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6 年电影学术类图书盘点我们拥有无数种接近电影的方式;然而吊诡的是,如果没有文字的中介,我们在思考和沟通电影经验的时候却寸步难行。电影是直观的理论,文字则是艺术生产的历史性还原,或是影音缝隙间意义的增殖。相比于其他艺术门类,电影具备最广阔的大众基础和最平民化的论辩门槛尤其在中国,文化产业、影视教育、网络资源的大潮流使电影的技艺、商业、社会属性呈现出极为复杂多元的生态关系,这就使电影学术类图书的出版继续成为电影理论与文化实践的知识仓储和展示界面。总的来看,2016 年电影学术类图书出版在历史、理论、批评的领域均有全新的进展,反映出国内中青年学者旺盛的创作状态及其对国际前沿电影论述的渴望。
2、尽管大部分论著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进行了新鲜的思考、书写,但其关注焦点似乎还是源自主要电影出产国的基础性研究以及传统议题探讨(如经典、类型、国别、断代等) ,尚未引爆广泛而深刻的跨学科研究,缺乏全球最新研究成果的译介,也忽视了电影文化中的“少数民族” 。我们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但反思性的阅读确是第一步。 一、权威史类图书的再刊 2016 年,世界电影史部分的图书仍然是史类图书占多数。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夫妇的世界电影史一直是电影史类的重要图2书。 世界电影史2013 年修订了第 2 版,2016 年出版了第 3 版,同时中国电影出版社发行的图书世界电影史第 2 版是由道格拉斯?戈梅
3、里与克拉拉?帕福奥维尔顿编著的。这本书涵盖 100 多年的电影发展史,为读者提供了当代的视角来看待 100 多年的世界电影史,为电影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年发行了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编著的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最新修订版) 。该书从实在论的哲学高度,全面考察以往的电影史研究方法,清晰梳理美学、经济、技术、社会诸种生成机制,彻底更新了电影史学的问题框架和研究范式。同时,作者列举多种视野独特的个案研究,作为理论的实践,使读者能够以全新的视点认识电影的历史。新版本特别增加了 50 余幅插图以及国内重要学者对“重构中国电影史学”的最新思考,这些探讨的前沿性、
4、指导性以及对未来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影响都是毋庸置疑的。 在国内首次出版的电影史类图书电影漫步者 ,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关于电影的经典之作,是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该书写于戛纳电影节 60 周年之际,先从电影的起源说起,探讨了电影和小说之间的差别、电影是否会代替书籍,然后分析了多部电影的拍摄技巧和观影感受。在对电影分国别进行分析时,先从日本早期的电影开始分析小津安二郎和沟口健二的代表作;然后是意大利的电影,用大量事实尤其是对三部爱情主题电影的探讨阐述其创新之处;接着探讨伊朗电影的一些独特的视觉和表现手法;最后通过采访三位韩国导演,认为韩国电影已经走在时代的前面。总之,这是一本
5、书写电影艺术、探讨电影和文学关系的作品。 3在国内电影史部分,中国文联出版社在 2016 年推出了丁亚平主编的三卷本图书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 。该书出版发行多次,曾收入中国出版集团的“中国文库” 。这次的出版将原来的两卷本改为三卷本,增添了 2001 年到 2015 年这 15 年间中国电影的理论评述。该书以客观、独立的理性主义态度和对百年来中国电影发展的深入理解,较为全面地收入了自 18952015 年共 121 年间有代表性的电影理论文章。该书收文 120多篇,每篇文章附有作者介绍及文章出处,基本勾勒出百年来电影理论发展的知识谱系。在书前的长篇编者序言中,编者对百年中国电影理论做出全新的扫
6、描与读解。该书为电影研究者提供有益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武器。 相较于世界与中国电影史的全面,区域与断代史的电影研究更为具有针对性。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日本电影史全书共三册,是由日本首屈一指的资深电影学者佐藤忠男著作,他有着长达 60 年的电影评论与研究生涯。该书是他倾注毕生心血的集大成式作品,构思四十载,执笔二十年,堪称迄今结构最完备、材料最翔实、观点最权威的日本电影通史巨著。首版于 1995 年由岩波书店出版,问世后得到了各方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每日出版文化奖” “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等重要奖项。此后,根据新发现的影像资料和最近的日本电影发展状况,佐藤忠男修订、补充了相关内容,于 2009
7、年出版了增补版日本电影史 。此次该书为简体版,根据增补版翻译。佐藤忠男的另一本书炮声中的电影:中日电影前史也于 2016 年在国内出版,这是一部研究战?r 中日电影交涉史的专著。日本影评家佐藤忠男根据大量日方见证者的口述资料与文4献记录,以其厚重笔触书写了特殊时期电影人与严酷环境及命运的苦斗,展开了一幅并非二元论的影史画卷。该书以东北“满映” 、上海“孤岛” 、战后香港三地电影创作活动为中心,描写了落魄导演、政治野心家、电影商人、左翼评论家、传奇明星等诸多形色复杂的人物形象。此外日本电影研究专家舒明的最新著作日本电影纵横谈是国内一部完整覆盖日本电影史风貌的专著,该书会集了作者对日本电影长达半个
8、世纪的观察与思考,从日本电影的“历史、人物、作品”三个方面描绘日本电影地图与风貌,涵盖日本电影 100 年,作者文笔精湛,对日影情有独钟,阅读富有快感。 台湾电影史的相关类图书不多,台湾的资深电影人、大陆的电影学博士徐乐眉的百年台湾电影史 ,之前在大陆有发行繁体版,这次九州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简体版。该书从日据时期电影在台湾的出现开始梳理,讲述了电影经过本土意识的觉醒以及文化娱乐性及产业性变化的初步萌芽,揭示出台湾电影经历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与族群文化的融合与冲突的渐变,剖析了在欧美文化冲击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下,电影业一度繁荣背后的宿命与面临的困境。在该书最后部分,作者就台湾电影的未来发展方向
9、做出了判断和分析。 2016 年蒙古电影史的研究对于少数民族电影史的丰富提供了研究素材。中国电影出版社的望者:蒙古国电影文化附体论 ,作者是娜日娅。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蒙古国电影文化附体论” ,是娜日娅的博士毕业论文,下篇“蒙古族电影文化现象阐释” ,会集了她在读博期间陆续完成的 9 篇学术文章。该书囊括了 20 世纪 20 年代至今蒙古国电影的发展5历程。张芸编著的内蒙古电影口述史在影视研究领域,首次以“口述史”的方式对内蒙古民族电影事业做多向度、多层次、多方位的梳理,从以往内蒙古电影研究的局部阐释过渡到全盘架构。该书在最大范围内记录抢救与内蒙古电影有关的一切事实、史料、发生、发展以及文
10、化记忆,以电影人口述的方式对自治区成立近 70 年来取得的电影文化成就和经验进行深度梳理,在文化品格、美学形式、精神价值、叙事话语、景观美学等角度展开理论探索,从民族电影的文化资源、传播途径、文化生态、功能诉求、影人春秋等方面,解析内蒙古民族电影生存与发展的规律,描绘未来发展的途径,探讨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应该汲取的教训,总结内蒙古电影创作生产的基本规律。这两本关于蒙古电影史的图书,其史料价值非常重要。 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电影研究在 2016 年出版的图书分别是刘树生的中国新时期电影回顾讲述的是第四代与第五代电影人的历史;王海洲的想象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研究 ;徐
11、文明的中国早期电影广告文化史研究 ;叶月瑜、冯筱才、傅葆石、刘辉等合著的走出上海:早期上海的另类景观该书突破中国电影史以上海为中心的叙事起点,以民国报纸作为研究的新起点,关注香港、广州、杭州、天津这些城市的早期影业生态,并勾勒以城市为框架的早期电影史;王菱的电影与抗战等,这些图书对于中国断代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电影理论美学的再话 在电影理论方面,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影视意象美学历史与理论 艺术电影美学 像场与电影影像对话分别以影视意象、美学6观念、摄影创作等为研究对象,通过东方审美艺术与西方的电影理论为依据进行电影的影视审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像的肉身:在绘画与电影之间
12、,作者莫罗?卡波内。该书从现象学的视角对于图像文化进行哲学研究,以独到的艺术视角对图像在当代文化中特殊地位的分析,一步步呈现出由艺术到政治、渗透于生存经验之中的肉身哲学亦即对存在之境的敏锐体悟,视觉独特,尤其是对于梅洛庞蒂“肉身”概念的解读非常深刻,值得观众精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用影像讲故事 ,作者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王竞。该书主要是对当代影像潮流的观察与技术发展的研究,涉及有关新媒体时代的影像创作、大数据与镜头研究、传统理论与当今美学观点的结合与突破等热点话题的讨论,能够为影视工作者及研究者开辟专业、前沿的视角。 在电影文化研究方面,2016 年的书籍主要是在分析文化
13、政治、青年文化、视觉文化、叙事等方面进行研究,如中国言实出版社的影像的踪迹:当代电影的文化政治阐释 ,作者徐刚就叙事细节中所包含的文化政治,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电影、电视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产生的社会意义。又如中国电影出版社的发现青年: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的青年银幕形象与文化景观是作者赵宜的博士论文,探讨了青年文化与社会、青年电影的关系,以青年文化的视角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史进行一种重读,并建构一种以青年形象与青年文化为主体的电影批评方式。该书弥补了传统的电影批评在讨论青春题材电影或者青春片时的局限和不足。又如中国电影出版社的从视觉思考中国:视觉文化与中国电影研究 ,作者唐宏峰以视觉文化为主题,探
14、求形式与意义在图像与影像世界7的展开方式,讨论了视觉文化理论、近代中国视觉文化研究和当代电影批评等多方面的内容。再如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的华语电影叙事的文化身份 ,作者陈明华以获奖华语影片为例,从具体的文本话语环境、叙事本体和接受对象出发进行文化认同的解析,综合跨文化语境下不同的叙事文本和批评文本,比较分析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电影叙事的文化身份,对于华语电影了解有着比较好的文化理论补充。该书可供读者学习与研究。还有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的电影与全思化 ,反映国内电影学近 5年来在各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从文化研究视角切入我国电影发展的研究著作近年来一直都是比较热门的,而这些书对于影视研究学者也有较强的研究价
15、值。 在电影类型研究方面,目前针对国内电影研究的相对较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影江湖的真功夫/中国动作电影面面观 ,讲述了中国动作电影中武术指导大师、武打明星们的故事,其中也包含了对华语影视界的现状以及明星、名导的评价。日本作家荒木飞吕彦的嘿!恐怖:荒木飞吕彦的恐怖电影清单 ,将自己多年观看恐怖电影的心得和启发向读者朋友娓娓道来,讲述了观看恐怖电影的功效和意义,对喜欢恐怖电影的读者来说,也是不错的影片推荐和观影指南。 好莱坞动画电影类型研究 ,作者王波,以好莱坞商业动画为研究范围,以商业电影类型化为视角,对好莱坞动画电影进行梳理,研究类型化对动画电影的影响、动画与电影的媒介互动、动画电影
16、类型的形成与革新等一系列问题。国内现阶段对好莱坞电影类型化研究的专著较多,但专注于研究动画电影类型化的著作却相对稀少,因此,该书在动画学术研究领域具有填补8空白的意义。科幻电影在当今时代的影响日益增强,2016 年被众多业内人士称为“科幻电影元年”的状态并没有出现,但是由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电影与电视研究专业的老师凯斯?M.约翰斯顿所著的科幻电影导论或许能够给予科幻迷们一丝安慰,该书探索了科幻是如何从各种异质的元素中建构起来,从而成为一种杂交类型的。有别于传统的研究方法,作者采用了一种历史的和文化的方法来进行类型研究,涵盖了科幻电影的历史发展,并进行了跨国界的电影考察。本书也挑战了人们对该类型边界
17、的既定认知,涵盖了极大范围的影片,从月球旅行记 星球大战银翼杀手等经典的科幻电影,到一些扩展和重塑了类型定义的作品,这种类型关注范围的扩大,既为电影研究的学生,也为科幻电影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认知方式。 在产业研究方面,目前国内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好莱坞模式:美国电影产业研究 (第 2 版)系统地介绍了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的概况,重点介绍了好莱坞六大公司以及几个独立电影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业务现状,此次最新修订的第 2 版,作者陈焱将各项产业数据及业界动向更新至 2016 年,并专门增加了第十章有关影视数字媒体与奈飞公司的内容。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产业化发展(中国当代电影的导演
18、研究) 侧重于从导演创作的角度阐述当代电影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文化资本研究 ,作者周才庶收集并处理 2002 年至 2014 年中国电影产业的相关数据,用数字解读电影产业现状,从文化资本的角度切入研究当代中国电影产业。此外知识产权出版社的重构与融合:电影产业新格局就互联网背景下9的电影产业新格局进行了研究。在电影产业方面,国内学者就导演、电影资本、互联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虽然这方面的著作并不多,但是每一部都值得电影产业的研究者们进行研读。 三、电影评论的再叙 电影评论的研究主要分为学院派与影评人两部分,他们分别就学术与迷影两方面进行电影的批评,学院派有中国艺术研究
19、院教授贾磊磊主编的中国电影批评年鉴 2015 。该书作为我国的第一部电影批评年鉴,系统梳理了 2015 年我国电影批评的现状与特征,探讨我国电影批评的方法、标准及价值,归纳该年度电影学著作中的电影批评问题。书中所涉观点虽然主要针对 2015 年的中国电影,但其代表的却是 2015 年中国电影批评的学术高度。还有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冠平主编的坐看云起等风来:中国当代电影评述20032014是对中国电影产业化 12 年来的创作思潮和艺术经验的首次检视。该书在对 2003 年以来中国主流电影、类型电影、文艺电影创作进行深入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也对这一时期学术界关于这些电影的评论与研究进行了全面
20、整理。书中的这些评论和研究文章出自当下中国电影研究与批评领域重要的专家学者,代表了当下中国电影主流研究与批评的最高水平。电影学硕士肖雅著作的电影镜像录:造梦人的孤岛 ,精选了 50 部世界经典电影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拍摄技术、传达意境、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影片经行深入剖析,讨论了电影中的爱情、人性、文化等内容。复旦大学副教授龚金平老师的光影之魅:电影鉴赏的方法与实践通过电影细节把握影片的主题建构、人物性格塑造、氛围营造,使读者不仅学会分析电影,撰写影评,更学会如何从一个宏观的视野来观10照电影导演、电影类型和电影现象。 相对于专业的学院派影评类书籍,影评人的书籍就少一些。影评人一般是以大众媒体为平
21、台传播自己的影片意见,与学术性研究不同,他们对电影有着自己的所思所感,并且由于面向的是普通大众,因此专业性不是很强。但是由于影评人对院线上映影片的意见会影响一部分人对于是否去观影,所以影评人又是当前电影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他们参与和形塑了世界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的发展和进程。历年来影评人出书的现象并不多,2016 年有两名活跃在网络平台上的影评人木卫二、赛人相继出书,为广大影迷朋友们提供电影指南的同时,也为电影评论的研究增添了一份趣味。三联书社推出的独立人: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是影评人木卫二的初心之作。作者在书中推荐了许多精致的电影佳片,给影迷朋友们提供了一份私人影院沙发影院的观影指南。另外一本影评人的书是赛人的与光同尘:漫谈 110 年以来的中?电影影视赏析 。该书是作者 10 多年来中国电影研究领域的精选文章结集,主要讲述了 100 多年来的中国电影史、电影人与电影评论,是当前电影评论界关于中国电影具有学术价值兼趣味性的论著。 总体而言,2016 年的电影类图书中既有学术研究性的权威性书籍,又有趣味性的迷影读物,在纸质图书式微的时代,仍然飘着书香,为电影学者和迷影者们提供知识的给养以及视野的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