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术语质疑摘 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被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注释术语界限模糊不清,甚至在语文教科书的注释中也存在此类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在对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其定义,确定相应的注释术语,为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促进语文教学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文言文注释 古今字 异体字 通假字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特别是先秦两汉文言文中存在为数不少的古字、通假字、异体字。学生阅读文言文时常常会陷入文字的“迷魂阵” ,不能进入文字书写所承载的语义情境
2、,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在2011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79 年级学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包括:“诵读古代诗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1笔者阅读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时发现,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注释用语界限模糊不清,学生在阅读中不知所措,也给教师教学带来困惑。本文以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为例,对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术语混乱现象进行分析指正。 一、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定义及注释术语 目前一些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未能把握古今字、通假字、异体2字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导致文言文教学中对通假字、古今字、异
3、体字认识不清。笔者在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定义及其注释术语阐述如下: (一)古今字的定义及注释术语。汉字从古至今并非一成不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新字不断产生,而每个时代消亡的字会被保存在典籍与字典中,使得汉字数量不断增加。上古汉字多有兼职现象,后代又不断分化,由此出现了古今字”2170。例如“昏”在上古汉语里既表示“黄昏”之义,又表示“婚姻”之义,是兼职;后造出“婚”字专门书写“婚姻”之义,在表示“婚姻”之义时, “昏”与“婚”是一对古今字。古今字即“古体字”和“今体字” 。 “古”与“今”相对而言,一个词在文献中较早的书写符号是古字,后来为区别而造的字叫今字。今字
4、的产生大多是为了减少上古汉字“兼职过多”的现象,它往往只承担古字中的某个义项。 “某个多义字的几个意思中,有一个意义或几个意义后来用另一个字记录,原先的这个多义字与后来的另一个字便组成一对古今字 ”3。 注释古今字应该使用的术语是:“某,今字为某。 ” (二)通假字的定义及注释术语。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用字现象。“通假字与本字之间意义没有联系,只有在语音上的关联”4。如鸿门宴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通“早” ,两字的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此“蚤”不能训释为跳蚤,而应理解为早晚之“早” 。故该句中“蚤”是通假字,本字为“早” 。 3通假字,指古书中音同或音近而借用的字,通假字与本字在
5、意义上无关联,二者在读音上相同或相近,通假字和本字同时并存。 注释通假字应该使用的术语是:“某,通某。 ” (三)异体字的定义及注释术语。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互换的字,二者音义相同。如郑伯克段于鄢 “佗邑唯命”中的“佗”与“他”是异体字,两者音义相同,都可表示第三人称代词,可相互替换。异体字是因所用造字法不同或选取了不同的造字素材,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如“泪”与“?I” ,前者是会意字,后者是形声字,是造字法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如“?u”与“?a”都是形声字,声符同为“奚” ,形符“隹”与“鸟”都表示“鸟”的意思, “?u”与“?a”是造字素材(形符)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
6、异体字是人们“为语言中同一个词造的几个形体不同的字,这些字意义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换”5。 注释异体字应该使用的术语是:“某,同某。 ” 二、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术语混乱现象质疑 (一)混用注释通假字的术语解释古今字。古今字与通假字不同。古今字是以时间为标准,先产生的为古字,后因古字的义项过多而另造今字。通假字则是同时存在本字与借字,因各种原因弃本字而用借字。语文教材文言注释显然没有把这两者区分开来,注释术语使用混乱, “对文言文教学和学生了解汉字历时和共时的复杂现象以及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带来了很大影响”6。 41.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 22 课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 教材注:“知,通
7、智 ,智慧。 ”7171 按:知与智是古今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通某” ,是用注释通假字的术语解释古今字。 “知”的本义是知道。 “智”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日从知,本义指聪明、智力强,是“知”的后起字。 释名:“智,知也,无所不知也。 ”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谓之智。 ”“知”与“智”词义上有引申关系,应是古今字。注释术语应为:“知,今字为智 ,智慧。 ” 2.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 28 课木兰辞:“出门看火伴。 ” 教材注:“火,通伙 。古兵制十人为火,同火的人互称火伴。 ”7191 按:火与伙是古今字,教材注释术语为“某,通某” ,是用注释通假字的术语解释古今字。 “火”本义指物体
8、燃烧时产生的火焰。 “伙”是形声字,从人从火,火亦声。古代兵制单位,十人为“火” ,同“火”而食的士兵即“火伴” ,故“火”引申指同灶而食的军中伙伴, “火伴的火后来写作伙 ”8。后“伙”又引申而泛指“同伴、朋友” 。“火”与“伙”有词义引申关系,两字是古今字。注释术语应为:“火,今字为伙 ,伙伴。 ” 3.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 22 课精卫填海:“文首。 ” 教材注:“文,通纹 。 ”7169 按:文与纹是古今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通某” ,是用注释通假5字的术语解释古今字。 “文”的本义是远古刻画在岩壁、甲骨上的象形字。“文”引申指花纹、文理。后加意符“糸” ,造出“纹”字。 “纹”
9、本义指织品上的花纹。故“文”与“纹”是古今字。注释术语应为:“文,今字为纹 ,花纹。 ” (二)混用注释异体字的术语解释古今字。异体字与古今字不同,“古今字是一种积极的语言现象,它减轻了古字负担,也使表意越来越明确;而异体字主要是一种消极现象,是不规范的”9。 1.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 23 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教材注:“见,同现 ,出现。 ”7197 按:见与现是古今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同某” ,是用注释异体字的术语注释古今字。 “见”本义指用眼睛看。 说文:“见,视也。从儿从目。 ”10730 表示以目相视含义的字,多用“见”作形旁。 “见”引申为出现、
10、显露,即“现”之含义。上古无“现”字,凡“出现”之义皆写作“见” 。后世造出“现”字专门书写“出现、显露”之义。故“见”与“现”是古今字关系,注释术语应为:“见,今字为现 ,出现。 ” 2.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 5 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教材注:“尊,同樽 ,酒杯。 ”1136 按:尊与樽是古今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同某” ,是用注释异体字的术语注释古今字。 6说文:“尊,酒器也,从酋,廾以奉之。 ”101314 引申指“地位或辈分高” 。 说文无“樽” 。 “樽”表示“古代盛酒的器具” ,承载了“尊”作为“酒器”的语义。两者为古今字,注释术语为:“尊,今字为樽
11、 ,酒杯。 ” 3.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 4 课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教材注:“莫,同暮 。 ”1115 按:莫与暮是古今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同某” ,是用注释异体字的术语注释古今字。 “莫”是会意字,表示日落于草莽中,本义为“昏暮” ,引申表示“迟晚” 。后“莫”被假借为否定词,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 ”、 “不要”之义。为区别“莫”的不同语义,后添加形旁“日” ,造新字“暮” ,表“傍晚” 、 “迟晚”之义。故两者为古今字关系,注释术语应为:“莫,今字为暮 ,傍晚。 ” (三)混用注释异体字的术语解释通假字。异体字与通假字不同。异体字是为一个词造出不同的汉字,它们形体不同
12、但音义完全相同;通假字与本字只是音同或音近而各自原本的字义不同。 1.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 12 课苏武传:“畔主背亲。 ” 教材注:“畔,同叛 。 ”1163 按:畔与叛是通假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同某” ,是用注释异体字的术语注释通假字。 “畔”本义是“田界” 。 说文:“畔,田界也。从田半声。 ”101219“叛”本义为“背叛” , “古多假畔为叛”101219,二者是通假关系。注释术语当为:“畔,通叛 ,背叛。 ” 2.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 12 课苏武传:“空自苦亡人之地。 ” 7教材注:“亡,同无 。 ”1163 按:亡与无是通假字,教材注解术语为“某,同某” ,是用注释异体字的
13、术语注释通假字。 “亡”本义是战败的士兵举盾甲逃命。 “无”是否定词。 说文:“无,亡也。从亡,无声。 ”101115“亡和无相通,但并不是所有用无的地方都可以换成亡 ”2175,故两者是通假关系。注释术语当为:“亡,通无 ,没有。 ” 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中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注释术语界限模糊不清,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陷入困境,学生也茫然不知所从。本文借鉴汉字学理论和相关知识,在界定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概念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注释术语,并对教材文言文注释术语使用中的混乱现象进行举例分析与纠错,希望为语文教学提供参考,为语文教学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
14、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 2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99. 3张世禄,严修.古代汉语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3. 4卢烈红.古今字与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J.语文知识,2007(3):45. 5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商务印书馆,2005:185. 6马立春.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辩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38. 87初中语文教材.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8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商务印书馆,2005:161. 9马新英.浅析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的定义及区分J.语文学刊,2005(9):141. 10许慎,著.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1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指向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汉语言文学类课程优化整合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14303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