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激发学生情感 培养人文素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是文章的宗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从这一要求出发,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是情感的传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民主、舒畅的学习气氛,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多肯定少
2、指责,多表扬少批评,鼓励他们去思去想去表述;师生共同讨论问题时,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耐心地引导,热心地开导,真心地训导,细心地指导,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倡学生标新立异;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不要居高临下,不要主观武断,要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挑战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因人而宜地进行评价。对基础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重在鼓励其参与:“你有回答问题的勇气,这很了不起!” 、 “你虽然声音小了点,但说得2很清楚。 ”“答错了没关系,争取下次的胜利!”对于基础较好、性格开朗的学生,重在鼓励其创新:“你的回答很有价值,望继续努力!”“多么独特的见解,连老师都没有想到!” 、 “对极
3、了,请再说一次!” “亲其师,信其道” 。只要教师放下严师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自始至终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学生就会消除心理压力,就会与老师沟通感情,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和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状态之中。这种平等的情感交流,会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 ,对于塑造学生的完美心灵和健全人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有趣,从而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声像材料,使学生沉浸在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氛围之中,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
4、溢于海” 。如运用录音机配乐朗诵可以把学生带入清雅优美的环境,运用电视机欣赏画面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兴会景色;运用幻灯片比较理解词句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真切感受;运用电脑展示各地风情可以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去周游世界学生在感受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大千世界的过程中,自然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情意无边,感慨无限。这样,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3相随,体现了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意境,促使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达到知情共育的效果。 如教学白杨一文,指导学生通过配乐朗读,用鲜明生动的画面展示,用和谐悦耳的音乐烘托,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创设一种富有动感 的形象情境,让学生在声色影像
5、中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心灵受到白杨那刚直挺 拔、坚强不屈的风格的感染与熏陶,从而产生情感冲动,迸发创新意识,增强进取精神。 三、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情感的载体是教材。阅读教材中一篇篇名家名作,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蕴含着丰富的“境”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字字情,声声泪,作者的笔饱蘸着对总理深切的怀念和无限的崇敬,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把人们带到了当年送总理的队伍中;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憎恨,蕴含着一美一惨、一爱一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北京一课通过写“天安门” 、 “广场” 、 “柏油马路”
6、、 “立交桥”等景点,反应了北京的美丽风光,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古井通过写古井长年累月为人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不要任何报酬的4事实,赞扬了乡亲们正直淳朴的美好心灵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教育人们要乐善好施,为人分忧学生只有入此“境” ,才能“始与亲” 。教师如果能深入挖掘和提炼教材所寄予的情和意、景和物、人和事,捕捉字里行间的感情脉搏,自然会叩击学生感情的闸门,从而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感人,最终以情育人。当学生透过文中的字字句句感受那迭荡起伏的情感时,自然会披文入情,缘情悟理。教学过程也将在学生绵延不断的情感力量作用下出现高潮。 总之,情感是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没有情感的教学是苍白的教学 ,也是不完全的教学。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情感入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训练重点,做到“一课有一得,课课有所得” ,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引自课标第 2 页) 。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周家地小学) 责编 / 郑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