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4126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变化,社会分工和企业需求也在不断地调整,如何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道路上, “校企合作”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人才培养路径。本文从我国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主要内涵入手,分析了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223-02 一、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内涵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1988 年刘昌明在其论文

2、强化高校的科研职能中首次使用了“校企合作”一词。直至今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合作范围也不断扩大,合作内容逐渐丰富,合作模式推陈创新,不仅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促进了职业教育自身的蓬勃发展。1 校企合作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制度以及一种教育培养模式。它以社会需求为动力,以共同培养人才为目标,以校企资源共享为手段,以实现校企双赢为原则,以教学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提升教师素质为重点。 2(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动机 当前,校企合作实施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校企双方的合作动机不具有相容性,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同时实现双方所有的合作动机。对企业而言,参与校企合作多是以

3、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地位与形象为出发点。对学校而言,合作动机相对比较单纯,基本是围绕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展开。学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借用企业的有利条件与资源优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并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学校办学及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获取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效益。2 (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内容 校企合作涉及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以及就业的整个认知发展、技能训练的全过程。与不同的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具体内容上会有所不同。具体如表 1 所示。3 (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 第一种,依据合作主体关系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或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以

4、企业为本合作模式; 第二种,依据校企合作的教育提供者和教育场所,可以分为以职业院校为主导的模式、以市场或企业为主导的模式、以国家宏观为主导的模式和“双元制”模式; 第三种,从办学形式上划分为企业独立举办职业院校模式、职教集团模式、厂校合一模式、企业参股模式、 “双元制”模式; 第四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为订单式培养模式、 “2+1”模式、 “工3学交替”模式、全方位教育模式。 目前,国内学者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职教集团” “订单培养” “2+1”“工学交替”四种模式。除了对现有模式的深入探讨外,学者们也展开了模式创新的讨论,例如“办学一体化” ,以期深化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5、二、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观念更新滞后 很多高职院校片面理解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促进学生就业的合作目的上,而企业也没有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合作的意愿不强,忽视与职业院校人才共同培养、资源共享、专业共建等问题。 (二)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性质、管理方式、追求目标不同,企业偏重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很难实现企业的育人功能。目前校企合作也大多是浅层次、形式单一、表面化的合作。高职院校办学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还没有真正融合,职业院校和企业还未形成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发展平台。导致

6、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且行业的指导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不仅权限不明确,而且行业自身独立发展的水平有限。行业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不足,自身能力尚需逐步培养。 这种现象致使目前企业和职业院校间的合作途径不畅,新产品开发、技术转化和人才需求信息阻隔。 4(三)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不足 现今主要合作模式有订单教育模式、互为基地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校企共融模式、校企股份模式等,虽然“一体化”办学等创新模式在积极探索当中,但是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巨大的困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尚未建成有效的合作模式。 (四)校企合作共同责任界定不明 校企合作必然会涉及投资建基地、科研等项目,这其中必然存在财物安全风

7、险、投资收益风险等,双方的责任如何界定,如何实现风险共担和风险转化是确保合作关系健康和合作利益安全的重要问题。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出现意外事故前后的风险规避和责任划分不明确。 (五)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适应企业的需求,但过犹不及,部分职业院校为了迁就企业的实际需求,破坏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律性,学校难以对企业提供有效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够完全符合企业的需求标准;二是职业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弱,难以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应用难题;三是不少高职院校缺乏对教师参与经济社会应用研究服务的政策激励和考评机

8、制。 三、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路 (一)立足地方区域经济,争取政府支持 在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 ,政府大力推行和构建一系列的技术研发体系,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近年来,我国政府5借鉴其他国家校企合作经验,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例如山东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于 2014 年 10 月下旬联合下发通知,提出关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 9 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并建立统一的“山东省校企合作公共服务网络信息平台” ,创新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方式,支持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开发课程,鼓励冠名培养、订单式培养,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服务标准转

9、化为教学标准,提升教学品质。毋庸置疑,以政府为主导的“校企合作” ,将可以争取到更多的优势资源填补学校和企业的短板,突破一系列的合作瓶颈。 (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完成校内工作室的组建工作 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师资等资源,组建校内工作室。它可以有效集合学校的资源,对学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校企联动、提高设备利用率具有一定的意义。以设计类专业为例,学生可以从校内的一般业务做起,并适当去承接一些社会上的业务。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为学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创造条件。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能够了解艺术设计的全部过程,为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创造良好的

10、条件。 (三)学校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与教师联动 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学校应该要出台与企业联动、引进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实现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联动,并找到双方的切入点,实行双向参与,共同育人。学校可利用科技、设备优势,主动、热情地为企业服务,使学校在培养形式和实训空间的拓展上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企业的积极主动性,最终6使企业走上校企联动的正常轨道。 同时,学校要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出台一系列的激励制度。比如,教师把项目带到学校里来,学校除了为教师免费提供工作室、水电、设备等资源,还要给予带学生进行实训教师折算一定的工作量。这样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1、,让学生可以直观地和教师一起进行项目设计,又能充分实现教与学的零距离,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信心和动力,更好地进行项目实训。 (四)创建校企联动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教师是高职院校知识传播、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能否建立一支校企联动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着教师来源渠道单一、职称结构不合理、缺乏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等情况。通过与校外设计企业联动,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实践,为平时的教学工作及时补充新鲜“血液” ,并了解企业中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吸收行业中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为

12、教学所用。在企业一线工作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它是校企联动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部分,要把企业专家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充分调动起来,争取企业的大力支持,组建一支来自于行业的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 (五)与联动企业设立奖学激励机制,吸引优秀学生订单就业 与联动企业设立企业奖学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和选拔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模式,吸引优秀学生“订7单”就业,是实行校企联动的重要举措。校企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拿出一定的奖金来鼓励在校企合作中优秀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实行校企联动新模式下的学生奖学激励机制,对于促进学生

13、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2014 年 12 月,在全国职业院校管理经验现场交流会上,鲁昕副部长指出:“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传授一技之长,更要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技术技能培养,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这使得高职院校必须要强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在这样的一个飞速

14、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根据“进化教育论”中的杂交优势原则通过多层育人空间的杂交组合改善我们的育人环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专业建设能稳步地更上一个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露,徐涵.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4(07):49-55. 2李梦卿,张碧竹.我国校企合作办学制度的回顾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25):11-16. 83黄永晶.基于“企业进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1):57-59. 4孙明江.基于“嵌入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1):45-48. 责任编辑:杨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