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体会Tag内容描述:
1、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一 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
2、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 题 捕捉“动情点” 年级 高二 学期 第三学期教学目标1.从文本出发,从自身阅读感受出发,体会什么是动情点,引导学生进入自然的思考状态。2. 了解“ 动情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学会适时地抓住“动情点”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和敏锐的感受力,学习写作运思的技巧。教学重点1、 怎样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自己的“动情点”2、 理解 “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3、 通过具体写作练习,进行实践体验,在体验中加深对写作原理的领悟。教学思路1从例。
3、1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刍议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驾驭与可调控。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
4、.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一: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东风破,菊花台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
5、开拓教学资源 变革学习方式-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浅谈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开拓资源 激发动机 变革学习方式内容提要:文言文教学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延续国学精粹的任务,具有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特点,可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采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因而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然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
6、1高中语文教学初探摘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学辅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对比创设情境。但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目标、把握时机和双向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问题情境 一、语文教学统筹化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一个群体互动活动,而非个体行为,而且语文比其他学科更具人文性。要想语文教学出实效出。
7、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课 题 蜀相授 课 人 符文波 授课时间 2016.12.8授课班级 高二(9) 课时计划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等表达情感的手法。教给学生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杜甫对“蜀相” 的仰慕之情,了解杜甫 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通过古诗词中的意象来把握主题。 教学思路整体的把握诗词的内容。
8、1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内容最丰富、涉猎最广泛的学科,但是,传统的教学束缚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手脚,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试图突破以往教学的局限性,深入到新的教学领域。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感触颇深,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切磋。 1.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既是一种教学原则,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方法,它要改变的是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师生共同参与某项生活化的活动获得对言语的感受、领悟,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语文能力。教师是生活化活动。
9、1浅谈多媒体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说、想写的欲望,使学生的写作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关键词:作文教学多媒体兴趣观察评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在语文教学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觉接受刺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切地感到:。
10、 在语文学科中,作文所占比例之大,让很多高中学校把语文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对作文的写作指导上。但是由于各个语文老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以及学生们阅读量写作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当前很多学校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就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出现的缺陷。
11、.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有多个年头了,但是好多教师仍是一头雾水,而且经常能够听到老教师这样说:真是不知道怎么教才好,越改越迷茫啦,其实,并不是改革不好,而是好多人还没有彻底地去改变自己头脑中的老观念,以至觉得无从下手。下面谈谈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两点体会。 一、从课堂活动入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活动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使教学的内容更易于学生掌握,。
12、基本理念: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本目标: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文基本素养: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有独到深刻的见解 有真实健康的情感 有清晰完整的结构 有干净流畅的语言 销售信 http: 作文是记录思想的,内容语言思维互为表里。 好作文要有文化。
13、浅谈高中语文与作文教学摘 要: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语文; 作文; 分值; 素材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1-0082-01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 ,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能收集并写出文。
14、1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摘要: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板块,而作文又是最能体现学生文学素养与思维能力的一个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对策 一、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高考中占得分值也很重,所以高中生常说语文成绩是得作文者得天下。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现在的高考,无论试题如何变化,写作却是一道不变的试题,这也充分说明了写。
15、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被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语文。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关键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将面临着高考带来的严峻考验。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素材,感悟能力语文这一门学科看似简单,实则易。
16、 培养中学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什么样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
17、1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摘 要】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原本作为高中的学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达到“过关”的基本要求,应能写各种文体。但事实并非如此,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补初中的作文课。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提高;作文教学;方法 一、提高认。
18、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体会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1 把握练习内容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 ,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