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与“太上皇帝”辨异.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080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上皇”与“太上皇帝”辨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太上皇”与“太上皇帝”辨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太上皇”与“太上皇帝”辨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太上皇”与“太上皇帝”辨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太上皇”与“太上皇帝”辨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太上皇”与“太上皇帝”辨异学界有一种普遍的“常识性”观念:皇帝退位,就摇身变为了太上皇。其实古代退位君主并非人人皆称“太上皇” ,绝大多数乃是变成“太上皇帝” 。理论上讲, “太上皇”与“太上皇帝”两个政治名词虽然仅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性的区别。儒家思想统治下的传统中国,讲求名分礼制,严格意义上说,在正式场合之下这两个政治尊称不可混淆。古人对“太上”的名号问题,甚是讲究,此问题值得今人关切。 秦始皇建立了最初的皇帝制度。称帝后,他将业已去世的父亲庄襄王追尊为“太上皇” ,是为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刘邦建汉后,父亲刘太公依旧健在。他“五日一朝太公” ,极为孝顺。太公却深感不安,毕竟现在儿子已为

2、尊贵的一国之君。太公家令说:“天亡二日,土亡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汉书?高帝纪)当刘邦车驾到达刘太公的住处时,他就在家门口拿着扫帚,倒退着迎接儿子。刘邦见太公对自己如此谦恭,心里不是滋味,他立马跳下车去搀扶太公。回到皇宫中以后,刘邦心情久久难平,思来想去,他决定仿效秦始皇尊崇生父之举,尊刘太公为太上皇。刘太公终于成了至尊级别之人物,享受到了“父以子贵”的荣耀。 刘邦尊父亲为“皇”而非“皇帝” ,符合两点传统观念。其一,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礼记?坊记),古代皇帝从来都是拒绝施行二元化领导体制的。其二,按照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 “

3、三皇元为,五帝有事”2,尊称为“皇” ,仅仅意味着地位尊祟,却并无治理国家的行政权。正如颜师古所言:“天子之父,故号日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 ”刘太公没有治理天下之实,所以不日“帝” 。故从重要性方面来看, “太上皇”稍逊于“皇帝” 。三国王肃解释这一现象道:“汉总帝皇之号,号日皇帝。有别称帝,无别称皇,则皇是其差轻者也。故当高祖之时,土无二王,其父见在而使称皇,明非二王之嫌也。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太上皇是“泥菩萨” ,虽然地位极其尊贵,但是不能发号施令。 此后,不论是篡逆僭伪还是国家权力之平稳交接,太上皇制度作为皇帝制度的必要补充,为后代所继承下来。后世被尊为无权之太上皇者,晋

4、有惠帝司马衷,隋有炀帝杨广,唐有高祖李渊和顺宗李诵。 据十六国春秋?吕光传记载,在拥有一定规模统辖区域的众国君中,第一位退位后自称“太上皇帝”者,当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凉天王吕光。吕光因“疾甚” ,传天王位于太子吕绍,自称太上皇帝。儿做天王而父作太上皇帝,这种奇观于史上的确少见。吕光这个“太上皇帝”可谓名不正言不顺,读来令人疑惑。既然在“太上皇”后加“帝” ,必须有统御军国大政的事实,方算“称职” 。故吕光并非真正意义之太上皇帝。真正的太上皇帝,是事实上处于国家权力集团内部的核心人物。 北魏皇兴五年(471),十八岁的献文帝拓跋弘以“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为借口,打算实行内禅,他对太子拓拔宏

5、(元宏)讲:“尔虽冲弱,有君人之表,必能恢隆王道,以济兆民。 ”(魏书?献文帝纪)献文帝下诏,传位给年仅五岁的皇太子拓拔宏,是为孝文帝。当时,北南3政权对峙,北魏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严峻。于是满朝文武联合上奏拓跋弘说:“昔三皇之世,澹泊无为,故称皇。是以汉高祖既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明不统天下。今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总之。谨上尊号太上皇帝。 ”北魏虽为鲜卑拓拔政权,但却对中国传统典故相当精熟,深晓“太上皇”与“太上皇帝”的一字之别。拓跋弘接受了“太上皇帝”之称,因此史书说他“国之大事,咸以闻” 。 北齐两次出现太上皇帝秉政现象。武成帝高湛与后主高纬都曾以“天文有变,其占当有易王”(北齐

6、书?武成帝纪)为由退位。两位皇帝对年纪轻轻退位心存不甘,故效法北魏献文帝,皆改称“太上皇帝”并继续名正言顺治理国家。武成帝高湛退位后,又创造了一个新的政治名词“太上皇后” 。既然自己高升,那么他的皇后名号也要尊从“适人从夫”(大戴礼记?本命)原则,高湛册命皇后胡氏为太上皇后。高湛去世后,胡氏改称皇太后。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若退位皇帝健在,其妻是不能称“皇太后”的。高纬时代。为避北周追杀,他还曾二次退位,改“太上皇帝”为“无上皇”(这是高纬的一个创新),皇帝高恒改称“守国天王” ,以宗室高谐继任皇帝。不过这一切终于徒劳无功,北齐倾覆已不可避免。 唐先天元年(712),唐睿宗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

7、是为唐玄宗。李旦决定把儿子“扶上马”后再“送一程” ,故他“自称太上皇帝,五日一度受朝于太极殿,自称日朕,五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狱,并自决之,其处分事称诰、令。 ”皇帝则“每日受朝于武德殿,自称日予,三品已下除授及徒罪并令决之,其处分事称制、敕。 ”(旧唐书?睿宗纪)对于父子4俩的分工, 新唐书则简而言之日:玄宗“听小事” ,而睿宗“听大事” 。清乾隆帝在位六十年整时。决定禅让。嘉庆颞琰即位。乾隆称太上皇帝。此后三年多时间里,嘉庆对于乾隆, “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乾隆退位后依旧手握大权,以往我们多从贪婪、自私角度去考评乾隆,有失偏颇。客观公正来看,乾隆的决策也是可以理解的。乾隆借登基一花甲

8、之机选择急流勇退,退居二线。彰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高度关注,展现了他晚年的英明与睿智。采取半退方式,从一线临朝到二线训政,从包揽一切皇权到“抓大放小” ,不论对于嘉庆的政治成熟还是对于整个国家的安宁,无疑都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因此,乾隆不单单是历史上贪图享乐、劳民伤财的扰民之君,更是敢负责任、不辞辛劳并善于英明决策的贤能之君。 以上诸位并不清闲的退位皇帝,因为身为皇帝之父且皆手握皇权,故为名正言顺的“太上皇帝” 。此外,还有一些时候,却出现过“太上皇帝”称号的不规范运用,比如宋、明二朝。宋之徽宗赵估、高宗赵构、孝宗赵奋、光宗赵悖与明之英宗朱祁镇虽在退位后皆改称“太上皇帝” ,然都没有在实际上君

9、临天下,故在本质上皆为完全“绝缘”于行政权的“太上皇” 。 误用“太上皇帝”称号,不是一种无知行为,而是一种故意行为。 从表面上看,对“太上皇帝”虚名化现象的出现,我们并不能单纯归纳为皇帝贪恋权力的自私自利。他们追慕个人虚荣外,新一任皇帝或朝廷臣工对老皇帝的心理安慰,或许才是对这一问题更为客观、更为合5理的解释。宋徽宗、宋高宗皆是在位长久之君,纵无大的治绩可言,毕竟也曾贵为一国之尊。明英宗远在北方,一切都不在他自己的掌控之中,自然谈不上贪恋权力。他们退位后与政权绝缘但却身居“太上皇帝”之位,对于这一现象,从来不曾引起当时任何人的异议,说明虽为误称,却也得到了普遍的理解与认可。 古代中国是重视名

10、号的国度,尤其是身处政权核心位置之人物的名号,我们更需注意把握其中细微的区别。 “太上皇”与“太上皇帝” ,这对常被混为一谈的政治词汇,虽然仅有一个“帝”字的差别,却涉及到了担任者秉政掌权之名正言顺与否的重大政治问题。有“帝”之称,便可被视为身居权力圈之内者;反之则为位尊而无权之“泥菩萨” 。认识并理解这一点,对于解读传统中国历史,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唐代史家刘知几日:“君子以博闻多识为工,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 ”(史通?外篇?惑经)在严谨的历史叙述中,我们应当避免混淆此二词,这既是“博文多识”的具体体现,更是“实录直书”的切实需要。 (作者: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250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