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我对戏曲身段表演中“五法”的认识任何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特点,如:美术讲究色彩学,音乐讲究和声学,舞蹈讲究动律学,凡是技艺都有自己的技法,而戏曲的特点是载歌载舞的,以“唱、念、做、打”的形式进行表演,在戏曲表演中,对基础元素的掌握与提高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首先“五法”既手、眼、身、步、发,是戏曲表演形式的手段,从“五法”中体现了身段“做功”的元素。 戏曲旦角身段表演中的“手” “上台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 “手”是“做”的基础,它又是语言得力的助手,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上,仅次语言,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手也有帮助增强大脑活动的作用,而在戏曲舞台中“手式”的运用是为戏曲人物表现服务的
2、,因此它的表现力非常丰富,戏曲表演中的“手式”一般分指、拳、掌,指分为兰花指、剑指、剪式指等;拳分兰花拳、方拳、翘指拳等;掌分兰花掌、柳叶掌、佛手掌,这时演员必须熟练掌握和熟知“手”的运用,才能更细微的表现人物。同时是花旦行当,同样“做”针线活,但人物、性格、规定情景的不同, “手式”表达的意思也截然不同。如拾玉镯中孙玉娇在“做针线”时,通过“搓”线时那细腻、认真的表现,体现了孙玉娇当时心情是以“做针线”来消愁解闷,表现了一位清纯、可爱、灵巧的小家碧玉少女形象。 在戏曲身段中,手式表达很多,如手指运用:食指用于弹墨、中指2表示擦汗、无名指表示搌泪等。总之,戏曲身段表演艺术中“手”的运用是非常广
3、泛,手式表达极为丰富,只有加强“手”的元素训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戏曲旦角身段表演中的“眼” 眼睛是反映主观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在舞台上,它具有直接与观众传达信息的作用。在文学创造中,眼睛往往是艺术家们着力刻画的对象。眼睛代表一个人的特点,眼乃是“心中之苗” 、 “心灵之窗” ,所以才引起艺术家在描绘时的特别重视。从“眼睛用力,面状心中生”中可看到眼睛在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也生动的指出戏曲舞台上“眼用力表达心中之情”的状态。以演员身体作为创作材料的表演艺术,当然更离不开眼睛这个揭示心灵的灵敏工具和手段。戏曲表演的写意与夸张都需要眼睛的体现。只有“一脸神气两眼灵” ,才能表达出“看山如山在,
4、看水如水流”的“真情实感” 。眼睛在戏曲中使用时已经融入了情感进去,如喜、怒、哀、怕、羞、呆、思、蔑等,如眨眼、眯眼、转眼、瞪眼等眼态,都反映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绪来。 又如梅兰芳先生演的宇宙锋时眼法运用:该剧里出现悲、恨、惊、静、喜几种情绪。表现在第一处,当赵艳蓉出场时用庄生、沉稳台步,表现大家闺秀的身份,但突出整个气质,还是那紧锁双眉,欲哭无泪,凝视前方的眼睛。展示了人物“自泪暗悲啼”悲痛的内心。要使眼睛成为传情的灵巧工具,除了对角色进行设身处地的感情体验外,就要训练眼睛表现能力,使它成为灵活、晶亮、可塑性强的表演手段。 戏曲旦角表演之“身” 3所谓“身”是人形体的综合体,它起到全身各部位统
5、一协调的作用,“身”分胸、腹、腰三部分,其中“腰”为身的核心、支点。中国戏曲身段表演是结合自身的动律,保持传统风格特征,以腰为轴心,通过演员形体动作复杂变化,交织繁乱在“圆”中运动着。而“圆”又是戏曲身段表演的规迹。它起于“腰”行于“气息” ,同时“腰”也是动作韵律的源泉。腰的运用已溶入一些科学性语言。如提、沉、靠、含、移等。一般戏中多指“晃、拧、摆、前探、后贴、立腰等”在对腰的使用上不用上不能呆板,要贯入气息,使整个动作才能够显得丰满。 在戏曲身段中,通常强调“力以柔为刚,气以运而实” 。腰与气的结合是血脉相连,高度融合的。例如“云帚”组合中的每个动作,包括连贯过程都是离不开“腰”与“气”来
6、体现,只有“腰”的内在动律,才显出它那独特性的美感。这个组合主要表现一个含蓄、内向、文雅的一位小尼姑对生活的向住。在表现上必须用“腰”来充分表达,才能显出这位小尼姑的纤柔,才能突出本组合意浓形美、意境绵长的特点。主要表现有“立腰、拉腰、躺腰、靠腰、左右移动腰”等等。例如,它们表现在云帚中:当人物出场时“腰”也就开始运动起来。我在做这些动作时,感觉“腰”好像画一个“弧”形,上步出场亮相这时要“提”腰,往左略“靠”再往下“沉气”亮相,这时要给观众感觉是一位比较稳重、含蓄的美丽尼姑,接着,腰向左“缓”一下跟右腰,看观众,上步腰往七步“划”动, “屏气”亮相。当云帚横放,眼看二点,这时用“腰”“吐气”
7、送云帚。当看到树上的小鸟时,腰要随着手点动而“左右移动” ,也包括后面“比较花”的动作都是运用腰的轻轻移动来表现出少女活泼、4纯真的一面。有时做到“观鱼”动作时,就运用“躺腰”划步,走到“鱼池” ,用双手轻轻拔水,腰也随着“摇腰” ,感觉像柳条随风浮在水面上轻轻地摇动。 所以,我以认为在戏曲身段表演中,以“腰”的动律来展现优美的舞姿。它融入了我国民族舞蹈含蓄的韵律和风格。 “腰”在身段中的体现是最具有魅力的。 戏曲旦角色身段表演的“步” 在戏曲身段表演中,脚步不但是人物性格的表现,同时,也是人物心情的外露。如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老师在拷红红娘的身段表演真是从容稳练,优美自如。红娘从张生那里探听消息
8、以后,心里很急切想告诉小姐,加上红娘本身就是一位办事利索的人,这时常老师的出场运用摇腰,脚步原地“压两下”要显调有些弹性。走到九龙口亮相。接着,脚尖“立地” “滑一个小圆” ,沿着“”形跑圆场,这个步速同时要拌随着音乐而变化,给人感觉既显轻盈而有不飘浮,当唱到“在绣楼我奉了小姐言命”时,这时常老师双脚“立起步”往“后退”在“急上步”又接着唱“到书院去探那先生的病情”到转弯时走一个“立脚滑步”加一个“小垫步”加“圆场” 。我认为这个步态设计的真是非常独特巧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立滑步”但是却起到“调剂”一般的“直板”跑圆场。这样就很自然、直接的把一位热情奔放、性格活泼、办事利索的相府千斤的贴身丫
9、环映入观众的眼帘。 演员在创造人物时,必须“步伐” ,才能把观众带入无限宽广的空间并烘托出强烈的气氛,使小小一块舞台达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5的境地,使演员更自由地去表现生活的巨大场面。 戏曲旦角身段表演之“发” “发”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法” ,方法的法,在这里我认为“发”比较恰当,因为“发”是戏曲身段表演占有特殊的位置,它是演员借助运用“发”的基本功来表现人物的。 “发”的运用在戏曲表演中不可代替的。“发”即“颈功” ,在戏曲舞台上使用“发功”来塑造人物的有“甩发” 、“翎子功” 、 “蓬头” (头套、短发)等,都是使用于“发”而始于“颈” 。“发”在戏曲中是主要的,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元
10、素训练。例如在京剧谢瑶环中,谢瑶环女扮男装运用“甩发” 。有些旦角是“偏甩” ,如豫剧秦香莲中秦香莲看到韩琪要杀母子三人,非常惊恐,被韩琪追赶中头发散乱,运用“甩发” ,跪地求饶,表现出用自己的身体来护卫孩子的决心。 “翎子” 、 “抖盔”的使用也是起于“颈功” ,如扈家庄中扈三娘运用“翎子功” , 水斗中白蛇运用“抖盔”等,都是通过不同的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所以,我认为“发”功是戏曲身段表演中重要的、特殊的表演手段,它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综上所述,戏曲身段表演的这些元素是人体的运动艺术,是舞台艺术的一种运动形式。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作用,才能形成戏曲身段特有的韵味。要想掌握这些元素,必须不断认识元素的重要性和科学的加强元素训练,才能为戏曲表演艺术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