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根据英语教学一误区谈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摘要】把英语作为工具来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教授英美文化价值吗?本文据此问题分析,讨论了当今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特别是在学习目的语文化时,学习者母语文化应有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语作为工具来学习的目的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教授英美文化价值” ,但笔者认为目的语文化固然重要,但本族语文化也不容忽视。本文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为例展开讨论。 【关键词】目的语文化 本族语文化 英语变体 1引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偏废其一。文化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传播文化的工具。文化是语言的内容更为丰富。 “多数
2、英语学者认为把英语作为工具来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教授英美文化价值观” ,这是一个误区。诚然英美文化价值观很重要,但是英语作为工具不可能仅偏重于目的语文化的教授与学习,而应考虑学习者母语文化的地位。相反带有本族语文化的语言,会使交流更加有趣和顺畅。正如新加坡大使在联合国宣称的一样:“ I should hope that when I am speakingabroad my countrymen will have no problemrecognizing I am a Singaporean(我应该希望当我在国外说英2语时我的新加坡同胞们会知道我是新加坡人)” (Stevens 1992
3、:39) 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的过程,而且也是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 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学习英语有着极大的帮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保障学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从而实现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反映,仅仅学习某种语言而不注意学习这种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就很难完全理解和正确得体地使用所学语言。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外语教学必须包括外语文化教学。 3了解英语变体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的国际化,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而不仅为英美
4、国家所独有。英语已由原来的 English 变为 Englishes,出现了 WorldEnglishes. Kachru 1985 年创立了英语三个同心圈理论,内圈英语,外圈英语和扩展圈英语,从而为研究世界英语确立了标准框架。因此仅懂英美国家文化价值是不够的。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因此应多懂得一些别3的国家的文化,风俗,以便适应当今多国或多边交际的需要,而不仅仅局限于双边交易,特别是随着 2008 年奥运会,2010 年世博会的到来,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和旅游的市场的发展。 4目的语文化,本族语文化的地位 目的语文化的地位主要体现在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上,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
5、能力目的语文化的作用不匪。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从交际能力发展而来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 H y m e s(1972)针对 Chomsky 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c o m p e t e n c e ) 与语言应用( l i n g u i s t i cperformance)的区分提出来的。他认为语言使用者的能力实际上要比 Chomsky 划定的范畴大得多。不单是分辨语句是否合乎语法的能力,还包括判断语句是否适合交际环境的能力,即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对谁说话” 。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
6、1)语法性:具有判别语法正确与否的能力; (2)适合性:具有判别哪些语言形式是可行的能力; (3)得体性:懂得如何贴切地使用; (4)操作性:知道某种语法是否实际出现。 这其中,语法性是指“语法能力”,体现为语言形式的准确性(accuracy),后三者相当于“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体现4为具体情景中语言运用的合适性(appropriateness)。Canale 和Swain(1980)在 Hymes 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语篇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在这四项能力中,语法和语篇能力是指语言形式的使用,而后两种能力是指语言的交际功
7、能作用。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的概念:除知识向度外,还有思维向度、行为向度乃至情感和个性向度(刘学惠,2003)。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三方面能力组成,包括由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能力组成的语言能力,语境、语篇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构成的语用能力,与包括社交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在内的行为能力(赵爱国,姜雅明,2003)。简单来说,跨文化交际应用能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识别所学文化特有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并能解释它们的功能;(2)熟悉人们在各种紧急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情景中习惯的言语和行为方式;(3)熟悉英语词汇内涵和外延包括其文化含义;(4)了解不同社
8、会背景(如性别、年龄、阶层以及受教育层次等)的人的语言特征,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不同的人际关系。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本族语文化自身的重要性,反之,会造成本族文化的失语证,如中国文化失语症(从从,2000; 吴利翠 2006) 。在外语教学领域,中国学者早就过分强调了目的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一味的强调英美文化,忽视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使得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上存在困难。从而造成文化失语症。意识到把中国文化植入到英语教学将是对现有文化教学的有利补充,有助于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 ,从而提高起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即将5到来的
9、 2008 年奥运会,有数亿计人要来到中国,了解中国人民生活,文化,人文地理等。这就体现了要把中国文化之入到与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传播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其特色。 5结论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学习一国语言时,不能脱离其文化的学习,但同时不能忽视学习者自身母语文化的学习,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而不能偏废其一。同时要在学习语言时适当培养多国语言文化的意识,以便使学习者在学习和应用语言时得心应手。具备多国语言的文化意识,在具体应用时做到适时,适度,适场合原则。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Thinkglobally, and act locally.” 参考文献 1胡晓琼“从交际能
10、力的角度谈 EFL/ESL 教学”2004 2胡晓琼“从 Kachru 的英语同心圈看英语教学的误区”2005 3艾媛“应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吉林教育科学,1994 年 06 期“ 4吴艳“谈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与技巧“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年 01 期 5Kachru, Braj B. The other tongue: English across Cultures(second edition)M.: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2.6Kachru, Braj B. 1986. The alchemy of English M.Oxford: 6Pergamon Press. 1990. 作者简介:周妍(1982-) ,女,山东龙口人,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 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