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新形势,我国图书出版只有走精品图书之路才能赢得读者的青睐。本文对新形势下我国精品图书的设计与内容策划创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力研发精品图书的时代意义,同时,本文根据出版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了精品图书的内容设计策略和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创新路径,期望能对我国精品图书的出版有所启迪。 关键词:精品图书;图书策划;新媒体;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086-02 文化产品不仅具有一般商品的基本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属性
2、,我们出版的每一本图书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同时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容。如果我们出版的图书不能反映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时代精神,我们将无法立足,更谈不上生存和发展。2014 年 10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的作品” 。因此,我们在策划精品图书时,不仅仅是考虑经济效益,更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担负起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的光荣使命,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1。所以,我们在策划选题时,必须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更应该勇2于承担、
3、善于承担打造、积累、传播文化的职责使命。只有通过不断推出创新、优秀的精品图书,打造图书品牌,才能不断提升本社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一、新形势下大力研发精品图书的时代意义 (一)精品图书代表出版社的出书方向 众所周知,出版社形象的树立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与精心维护的工程,而精品图书代表了出版社的出书方向,反映出版社及编辑人员的出版能力和水平。在一些读者眼中,精品图书的形象等同于这家出版社的形象。经过精心策划后推出的图书品牌与出版社的形象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优秀的精品图书是出版社的“明星”代言人。 (二)精品图书提升出版社的竞争优势 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体现在其商品间的竞争。科特勒认为,优秀
4、的品牌为公司提供了竞争优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同类商品面前,我们更愿意选择那些知名度、信誉度高的品牌产品,即使高价位也会毫不犹豫购买,因为它更能使消费者满意与放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效应,图书亦如此2。读者对精品图书的认同心理常常会转换为购买意愿,读者往往能够快速地识别图书。对精品图书的打造,能够提高读者对某一类别图书或某一家出版社的辨识度、认知度、接受度、好感度和品牌忠诚度,进而使出版社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提升竞争优势。例如,要买古籍类图书时会想到中华书局,要买辞书和社科学术读物时会想到商务印书馆,要买中外文学读物时会想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要买外语类图书时会想到外语教学与研
5、究出版社,要买农业实用科3技类图书时会想到金盾出版社。 (三)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 随着我国在各方面积极开展竞争,中国的图书市场也要“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发展,而唯有采用精品图书、采用精品战略,才能增强我国图书行业的整体实力。这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政府为了在这一方面得到提高,也开办了不少活动来积极促进交流。在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的过程中,一批特色精品,在内容和制作上勇于创新,成功地打入了国际市场。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出版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版业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特别是在外观设计上还没有达到顶尖的水准,因此,不断提升图书制作水平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二、新形势下我
6、国精品图书策划的读者细分 在这个瞬息万变,信息迅速更替的时代,作为一名编辑,我们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留意观察、注意捕捉各种各样的信息;又要学会辨认、思考、研究,从冗杂的信息中剔除无用信息,筛选出对策划精品图书选题有帮助的信息。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网络书店的销售排行、“逛”实体书店、查看图书论坛的评价等方法,去捕捉图书市场的最新动态,了解读者最新的阅读需求。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越来越被大众普遍使用的 QQ 空间、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平台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传统精品图书出版以文化内涵、精神体验、社会价值作为产品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而数字出版对精品内容却以是否满足读者所需作为
7、重点,二者之间竞争,有差异,也有共同点。传统出版社在进4行精品图书的内容开发时,要学会借鉴数字出版的优势。 随着社交媒体成为互联网主角,人际网络和兴趣爱好影响了知识信息的传播方式。社群中的每一个用户都可能接受来自人际网络的影响并影响他人,每个用户都是传播网络中的一个连接点,每个点创造的链接越多,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就越凸显。 “罗辑思维”就是一个很好地利用了互联网对读者进行了细分和挖掘的案例。 “罗辑思维”抓准这些因为共同爱好集结起来、呈现社群化特征的“产消者” (prosumer) ,在锁定目标人群的基础上,又以付费会员的方式实现有效用户的甄选,付费时的慎重、各种活动创造的链接都提高了用户
8、对社群的忠诚度,同时借助有效用户之间的强关系和强连接,进而增强“罗辑思维”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反过来也有利于用户更好地借助这个平台实现自身价值。相比传统出版机构毫无目的地寻找读者,不如反向思考,应该如何以作者资源作为导引,发现目标读者的共同爱好,利用和打造社群化圈子,并持续激发社群化圈子里所有个体的创造力,使得目标读者所在的圈子获得良性循环、生生不息的动力机制。超越传统产业竞争,开创互联网全新市场,寻找读者的那片蓝海,恐怕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出版大战略3。 三、新形势下我国精品图书读本艺术设计 好卖相是营销的第一步。如今社会,爱读书之人的审美欣赏品味也不低。他们对阅读物不仅要求内容好,而且希
9、望外观上也能赏心悦目。美好的视觉感受也需要有艺术的设计和雕凿,不管电子阅读器如何更新换代,读书人对纸质书本的内心情感不会消失,随着指尖的翻阅,视觉5欣赏和文字阅读的美妙体验也会愈加浓郁。用做艺术品的眼光去做图书,会让图书更有购买和收藏的价值。类似于最美图书的活动,比如“中国最美的图书”就很受业内的追捧。 21 世纪,消费者的诉求随着经济发展发生了变化,对个性化的要求便是其中之一。在图书的艺术设计方面,读者不再满足于图书基本的阅读功能,对图书的审美诉求渐趋强烈,个性化的图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为迎合读者的要求,设计者在整体性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契合图书思想主旨的个性化设计,达到内容引领形式、形式助推
10、内容的目标,实现了功能与审美相得益彰的设计效果。个性化设计可以丰富图书的艺术语言,当艺术设计手法与图书的内容和思想形成互动与相互衬托,将使图书内容更易传播,读者更能接受。同时,个性化设计可以为图书的整体设计烘托艺术氛围,实现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 根据 2015 年 11 月揭晓的 2015 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结果,我们能够通过这些“中国最美的书”在图书设计上的突破和创新,得以借鉴并延伸思考。其中,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齐白石四绝十方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够提升阅读质量。该书采用前扉多层阶梯式的设置,信息层层递进,书中的照片讲究且专业,利用物像虚实和透视关系,注重摄影用光,投影处理细致
11、,图型切割截取巧妙。在图书的艺术设计中充分利用纸张特点进行艺术发挥,也是图书设计者应该寻找的突破口之一。 齐白石四绝十方的设计者利用印刷用纸的透明度,反面印刷的篆刻拓片以多种方式、多个角度在书页的折叠中丰富地呈现出印章信息。十方印章的简洁内容通过讲究的编辑设计语言大大扩充了信息体6量和内涵的传达。根据图书的不同特点对艺术设计手法进行创新,上海书画出版社的男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书大胆地将单双页图形与空白页对应贯通全书,利用空白页提供多层次的信息,使得阅读发生变化,产生趣味4。 这些图书不流于大众之俗,而是缩小读者受众,集合内容性与艺术性为一体。这种大胆的“反其道而行” ,不但给出版社带来了良
12、好的社会效益,也受到了爱好收藏的读者的喜爱,很多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图书在各大网上书店上一书难求,甚至有的还在拍卖会上以高价成为了收藏品。 应该认识到,我们在图书设计方面仍有许多不足,图书市场的跟风者众多,创新甚少。设计者在对图书进行艺术设计时,受到世界图书设计影响,受文化大格局主导,鲜有独具特色和创新的作品出现,这也源于国内设计行业普遍存在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此外,国内的设计者对传统的设计语言在很多时候缺乏文化判断,墨守成规,未借力世界图书设计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传统设计文化的不足之处,故很难突破。 “世界最美的书”体现出的设计意识和表现力给我国图书从业者和设计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13、我们应该保留传统设计文化的优势,借鉴世界图书设计优秀案例,学习其先进的设计理念与生产流程,结合我国设计师自身的艺术个性和传统设计文化中的精华,考虑我国读者的个性需求,重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于我国读者审美、能够被我国读者解读且体现中国文化的设计体系,从而促进图书业的发展。 四、结 语 7日本著名设计家幅允孝曾经说过,读书这件事,没有谁会强迫你去做,也绝对没有哪本书是非读不可的。书不是一读之下立即就有收获、能带来特效的东西。要“细细咀嚼”当下有感触的东西拥有这般丰富的读书体验真是难能可贵。在“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业冲击愈演愈烈的今天,在转变思维,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同时,我们还是应该坚守纸质图书的信念,仔细寻找读者所需,按照他们所想为读者提供能带给他们“丰富读书体验”的书,用一个出版人的心让图书具有更多的价值和更美的韵味,并将“图书之美”永恒下去。 参考文献: 1 孔令敏.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图书选题策划J.经营管理者,2016(1). 2 郝胜利,邬扬清.品牌图书的营销策划J.科技与出版,2008(1). 3 刘影,娄美玉.书业的互联网思维:逻辑思维的启示J.编辑学刊,2015(1). 4 2015 年中国最美的书有多美?N.新快报,2015-12-22.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