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断创新的李怀亮传媒经济与“新媒体” 李怀亮 1978 年上大学时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小弟弟” ,到 2000 年去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的时候却成了同班同学中的“老大哥” 。但不论上大学还是读博士,他都属于班里最用功的学生。上大学的时候用功是因为他最单纯,读博士的时候用功是因为他已经具有了丰富的阅历。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那段时间,他一直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新事物的敏锐,李怀亮有着超出常人的智慧。人民大学的校园图书馆里留下了他不知疲惫的身影。那时正是国家吸收国外文化的时候,学校新进来了一批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怀亮突然发现一个新的概念“新媒体”与传媒经济。 数
2、字电视、高清电视代表当代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新趋势,伴随着中国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信息传播领域正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媒体、新业务大量涌现。数字新媒体作为异军突起的新生力量,是对传统电视媒体的有益补充,对于丰富中国数字化内容,同时在快捷而广泛地传播节目内容发挥着巨大作用。新媒体在展现当前数字化、信息化、高清化的最新成果的同时,把握数字新媒体技术的跳动脉搏,引领最新发展趋势,从服务大众生活的现实出发,真实展现高清技术带给广播电视的革命性效应。 2面对技术及产业的变革时,李怀亮想到的是新媒体发展对当代传媒经济的影响。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以及演出服务等在内的国
3、际文化贸易的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李怀亮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是国际文化贸易学科建设的直接推动者。他的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一书,是国内这方面最早的专著。 李怀亮认为:“新媒体对原有传播媒介的不足进行了全面的补偿,这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文化传播过程、也深刻影响着传统媒体在新的技术和时代语境中的前途命运。传统媒体微利化趋势日益明显,竞争环境不断恶化,关于传统媒体的各种悲观言论频繁出现。手机的出现又使得行走与声音这两种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方式得以整合,补偿了电脑上网移动性不足的部分。比尔盖茨和默多克都曾经宣称报纸还有 40 年的生命。日本每日新闻的总编在报纸消逝的日子一书中预测,报纸将在 2030
4、 年消失。此外还有很多这样的预言,这种预言现在没有办法检验它的结果。但是与这些预言一致的是,报纸、杂志在不断减少,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新媒体来势凶猛的架势,传统媒体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加以应对,这种应对并不是以敌对的态度加以排斥,而是在直面新媒体的同时,积极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补和共赢。 ”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仍然是一个十分漫长的道路。基于Web2.0 的新媒体,改变了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论,并促使传播模式开始发生根本的转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过程,趋于中心化、碎片化和分众化。 中国目前的手机用户已经达 4 亿以上,中国的网民数量一亿多,当33G 手机的价格降到 300
5、0 多元的时候,中国使用 3G 手机的用户将达到一亿多人。这为我们在国际上的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国新媒体的产业的发展将会越走越好,我们的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会越来越强。李怀亮的研究引起了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较大的社会反响。 经济年会利益所在 中国传媒经济年会已成功举办 5 届,而此次年会,正值新中国成立60 周年。中国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建设从强调改善基础设施和追求粗放型的城市化,发展到关注城市形象和创建一流的人居环境,城市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城市领导者关心的课题。而传媒,不仅是这一发展历程的记录着,也是城市发展城市科学发展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6、 李怀亮正是怀着对社会的责任和未知世界的感悟,策划了这期年会的主题。据李怀亮介绍,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是国内唯一一家以传媒经营管理为教学、科研核心的专业学院。学院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为基础,以文化产业、传媒经济与管理为核心,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全国传媒产业、文化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同时,媒体管理学院也是传媒经济与管理学术研究中心和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先导性理论支持的咨询服务中心。近年来,学院不仅关注传媒经济与传媒管理的科研课题,也将研究视野扩展到传媒与中国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各个领域。2008 年学院教师组织课4题组专门研究传媒如何助力城市经济发
7、展的课题,研究成果城市传媒形象与营销策略一书已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此次媒体管理学院投入大量科研力量编撰2008 中国城市形象媒体监测报告并发布以上四项城市和传媒大奖,也体现了学院关注中国城市与媒体成长,主动以科研服务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这其中,李怀亮了解到做这份工作的艰辛和使命,他常常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耐心努力地搜集资料,只有正确的资料才能给城市的领导者正确的决策依据,才能真正作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准确和脱离事实的依据都是提供对城市管理者的一种亵渎。 李怀亮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某市市长当时对自己的城市环卫系统很自信,认为城市形象单项奖肯定没有问题,可是后
8、来经过评选,却因为其治安水平差没有人选。很多城市看到这个结果都认为很真实,尤其是城市的管理者,对这个评价都很高,纷纷加入“传媒与中国域市发展“倡议,这也为此次盛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MBA 的新成果、新起点 李怀亮教授说:“我们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建设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的传媒大学,以传媒为特色的综合性的大学,我们学校在社会上享有盛誉,具有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传媒领域的“黄埔军校” ,特别是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综合实力非常强。我们传媒大学的 MBA 就是基于我们几十年办学形成的优势学科为依托申办的。我们采取了这样一5个比较独特的,能够发挥学校优势的管理体制。学校成立了一个以传媒大学分管研究
9、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的“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由相关学院的院长、MBA 教育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校内外的权威专家 和学者组成;同时设立 MBA 教育中心,直接隶属于学校,依托于媒体管理学院,MBA 中心的主任由管理学院院长兼任,副主任由媒体管理学院的老师当中产生出来,骨干学科也由管理学院的老师担任讲师。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全校的学术资源,也可以与管理学院的管理学和经济类学科保持比较紧密的关系。我认为我们的体制是比较好的。 ” 李教授还指出:“一个好的体制是办成 MBA 教育的重要因素,MBA 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采取市场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的人事机制。从 MBA办学的专业方向和
10、设计上来说,也是注意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 MBA要和全国的以及国际上通行的 MBA 教育接轨,要保持在同质化的 MBA 的竞争当中有自己的力量,其中凝练了一个方向就是市场营销,我们为什么不去做证券、金融、人力资源呢,这些都不是我们的长项,我们的长项是媒体,现在搞市场营销肯定是离不开媒体的,我们结合我们的优势推出了市场营销方向,这个方向是所有的工商企业都必备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利用我们在传媒方面的优势,成立了文化产业管理、媒体经营与管理、广告和新媒体这些方面的经营管理方向,这些领域我们学校在全国是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特别是国务院刚刚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对我们社会经济和生活将产生相当
11、大的影响,文化产业包括我们的传媒以后将是国家的支柱型产业,文化产业管理、传媒运营管理包括新媒体管理都将是我们办学的方向和需要建设的课程体系,我们要凝聚6我们的力量把它们做好。 ” 中国传媒大学是传媒类的唯一一所重点大学,在传媒领域的号召力毋庸置疑,很多传媒领域的从业人员包括一些学生都渴望进入传媒大学。首先,在传媒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此次新成果将于 8 月 31 号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举行一个大型的媒体推介会,到时会有很多的校友名人出席。第二,传媒大学在业界有 90 多家理事单位,都是各地的省广电局、省电视台等,他们会把传媒大学 MBA 的项目特色以及专业方向通过媒体渠道迅速传播出去,这个渠道是其他的任何一家院校都不具备的。再者,传媒大学在青少年中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很多的家长和考生都十分关注。 传媒大学是“中国”传媒大学,会面向全中国。当前的 MBA 招生院校都带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说北京的一些院校大部分的考生都是来自北京市,我们希望通过中国传媒大学在全国的影响力来打破这种地域限制,调整目前这种地域招生的不平衡性,树立我们在全国的特色吸引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管理人才。 (图蒋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