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索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今,是个科技、经济、学术突飞猛进的时刻。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课标要求。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联系学生的实际, “想所学所想,苦学生所苦,思学生所思” ,注重研究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思想也必须经过洗脑,我们应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我曾被这样一段话所震撼: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断完善的职业。本人经过长时间的一线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深有体会。 一、新课程要求重新认识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
2、学质量高 低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教师在备课中,要对教学活动作系统筹划。教师备课要更新观念,而课堂教学也应寻求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沉闷,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成了读、背、抄、练的“机器” ,毫无主人身份而言,还谈什么素质教育!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和作用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应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多一些自我展示、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自我体验,那么课堂将会是一个活泼灵动、个性飞扬的课堂。正所谓“有备而来,无备而患” 。那么应2该如何来备学生呢?首先应该坚持三项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
3、,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备课中,应多创设学生自由活动和展示自我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欣赏、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2、差异性原则。教师应尊重差异,积极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条件和情境,尽可能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3、发展性原则。我们不能一味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差生身上隐含的潜在能力。要充分挖掘身上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并据此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果子。 二、多一些自我发现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希
4、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教师应帮助他们达成。如在识字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独立、主动识字的目的,必须引导他们发现并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 三、备好学生的具体工作内容 l、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如果是新接手的班,我们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而具体备一节课时,我们要结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情况,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初步掌握的,哪些是老师非讲不可的。这样,我们在授课时,就可以该讲则讲,不用讲就少讲,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2、备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条件不同,对待生活、社会的观点和看法也各不相同。比如:我所在的中心小
5、学是在镇上,学生属于“半工半农” 。有一次作文课,要求写自己游览过的名胜古迹。课前,我了解到全班没有一个人有此经历,那作文还怎么写?所以,备课时,我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图片和资料。上作文课时,我图文并茂地给同学们上了一堂旅游课。课后,学生们的作文总算顺利写出来了。否则的话,学生们只能凭空想象了。 3、备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识记能力并不是很强,易遗忘。所以教师可以将一些无意义材料赋予人为意义,有很多方法:(l)采用直观形象记忆法;(2)口诀记忆法; (3)谐音法。 四、搞好教学反思、教学评价 我觉得教学反思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有的老师认为一堂 课上都上完了,再去想没有必要
6、。其实不然,人无完人,即使再精彩的一堂公开课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虽然我们不可能让时光倒流,把昨天的课重新上过,但反思会让我们懂得如何把下一堂课上得更好,这就是进步! 要解决课堂评价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首先,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点,正确认识评价的目的、意义和功能,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纠正评价结果的不公平,严防评价权利的滥用。其次,要研究学生心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教4师要加强业务学习,对于评价的实际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对学生“表演”的评价,如果着眼于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评价,就要重点评价
7、学生表演的情节是否合理、完整,是否符合文章原意;如果重在对文章语言的内化的评价,就要评价学生语言或动作表演是否到位,能否表现人物感情或性格等;如果考察学生是否更好地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就要看有没有对原作进行合情合理的生发、想象或补充。惟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总之,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看到,课程改革给以往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而纠正其中的不和谐音符,有助于使这一宏大的乐章演奏得更加完美、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