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4788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摘 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要走入自然社会、针对学科特点、围绕年龄阶段,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学情境;三生;三化;三法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走入自然社会,贴近“三生”设情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

2、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人生、社会和环境,与实践链接,与实际结合,这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选取熟悉的生活素材。从现实生活入手,就地取材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要求学生课前到超市了解商品的价格,购买自己所需的生活和学习小物品,并把学生调查了解到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在课2堂创设购物问题情境。学生在购物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了对元、角的认识和换算能力,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同

3、样,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了解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构建开放的生活场景。将现实生活融于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再现熟悉的生活场景,展示抽象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蕴含着知识和智慧。如在20 以内加减法一课中,我将“商店有三种不同价格的笔记本,每本分别售价 2 元、4 元、5 元,如果妈妈让你买 2 本笔记本,都可以怎么买?”的剧情写在黑板上,让 3 名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售货员,和顾客,其他学生扮演顾客的参谋,在模拟生活场景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学

4、生兴趣盎然,用加减法计算思考,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开放性的生活场景,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多个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运用通俗的生活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在学习“认识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尖角在前是小于,大嘴在前是大于,谁大对谁开口笑” 。学生对生活味十足的语言感到非常亲近,学习效果非常好。

5、3二、针对学科特点,问题“三化”设情境 数学是以思维为主的抽象学科,其特点决定了在内容和形式的呈现上,不像音乐、美术等学科感官性强,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特点,从教材内容入手,将难以学习的问题转化为容易把握的问题。 (一)抽象问题具体化。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把间接抽象的思维问题,转化为具体直观的思维问题,会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对角的组成、角的大小与所在边的长度无关难以理解。当教师运用幻灯片先演示一个点(顶点) ,再分步采用抽拉的方法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边) ,学生就会很清楚地看到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 。

6、然后演示几何画板制作的“角的边无限延长而角的度数始终不变”的课件,学生就会直观地理解“角的大小与这个角所画两条边的长度无关”这一概念。 (二)枯燥问题趣味化。枯燥的数学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障碍。实现枯燥问题趣味化的转变,就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依据教材的特点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会事半功倍。如在教学认识体积一课导语中,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就会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 (三)复杂问题简单

7、化。在数学教学中,复杂问题总是由简单问题4而来的。许多问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是因为我们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事实上,学会把问题简单化才是一种大智慧。立体图形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难点之一,尤其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到立体图形的学习,立体空间观念较为淡薄,学习难度更是不言而喻。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我通过创设曹冲称象的情境,启发学生用排水法解决“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 ,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因此,化复杂为简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围绕年龄阶段,创新“三法”设情境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活动必须考虑学生的成长阶段和年龄特点,辅之

8、以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故事讲解法。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森林里有两只小熊,他们为一件小事争论不休,为什么呢?就为他们手中的巧克力,都说自己的大,对方的小。这时我出示两块平行四边形的涂色卡纸,即两块“巧克力” ,问学生:“你们能帮助这两只小熊吗?”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引发出学生的思考。怎样才能比较这两块“巧克力”的大小?最后得出结论,只有通过计算才能更科学、准确地比较。

9、(二)悬念设置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有趣的问题设置,给学生创设悬念,当学生跃跃欲5试时,教师再逐步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掌握数学新知。如在讲2 和 5 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出题考教师,不管数字多大,教师都能一口报出结果。这时,学生兴趣十分高涨,一个比一个说出的数字大,但教师都能一口报出答案。当学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对学生说只要大家用心学,这节课都能掌握这个本领。教学中设置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三)实验探索法。学生爱动,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

10、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创设适当的操作情境,以动启思,以动促思,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让他们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主动入境,从而在动手操作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知热情,为新知教学做好必要准备。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新课伊始我宣布:今天我们要通过实验,探讨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这次由你们自己在小组中研究。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几个大小不等的圆片、直尺和计算器。有的小组的学生很快发现,可以通过在直尺上滚动,量出所给圆的周长。接着,我提问:“如果求圆形水池的周长,还可以用这个办法吗?”学生面对强烈的认知冲突,探索圆周长计算方法的兴趣马上来了。我让

11、学生在滚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和猜测:“圆周长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有的说:“与直径有关。 ”有的学生说:“与半径有关。 ”在此基础上对圆的直径或半径进行操作测量,通过对周长除以直径或半径的商的分析,最后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6这个实验探索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广泛地调动起来,学生深深地沉浸在对实验问题探讨的过程中。 总之,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情境中,积极地投入到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卫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刘玉环.浅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5(2) 3 郎东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4(21) 4甘莉.创设情境活化教材 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浅议小学数学新课程探究式教学方法J.教育革新.20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