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建设.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0849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建设编者按 2015 年 10 月 3031 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区县级教师进修院校协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以“挑战与创新”为主题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区县级教师进修院校协作委员会 2015 年年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在大会上做了题为“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建设”的主题报告,本文根据罗滨校长的主题报告整理而成,内容有删减。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海淀区的教师发展中心,在国家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提高质量的阶段,始终着眼于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协同创新,在课程规划指导、学科教学研究、学习诊断改

2、进、教师教育资源建设、教师分层培训等关键领域,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天,我主要从当前面临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挑战、我们对职能定位与机构调整的思考和行动、教研和培训队伍的自身建设以及项目引领发展的新常态这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国际教育改革背景 近几年,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的节奏都非常快,一个共同点就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从目标上来看,都特别强调价值观的教育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关注学生审辨式思维、问题解2决能力、跨领域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2012 年的 PISA 测试就增加了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试,也就是对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特别强

3、调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学习,强调学生基于主题的实践性学习,同时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如芬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都是如此。强调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开放式学习,如法国巴黎的“数学周” ,2015 年的主题就是“数学,带我们去”去哪里呢?留给学生和教师很多空间,产生多种解读,如数学与现代交通、数学与信息传输、数学与创新等。 “数学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包括地方竞赛、科学家报告会、学生研讨会、展览、参访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等。 (二)国内教育改革背景 1. 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国内教育改革,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国务院和教育部颁发了系列文件,

4、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北京市连续几年进行布局调整,绘制以优质、均衡、公平为特征的北京教育新地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扩大。近三年高考、中考改革步子很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也大、速度快、涉及面宽,2014 年 11 月颁布了部分学科的教学改进意见,2015 年 7 月颁布了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9 月新方案开始实施。最大特点是系列文件连续出台,环环紧扣,紧扣什么呢?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步步落实。 3同时,信息技术也在高速发展,技术推动教育改革,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大数据时代,对教师的工

5、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工业时代,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更多是比记忆、比计算、比体力,考察的是选手的反应迅速和记忆力,现在是比思维、比创新、比想象。 2. 高中课程改革深入推进 高中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正在进行当中。将来,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高考将同步实行,增大了学生选择空间,一是必修内容,满足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学分减少较多;二是选修内容,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倾向为主,学分增加较多;三是选修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为主,学分增加。 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更加突出时代性、国际视野和本土意识,特别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呢?

6、它主要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水平分级、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也有很大突破。 这样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当年我们上学时,强调知识的学习;到我们工作的时候,强调“双基” ,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现在,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落实;这一轮的高中课标修订,目标是核心素养。其实,核心素养跟三维目标并不矛盾,只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了,因为现行的三维目标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大4家落实更多的是一维目标,后面两个维度很难落实。 那么,如何深度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如何

7、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这都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学生需要丰富的课程,需要开放的教与学的环境,教学管理制度需要创新,考评制度需要改革,还需要各类课程资源的支持所有这些都是校长和教师面临的挑战,当他们面临挑战的时候,我们的教研和培训就面临着挑战,我们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和学生的学习、对教师和教师的教学都要有新的认识。 3. 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的研制 作为培训者,我们工作中存在很多困惑,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培训的起点在哪里?我们每天都在做培训,每一个团队培训的起点在哪里?我们不能只考虑教龄和职称,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二是我们的培训课程规划合理吗?我们做的教师发展空

8、间分析准确吗?三是培训课程是否是高效实施的?怎样与实践结合,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实行常态培训持续改进?四是培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五是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如何满足?在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体现教师专业发展进阶?六是师德培训的有效性问题。 目前,国家正在研制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目的就是要科学诊断,按需施训,规范和指导教师培训。具体怎么做呢?首先分类、分科、分层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这个任务需要在我们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来落实的。同时,这个标准不仅面向区域,也面向学校和教师个体。其中,培训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然状态,即我们通过培训希望教师5达到的水平;能力诊断是教师的实然状态,即教师现在实际上是什

9、么水平,这是我们培训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要做到分层设置,满足共性和个性的需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创新模式,如进行混合式培训以满足教师的需求。明确了培训的起点和阶段性终点,有助于对教师发展空间和障碍点进行分析,从而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并有效实施。可见,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的研制对于教师研训部门规划、设计培训过程、突破瓶颈问题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目前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是学校课程现状。学校的课程现状整体而言还是充满活力的,通过这十几年的课改,从原来的自上而下推进变成现在的自下而上生长;原来很多学校是被动执行国家课程,现在是自主规划课程;原来只有国家课程,现在是三级课程联动;原来没有校本课程,现

10、在不但有了,而且科目众多;原来是做“加法” ,不断增加课程的门类,现在是强调课程内容和门类的整合。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自洽性不够、课程过泛、质量不高等。 二是学科教学现状。从教师方面来看,理念变化很大,但是操作困难也大。如教师对学科课程整体理解不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不够,单元整体性设计不够。从学生方面来看,多以知识获取为主, “复制型”学习多,对学科核心思想思考得不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足。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解题尚可,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三是学习评价现状。评价相对来说是我们的弱项,我们目前的评价比较单一,以定量性的终结性评价为主,用数字、数据代替评价,而且对综合素质

11、评价结果的使用有局限性。 6四是教师队伍现状。我们的教师队伍从学历上看,整体是达标的,局部地区高学历教师的比例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年轻化,而且对教育教学也充满了热情,对于课改的接受度也比较高,但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在教师培训方面,教师的继续教育比较规范,但实效性还有待加强;培训内容需要丰富,方式需要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 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学校和区域的软实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作为教研和培训的专业服务机构,不但要满足需求,还要引领需求,但是,面对当前的课改形势,我们能否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又该如何引领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呢? 二、进修学校的职能定位与机构

12、调整 未来是迅猛变化的,是难以预知的。那么,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教师要如何提高自身的学科育人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研训人应该怎么办?海淀进修人在行动,不观望、不徘徊,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然后再不断地改进。 1. 丰富职能: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视角 社会对海淀基础教育质量要求高,但是海淀区学校数量多、类型多,发展特点不同,发展需求不同。教研工作如何满足共性需求和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呢?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着眼于海淀区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2012 年借 40 年校庆的契机,确定了五大中心的职能定位,即课程指导中心、教学研究中心、质量评价中心、资源建设中心和教师发展

13、中心。 在课程指导方面,我们承担海淀区课程规划及建设的研究以及部分地方课程教材研发任务,指导学校优化课程方案,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发7校本课程,组织交流等活动。在教学研究方面,承担全区中学、小学、学前的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学科本质,开展指向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研究;基于学段统筹,开展跨学科、跨学段的教学研究等;用证据支持教研,用项目组织教研,包括区域教研、国际课程教研,以及校本教研、学区教研、联片教研的指导等。在质量评价方面,负责海淀区各学段各学科的学业质量评价,基于评价数据的分析与反馈,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帮助学校改进教学管理,同时促进教研内容和方式改进,并为海淀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在

14、资源建设方面,负责区域各类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教育资源、课程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等;形式包括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视频资源(微课程、MOOCs)等。在教师发展方面,负责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分类培训实施,开展不同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与需求研究;整体规划区域教师培训,建立分层次、分学段、分学科教师培训体系;开发基于不同需求的专题培训课程;依据教师培训专业流程组织实施培训。 2. 科学调整内设机构,建立协同创新激励机制 职能定位确定之后,在全体海淀进修人都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内设机构的调整,建立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建立“学科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学段纵

15、向衔接横向管理、部门纵向分工横向协同”的立体化工作模式。业务工作突出核心素养发展,强调学科内深度教研、学科间相互融合、学段间加强衔接、部门加强统筹。由此,增加了课程室、评价室、资源室、德育教研室等内设机构,同时,根据北京市和海淀区要求,我们还承担了三所学校的对口支持工作,并在两个教育质量相对8薄弱的地区成立了研修分中心,满足当地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形式上,关注学科建设,加强基于教学现场的实证研究改进。我们开展“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探索“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区域教研”的协同工作机制,深化“三级联动深度教研”模式内涵。 职能的调整和内设机构的调整是区域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三、教研和培训队

16、伍建设 职能定位变了,内部结构调整了,我们的队伍能不能适应呢? 1. 建立共同的价值追求 首先我们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也就是“进修精神” 。2012 年,我们通过梳理海淀教师进修学校 40 年的工作,提炼出了老一代进修人传给我们的“进修精神” ,即责任与担当、团队与研究、拼搏与奉献。同时,面向未来,我们又增加了两条,就是“海纳百川、协同创新” 。这样就确定了我们海淀进修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根据海淀定位,我们应该做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体现在我们的教师培训理念、队伍和成果上,这个“一流”是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标准。 2. 明确研训者的专业素养 为此,我们梳理出教研员和培训者

17、应该具备的素质特征,即高尚的师德修养、优秀的专业素质、出色的研究能力、丰富的科研成果和突出的引领作用。在这基础上,我们的教研员还研究自己和自己的工作,通过给优秀教研员画像等活动,自下而上搭建起教研员专业素养框架,之后再逐步细化,和专家讨论,提炼出教研员标准。这些,是教研员对自9身高要求的体现。 3. 优化研训者的组成结构 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教研和培训队伍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是重点。 首先是优化队伍的学历结构, “引进与培养”并举,4 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 16 位博士和博士后,这些人才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经验的,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我们给他们配备一位教研导师和一位教学导师,入职以后一边做教研,一边在学

18、校给学生上课,以便了解教学一线的情况。引进的这些高学历人才在“双导师”制、全员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模式的培养下快速成长。 还有一个是优化队伍的专业结构。在课程、资源、评价以及教师教育等方面,都需要专业的人才负责,为此,我们引进了课程、资源、评价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博士后) ,使课程中心、评价中心、资源中心等职能中心更好地发挥了作用。 4. 练就多岗位胜任能力 两支队伍同时发展。一支是“多岗位胜任”的教研员队伍。我们不可能在每个职能部门都建立一支庞大的队伍,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教研员都要具备“多岗位胜任”的能力,建立了职能部门牵头、学科教研员分岗工作的机制。为此,持续的暑期全员培训,每年系列专题培

19、训,这些培训的主题与现在的改革方向都是一致的,并且无论是邀请外国专家来做培训,还是我们自己的研修都特别强调研训过程的互动性。还有一支就是我们的干部队伍, “双专业发展”的干部队伍,即管理专业和学术专业齐发展,我们的干部队伍里有两位博士,两位特级教师,还有五位硕士,而且整体年轻化,可以说现在进修学校的领导团队活力四射。10学校设立了“进修书院” ,来统筹规划培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5. 私人定制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为了满足一些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我们还提供“私人定制”式的研训。因为每个人的专业发展需求并不相同,这样的“私人定制”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在 2012 年

20、 4 月启动了“海淀区教研员高级研修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一共举办了两期,共计 26 名教研员参加。在研修过程中,采用了“四个一”任务驱动的模式,即一篇高水平研究报告、一篇核心期刊发表水平的研究论文、一次体现研修成果的教研活动和一个主题教学案例。研修项目“量体裁衣”教研员们带着自己的研究课题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在为期一年半的研修时间里跟着导师“一对一”学习研究,带着问题去,带着成果回来。还有教师自己提出到北京大学旁听学习、再学习修第二个硕士学位等。 教研员和培训者队伍建设,是面向未来的区域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核心工作。 四、项目引领发展新常态 除了常规的教研和培训,我们的一些发展性工作怎么开展呢?这就需要我们超前思考,积极行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深入学校开展实证研究,协同创新,破解难题,引领海淀教育高品质发展的“新常态” 。 1. 破难题,解需求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项目来破解难题,来解决教师们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