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论传统教师观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摘 要: 传统的教师观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传统文化。这样的传统文化对现世产生了深刻影响。简单来说,传统的教师具有无私奉献、安贫乐道、重义轻利、传道授业和拥有大量文化知识储备等形象。这些形象虽具有一定意义上不可否定的宣扬价值,但一定程度上也消减了教师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 传统教师观 教师专业化 影响 “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原指高级和传授知识的学者,现在是指一种社会角色和这个角色的承担者。在中国几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起着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作贡献不容小觑。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总体观念也渐
2、渐得以形成。教师拥有的尊称有很多,例如“老师” 、 “先生” 、 “西席” 、 “西宾” 、 “师长” 、 “山长”等,认为教师是“万世师表”的代言人。这种形象的产生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上,而学生的成才总体上依赖于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正确认识这种深入骨髓的传统价值观对如今教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一、传统的教师观 (一)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一直以来, “春蚕” “蜡炬”已成为歌颂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无私奉献的专有名词。作为教师,最大的乐趣便是看到学生2进步和成才,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到学生堕落与失败。为此,教师乐于“甘为人梯” “孺子牛
3、” 。在解放初期,有一位大学毕业生担任了某中学的俄语教师。在 30 多年的教育过程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工作中,在 1957 年曾被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后又被打成“外国间谍” ,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 1983 年承担三个班和 7 个外语小组的教学任务,星期日也不休息,更没有时间照顾生病的家人和即将升学的女儿。这位老师的生活状态就是典型的“紧张的早晨,战斗的中午,疲劳的晚上,干不完工作的礼拜天” 。当然他在教育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获得很高的赞赏。但是,大肆褒扬这样拼命的师德精神,难免会给其他老师带来困扰。 张远山教授说:“如果一种道德让大多数人感到不道德,不愿意去做有德之
4、人,那么这种道德就是失败的。 ”1把教师的职业当做苦行僧的职业,把良好的师德等同于理应的自我牺牲,把不计回报和无私奉献当做维护教师职业神圣的工具。只肯定教师的社会价值,否定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剥夺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近, 小康在一项调查对象为 100 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调查中,有 50 位教师给出了“没有幸福感”这个答案,甚至还有八成教师想到转行2。因此,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教师自我价值的忽视。 (二)执著的传道授业精神。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 。这句话是说教师一定要有强大的文化知识储备。还有学记指出“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要达到“知类通达”的境界。这里的“
5、博喻”指擅长多方面启发诱导,实则很不容易做到。现代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所教学3科有深刻认识,还要对邻近学科内容有所了解。这些观念都离不开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肯定教师知识的权威性,指出了教师的职能。但在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限于储存知识量和传播已有知识的观念不仅不能满足于学生好奇的学习需要,而且带给教师无穷的压力。有人说:“信息时代一个人的知识在 10年内将更替 50%,而未来 10 年内应掌握的知识还有一半至今尚未发现。 ”3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环境下,知识来源渠道增多,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更加丰富与便捷的渠道获得更多信息资源。因此,这就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这种
6、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和教师提出了挑战。但由于受到教师知识权威这种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少人甚至包括一些教师都很难适应民主平等教学的大环境。尤其是处于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觉得更加困扰,无法正确处理好各个角色之间的冲突。例如,传统教师观认为,教师是权威型的,是继承与传播文化的工作者,而现在则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朋友”型关系和不断创新开拓新知识等最终导致教师角色超载并陷入矛盾境地。这无疑对教师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消减作用。 (三) “和而不争”的“安贫乐道”精神。在传统文化中, “贵义轻利”是普遍的道德规范。汉代董仲舒说:“正其谊不谋其道,明其道不谋其功。 ”一切都是为了正义,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它对规范传统道
7、德秩序,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论语中里面也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忧道不忧贫”这样的句子,认为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只担心自己的为人,不忧愁是否贫穷,而小人看重的是利益。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与政治是密切分不开的。 “官本位”4思想一直处于统治地位,所提的“道”是统治阶级所推崇的思想。因此教师的地位、待遇等全部取决于“道”的地位,即统治阶级推崇的什么道,什么统治思想。在门阀制度盛行的时候出现“耻学于师”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韩愈在揭露了这一点:“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可以看出,教师
8、的地位与待遇并没有稳固保障。由此韩愈对教师提出“以身立教”的要求,使教师把敬业乐群、安贫乐道、清廉守节等作为他们崇高的价值追求,树立好教师的形象。但长此以往地自省、自律,教师容易形成思想呆滞,行为刻板,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产生一种压抑感,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5。强调教师在自主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需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与学生观,不断提高在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修养。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
9、不断学习和努力,加强教师自身的自主发展。但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教师,外部环境也相当重要。例如教育保障制度、教师培训、教师管理和评价等制度起着支持和促进作用。 目前教师专业化正在积极推进,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很深影响,至今还存有后遗症。首先,由于从古至今强调教师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教师职业压力比较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存在一定程度5上难以克服的心理问题。其次,教师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专业自主受到限制,强调教师是“教书” “传授” ,与学生依旧是严格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没有自己的发挥空间。再次就是教师的专业地位、待遇和满意度不高。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在工作环境和工
10、作关系恶化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下,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6。因此,想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以外,外部条件也不容忽视。 三、正确认识教师职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一)将无私奉献行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探究合作行为。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有血有肉的凡人,有着各种需要的男人或女人,他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教师自身发展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把教师自身的热情变成了理所应当的奉献。因此,我们不能再片面鼓励这种无偿的奉献主义。要减轻这种传统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交予教师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及时把教师“无私奉献”这样的角色转变为
11、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探究者,同时为教师争取更多自由的、合理的生活与工作时间;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及时修正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采取更适合自身特色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方式,组织有效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用具,有效缩短教学时间,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在奉献过程中收获教学相长的乐趣与自我提升,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无私奉献,促进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向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二)由“权威型”教师向“主导型”教师转变,与学生建立民主6平等的关系。因此,为了较好地避免这种矛盾的产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教师的权威性。在新时期下,我们依旧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而
12、这种主导作用并不是要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权威,而是在与学生平等相处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传授是建立在和学生积极互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认知能力上,而不是建立在学生无知与被动的基础之上。优秀教师应及时防范因传统价值观念而建立起来的满足感和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同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生观和知识观。注意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将主动权教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另外,要避免某些教师产生“我的知识不止一桶水,就无需学习”或者“知识时代信息量庞大,反正也学不过来就不学了”这种错误观念。正是在这种特殊时期,教师要广泛阅读,掌握多种知识,教会学生如何辨别正确信息,如
13、何通过正确渠道查阅相关知识等。 (三)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改善教师生活状态。回看当前教师的地位与待遇,不难发现教师对社会与人类所作的贡献与其所获得的回报并不相称,所谓“贵不过官”现象依然比较普遍。2015 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提出:“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反映出现实中教师的待遇很难与公务员的待遇画上等号,只见教师争着报考公务员,而不见公务员想当教师的现象。教师吸引力不够,社会声望不高,造成教师人才短缺。尤其是乡村教师,地区偏远,生活环境条件差,导致留在乡村的教师都是一些年龄偏大,不再有发展空间的老教师。如何留住优秀的老师,保证教育质量,需要7多
14、层面的努力。教师首先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除了必须履行教师的职业义务以外,还必须承担多个角色的义务。若只讲“义”不讲“利”则不符合人生存的基本逻辑。因此要想促进教师发展,首先必须先保证教师的基本生存需要,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还要保障公共性福利待遇的享受,例如住房、医疗、休假、学历与职称晋升优先性畅通机制等。其次,全社会要形成尊崇教师的氛围。目前教师尊崇度与教师所处学校的行政层级高低呈正相关关系7。乡村学校、县一般、县重点、市一般、市重点、省一般、省重点的教师尊崇度从低到高。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提升教师职业岗位的吸引力, “优惠性”和“倾斜性”政策就显得异常重要。 要深刻和全面地认识传
15、统教师形象,应当扬弃,取其精华。了解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为教师的发展制定科学正确的决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提高教育质量,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远山.反道德的道德高标自贡救人J.教育博览,2004,12:4-5. 2王树菲,赵天骄.中国最幸福职业,教师连续 4 年排前,你觉得呢?N.中国教育,2016-3-29. 3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2,01(15):16-20. 4卞孝萱,张清华.韩愈集M.凤凰杂志,2014,10. 85马立.关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1,06:6-7. 6郝敏宁.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兼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D.2007,05. 7李涛,邬志辉.让乡村教师职业“香”起来N.人民日报,20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