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天净沙秋思教学教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62000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天净沙秋思教学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天净沙秋思教学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天净沙秋思教学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天净沙秋思教学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天净沙秋思教学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天净沙秋思教案如何让学习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天净沙秋思教案 ,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天净沙秋思教案一: 教学目标1) 运用想象和联想勾画这首小令的意境2) 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3) 学会品味语言4) 感悟对祖国对亲人深切感情教学方法启发 合作学习 讨论 展示教学过程一 导入 由元曲四大家 导入课题(投影展示)1 识记关于元曲四大家的文学常识2 了解散曲的有关知识3 关于这则小令的定评“秋思之祖”二 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握字音及初步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凄凉 哀婉 浓浓的归思)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互相朗诵这首小令并作出评论四 小组选派朗诵最好的作展示

2、大家做点评。老师总结#*五 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通过讨论和交流体会本文所勾画的深秋意境。附讨论结果:1) 枯藤:给人一种荒凉感。2) 老树主人公联想自己的人世沧桑,给人一种人生暮年的凄凉感3) 昏鸦:黄昏归巢,增添凄惨之感。(以哀景写哀,衬托凄凉无比)4) 小桥 流水 人家 :走上弯弯小桥,看到流水潺潺,人家屋顶炊烟袅袅,由幽雅、安宁、温暖之景,突然撩起主人公无尽的归思之情,景触发游子的“愁” (以乐景写哀,反衬悲意更浓-)。5)瘦马:浪迹天涯之人的精神清瘦夕阳:笼罩整个画面 此为背景6 )断肠 人在天涯:篇末点题。人在天涯和断肠的因果关系。突出无以名状的浓重归思之情。六 引导学生根据

3、以上所讨论的结果,进一步展开想象和联想,拿起手中笔,把这首小令改写为一篇融 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为一体的散文。附:范文深秋的黄昏,一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极其消瘦的老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上踽踽的独行。他 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幕鸦,在自己的头顶和树梢之间盘旋,同时发出凄厉的叫声。正在他为此而倍感凄凉之际,他走到了一座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之上。低头他看到流水清澈见底,偶有鱼儿嬉戏,发出泠泠响声。此时他的心情似乎有片刻的愉悦,然而,当他再次抬头看间溪旁的机会人家,已慢慢的升起了袅袅炊烟之时,他顿时感到,自己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不禁再次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此时太阳就要落山了,迎接他的将又是一个慢慢的长夜。 “日暮相关何处是?”至于文中的游子为何流落至此,他究竟从哪里来?今晚当投宿谁家?明天又往哪里去?任凭我们思想驰骋。 。 。 。 。 。七 学生展示其作品 大家评八 小结1“ 秋思之祖-”-元 周德清2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3 不是一览无遗,而是留有余味-冯友兰4 有意味的形式-贝尔5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宋玉九 板书天净沙 秋思 “ 秋思之祖”马致远#*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荒凉 古道 西风 瘦马 流水 人家 温暖凄凉 ( 深秋色彩 ) ( 普通景色 ) 安宁苍凉 夕阳西下 幽静陪衬 反衬断肠人在天涯(归思)天净沙秋

5、思教案二: 【教学目标】:1、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2、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初步具有创造能力。【教学目标】:1、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2、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教学难点】: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与探究相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学习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三首小令,进一步把握小令得特点。#*二、复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1、背诵。2、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感情基调。三、讲授新课:(一)分析越调 天净沙(白朴):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

6、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

7、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於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麼高明了。(二)分析越调 天净沙江上(张可久):这是一首写景之作。作者以凝炼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暮秋江边落日图。前三句写落雁、孤鹜、残霞、人家等,纯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锦上添花,一小舟、一渔歌,使画面更觉生动,平添了

8、一片从容闲适的情趣。比较探究:“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点拨:不一致。前者凄凉,后者恬静。(三)分析越调 天净沙(无名氏):这首曲子以白描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绿草、黄沙、红叶、青山,构成了一幅大漠清秋特有的景色。写“新雁” ,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 ,有何用意 ?(以动衬静。)【作业布置】:研究四首天净沙的不同天净沙秋思教案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道德、情感、价值观: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9、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意韵。教学用具:自制录音带、录音机、课件。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二、解题:“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 20 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 ,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

10、朗读诗歌:1.师配乐范读2.学生齐读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学生配乐朗读。四、品析鉴赏:1.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如: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

11、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1)这首小令共写了藤、书、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 ,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玺、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2)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

12、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3)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3.齐声朗读并背诵诗歌。五、拓展延伸:对比阅读余光中的乡愁 ,体会思乡之情。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六、总结:这首小令仅用 28 个字就是道德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