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中的媒体作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191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外交中的媒体作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共外交中的媒体作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共外交中的媒体作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共外交中的媒体作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共外交中的媒体作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公共外交中的媒体作为“公共外交”是指面对外国公众的一种国际交往,日渐为国际社会所重视。它表达的方式是文化性,而非强迫性的;它的主体不只是政府的外交部门,而更强调非政府组织。其中,新闻媒体在发挥对外的信息传播和文化表达的作用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通过公共外交更直接地面对外国公众,减少西方媒体传播中对中国形象的扭曲和片面性,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我国新闻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作为相对于欧美一些国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逐渐得到彰显。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获奖作品岩松看日本:多元交织的二战史观即是媒体公共外交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媒体的责任感用时代要求

2、审视,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在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剧烈变动的今天,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争夺国际舞台的“话语权”,中央电视台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大众媒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与表达平台,在公共外交领域可以通过释放信息、影响舆论、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等方式在其他国家的民众中建立信任、获得支持以及增强联系,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岩松看日本展现胸怀开阔的中国客观、包容的视角,正是“公共外交” 、 “文化外交”的要义所在。 2我国媒体公共外交战略应有的特色 相对于平面媒体和广播媒体,电视画面有着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在语言不同的情况下穿越国界达到良好的文化和情感诉求。因此,

3、致力于公共外交的电视作品能否针对国外电视观众,增强节目本身的吸引力、引导力,是电视媒体开展公共外交成败的关键所在。 岩松看日本正是这样去努力的。 1.注重选题,精心策划,认真准备 岩松看日本是 2007 年 3 月,中央电视台报道组走进日本,用 20多天时间完成采访拍摄的,而事先经过了两年的精心策划。 多元交织的二战史观是其中一集,这集节目也是中国主流电视媒体首次进入日本靖国神社和神风特攻队和平会馆进行深入采访。这是一部主动“走出去”的作品,而且过了周全的策划和认真的准备。 2.坚持客观报道,展现大国胸怀 岩松看日本不仅是“看日本”,在“看”的后面,蕴藏着更深层的意义。正如中国前驻日本大使王毅

4、所说,“我在意的不仅仅是看日本,更重要的是展示中国媒体在中国改革开放到了这个时候,有一种大国平和客观的胸怀和眼光去报道世界,中国应该给世界这种印象” 。白岩松说得好,“与其说是岩松看日本,不如说是岩松看中国”,“专题必须是一面镜子,看得到日本,照得见中国”,“中国在走向大国的路上最重要的因素不在经济而在大国性格塑造上,这是中国媒体下一步的责任” 。 岩松看日本节目播出后,白岩松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这个节目在看3日本的同时,也成为日本老百姓看中国的一个窗口。日本媒体经常问我:请问你会把拍摄到的内容怎么向中国观众报道我明白潜台词:你会客观吗我们这次令日本人觉得中国媒体报道的内容非常客观,这本

5、身也在改变他们的固有看法。 ”白岩松举了采访鹿儿岛神风特攻队和平会馆的例子,这是中国媒体第一次去拍摄。日本有三家电视台采访了白岩松,白岩松说了一段话:“我充满了理解,更多的是遗憾。会馆前面有一座为和平祈愿的钟,如果你走过去敲响和平的钟,祈祷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上演,你答对了。如果你走出这里,感慨这就是大和魂,我觉得就是错误的答案。我相信绝大多数日本人都会去敲钟。 ”白岩松的话在日本这几家电视台播出了,第二天 NHK 国际部 50 多岁的主任泽先生碰到白岩松说:“我昨天晚上看到你了,有几段话说得真好。 ”有更多的白岩松,有更多的这样的“几段话”,不就能更好地“让中国了解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

6、在全球传播中不就有更多更好的中国的话语权吗 3.“我在现场”,加强冲击力 岩松看日本采编播的主要方式是:“我在现场。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叙述介绍,提问访谈,也接受日本记者的采访、回答日本记者的提问,这种第一人称的采编播方式是电视的一大优势。电视的传播特点是短、平、快、冲击力强。连续运动着的画面和有声语言的有机结合构筑起了电视特有的表达系统,形象的可视性是对电视的个性要求,同时也是对主持人的个性期待;主持人的可视,包括形象以及内涵的耐观赏性” 。我们追求的是采访、编辑、播报融合的主持人或出镜记者,他或她也参与新闻从选题到播出的全过程。白岩松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型主4持人,最首要的条件

7、,应当看他是不是一个独立而大写的人,是不是一个拥有内涵,并在主持人这个位置上释放自如的人。主持人最后的成功,体现在人格的高尚里” 。应该说,在岩松看日本中,白岩松做到了这一点。请看白岩松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的几段话: “这次节目和往常不同,任务重、风险大,是有关国际关系的大事。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纠葛由来已久,从抗日战争算起 70 年了。如果追溯到抗倭、甲午战争,那就更长。所以采访过程中,语句要谨慎,形成文字材料字句要推敲斟酌在岩松看日本报道组登机飞往东京的前一个半小时,白岩松接到母亲发来的短信,长达两屏,字斟句酌。 “她说:我们娘俩从没交流过这个问题。 你想她一个人琢磨了多少天。我妈是

8、历史老师,连她都这么担心。那一瞬间,我感觉压力更大了” 。 “去年 1 月份我在记者招待会上就说:日本是一个我们以为很熟悉,其实却陌生的国家。就像在日本开车,看报,路牌、报纸上的文字大多都是我们认识的。但放在一起却搞不懂什么意思。因此,我们需要去了解,先把爱和恨放到一边。 ” “我在现场”,节目主持人要说话,要讲究所说的话,不管是叙述,还是描写,乃至抒情、评论,都要与电视画面有机结合,都要和新闻主体紧紧相扣。所以节目主持人、出镜记者不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且要采用自然朴实的方法说到位,说到点子上。在岩松看日本中,白岩松将“我在现场”运用得十分自如,尤其在采访完神风特攻队和平会馆后,他自如地接

9、受日本三家电视台的采访。其中有一位日本记者问:您今天采访的感想是什么白岩松回答:“我觉得既有一些理解,更多的可能会有一些5遗憾。说的遗憾就是,在这里我得到情感,但是我看不到一种更理性的思考,需要靠参观者自己最后去得出一种理解,那么他就有可能走向不同的道路。还有一个遗憾是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年轻人为什么,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成为武器的一部分。我觉得恐怕还应该有遗憾,就是说我们注意到这些年轻的生命的离去,当然是一种悲剧。但是当他们出发的时候,也会导致别的生命的离开。别的生命的背后,同样有母亲和家庭。” 岩松看日本的结束也很精彩,意味深长:神风特攻队和平会馆的门口有一口为和平祈祷的钟,岩松冒

10、着春雨打着雨伞,他说:“不知道有多少人走出这个会馆的时候会愿意敲响这个钟,尤其重要的是在心里敲响。如果没有人的话,今天我们来,之后奔向下一站。 ”接着,他敲了三下钟,随着悠长的钟声,镜头中的和平钟渐渐淡去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然也不能忘记春雨贵如油。 媒体公共外交贵在观念和内容创新 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态,针对的一般是根本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间的折冲,相对于以往针对某一短期冲突性问题(如中美撞机事件等)而展开的媒体集中、连续报道,推动国际舆论来促成国际矛盾解决的媒体外交,公共外交中的媒体作为更倾向于持久、真诚的态度和文化表达。开展公共外交的大众媒体需适当转变思路、创新做法,以实现长

11、期的积极的传播效果。 61.以积极态度推动对话交流 2006 年 4 月 21 日,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讲演时讲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时说: “了解是信任的基础。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发展动力。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立法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 岩松看日本(DV

12、D 珍藏版)的介绍中指出,“日本,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距离很近,感情却很疏远,我们熟悉它的过去却并不了解它的现在。尤其在当今国民的心里,对日本笼而统之的批评大大多于具体认真的分析。今天的日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国家怎样的一个民族央视深度新闻专题栏目东方时空岩松看日本系列相信能给您一点启示” 。 2.用事实说话,用数字说话,按新闻规律办事 新闻是选择的学问,新闻的选择都是与新闻价值的取向有关的。因此,新闻是有立场的。 岩松看日本摄制组是首次进入靖国神社的中国主流媒体,经反复协商,靖国神社只同意有限度的两小时拍摄,而且不能带摄像机进入游就馆,馆方并拒绝接受采访。在这样的情况下,摄制组一方面大量采用

13、资料镜头,还用了纪录电影靖国神社的镜头。资料的运用,在这个电视专题中,起了点睛的作用。如一开头,解说中提到了东条英机、松7井石根等战犯在这里被供奉、被参拜时,就出现他们的画面并配有字幕。在讲到这样做刺伤着中国、韩国等亚洲人民的感情时,画面出现的是中国老百姓被强拉活埋的镜头。另一方面采用现场采访靖国神社纪录电影导演李缨,并访谈读卖新闻主笔渡边恒雄、 朝日新闻主笔若宫启文,这两位日本新闻界的著名人士都是反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他们的声音代表了日本社会中一部分理性的声音,但否认侵略,甚至颂扬侵略的声音,有时比理性的声音要大很多” 。白岩松用了靖国神社馆长在纸面上对中国记者一些问题的回答:“我们

14、的一个问题是究竟有多少人来参拜过靖国神社他说这么多年很难估计,但是去年一年来参拜靖国神社的人一共超过了 500 万人。 ”但是,在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里,看到了与靖国神社游就馆完全不同的展览。这里有侵华日军进行细菌战、毒气战的照片,有强征慰安妇的资料,有七三一部队进行活人实验的介绍。而这些在游就馆是只字不提的,日本右翼想竭力掩盖的一些事实,在这里被毫无遮掩地赤裸裸地展现了出来。摄制组在这座世界上第一家由大学开办的和平博物馆里,又提到了数字:“在我们拍摄的两个小时里,来这里参观的人数还不到十名。国际和平博物馆自己也做过了一个统计,从 1992年建馆至今,全国有 3000 多所大中小学曾组织学

15、生来这里参观,累计参观人数大约为 53 万人,猛一听这个数字似乎很多,但是跟靖国神社一年就有五六百万的参观人数相比,15 年 53 万人,平均一年只有 3 万多名参观者,这个数字确实很少,但它的存在表明了一种理性声音的存在。 ”在神风特攻队和平会馆,白岩松又一次提到了参观的人数,据会馆的书面答复,2001年参观人数为 71 万人,2003 年 65 万人,2005 年 61 万人。 “所以他说是比8较稳定的每年参观人数在 60 万到 70 万人之间” 。三个会馆,三个不同的参观人数,真是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记录。 马克思曾经指出,记者必须“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我们的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

16、础上,并且竭力做到的只是概括地表明这些事实” 。在客观叙述事实的基础上,结论就是:现在日本存在着多元化的二战史观。首先,确实有不少人持有靖国史观,但并不能由此判断说它代表了日本绝大多数人的态度。只不过这些人的声音比较尖利、刺耳而已。而像立命馆大学的国际和平博物馆那样,能够客观而公正面对历史的人,确实不占多数。并且在当前的日本社会中,他们如果明确而坚定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还需要具有承受压力的勇气。当然,更多的人对于那段历史的认识还是含混不清的,他们愿意承认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是却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罪恶。 3.转变思路,内宣外宣整合推进 2008 年 6 月 20 日,胡锦涛

17、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时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宣传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从新闻传播流程中,岩松看日本是“走出去”采访,随后在国内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播出,似乎是对内稿,但内容又是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所以,很难判定是对内,还是对外,而且现在不少内外有别的要求,也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消失了。 “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多,中国对世界的认识9也越来越深;国际问题国内化与国内问

18、题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采集信息、摄取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 。在信息化、媒介化的时代,我们的新闻报道必须用时代的眼光来审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以及国内外受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在报道国内问题时务必要注意国际因素,在报道国际问题时也必须联系国内影响。诚如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做好党和国家工作必须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办报纸也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 。 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强调,在信息社会,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自由散播信息的能力能够增加该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劝导潜力” 。 岩松看日本作为以电视为载体的公共外交,在报道理念与方式上都进

19、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增强我们国家在国际社会的信息散播能力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当然,节目采编播的一些环节中仍有可改进之处,以文化交流为主打的媒体公共外交,在节目制作上需要更多的投入,使节目质量精益求精。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赵启正:开展公共外交加强传播中国的真实形象,人民网 2007 年7 月 25 日 白岩松、刘爱民、任涛、赵海燕、叶闪、董汉卿:岩松看日本:多元交织的二战史观,中央电视台 2007 年 4 月 4 日 张骏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0张静:岩松看日本:别让愤怒遮蔽了眼睛,新民周刊2007 年第16 期 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的讲演,2006 年 4 月 21 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8 年 6 月 20日 Robert O. Keobene and Joseph S. Nye.Jr,“Power and Interdepe- 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Foreign Affairs, /Oct. 1998.vol.77.issue5, pp.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