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施学科德育的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076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实施学科德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实施学科德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实施学科德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实施学科德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实施学科德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初中化学实施学科德育的实践与思考目前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流行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只要与提高学习成绩无关的事,一律纳入德育体系中,也因此才有了“德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的说法。这种观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不少学校领导、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轻视,把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搞得“骨肉分离” 。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只注重中考的要求,只注重学业成绩的提高,把学科德育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极不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初中化学课程大多安排在初三年级,而且还是中考科目。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及应考压力非常大,先要抓紧有限的课时讲完新课,还要腾出至少二个月时间进行中考复习,所以,教师很难

2、有较充裕的时间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德育。由于初中化学教学评价仍主要以中考一张试卷为主要形式和标准,所以对德育的考查力度薄弱。以上原因直接导致化学教师不重视德育,学科德育形同虚设。正因为如此,加强化学学科的德育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化学的德育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在现行化学教科书中2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努力发掘、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插入与渗透,一定能把德育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1.学习情感教育 化学学习情感是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爱好及学习倾向。学生对新的学科充满好奇和期

3、待,对刚接触的化学世界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化学教学要引导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变化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渐形成乐于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强烈动机,从而培养形成热爱化学、尊重科学的学习情感。 2.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介绍一些化学家热爱祖国、报效民族的真实事迹,介绍我国历史上在科学技术方面做出的贡献和现代科技方面的最新成果,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二是通过介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划和前景,及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以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祖国更加繁荣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责任感;三是通过实例说明我国当前

4、在某些科学技术方面还有落后于先进国家的情况,还有不尽人意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并给予客观的分析,以激发学生励志图强,树立科技强国、振兴中华的信心和使命感。 3.科学态度教育 通过介绍一些化学原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和某些元素、物质的发现史,尤其是对化学家感人事迹的介绍,以及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等,使学生认识和领悟到任何科学成果的取得,都需要实事3求是、务本求真、勤于思考、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意志品质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用科学态度进行化学学习和社会实践。4.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利用化学学科的素材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 、 “

5、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规律(例如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等)指导学生自己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5.科学价值观教育 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用化学科学观念、化学科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方法来观察、认识自然与社会,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对于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可能的消极影响,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爱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6、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引导学生能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判断,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对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实施初中化学德育的基本策略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4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化学课程标准和教育目的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运用化学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技巧,

7、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 1.理清智育与德育的关系,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德育目标 “德育”和“智育”是相依相存的不可分割的,德育应在智育的基础进行,同时它们是其他教育的基础。制定德育目标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前提。首先要认清德育的定位。从定位上看,智育主要解决知不知的问题,而德育主要解决信不信的问题;智育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而德育主要解决行不行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较清晰地分析得出在某一课题教学中,智育目标主要解决是知识和技能本身的问题,德育目标主要是要让学生把知识和技能内化成信念和价值观,进而指导行动。 例如,在质量守恒

8、定律一课中,学生了解了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这一规律,就达成了智育目标。德育目标可以确定为使学生初步建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形成守恒的科学思想,进而来分析生活中相关的科学与伪科学问题。 此外,初中化学是科学启蒙教育,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也是德育的重要目标,即解决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积极不积极的问题。对科学态度的培养是科学课程德育的核心目标,在科学探究活动和学习中,要帮5助学生形成事实求是、不畏艰难、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德育目标的制定要贴近学生实际,切忌空洞。德育目标的水平层次也要清晰、切实,切忌好高骛远。制定德育目标时,要有相应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作为支撑,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9、2.结合具体学科知识,精选适宜素材作为德育内容 确定德育内容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在确定德育内容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策略。 (1)德育内容要细化具体,强调一个“小”字。有些德育内容比较抽象,可以具体化,把它分解成具体的细目。例如,环境保护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落实到净化水、保护水等具体的知识点上。 (2)德育内容要贴近实际,讲究一个“近”字。德育内容一要贴近化学学科发展实际,二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能突出学科特色,对学生产生身临其近的影响。例如,水的净化一课中在引入部分,老师可讲解一年前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水的净化。在结尾总结部分,老师还可以讲到:“今天

10、我们这节课只学习了几种基本的净水方法,现实中的生活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是非常繁杂的。目前苏州自来水公司刚引进了一套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用到了膜技术和生态技术,处理过的污水已经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污水的处理是需要高成本投入的,为了珍惜这些宝贵的水资源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廖廖数语,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方面,将学生从实验室引导到现实社会和生活;另一方面让学生为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而发出由衷的惊叹,从而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6(3)德育内容要知行统一,注重一个“实”字。德育缺乏实效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虚而不实。道理讲得多,行为指导少,存在严重的知行脱节现象。现在不少学生也能讲大

11、道理一套一套的,就是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例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要注意环境保护,如白色污染的防治问题,且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到社区去调查。而此时的校园里,教室内外都有塑料袋乱扔的现象,教师和学生却视而不见,这样就难以收到德育的实效。教师要避免空谈道理,要加强对学生身边活动的行动指引,尤其要加强检查反馈,提高德育的实际功能。 (4)德育内容要讲究层次,落实一个“序”字。德育实效性差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刀切,不分层次,不讲“序” 。不讲序必然造成德育内容的混乱,降低德育实效。德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近的过程。就同一类型的德育内容,也要依据学生接触的先后顺序提出不同水平的目标。例如,身边

12、的物质和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主要德育内容,学生先学习空气和氧气时,主要培养探究的兴趣;到学习碳、二氧化碳时,通过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到学习酸、碱、盐时,通过大量联系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重要价值,从而开始形成科学价值观。 (5)德育内容要生动活泼,突出一个“趣”字。教师在确定了适宜的德育内容后,可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最吸引学生注意的方式呈现,才能提高实效性。例如,水资源保护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多准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还可以建立主题网站,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参与。 7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主体活

13、动中感受和体验 德育实效性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太简单,有些教师一味说教,他们以为说多了学生就记住了。与智育相比,德育方法更要注意多样化方式,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在思考中领悟,在行动中落实。 (1)言传身教,创设情景。搞好德育关键是教师。教师本人必须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科学素养。言教、身教、境教(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才是最好的德育。初中化学教师要注意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在课堂上展现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在化学实验活动中的实事求是态度,课堂教学环境的民主和谐,就是对学生科学精神的积极影响。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说一说” 、 “论一论” 、 “看一

14、看” 、 “演一演”等形式,把讲授与活动、主导与主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作业中不但要有学校的活动,还有家庭和社会中的活动,以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有好的教育效果。例如,生活中常见的盐一课中,教师拍摄了让学生帮助妈妈作馒头的录像,在课堂引入环节播放,既引出了探究问题,又是对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 三、问题与思考 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看到在化学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距离理想的学科德育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三方8面的工作: 1.应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进行言传身教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及德育能力成为影响

15、德育实效性的首要因素。一些老教师几十年教初中化学,形成了思维定势和习惯性,不适应新课程要求,尤其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比较欠缺;一些教龄较短的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不能依据学生心理和认识特点,设计有效的德育过程和方法;一些非专业毕业的教师,自身就缺少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缺少科学教育的热情,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为此,在新课程教师培训过程中,一方面是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强德育能力的培训。要关注教师的科学素养提高和发展,作为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方面。 2.应加强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德育效果评价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中考分值大,教师和学生的目光大多

16、盯着考试的分数。其实,学习过程既然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那么学习水平的高低除了由智力发展水平决定外,更由学习态度和情感等因素有关。学生对所学学科有无兴趣,对所学学科在其个人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推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否有足够的认识等,都应成为教学评价的内容。为此,建议要研究改革初中化学评价制度,增加过程性评价,并与毕业升学直接联系,加强对学生德育的评估。 3.应关注德育资源的开发、积累和建设,创设德育共享资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影响德育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德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当教师从观念上树立了正确的德育思想,认同了对德育重要性,准9备在教学中有效实施德育时,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德育课程资源的相对缺少。化学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科学性、开放性、生动性和创新性等原则,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德育资源库的开发、积累、建设,集中力量,建立起学科德育资源共享平台,帮助教师方便、有效地实施德育。(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黎里中学;江苏省吴江市松陵第三中学) 责编 / 齐鲁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