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次报告中地法治内容.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62851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九次报告中地法治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十九次报告中地法治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十九次报告中地法治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十九次报告中地法治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十九次报告中地法治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_十九大报告中的法治内容在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报告中涉及的法治建设相关内容尤其引人注目,这是相关要点,大家一起学习。第一,报告认为,在过去五年里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报告原文:民主法治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2、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第二,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报告原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3、、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第三,报告强调,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报告原文: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_任制,努力让人

4、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第四,报告要求,要健全党和国家监察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报告原文: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

5、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第五,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报告原文: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6、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_专家解读十九大报告有关法治论述: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专家解读十九大报告有关法治论述10 月 1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体采访活动

7、,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检察官施净岚(左三)等五位来自政法系统的代表接受采访。新华社发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组成部分【报告原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

8、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十四条基本方略,为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9、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与其他基本方略一起,围绕着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对于其他基本方略来说,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可以提供法治保障,这是由全面依法治国的功能和作用所决定的。从党领导人民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来说,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依法执政,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方式。各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_方略提供法治保障,就能够顺利、有序推进。同时,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在实践中真正发挥基本方略的应有作用,也要仰赖于其他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习

10、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各项要求是从宏观意义上来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势和发展进程的,既有原则性、方向性,又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引入全面依法治国各项法治工作的制度安排和实际运行中,坚持系统论,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辩证法,突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性,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谋大局把方向【报告原文】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

11、一领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首先,这极大提高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政治站位高,由党中央统一领导、全面推进法治战略落地;其次,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举措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中央对法治建设全方位的统一领导,增强了制度定力。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成立,有助于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意志与国家意志、人民利益更好实现统一,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治体系协同发展,为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合宪性审查机构奠定基础。中国社科院法制史研究室主任张生: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成立,将发挥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

12、的多项职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谋大局,把方向”。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涉及到立法、执法、司法、党务各个部门和组织机构,关乎到每个公民、每个党员,没有统一协调,难以形成良性整体机制。基于此,领导小组的成立,将以更高的站位克服各种阻力,协调各种组织。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这是一项高瞻远瞩、意义深远的决策。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党通过领导立法、保障执法、支持司法、-_带头守法,确保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统

13、筹规划,顶层设计,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利于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持续不断地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这个领导小组将是我们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协调机构,总体设计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统筹协调处理全局性、长远性、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问题、谋篇定策、协调各方,指导、推动、督促重大决定的组织落实。求是杂志研究员黄苇町:这是坚持法治强国的一大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在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时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关键看方向是否正确、政治保证是否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党

14、的领导强不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顺理成章,非常必要。这个领导小组不是抓传统意义上对公检法司安等政法口业务部门的指导,而是要更好地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全领域、全系统,要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依法治国方面的认识、思想和意志,形成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强大合力。与时俱进地作出一系列关系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不断发现推进依法治国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提出新举措,把全面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之后,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将发挥更加基础性的作用。而即将设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体现了

15、党领导一切的要求,也是对未来全面依法治国最大的组织保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报告原文】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广州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法学家李步云:“依法立法”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关于“依法”,过去我们通常将其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联系起来,但对于立法机关如何在立法中依法恪守相关制度和程序强调的较少,因此这一提法强调了将立法机关也纳入“依法”的范畴。在立法上过去多强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现在将“依法立法”与前两者并列,说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实现“依法立法”,目前需

16、要解决立法人才比较匮乏的问题。建议在人大系统全面开展立法工作培训,使从事立法工作的人员尽快掌握立法规律与规则。立法法修改后赋予了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让各地对立法人才产生巨大需求。通过培训与借助专家资源,让-_立法工作一方面依照“依法立法”要求杜绝越权立法、乱立法现象;另一方面避免不作为、不立法,让地方立法权真正能够发挥其制度潜力。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报告提出把依法立法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并列为立法原则,这是立法原则上的一大变化,其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法出多门、通过法来逐利、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等问题。依法立法要求立法部门在立法的时候,一定要遵守宪法法律设定的程序和实际权力

17、的授权界限。立法部门只有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才能真正实现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后实现通过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刘锐:科学立法要求立法尊重法律发展的基本规律,反映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体现立法技术的最新水平。民主立法要求立法真正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意志,最大程度保障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有效参与立法的权利。依法立法要求立法遵守立法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程序,依法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立法职责,积极作为。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是对法律作用的更精细表达。因为法有良法、劣法之分,法治是良法之治,良法可以引领、推动发展,劣法制

18、约、甚至窒息发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既是对提高立法质量的要求,又是对良法、法治作用的全面、精准阐释。我们必须认识到良法促进发展、推动繁荣的作用。安徽省蚌埠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聂全昌:十九大报告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立法方面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为我们更好地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指引了新航向。对于新获得立法权的城市来说,不仅要防止“有权任性”,更要依法立法、科学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体现地方特色。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从搭建“四梁八柱”到着手“内部精装”【报告原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东南大学副

19、校长周佑勇: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要继续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来,司法体制改革总体框架已基本搭成,一些重要改革已经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司法体制改革已经完全到位。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综合配套、协同推进。司法改革中每一项改革措-_施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更加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同性、联动性和配套性,实现改革的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司法责任制对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必须不断总结完善协同机制,使司法责任制切实落地落

20、实落细,充分发挥改革整体效能。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经过努力,司法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形成,一些重要改革已经完成,但由于司法改革在国家法治建设中“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法治国家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仍需深入推进,尤其是综合配套改革,例如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再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判体制改革,通过开展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进一步促进行政审判的专业化,来减少外部不当压力,有效回应行政管理专业化的趋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涉深水者见蛟龙。司法改革的目标在于兴利除弊,建立实现司法公正的长效机制,这就不能“见好就收”,浅尝辄止。因此,司法

21、改革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十九大代表,江苏省律师协会会长、薛济民律师事务所主任薛济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司法体制改革仍需深入推进,尤其是综合配套改革。在总体框架下,应注重在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分类管理、深化科技运用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建议在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中,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地区和部门协同配合的作用。应以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为抓手,以司法公正为目标,注重总结改革成果,及时解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不配套的问题,促进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注重发挥好律师在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22、。十九大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申诉案件查办二处处长杜亚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和通盘考虑。司法体制改革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确保我国司法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_十九大报告提到“依法治国”19 次“法治”35 次说明了什么? 10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全文三万两千多字,其中有 3 次大篇幅报告“依法治国”工作相关内容,“法治”一词出现了 54 次。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纵观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

23、史性变革,法治始终伴随着十八大以来的各项工作进程。“从 2012 年到目前,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从 87.4%提高到 95.3%,公众安全感从 92.81%提高到 95.56%,公众对政法队伍的满意度从 79%提高到 89%。”在 10 月 19 日下午举行的十九大“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代表集体采访记者会上,江苏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朱光远用数字的变化告诉我们五年里法治的力量。“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也是法治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法治建设自此有了多个第一次:10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24、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位一体”的法治体系。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专门决定;决定还将党规纳入国家法治体系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五大法治体系”之一;决定旗帜鲜明地树立宪法根本法的权威,将每年 12 月 4 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忠于宪法”70 字誓词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履职必须恪守的信条;这五年来,司法机关坚持法治公平与正义,防冤纠错,“聂树斌案”“陈满案”“呼格案”等旷日持久的申诉案得到重审改判,“杨德武案”等一大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依法反腐惩腐力度规模空前,反腐战线的干警们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壮士

25、断腕的勇气为正义夺回生命,为法治赢得尊严,“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有了目标,脚下的路再泥泞也不会迷失方向。十九大报告为未来的五年,乃至未来三十年描绘了愿景,再次吹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给法律工作者提出了要求,给全体检察干警明确了方向,我们理当责无旁贷,以更加奋勇的姿态投入到正义事业中。54 次“法治”背后是无数法律工作者夜以继日付出换来的法治进步,54 次“法治”背后是亿万中国人民对法治护航全面小康的美好期许。54 次“法治”足以告诉我们,让法治护佑你我的生活,足可信赖;54 次“法治”足以告诉我们,让法治成为你我的信仰,不再遥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