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文学教育与新闻教育的沃土上.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69999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走在文学教育与新闻教育的沃土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行走在文学教育与新闻教育的沃土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行走在文学教育与新闻教育的沃土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行走在文学教育与新闻教育的沃土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行走在文学教育与新闻教育的沃土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行走在文学教育与新闻教育的沃土上编者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他以“厚夫”做名,取性格宽厚、意志坚强之意。教学生涯初始,散文灵活自由的写作风格使其成为他情感表达与心灵思考的寄寓之所,喜爱散文是他研究散文、创作散文的初衷;“哪章得我哪章新” ,善于发现、乐于思考,他在当代散文研究方面成果斐然,被冠以“散文批评家” ;对路遥研究工作的热情与坚守,使他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源泉;他用中国文学精神去影响世界,用路遥精神去激励不懈奋斗的有为志士,是国内路遥研究界的权威。他就是本期的访谈嘉宾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梁向阳教授、延安文艺研究与路遥研究专家。梁院长在

2、多年的文学教育与新闻教育中不断探索,对文学与新闻这两门不同社会学科的融合教学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提出新闻人要有较好的文学素养。他领导下的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将新闻教育与文学教育融通“联姻” ,注重文学素养培养与新闻实践并举,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体悟梁院长对文学创作与教育事业的热忱,感受学院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梁向阳,男,笔名厚夫,汉族,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兼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安市文联副主席、延安市作协主席,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文联研修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第六批外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散文、延安

3、文艺与路遥研究等,2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及多篇文学论文与文艺批评文章,出版散文集走过陕北 心灵的边际 行走的风景等;出版文学理论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 、文学评论集边缘的批评 ;合撰红色延安 ,主编延安文艺研究论丛等。 当代散文流变研究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 11 次优秀成果表彰奖” 、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等;论文“大散文”:意象阔远的散文天地获全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散文理论奖” ;散文漫步秦直道 、评论民族风情的火烈颂歌,高原魂魄的诗性礼赞刘成章安塞腰鼓赏析分别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2001 年版中学语文教材;我的“延川老

4、乡” 被选入 2013 年第 14 期新华文摘。在路遥研究上成绩突出,是国内路遥研究界的权威之一,出版人物学术传记路遥传 ,合作主编路遥研究资料汇编 路遥纪念集 路遥再解读等,担任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 年版路遥全集特邀编辑,主持建成延安大学路遥文学馆。荣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陕西省教学名师奖、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延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社会荣誉。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 ):梁院长,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我看到您的博客名是厚夫,这也是您的笔名,请问您取“厚夫”为笔名有何含义? 梁向阳:你好,感谢今传媒的采访,让我有机会和读者进行交流!文人善用笔名,不外乎一些原因:

5、如不想让读者知道作者的真实身份;在笔名中寄寓心志等等。我起笔名时,这两种心思均有。 “厚夫”这3个笔名,是我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北京求学时自己琢磨的。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讲的就是君子既要“自强不息” ,又要“厚德载物” ;韩愈也有文章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是柳宗元的字,我就仿其意而用之,起“厚夫”这个笔名。笔名起好后,我还暗自激动一番呢!陕北高原是我的生身之地,它本身具有大气、厚重的文化特点,我要做一位性格宽厚、意志坚强的陕北男人。我 20 世纪 80 年代发表文学作品时,正式启用“厚夫”笔名。我那时才20 来岁,许多人见到我,说读你文章

6、时总以为作者至少是位 40 岁以上中年人,没想到竟还如此年轻。这也说明我当时的文章是比较老成的。 记者:您发表过很多的散文,出版过多部散文集,在散文理论方面研究颇深,您一直坚守的也是散文创作的路线,那么请问您,为什么钟情于散文创作,而非去创作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 梁向阳:其实,我年轻时写过大量小说,20 世纪 80 年代就曾在当代 延河等文学刊物上发表过小说。我 1990 年进入延安大学工作后,开始是教基础写作课。写作课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而且还需要训练能力,它是一门“知识加能力”的课程,更需要既能在知识上融会贯通,同时又富有丰富写作经验的优秀教师教授。现在高校的学术评价制度重在对于教师知识积

7、累的考察,而非对于教师创造性能力的激赏,但写作教师应该写出一手漂亮文章。我年轻时除了几乎每周都要应付十多节不同门类的课程之外,还要完成大量额定的考核任务。这样,我就更多地选择散文这种相对灵活的文学样式倾吐我的情感与思考。散文就成为我心灵重要的栖息地,我情感与思考的寄寓之所。我有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4样的思考,就用散文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也试图找到突围之点,像春蚕一样,在由蚕到茧、由茧到蛾、由蛾到蚕的历程中渴望生命的升腾。要进行散文写作,自然要了解当代散文的写作情况,尤其是特定地域文化状态中的散文。我通过长期对陕北籍作家刘成章散文的研究,明白“哪章得我哪章新”的道理:艺术创作一定要拥有一块自己最熟

8、悉的领地,一定要坚持自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我由于爱写散文,自然地走上爱琢磨散文与研究散文的路子上来。我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新世纪初的大约十年间,曾发表了大量研究当代散文的学术文章,出版当代散文研究的学术专著。其中,论文曾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 ;学术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 11 届优秀成果表彰奖” 、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 、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四川大学曾绍义教授把我归为“散文批评家” ,这个帽子戴高了,我只是一位散文写作者与客串的批评者。这些年,我的研究重心发生位移,更多关注延安文艺与路遥研究,有人还认为我是延安文艺研究与

9、路遥研究专家呢!其实,我什么“家”也不是,只是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 记者:2015 年您的书路遥传出版,该书从准备到出版用了多长时间?在您看来,路遥是怎样的一位作家?您又是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去撰写此书的? 梁向阳:路遥是我国当代已故著名作家,他是一位坚持书写我们社会变革时期普通人生存命运的现实主义作家。尤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以孙少平、孙少安兄弟的奋斗串联起中国社会 1975 年到 1985 年这十年间的城乡社会变化,用温暖的诗性现实主5义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奋斗,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传递一种精神和力量,让读者产生了强烈共鸣。 我的路遥传全书共 13 章 26 万字。我花费近 10 年

10、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与写作,基本上做到“十年磨一剑” 。路遥悲壮如山的人生故事,光焰不息的文学精神,同时代的作家和作品,新时期文学的事件与风波,坚实苍凉的黄土高原与星光闪烁的青春理想,传主的贫穷苦难与攀登文坛高峰的荣耀、辉煌,都在我这本传记中得到真实的还原与艺术的再现。我的目的就是想把路遥的奋斗精神与文学精神展示给世界,进而影响更多有志有为的奋斗者。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有其必然的因素。第一,我为这本书下了近十年的功夫。延大是路遥的母校,我有诸多研究上的便利。我多年从事路遥研究工作,合作主编了多本重要的路遥研究资料集,受命建成路遥文学馆,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第二,得益于我长期以来坚持的文学创作

11、与学术研究的表达。这种长期左右开弓的方式,使我在理性与感性之间较好地找到平衡点。我在路遥传的撰写中较好地处理了文学性与学术性的关系,使这本传记既尊重历史史实,又有流畅阅读的快感,还有深刻思辨的深度,适合多层次读者阅读。在撰写路遥传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了古人所言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深刻道理。 记者:目前中国文坛无论从作家的年龄差别到作品的种类,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尤其 2012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虽颁于其个人,但也是世界对中国文学的一种肯定,这也激励了一些年轻人投入到6文学创作之中。那么在这个“文风”盛行的时代,您对年轻人搞文学创作有何建议? 梁向

12、阳:若要谈所谓“建议” ,可以谈出一箩筐。我这里只谈以下四点吧! 第一,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动力源泉,文学创作也不例外。马克思说:“热情、激情,是人类向其对象的本质力量。 ”对于文学创造而言,首先要热爱它,真正地做到倾心投入,肯定会或多或少有收获的。有了热情,才能保持一颗童心,保持善良之心,保持一颗不被社会环境污染的专注之心;你才能“多愁善感”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情趣、生活中的美。 第二,要训练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写出自己体验与思考。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言:“我们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 ”许多初学文学创作的人说,我没有生活,我不知道从何写起。其实,我

13、们的身边生活处处有题材,现实生活五彩缤纷,犹如万花筒,关键看你善不善于开掘。如何训练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一是多读经典性的文学著作,建立形象思维的图式;二是在广泛阅读人文社科类的基础上,提高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谁占有的知识越多,创新精神就越强,谁就能容易成功。 第三,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写起。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母题,任何文学作品的夸张、变形、象征、寓言等方式,都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不管是现实主义作家也好,浪漫主义作家也好;不管是写实主义作家也好,还是意识流派、象征派、魔幻现实主义流派也好,作家们的创造,均或7是对现实生活的改造,或是生活的逃遁,或是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这样说

14、,离开现实生活,作家寸步难行。还有一点,作家们的创作,与自身最熟悉最敏感的生活直接相关。作家们的创作,往往选择最熟悉的生活空间作为突破口。 第四,要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突破自己,选择自己的最佳定位。作者与生活的关系是,作者适应生活,而不是生活适应作者。 记者: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但又与文学有着某些联系,在目前的传媒教育中,很多学校都将之划归到文学院,那么贵院在学科建设上有什么特色?依您看,新闻学与文学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呢? 梁向阳: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渊源,可前溯到诞生于抗日烽火岁月中的鲁迅艺术学院和延安中国女子大学。中国女子大学新闻系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前最早创办的新闻教育单

15、位。1938 年 7 月,鲁艺文学系开始招生;1941 年 7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延安大学成立;1943 年 3 月,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鲁艺”合并到延安大学,文学系也一同合并。新延大重建于 1958 年,中文系是恢复重建时最早设立的三个系科之一。1958 年恢复重建后,老一代学院人筚路蓝缕,以特色育人,成效显著。20 世纪 60 年代初,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升为本科专业,跨入陕西省内屈指可数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招生的院系序列。改革开放后,学院积极拓展本科办学内涵,先后创办了秘书学、新闻学两个本科专业,并于 200

16、2 年成功撤系改院。经过多年建设,我院形8成了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主体、以新闻学与秘书学专业为两翼的“一主两翼”专业特色;在学科建设上,学院建成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一级学科。学院拥有现当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代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6 个硕士点。目前,学院成为学校专业层次较多、学生规模较大、师资力量雄厚、办学声誉较好的院系之一。 如同国内的许多高校一样,延安大学的新闻学专业也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闻传播学与文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依我看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关联度需要注意:一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重在

17、陈述事实,寻求真相;而文学则是作家建构一个虚拟的世界,来表现对自然人生、社会历史、现实未来的思考,它们都需要用文字来固化;二是就具体的新闻写作上,一些新闻体裁在写作中完全可以借鉴文学的表达方式与叙事技巧,提高新闻的可读性,丰富新闻的表现力。因此,新闻人若有较好文学素养,可谓如虎添翼,2015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新闻学专业学生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于笔杆子。技术给大众传媒发展带来的快感是暂时的,媒体的长久生命力取决于是否有一群有智慧的媒体人。当下的新闻专业在校生基本上都是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技术的敏感性几乎是让人感到兴奋的

18、,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异常多样。然而,这背后却有一种隐忧,当代新闻专业学生缺乏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缺乏原创类作品的写作能力以及新闻报道的策划能力,这是我们在长期的新闻传播教育中发现的问题。 9为此,我们特别注重新闻教育与文学教育的融通。为了提升新闻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我院在保证专业基础课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中强化学生的文学教育,旨在增强学生文学素养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能力上形成了一专多能、知能并重的学业特点。 另外,延安大学地处革命圣地延安。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的摇篮,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地。在延安清凉山有全国唯一的新闻纪念馆,也留存了丰富的红

19、色新闻资源。这是延安大学新闻学专业办学育人的独特优势。我院在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依托独特资源,强化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 中国新闻史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编辑学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师生前往清凉山等地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脉络的理解,突出红色新闻资源的育人功能。 最后,我院始终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新闻传播人才为目标,强化通识教育,突出技能培养。在新闻专业教学改革中,倡导翻转课堂。例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编辑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增加课前十分钟教学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新闻传播教育和新闻传媒实践的有效对接。 记者:文学

20、研究与传媒研究均是立足于人文基础的研究专业,需具备广阔社会视野,就目前来说,您认为在对年轻人文学素养的培养方面应注意些什么?贵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积极的举措? 梁向阳:年轻人在文学素养的培养上,要解决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10首先要学会阅读,既开卷有益,又有所选择,在阅读中品悟文章的妙味;同时,一定要有写作表达,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提升。事实上,阅读是一个人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入口” ,而写作是一个人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出口” ,阅读只有通过表达,才能找到新的存在方式。我希望年轻人一定要养成很好的阅读与写作的习惯。 培养怎样的人才,以及选择怎样的培养定位,这是延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发展

21、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院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办学理念。我们的具体做法大体有这样几点: 一是学院特别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学院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延安革命旧址、路遥文学馆参观学习,获取向善的人生正能量。与此同时,学院还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抓学生的早操。就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小事,却对于学生强魄健体、磨练意志品格起到重要作用。多年来,学院学生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均在不断增强。 二是学院在教学中的“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院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业务素质。 三是学院特别强调学生“四个一”的特点:即“一手好字,一笔好文章,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颗忠诚于事业的心。 ”这个目标看起来不高,但真正要做好,还需要认真下一番苦功夫的。为此,学院强化实践性教学,建成“新闻实训室” ,引导学生开展采、编、导、播方面的有效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