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议高校舞蹈教学的优化与创新摘 要:高校舞蹈的发展目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进行。高校需要加强对舞蹈教学的重视,加强舞蹈课程建设。要注意密切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科学发展,进一步明确高校舞蹈教学的目标定位、舞种定位、整合定位和创新定位,改革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舞蹈 优化 创新 舞蹈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高校当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传播,许多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舞蹈课开设的比重。从多元智能观来看,舞蹈能力的提高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相当的促进作用,舞蹈智能的发展对于音乐智能和身体智能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同时舞蹈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
2、组成部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舞蹈课程作为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应成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目前普通高校舞蹈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目前高校的各类文艺演出以及各类不同规模和级别的舞蹈比赛的情况来看,各高校舞蹈的发展和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合适的教材。就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未见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学生的舞蹈教材,因而使舞蹈教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规范性。二是舞蹈作为一门副课,课时安排还非常有限,高校2舞蹈的普及面普遍较窄,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从未上过舞蹈课。三是各高校舞蹈的发展水平参差不一, 普遍缺乏创新,舞蹈作品的内容风格大多照搬或
3、模仿现成专业创作舞蹈作品,缺乏自己的特色。四是舞蹈老师数量不足,往往一个老师要承担全校的舞蹈课程和节目编排;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没有学习过与舞蹈相关的专业知识,对舞蹈艺术的认识非常浅薄;不少有舞蹈天赋的学生也没有被挖掘出来,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 二、高校舞蹈课的优化改革 1.明确舞蹈在高校中的发展定位 目标定位 高校舞蹈的发展目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开拓型和创新型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因此,高校舞蹈要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扬长避短,科学发展。高校舞蹈应善于发现和利用大学生学习舞蹈的自觉性比较强,精力容易集中,理解能力好,记忆力强的有利条件,
4、在创作、编排方面必须有助于学生肢体的表现力,着眼于他们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追求的养成。在目标定位上要加强时代意识,要多一些适应他们自身发展需要的、具有大学文化特点的舞蹈。 舞种定位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是以达到全面发展、开发智力、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为目标。目前,普通高校舞蹈的开展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开设舞蹈课程,二是开展舞蹈活动。现代舞不只注重肢体技能的开发,3更注重头脑的智能开发。现代舞创作中的思维侧重,可以发挥大学生的优势。而且从审美角度看,这种祟尚创新的审美标准,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现代舞作为一种舞蹈观念的启蒙,突破了传统舞蹈的程式限制,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造性和
5、想象力,有利于大学生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的形成,对开展大学校园舞蹈是相当有益的。因此高校舞蹈在舞种上应以现代舞为主。 整合定位 多元互补、融通共存是发展校园舞蹈的时代主题。综观校园舞蹈近年来创作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是在创作思想的美学追求、价值取向及具体的表现手法上,力求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吻合,在多元化并置和多层文化需求的氛围中,呈现出舞蹈多维拓展的趋势。各类时尚走进校园,增添了校园舞蹈的活力,如街舞、欧美时尚舞蹈等。校园舞蹈比赛中还有许多充满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舞蹈作品。从高校舞蹈的时代性要求看,民族舞蹈的体裁,必须引人现代舞的语汇和表现手法。 创新定位 新的时代
6、赋予舞蹈更新的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为高校舞蹈的数字化建设翻开新的一页。通过网络的特殊传播方式也是舞蹈艺术普及的良好手段。因此可以考虑利用高校的多媒体资源优势发展数字舞蹈。随着数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舞蹈不单单只是表演和技巧的简单概念,如在形体课教学中,可以利用电脑技术模拟和演示舞蹈效果。 2.要改变以往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 4妥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内容的编排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首先,要扩大舞蹈课的教育面。在第一学年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机会上舞蹈选修课。具体内容安排应以现代舞为主,还可以穿插、补充交谊舞和适量的形体基训和舞蹈欣赏。对于学生而言,第一学年课时非常有限,要使学生在较短
7、时间内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优化整体知识结构,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多元性和广泛性。 进入二年级后,可以选择少数基础条件不错并对这门课有兴趣的同学继续学习,条件允许可组成舞蹈队。在随后的学习当中,内容安排应以形体基训为主,比如进行芭蕾技术基训、中国古典身韵基训等,还可以穿插补充中国民间舞蹈素材(东北秧歌、藏族舞、云南花灯、蒙族舞、傣族舞、维族舞等)的学习。应将舞蹈赏析的内容始终贯穿在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多种舞蹈艺术,提高综合审美的能力。在课堂授课练习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达到学以致用。 大纲内容的修订要体现科学合理
8、性,应根据大学生骨骼的发育基本定型的生理特性,适度淡化或删减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侧重了解舞蹈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使学生能够交好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 教学内容的实施中要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 。在施教中要尽量考虑确定某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对于个别5基础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进度区别对待。 培养学生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兴趣一种是天赋的、个性化的客观行为,兴趣也是学好舞蹈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秘诀,兴趣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耐性和
9、记忆力,还能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起学的学习热情。要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做到“因势利导” “推波助澜” ,使这种爱好舞蹈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升温”和发展,成为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此外,高校要加大舞蹈课程投入,培养一批高素养、强技能的师资队伍。要加强舞蹈课程建设,高校必须增加投入,改变舞蹈课程不受重视的现状。同时,加强专业舞蹈老师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舞蹈课程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舞蹈艺术所具有的教育、审美、认识等诸多功能对大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和不言而喻的。高校中的舞蹈课程,应该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在高校中认真地实施美育教学,大力开展普及性舞蹈教育,对于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为进一步促进舞蹈教学的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高校需要加强对舞蹈教学的重视,丰富舞蹈课程内容,创新舞蹈教学模式,加强舞蹈课程建设,以此来完成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61于平.高校舞蹈纷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杜.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