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内容最丰富、涉猎最广泛的学科,但是,传统的教学束缚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手脚,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试图突破以往教学的局限性,深入到新的教学领域。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感触颇深,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切磋。 1.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既是一种教学原则,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方法,它要改变的是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师生共同参与某项生活化的活动获得对言语的感受、领悟,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语文能力。教师是生活化活动方式的设计者,在课堂教学中也是生活化活动的参与者,师生是民主、平等的交融关系,生活化教学促使师生
2、认知、情感、个性等的整体参与,使教学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碰撞、融合、对话。由此,教学艺术也便升华为一种教学精神,或者说是教学原则。作为教学原则,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追求将促使语文教学实现两点转变:1.由知识的传授到言语感受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获取,希望遵循知识迁移能力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应当承认这种思路对组织教学的价值,但个体言语发展的客观实际证明了学习母语往往可以越过知识,从直接的言语感受中获取能力。语文教学对此应当有充分的认识和估价,否则便易陷入无意义的繁琐。2.师生关系由主从关系到对话2关系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为主、学生为从的关系十分明显,即使是启发教学,也是在教师
3、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的情形下,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教师预设的目标。当然,这样做本也无可厚非。但在教学中总是强化着教师的施与和操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个性的培养。对话关系也并非否定主从,只是强调可以是教师为主,学生为从,也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从,教师与学生彼此启发。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情感变化决定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过程。师生双方应当是彼此敞开、彼此接纳和相互沟通。 2.扎根课本,无限延伸 扎根课本就是认真学好课本中的内容。课本是土壤,只有扎根土壤才能开出缤纷的花,结出丰硕的果。要知道课本里的文章都是专家精挑细选来的,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综合性,广度和深度同样极具代表性。古往今来,语文学习的内容
4、,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百川会聚,几乎不受时空限制。而且大家又因人而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 ”这就要求语文学习联系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地站在社会的前沿。因此不少教师不再注重课本,而是带领学生向外不断拓展延伸。学生们对课本中有趣的文章还能大致看看或在老师指导下粗略地学学,其实心早已跑到了课外:新鲜有趣又广泛的世界更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或沉迷于一些题海,结果是只贪图了阅读到的有趣的情节故事而根本不懂得理解赏析运用文章;或者贪多嚼不烂而广种薄收,效果甚微。比如文言文的学习,课内篇目还
5、没3有读懂过关,词法、句法没有学懂弄透,就急于到题海里去“畅游” ,显然是枉费心机、本末倒置。课内文言文这只“麻雀” ,要仔细解剖透彻了,该背诵的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该熟读的一定要烂熟于心。只有认真学习课内的,然后去联系课外举一反三才会达到融会贯通,即由课内迁移运用到课外更广泛的空间。我们必须明白课本是桥梁、是渡船,只有通过课本我们才有能力纵观上下五千年、横跨中西十万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以致用,博古通今。 3.读写一体化,强化课文的示范作用 1.作文的功夫在作文之外, “劳于读书”可“逸于作文” 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可以感觉得到,如果班里哪个同学作文得分每次都很高的话,这个学生肯定是阅读了
6、特别多的课外书,也可以说这个学生特别喜欢读书,把读书当做自己消遣娱乐的一种工具,日积月累,作文水平自然就上去了。所以说,写作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平日素材的积累,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做教师的也有这样的体会:有的学生书读得也不少,但是就是作文水平上不去,学生阅读的材料也不少,但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是用不上这些材料,就是只会记,不会用,也就是所说的不能活学活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把这些有用的素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用到写作当中,提高作文水平。 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
7、,还要重视语文课文对学生写作的启示作用,寻找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4有效方法。 4.自选阅读与经典阅读相结合 教师要求学生平时除了阅读语文周报以及课外读物外,还要阅读一些经典大作,不仅是国内的还有国外的一些有名作品。在一些高考满分作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续编红楼梦 ,或是改编哪个有名的文学作品,他们为什么会能改编得这么好,就是因为对这些有名的文学作品很熟悉,可以说是张口可以熟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平时阅读的素材和经典作品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5.培养自学能力 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学习方法之外,学生也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探究意识,单纯
8、依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学生自身的感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他们之间会形成一种同化力量,能使环境和氛围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让置身于这个大家庭的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感染上这个群体共同的风尚与气质。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培养营造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6.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 “信心是成功之舟” 。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难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的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
9、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 ,马上5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时,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D?D 鉴赏诗歌的形象?D?D 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D?D 品味诗歌语言?D?D 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嘛,没有什么好怕的” 。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 , “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 。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当前高中语文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语文修养,才可以教育学生。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