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部分获奖作者感言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 范小青 我从 1979 年开始写短篇小说,许多年来,我每年都写短篇小说,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我的人生里,有文学、有小说、尤其有短篇小说相伴,我是幸运的。 更幸运的是,我得到了鲁迅文学奖。 还清楚记得,19年初领取第一笔工资后,我就开始记账,记下每个月的收入支出,目的只有一个,督促自己节约。结果没料到,这一记竟然记了二十多年,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这个习惯。虽然现在很多时候是用刷卡了,每个月银行也会给你一份账单,却总是觉得不如自己亲手记下来得踏实。于是,现在我的抽屉里就有了两份手写的账单,一份是现金记录,另一份是重记的银行记录。 其实,这账记到
2、后来,先前的作用已经消失了,几乎是没有什么目的的了,只是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心理的需求了。所以城乡简史里的蒋自清,丢了账本,会那样地坐立不安。这许多年中,我丢掉了许多东西,甚至连早年写作的手稿也丢失了不少,但我的账单却一张也没有少,我并没有用心刻意去这么做,但事情就是这样的,我保留了我的所有账单。 我也同样没有想到,有一天,这些账单打开了一篇小说的门锁,启2动了一次心灵的历程。我想,这就是生活赐给我的机会。 网上也在流行晒账本,晒出来的账本里真是千奇百怪,什么都有,但是有一条真理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大家通过晒账本,感受到了生活和观念的巨大变化。 因为有了巨大变化,僻远乡村的王才才可能看到蒋自清的
3、账本,才可能沿着蒋自清的账本走到了城里,开始了他们一家的新生活。 他们的新生活,在蒋自清看来,是艰辛,而王才和他的妻儿却充满了兴奋和欢乐,他们拣到了电风扇,他们亲眼看到了香薰精油,他们已经无比满足了。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方,生活着蒋自清,也生活着王才和他的妻儿。 所以,我感谢生活,生活慷慨地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我写小说的灵感;同时,我感谢小说,小说让我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 衷心感谢评委,感谢中国作协,感谢读者。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如果在今后的小说创作中我还能走得更远一点,做得更好一点,你们就是扶我上战马的人。 (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怎样才能使一滴水永不干涸 欧阳友权
4、获鲁迅文学奖,对我来说,实在有些奢侈,因为感到自己笔下的成色还达不到那个分量,于是对电话传来的获奖信息将信将疑,心中对先师鲁迅的那份敬畏,一直惴惴着呢。 3我所在的中南大学背靠岳麓名山,面朝湘江秀水。据说,这个已成长出 16 位院士的美丽校园很有些讲究。一个风水先生曾断言:这里左青龙,右白虎,前玄武,后朱雀,风水好着呢!呵呵,看来我是沾了校园风水的光咯!心里刚刚有所释然,不禁又为这样的解释生出几分委屈自己执教文学二十多年,两手粉笔灰,一身青布衣,教书育人之余,笔耕不辍,好歹写过几本小书,发过几篇文章,虽没有鲁迅那支穿越黑暗的巨笔,却有着一颗追寻光明的心。这个奖项如果是真的,那也算是卑微者的一点
5、财富,勤勉者的一次补偿啵,不必自矜,愧又何哉?看,牛气了不是!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佛经里的一个故事:有一次,释迦牟尼问他的弟子:怎样才能使一滴水永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答不上来。释迦牟尼微微一笑给出了答案:很简单,把它放到大海里去。终于,我悟出了这次获奖的另一个答案: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不是大海吗,我们自己的那点“财富”也好, “补偿”也罢,就算是融入大海时溅起的水花吧。从事“文艺学”的我,融入“数字化”的时代,于是,便有了这本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 。真是这样的吗?管他呢,权当找点自信来平复一下心底的忐忑吧。 (文学理论专著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 特别想说两个
6、字:感谢 王宏甲 4好作品一定比获奖的多很多,因评委的偏爱才使我的作品入选,我相信这种偏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的深厚感情。我感谢评委给予的评价和鼓励! 感谢读者!因作品只在被阅读时才获得生命,多年来也是读者来信常使我深刻感动,激励我继续写下去。 感谢中国作协的重点作品扶持工程!感谢总政艺术局一开始就把这个非军事题材的选题作为重点推荐,感谢作协专家组把这个题材列为重点项目。作协还为此召开扶持工程的第一个作品研讨会。感谢评论家和作家朋友给予的热情评论,由于你们的真诚推荐,这部作品有更多机会被读者关注。 感谢责任编辑隋丽君老师!她一直认为这不仅是编一本书,而是为我们民族的教育做一件事;也是她坚持要在书前
7、郑重印上 8 个精选彩页,以示一部好作品应有的崇高规格。她投入的心血一直令我感动不已! 感谢文艺报等媒体的朋友总在我的作品出版时给予热情评介。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这本书长篇连播,感谢多方支持使这本书由中央电视台拍成了 30 集电视报告文学片,扩大传播。 该感谢的人还有很多。所以这部作品一开始就不是我个人的劳动,是许多人共同努力才使中国新教育风暴获此荣誉。我相信多年后,我们仍会为我们在这个教育转型期为困惑中的孩子们提供过帮助而感到欣慰。 (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新教育风暴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5期待改变“大江研究”在我国基本属于空白状态 许金龙 对于获得鲁迅文学奖很意外,也很高兴,还有几
8、分期许。所谓意外,是因为这是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类最高奖项,而我至今也没觉得自己的入选真就“当之无愧”了,因为我知道日本文学研究,翻译界存在着叶渭渠、唐月梅这样泰斗级的前辈学者,无论学养、敬业程度或人品都令我十分敬重。我倾向于认为这次获奖含有若干偶然和幸运的成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对评委们有丝毫不敬。 不管偶然也好幸运也罢,还是很高兴得到这份荣誉,自己的苦行毕竟有了一份回报。去年三月中旬, 别了,我的书!翻译近半时,嗓子突然失音,竟至无法说话,被雪屏老友拽到中日友好医院一检查,说是声带上长了两个“异物” ,一个是良性的“囊肿” ,开刀割去即可,另一个却让大夫紧张起来,要求立即住院手术,不得片刻
9、耽误。及至懵懵懂懂进了病房,才发现周围相同症状的病友多为恶症并被手术置换了喉管,预期存活期只有半年。此时伤心也实在晚了点儿,惟有打起精神,利用病房里这难得的清净,全力翻译别了,我的书! 。当王中忱、董炳月等朋友来医院探视并要没收译稿和工具书时,我是真的害怕了,怕翻译文本不能在大江先生于九月访华时面世,更怕因此而永远完不成这部作品的翻译谢天谢地, 别了,我的书!一书的翻译终于完成,医院也没真让我与这世界“别了” 。 我还要说说期许,希望以别了,我的书!一书中译本获奖为契6机,引起学界对大江及其文学的关注。这种关注当然不是赶时髦和凑热闹,而是真的静下心来,认真研读相关作品,共同改变“大江研究”在我
10、国基本属于空白状态(叶渭渠先生语)的尴尬局面。 (译著别了,我的书!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 通过阅读鲁迅,我意识到何谓中国新文学的经典 于坚 1966 年我 12 岁,秋天的下午,父亲拉起窗帘,在卧室里秘密烧书。我看着那些美丽的书籍一本本化为灰烬,内心迷惘。我家书架上最后剩下的书籍中,有一套鲁迅全集 ,我少年时代有许多时间,是在阅读鲁迅作品中度过的。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旗手,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变革者。 鲁迅不仅仅是变革者,也是最杰出的作家。鲁迅们的写作使白话文的写作合法化了,在他和他那一代作家之后,用白话文写作,已经天经地义。 21 世纪中国新文学的主题与古典文学不同,古典文学的主
11、题可以用李白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大块假我以文章” 。21 世纪文学的主题则是批判以及“生活在别处” 。 批判,从更内在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从世界中出来。自从鲁迅那一代人的写作之后,中国没有人能够再在世界中混沌地写作了。 我们的写作是从世界中出来,再回到世界中去。 鲁迅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人,对人的批判是他开创的一个伟大主题,7文学因此成为中国生活的一面镜子。他是为人生的作家。 没有变革就没有新文学,但变革的结果必须是文学的产生。鲁迅不仅变革了文学,也重建了文学的常识。鲁迅的写作激活了汉语,激活了汉语身体的繁殖力。文章为天地立心,鲁迅的写作创造了中国文化的现代灵魂。 汉语不再是清末那种墨守成规、日
12、薄西山、失魂丧魄的面貌。 摧枯拉朽、青春激荡、意气风发,在 20 世纪,吸引青年生命者,莫过于文学。 文学不仅仅是抒情诗歌和风花雪月。鲁迅的写作重建了汉语的青春气息、批判力、幽默感、讽刺力量、愤怒、悲剧精神以及对未来的信心,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表现空间。 作为 1966 年开始的读者,我的幸运是,通过对鲁迅的阅读,我意识到何谓中国新文学的经典。这是我写作的指南之一。 我从 1970 年的冬天开始写作诗歌,我一直试图继承的是“为人生而艺术” 。 谨此表达我对鲁迅先生的敬意。 (诗集只有大海苍茫如幕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 敬畏获奖 葛水平 我对获奖一直心怀敬畏。 我最早获奖,是小学一年级的寒假
13、得了一张“三好学生”奖状,它8给了我继续做“三好学生”的信心,同时,让我有了梦想。当一个人有梦想的时候,那个梦想可以千变万化,但是,被人肯定或者奖励,是心里一个鲜明的分界,而暗藏着的欣喜是对自己的肯定,被肯定了,才能更好地进步。这也是普天下母亲给幼小的儿女常念存的一个朴素真理。我出生在乡下,出生在土窑窟窿里,世上事本来渴望的就少,因为,乡下局限了我的眼光,我眼光的距离永远不能同等于城市出生的人,这样,我对出现在我身上的任何奇迹都心存敬畏。 我敬畏获奖的另一个原因是,有那么多好作品没有获奖,我获了,我不知道见了那些写了好作品的人怎么说话?要想填补我内心的虚弱,我要努力多少年! 获奖,如果我仅仅把
14、获奖庸俗化,认为是我自己创作的高度,那我一定是一个自大的人。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大的人上苍不会眷顾他(她) 。我相信:善是一个人的气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幸运,当一个人滑向自己的未来,从最早的“三好学生”开始,在成长的时间里,肯定或者表扬、奖励,会给这个人自信。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平淡行进的生活,让我去向不明,创作的价值还需要朴实的思想作为支持,我必须坚强到成为一个顽强的人,然后,我才能长足进步。 (中篇小说喊山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老百姓的生活比作家想像的更精彩 刘家科 乡村记忆获奖的消息带给我的是惊喜,也有对散文的再思考。 9我问自己,你为什么要写乡村记忆?乡村记忆的写
15、作动力不是来自对过去农村生活的怀恋,而是来自现实生活的感召。是时代生活培育了我审视过去的意识和能力,触发了我调动原有生活积累进行创作的灵感。当时代的信息突然穿透尘封的记忆,我惊异地发现,那些存活于旧生活的具象与细节中的眼神,依然闪烁着诉说的欲望。于是我潜下心来拣拾和归拢那些旧生活的具象和细节,让它们把过去告诉现在和未来。我自以为,这是我找到了一种回报时代与生活的适宜方式。 我又问自己,写今天的农村生活不是更有现实意义吗?前进中的中国新农村确实应该去写,我也为此积累了一些素材,但是目前我对新农村的感受和体验尚未达到文学创作所要求的那种深刻与丰富的程度,尚不足以从思想和情感的深层激发我的创作冲动。
16、在没有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的时候,我是不能动笔的。有评论家在文章中评我的“乡村记忆”是“对已经渐行渐远的乡村生活的挽歌” ,也有的说是“写出了华北大平原深藏了几千年的神韵” 。 乡村记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全是农村的过去,但是我以为,对于前进中的中国新农村它依然有着存在价值和现实必要。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在旧农村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认识和了解农村的过去,对于农村的现在和将来都有积极的意义。 有人问我:这次获奖会给你今后的创作带来很多好处吧?我回答他:获奖只能说明过去(仅仅从一个角度,部分地说明过去) ,不能说明将来。其实获奖带来的更多的是压力,专家和读者的青睐算是给你的创作划了一个底线,今后只能高出这个底线,不能滑到这个水平线以下。现在我只能用我一再重复的散文理念来激励自己:“百姓活的生活比作家的想10像更精彩” ,贴近生活比什么都重要;“记录比任何描写都更容易逼近生活的真实” ,把自己心灵对于时代生活的感受真实记录下来比任何技巧都更重要;“散文的魅力在于作品自身的个性” ,发挥自己的创作个性,让它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风格,应是永远追求的目标。 (散文集乡村记忆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