞭去,志千里。双声玉笛铜琶倚。更座中名流几辈,诗情画意。落落鲰生骥附尾,腼腆人前欲避。问萍水因缘能几?各有千秋佳话在,只兰亭、莲社差堪比。论年纪,皆兄弟。 ”他们的结社的确很像我国古代的文人雅集,这正是中国传统精神和文化的传承表现。彼时并非太平岁月,结社的意义也不单纯是消遣取乐,兴味玩赏。所谓“千龄会” ,有意凑足千岁,在对整数的偏爱之外,无疑还寄寓了一份坚韧与永恒的精神追求,不为眼下的困境屈服,志在千里,待到黑夜过去,黎明来临,更要创造一段千古佳话。 另外一张“甲

14、午同庚千龄会”同人的留影,照片背面写有“甲午同庚同人 六十寿宴摄影 一九五三年五月二十六” 。相隔十年,同人 14 位再次聚首,共同庆贺六十大寿。依旧或着西装或着长袍,还有不少人穿了中山装。此时抗战胜利多年,早已是新中国。1950 年梅兰芳自上海回到北京,定居在护国寺街的四合院内,而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推测应当是在上海。据笔者查到的资料,李祖夔、席鸣九和郑午昌,分别于 1949年、1950 年和 1952 年逝世。其余三位未出现在照片上的同人,由于资料有限,不知何故。 2014 年梅兰芳等“甲午同庚千龄会”同人诞辰 120 周年。上海笔墨博物馆举办了纪念郑午昌先生的展览,展品中有另外一张“甲午同庚千龄会”的合影,以及当时二十人的签名,也都是这个组织的见证。今年8是反法西斯胜利 70 周年,我们再来看当年抗战时期爱国人士的活动,另有一番感怀。许多人都知道梅兰芳在抗战期间蓄须明志,卖画为生,说起来对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钦佩有加。细想起来,那正是梅先生一生的艺术高峰,却迫于战争,出于爱国,不得不息影舞台,这其中有多少无奈与遗憾。战争的影响一直在他的艺术生命中存续,如果不是战争,当年拍摄的戏曲电影就会为我们留下他年轻时的影像,那些由于战乱和流离搬迁而丢失的资料,就会成为我们如今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没有多年辍演,他又该创造多少光辉动人的艺术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