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看网络民意的执行.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108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看网络民意的执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看网络民意的执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看网络民意的执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看网络民意的执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看网络民意的执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从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看网络民意的执行6 月 17 日,湖北石首一酒店厨师死因不明陈尸门前,由于当地群众不满警方的调查而设置路障,引发群体性事件。21 日凌晨,湖北石首市政府网站被黑,黑客在页面上留下“真相只有一个”等文字。之后多天,该网站都不能正常访问。在以往的公共事件中,网民大多只在虚拟社区凝聚民意、表达关注。但是,此次事件中攻击政府网站的行为显示出,网民已经不局限于在虚拟社会活动,而是试图在现实社会中采取行动以表达自己的意愿。本文拟抛开事件中的其他要素,单从网站“被黑”这一事件来探讨网络民意的执行问题,以及网络民意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攻击网站体现了网络民意的执行意图 网络民意

2、所涉及的议题非常广泛,在展开本文的论述之前,有必要对其做一个简单的界定。有人认为,每当发生贫富阶层或个体之间的社会冲突时,不管谁是有道理者,互联网的“民意”总是自然地压倒性地倾向于弱势者一方。这也说明,有时候单纯倾向弱势一方的网络民意,并不是基于法律、伦理或者道德之上的理性评价,在某些情形中仅仅是一种出于群体利益或者个人喜好而产生的意见聚合,在过去的网络事件中不乏这样的实例。如 2008 年 3 月在普通网民希望政府出面救市的情形下,北京大学2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反对用下调印花税来激活股市”的言论遭到大部分网民的反对。而最近发生的余秋雨“捐款门”事件中,网民的言论很难说就站在了真相、正

3、义的一方。这两个例子中前者涉及群体的利益,而后者则与网民个人的喜好有关。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涉及公共权力使用的网络事件中,网络民意常常会超越群体利益和个人喜好,表现出其理性、公正和利他的一面。在这样的事件中,网络民意往往代表着现实社会民众的呼声和诉求,同时也代表着社会和国家整体利益的要求。胡锦涛与网民的对话,温家宝指示各部委遇到网民质疑要尽快解释无需请示,个别地方政府领导人,比如上海和广东等,在重大事件上与网民交流探讨,都是基于网络民意的这一特性。瓮安事件、躲猫猫事件、杭州飙车撞人案等众多实例都说明,在涉及政府管理、官员执政等公共权力的议题上,网络民意不但是合理的,而且如果不得到回应或者执行就

4、会危及政府的信誉甚至社会的安定。因此,这样情形中的网络民意,需要认真对待。本文将在此类议题之下,展开讨论。 南方都市报曾载文认为,民意崛起并不难,真正难的是民意如何能够获得执行力,使那些获得共识的意见能够推动制度变革与具体的操作层面。对比“民意崛起”与“天门惨案”的发生,或许,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最不幸的不是已经发生的不幸,而是大家知道不幸的根源却不知其何时消失或消灭,舆论与民意一次次胜出,悲剧与恶行却继续堂而皇之地上演,因为民意没有执行力。过去,我们可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但是从石首“6?17”事件来看,网络民意已经不再仅仅是虚拟世界的讨论、抗议和表达愤怒,而是试图在现实社会中使自己的意愿具体化

5、,以此来推动事件在某种具体3操作层面上的发展。尽管这种过激的行为,可能同当地政府遮遮掩掩的态度一样不被社会认同,但是,行为本身体现了网络民意的执行意图,因此,留给我们的教训依然深刻。不管这种行为是否在主观上得到大家的认同,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影响了政府信息的及时披露,影响了群众从官方渠道了解事件的进展。而且,通过网站被黑后留下的话,表达了网民对于政府的不信任,以及对于真相的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石首事件中,即使攻击网站对于事件的影响大小在量上无法测算,但是网络民意毕竟以一种可观察到的行为出现在现实世界。从本质上看,网络民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执行,尽管是以一种非理性的方式。 另外,从表面上看民意只

6、是一种软力量,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具有强制力。但应该看到,在当下的中国,当某一事件受到网络的热议,上级政府总会通过批示、指示等方式支持公众的民意,从而使得民意在现实中产生实质性的执行力。比如此次事件中,正是由于现实中群众聚集和网络流传视频唤起的公众关注,使得上级政府不得不明确表态,并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推动事件的发展,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网络民意的执行。 二、网络民意执行意图源于政府行为的非理性 如上所述,网络民意在执行过程中,其指向是政府的相关部门,在石首“6?17”事件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正是政府在网络上发布公告的言词,导致了网络被黑的结果。反过来,网络被黑再一次引发网民对于事件的关注和热议。在这一

7、事件中不难看出,网站被黑这种行为根源在于政府行为。4那么,政府行为在事件中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博弈论中博弈理性的分析可能会更清楚地展现出来。 我们看到,网络被黑和政府行为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博弈理论作为一个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所观察到的决策主体相互作用时的现象” 。博弈论中说参与者的“理性”时,就是说参与者前后一致(consistently)地做出选择。一个前后一致的参与者可以这样来描述:在给定他们对于“外部环境”的信念后,他最大化自己的报酬。事实上,这种参与者自己头脑中的推理过程可以假想地分解为两个步骤,这两步运用两种形式截然不同的理性。 “认知”(cognitive)理

8、性保持参与者可得到的各种信息和他们的信念之间的一致性,这一概念是参与者对一个相关环境形成信念的能力(他们对于博弈形势的把握);与此相对应,“工具”(instumental )理性保持给定的机遇和固定的偏好之间的一致性,这个概念是指参与者从既定的信念中推导出他们的策略能力,把这两种形式的理性结合起来,参与者就能够在他们对于博弈规则既定的预期及博弈进行的环境下,减少他们关于其他参与者策略的不确定性。简单来说也就是指:1)他们都有把握博弈形势的能力;2)他们都有能力从对博弈形势的把握中推导出他们的策略。如果没有满足上面的条件,我们就可以判定其为非理性的。那么,根据上述观点来分析石首“6?17”事件中

9、的政府行为,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首先,政府部门对于博弈形势把握上的理性分析。如果政府部门在网络上公布事件认定结果的时候,能够从最近发生的杭州飙车撞人事件、邓玉娇事件等这些网络公共事件中了解网络舆论的形成、发展特点,并能够5以这些事件中网民的表现作为参考,那么,在发布有关事件信息的时候,也许会更加谨慎一些,用词或许会更加准确一些。但是我们看到,在网络上发布的言语是“众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设置路障,阻碍交通,围观起哄” 。这样的言词分明将事件的责任完全推到群众一边,缺乏承担事件责任的诚心和勇气。同时,在没有正常渠道对事件进行解释,没有负责的官员走上前台来表达政府妥善处理事件的决心和信心的情况下,这样

10、的言论很可能会导致网民更大的不信任,进而产生更大的愤怒。从以往的公众事件中不难发现,不管在网上还是现实中,公众舆论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光明正大地处理事件。在阳光下执政,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在作出决定之前,能够以博弈的心态,按照以往的信息来把握公众诉求和公众利益,了解公众公开、公平、公正处理事件的期待,那么在言词上可能会更加客观和负责。但是,与之相反的是,某些政府部门常把自己的行为看作孤立的,忽视了公众的理性和公众监督的存在。也就是说,在博弈形势的把握上是非理性的。尽管背后的原因可能相当复杂,然而究其根源,某些部门长期行政管理中“惟上”的思维模式,可能难辞其咎。他们更

11、多地考虑了对上面负责,而恰恰忽视了公众这一力量的存在。 另外,从策略运用上理性分析,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在危机公关中,主要是向公众即时表达自己真诚、负责的决心和勇气,以换回公众的谅解和支持。然而,反观石首“6?17”事件,面对网上和家属的诸多疑问,警方以及政府部门未能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而且,在长达约 80 个小时内,网友借助非正式的媒体发布信息,探寻事件真相,探讨事件本质甚至猜测事件背后掩藏的问题,一网站的贴吧中就出现了近 500 个相关主帖,在一些6播客网站,出现了不止一段网友用手机拍摄的视频。而与之相对的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在事件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体现政府立场的新闻稿只有 3 篇

12、。这些违反危机处理常识的行为从博弈的角度分析,完全可以归结为策略运用的非理性。 政府的这些非理性的行为使得在与网民的互动和博弈中处处陷于被动,不但未能化解政府遇到的危机,反而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因此,网民做出更加激进的行为也在预料之中。 三、从石首事件中引出的启示 事实上,采用博弈的视角分析只是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事件的本质,更清楚地看到问题所在。现在石首事件已基本平息,但反思正当其时。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有两点启示可以作为今后执政行为的参考。 1.将网络民意的执行力纳入政府执政考察的范围之内 要知道,网络民意的力量是巨大的。现在我国网民有 3 亿左右,而且大部分处于 2535 岁之间,具有良好的

13、教育背景。他们中有熟知语言游戏的高手,也有精通法律条文的专业人士,他们有能力,也很乐意站出来将政府行为中的问题,以及可能隐藏的用意向广大公众做出解释。据报道,在南京周久耕、深圳林嘉祥事件中,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参与讨论表达的网民分别达到了 100 万和 180 万。面对如此巨大的力量,即便一些地方政府可以置网络民意于不顾,但就国家层面而言,从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也不会容忍网络民意长期得不到回应。从以往发生的杭州飙车7事件来看,与其等上级来过问,不如从一开始就将网络民意纳入到政府行为决策时的考察视野。 更为重要的是,石首“6?17”事件也让我们看到,网络民意的力量不只限于虚拟世界,在某

14、种情况下也会演化为现实的力量。攻击政府的网站其实就是用显性的方式“执行民意”,即抵制政府草率作出定论,要求政府考虑当事人家属及公众的诉求。在网民缺乏必要或者便利的渠道维护社会正义的时候,他们可能不顾某种社会或者个人的风险,运用一些超常思维的行为来执行自己的意愿。当然,就攻击网站而言,不会给政府带来大的物质上损失,但是对于一个地方政府的声誉,对于给政府公信力带来的伤害,很难从量上来计算。另外,攻击政府网站对于个人而言也是存在风险的。然而,网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图,不惜冒这种风险,很难想象在未来的某个事件中,还可能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就此而言,在这一事件中攻击网站的行为虽小,但是带来的深远影响不可小觑

15、。 2.在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中注意网民博弈策略的学习 人们学习博弈的策略有 3 种方法:路径学习、模仿和信念学习。路径学习是指博弈的参与人根据他们最近关于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调整他们的选择概率的过程,也就是参与者会形成一种观念“过去有用的在将来也会有用” 。模仿就是其他人的成功影响着参与人的选择概率。信念学习是说参与人能够利用关于其他参与人过去的选择与支付情况的信息来更新当前博弈阶段他们对其他参与人的选择的信念。简单说也就是不光是学习策略,而且学习制定策略的信念。 事实上,博弈的参与者都在进行着博弈策略的学习。在最近发生的一8系列网络公众事件中,一个共同原因在于民众对于政府和官员的公信力产生了怀疑

16、。因此,对于民众而言,他们很容易忽略政府做得好的一面,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做得好是一个高效负责的政府应有的行为。但是他们无法容忍出现差错或者说不负责的政府,民众对公信力的怀疑,来源于以往事件中有些政府或部门对于普通民众的漠视和不负责任。可以说,这种怀疑也是一个博弈策略学习的过程,因为他们通过以往的政府行为,了解到政府处理类似事件的策略偏好,或者说是思维定势。于是从这些经验出发,他们会首先假定政府部门是不可信的,而面对不可信的一方,他们使用的博弈策略就是要把事情闹大,认为只有闹大才会促成事件的解决。而闹大则意味着公共事件的升级,意味着政府危机的加重。网络民意在一次次与政府的博弈中,不断地总结政府的

17、行为模式,并积累自己的博弈经验,这也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公众事件以及网络公众事件不断涌现的原因。而这一点,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 结语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然而,有些地方民意表达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成为民众进行政治表达、政治参与和政治监督的主要渠道。需要注意的是,在杭州飙车撞人事件中,网民呼吁远离杭州,抵制到杭州旅游,受到部分网民的响应;邓玉娇事件中,有网民自发赶到当地支援邓玉娇,并得到广大网民的捐款支持;而在石首的这次事件中,网民甚至不惜以过激的攻9击网站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些实例都说明,网络民意已经不满足于躲在虚拟世

18、界里表达愤怒,而是要走进现实世界,用行动来执行自己的意愿。网络民意所体现出来的这些新的动向,值得各级政府在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加以体察和关注。同时应该强化博弈意识,认识到执政行为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网络民众的呼声和诉求也应该纳入到政府决策中去。只有这样,在面对公众事件时才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既满足公众的正义呼声,又展现政府的执政智慧。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详细内容见媒体相关报道 唐小兵:底层与知识分子的民粹主义,南风窗,2008 年第 6 期 南方都市报,如何做一个网络时代的好公民,http:/ 加拿大奥斯本、美鲁宾斯坦著,魏玉根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 4 月第 1 版第 1 页 法克里斯汀蒙特、丹尼尔塞拉著,张琦译:博弈论与经济学第3 页、第 258 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年 4 月第一版 网络内外群体性事件有交织放大之势,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