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属于这个语言”――德国移民文学概貌.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0840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属于这个语言”――德国移民文学概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属于这个语言”――德国移民文学概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属于这个语言”――德国移民文学概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属于这个语言”――德国移民文学概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属于这个语言”――德国移民文学概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我属于这个语言”德国移民文学概貌今天,无论是走在德国的大街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进入公共场所,总能看到不同肤色、不同相貌特征、不同衣着、不同口音的不同人种,在德国某些大城市的街区甚至让人恍惚以为是否身在他国。其实,目前几乎 1/5 的德国人(1500 万)有移民背景(德国的总人口数在8200 万左右,其中 730 万是外国人) 。2000 年当时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已经明确德国是个移民国家。 在文化领域围绕着移民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移民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等展开的讨论一直非常激烈。德国与美国等其他国家不同,移民问题主要是二战之后产生的,移民文学的发展从历时性上通常分为三个发展时期,表现为

2、三代移民作家的创作。第一代作家创作多开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体反映客籍工人和移民的生活,高举反偏见反歧视的大旗,被称为“抱怨文学” 。作家多来自客籍工人的来源国,如土耳其、意大利、希腊等,多数仍使用母语写作,少部分使用双语。第二代作家主要是在两种文化中漫游,其创作开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生活在两种文化之间,关注身份问题。土耳其作家萨菲勒?尚欧加克在散文集热带德国图集中,有一篇名叫“关于第三种语言的对话德国的土耳其人和他们的未来” ,里面谈到“我”在回土耳其时遇到一个卖报纸的女孩子,被追问到底是德国人还是土耳其人, “我”的回答是:既不也不,或者:既是也是。身份的困扰在这一代作家中常常表现

3、为在东西方2联结中缓慢痛苦的自我折磨过程。第三代作家多数是移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出生、成长在德国,也常被称为“后移民时代”作家。女性作家的数量在增加,队伍呈现多元化和年轻化的趋势。这一代作家似乎更关注个人意识,社会批判精神让位于文化的混杂和语言才华的展示。年轻作家的代表波黑人沙夏?史丹尼奇在双重流浪者中说到:“每天我 23 个小时是沙夏,半个小时是德国人,一刻钟是波斯尼亚人,一刻钟我在洗澡。 ”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这一代作家强烈的“我”的意识,而不再是“我们”的意识。他 30 岁时获得沙米索奖,是获得该奖项时最年轻的作家。语言也是身份的象征。德语被视为移民作家创作的母语,拿着西班牙护照的德语作家

4、奥利维尔说过:“无论如何我不是外国人。我是用德语写作的非德国人。我在德国出生,我在德国长大我属于这个语言。 ” 在移民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创作主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愤懑的抱怨、漫游与迷惘,到寻找个性与自我意识,群体意识让位于个体意识,东西方的冲突逐渐让位于东西方的融合,那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文学样式也从开始的诗歌、散文、戏剧,发展到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很多作家的创作已经融入当代德国文学,研究者不再关注他们的身份和背景。费里顿?蔡莫格鲁 、多和田叶子、 伊利亚?特洛扬诺夫、艾米耐?瑟威吉?御斯达玛勒、 奇那哥、 弗拉基米尔?卡米内和祖萨?班克等都成为德国文坛上备受关注的德语作家

5、。沙夏?史丹尼奇的士兵修好了留声机和伊利亚?特洛扬诺夫的收藏世界的人获 2006年度德国图书奖提名,虽然最终没有获奖,但可以说在移民文学作家所3取得的成就上又添加了浓重的一笔。有不少作家除了获得过专属该作家群体的沙米索奖外,还获得巴赫曼奖、黑塞奖等德语文坛重要奖项。 除移民文学外,在德国围绕该题材文学创作的概念很多,如移民作家文学、外国人文学、客籍工人文学、流亡文学、跨文化文学、沙米索文学等。移民作家文学更强调作家的身份,并排除了创作移民题材的本土作家,尽管本土作家涉猎该领域的很少;当然有人坚持认为移民文学等同于移民作家文学,是独立的,与本土文学区分开。最早的移民已经经历了三代,但德国主流社会

6、依然将移民归纳到“外族人”行列,因而有人称这种文学为外国人文学。上世纪七十年代这种题材的文学还被称作“客籍工人文学” ,是因为移民文学的开始与客籍工人的涌入分不开。而流亡文学在二战期间扮演着支撑德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角色,有其特定的历史涵义。在德国,有些移民作家认为 “移民文学” 这种标志意味着被打上了特定的烙印,而疏忽了文学内涵和艺术元素,他们激烈地反对这种没有多少文学含量的划分,认为这个概念给他们贴上了标签,让他们非主流化。目前多数人认为跨文化文学可以替代移民文学。 在跨文化的语境下,对德国移民文学的关注视角还拓展到土耳其德语文学、俄罗斯德语文学、希腊德语文学和意大利德语文学等。土耳其德语文学

7、在移民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与土耳其移民数量众多有密切关系,另外也与土耳其文化同德国文化相对较大的差异有关。相关的代表作家包括:土耳其方面的御科萨?帕萨勒卡亚、阿拉斯?御兰(沙米索奖的第一任得主) 、施纳西?迪吉曼和艾萨勒?御萨肯等;俄罗斯方面的弗拉基米尔?卡米内,娜塔莎?沃丁(俄罗斯-乌克兰后裔、出生在4德国),阿力克西?席彭克等,他们大部分还是用俄语写作;希腊方面的迪米特里斯?查特兹斯,伊范吉利斯?多曼尼第斯等;意大利方面的弗兰克?比昂迪和季诺?卡迈?切里诺等。 御科萨?帕萨勒卡亚被视为土耳其移民作家的开路先锋和重要代表,也是土耳其方面关注劳工移民现象的第一批作家,同时是德国的土耳其

8、文学杂志 Anadil(土耳其语,意为“母语” )的出版人。阿梅特?多昂是Ararat 出版社创始人,这家出版社创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它的目标群主要是土耳其移民的孩子,将现代土耳其文学翻译成德语出版,很多作品是双语读物。出版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让那些在与土耳其人打交道过程中因文化差异产生冲突的德国人了解土耳其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在文学上给那些迷失在两个世界中的土耳其人提供方向上的帮助。弗兰克?比昂迪曾是意大利劳工移民创建的文学组织的代言人,他和季诺?卡迈?切里诺等发起成立了多民族文学艺术联合会和出版“南风客籍工人德语”的文选。他们自身的优势体现在对比研究上,虽然也进行背景研究,但不再以生平为

9、重点,而是强调语言、文学和文化的来源。 随着移民对德国经济带来重要影响,德国文化界开始认识到,移民文化也是德国走入多元化现代移民国家的重要元素。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慕尼黑大学对外德语学院开始举办的针对移民的文学竞赛。此类作家的作品陆续出版,1984 年的文学和语言学杂志一整册都是关于移民文学的题材。八十年代开始,魏因里希和阿克曼一起领导了慕尼黑大学对移民文学的系列项目。博世基金会每年定期颁发沙米索奖正是对慕尼黑项目的延续和发展,该奖项颁发给那些德语写作有突出成就的、而德5语非其母语的作家。除沙米索奖、沙米索荣誉奖外,还有沙米索促进奖,获奖作家的来源国涉及到二十多个国家,上述著名作家几乎都获得过该

10、奖项,土耳其人共获得 11 次,是获奖最多的来源国。2004 年诺贝尔奖得主匈牙利人凯尔泰斯,曾在 2001 年获沙米索荣誉奖。2007 年来自中国的罗令源获得沙米索促进奖,她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你给我从五楼上滚下去其后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最新获奖者为波兰作家阿尔图尔?贝克尔,评委会认为“他的创作赋予德语文学语言新的色彩和音色,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将波兰文化和德国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文学和语言为了不同的文化间的互相理解服务。这些获奖作家的文化背景差异甚远,惟一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德语,也是他们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他们的创作被认为是德语现代文学的当然组成部分。有些获奖者并不生活在德国(如蒙

11、古人奇那哥) ,但他们用文学作品推动了德语作为文化语言在国际上的运用,而生活在德国的作家通过作品表明,如何在一个新的环境(第二故乡)中达到文化融合。沙米索奖体现了语言在成功的一体化中起到的中心作用,甚至有人把移民文学称作沙米索文学。和其他奖项不同的是,沙米索不仅是一种荣誉授予,而且让移民作家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推动了这些作家的作品在学校的阅读,获奖作家成为青年人的榜样。基金会每年都会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宣布获奖者名单,还不定期组织沙米索活动日,巡回开展宣传活动。 移民文学的言语多样性、主题多样性和表现形式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了德语文学,德语文学悄悄发生了裂变,走向多元化的跨文化文学,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对德语文化来说是一大进步。但另一方面,慕尼黑大学6的安德里亚斯?舒曼教授等也不无担心地认为德国移民文学正失去它的传统特征,在成为德国当代文学一部分的同时也走向了无特征的普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