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周年沉默的军号 周晓枫 虽然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并且父母至今仍住在军队家属区,但我一直试图远离军队带来的影响。因为我所向往的自由和个性,冲突于那里的约束和服从。我向往成为一个信马由缰的写作者,天地纵横,不被什么阻拦。写作是审视自我,而军队,意味着放弃个人。我尽量按照相反的方向设计自己,坚信只有按照这个途径,才有可能抵达艺术的远方。后来,我先生走的是和父亲一样的道路:中文系毕业后入伍。他在北京近郊工作,每逢周末返城。从军五年,但他穿军装的样子我只见过两次,因为,我禁止,要求他回家必须身着便装。军装似乎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我从来没有摆脱那片辽阔的绿色那时候,我不曾联想,那可能
2、是始终护佑我的树荫。 年龄渐长,我在文字里努力挖掘潜藏着的自我,不得不承认,性格里的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得益于我的成长环境。尽管如此,我依然心怀抗拒。参与“作家走军营”活动,起自一个误会,我以为会深入类似于西沙群岛的极地边城。晃动眼前的,是纯粹旅游意义上的诱惑,而军营,在我心里更像一个出行借口。等确实听清楚行程,站站都是河南或山东的部队驻地,我难免有些后悔,答应得太快,我只好花费漫长的十2多天来履行自己草率的承诺。 没想到,这次主旋律的活动会给我带来那么大的震撼当我看到他们严格得近于残酷的训练,看到从运动着的坦克履带之间穿越泥泞的身体,看到黧黑得使五官惊人相似却全都尚未脱尽孩子气的脸。不仅止透
3、支体力,他们心理上的负荷远非我能想像。当我带着浓厚的猎奇心理钻进潜水艇,缩手缩脚地,在布满金属配件的机械仓探察不过十五分钟,我已经感到憋闷恶心,匆忙从透气孔钻出来,深深呼吸大海上浩荡的风。我明白,刚才生理难以忍受的环境,已经是在打开与外界流通窗口的条件下,而他们的训练,绝对封闭。那么逼仄的空间,他们没有一张安枕的床,只能错身蜷缩在庞大的管道系统和轮轴之间;那么浊重的空气,机器的油、炒菜的烟、人体的汗等等混搅在一起他们要在百米之下的海底与世隔绝,淤塞着,度过艰难的数日。而一旦战时的潜水艇被发现,就会成为最容易被袭击的目标,除了继续向深海沉没,它没有基本的对攻能力。习见 80 后们鲜衣怒马,这些又
4、是谁家的孩子,在父母无法关照的地方,默默地流汗流血,有时需要与死神狭路相逢? 为了呼吁中的和平,其实我们盼望着,战士们艰苦卓绝中练就的杀敌本领,永无用武之地。是的,他们可能没有机会去释放青春中积蓄的力量,然而,一旦燃起烽火,他们越是英勇善战,越是具备出色的战斗力,他们就越是接近首战,越是接近危险和死亡。他们苦苦练就的,竟然是一种把自己逼向绝境的身手。谁也无法避免战争中的牺牲,假设,他们就此熄灭自己的火亮,这些年轻的孩子啊,甚至还没有规划好人生完整的目录。 3英雄,不仅在他敢于付出什么,胆大妄为之徒也会有一腔悍勇;英雄的概念,在于他在敢于付出的同时,内心还在珍惜着什么。以前听到对军人铜墙铁壁的赞
5、美,我总想,要使人具有金属质地,首先,就要克服柔肠,包括对爱与美最精微的体验,我仅仅把军人理解为无视肉体痛楚和险恶未来、凭靠一股忠勇作为行动指南的人。如果仅止如此,孤胆英雄也无法让我心震颤,我会狭隘地猜测,他们对苦难和孤独或许没有那么敏感强烈的情感反应,性情上粗糙一些,麻木一些,会降低困苦和灾难带来的打击。但是,当与他们近距离交流,我所面对的,是那么生机盎然的微笑。一个潜水艇士官在谈到艰苦时轻描淡写,倒是兴致勃勃地讲起乐趣:经历数天沉闷训练后,他从声纳里突然倾听到秘密前来的陪伴者那是歌唱着的鲸群,长久跟随着潜艇,一起在古老而幽缓的波浪里航行。是他幸福的回忆,让我醒悟,战士并非军事机器上一个无动
6、于衷的零件;而烈士,也不是墓碑上渐渐模糊的笔划,它代表着真实的眼睛、独特的个性和因他离去而未来塌陷的亲人们。 他们成为没有选择的人,才使我能在自由中选择。我感受到迟来的愧意。愧意,源于自己被保护着而缺少感恩。以前读过一则小品,说一个人与护佑他的神并肩同行,道路上留下两行脚印。后来这人经历坎坷,侧身观望,发现旁边的保护神消失了。当历尽沧桑,渡过难关,他回首来路,凄凉地看到:地上只有一行脚印。当保护神再次现身,这人愤然责问着神的弃离:“当我遭遇苦痛,你在哪里?”神指着地上的脚印,温柔地回答:“孩子,那是我在托举着你呀。 ”并不是说,十天接触使我的态度从极端抗拒转化为绝对讴歌,但至少,我明白了,我所
7、一味强调4的自由里,不应该忽略,是什么在基座上无声地支撑。我再也不会把军号看做扰人清梦的喧响,我知道每时每刻,必须有人以血肉之躯捍卫着冰冷的武器,有人才能心无旁骛地吹响明媚的乐器。 这次活动,带给我的体验不单是局外人的观察和判断,也使我意识到作家的身份反省问题。出发前,我相信有些作家和我一样,抱着潜在的文化优势心理。总觉得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职业军人似乎就意味着逐渐的工具化过程,就意味着他们注定驻守在文化的边缘地带。当他们进行高度重复的动作练习,当他们在维修操作中全身滚满油泥,不开口的时候,他们几乎就是名分更好听些的重体力劳动者。而此次见到的官兵,与我想像的大相径庭,不仅在披甲执锐中显示了男
8、人气概,他们的文化积累,他们的眼光和胸襟也令人刮目相看。 印象最深的是某潜艇支队的基层政委席家军,他有果敢的判断力,蛇打七寸的表达精确性和力道座谈过程中,无论是逻辑力量、修辞色彩和他贯穿整个论辩过程中的从容态度和自如风采,都让人颇受震动,大大刷新我们对军人的惯性认识。席家军并未与我们就军事的专业知识展开讨论,而在应该是作家强项的“辩术”中博弈取胜。而我们,先期对自己文化优势的预设,不过是用自以为是的假想概念来覆盖整个群体,其实,我们也就此丧失了作家最重要的品质:对个体的真正尊重。如果没有学会平等地倾听,再优秀的作家也只能在个人经验的井底发出蛙鸣。一张靶纸 5刘天增 一张用过的靶纸,在累累弹痕之
9、外,又添了斑斑笔迹,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这是一组人们熟悉的名字高洪波、陈忠实、赵本夫、扎西达娃、阿成、刘小放、刘醒龙、叶广芩、李兰妮、周晓枫、肖克凡、朱晓平、刘福君、苗长水 他们是为纪念建军 80 周年而组织的“中国作家走军营”采风团成员。第一站,作家们来到古都洛阳。在有着“铁军”称誉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观看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军事训练表演。枪林弹雨,战士们浑身泥水从碾压过去的坦克履带缝隙中爬出,箭一样冲向前方作家们眼睛湿润了,陈忠实动情地说,在这些战士们面前,作为一个作家,不管获得过什么奖项,我都骄傲不起来。 部队赠送每位作家一套迷彩作训服,从头到脚,鞋帽俱全。一身戎装,唤起一腔豪情
10、,作家们想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亲自摸摸枪,打打靶。组织者完全体谅大家的心情,日程里早作了安排。只是天不作美,连日下雨,部队不忍心让作家们在泥水里摸爬滚打。 第二站到了古都开封,走进人民空军历史上组建最早的一支空降兵部队。正好雨霁天晴,作家们中午一到,迫切希望第一项活动就安排打靶。下午三点,采风团成员一身迷彩,整齐列队在训练场上。成员中好几个都是第一次进军营,更是第一次摸枪,兴奋中平添几分庄严。大家认真地听着指挥员讲解射击动作要领,等待着激动人心的一刻。第一组十人卧倒在射击位置上。战士们帮着装上弹夹,子弹上膛。指挥员下达了“开始射击”的口令。枪声响起。与往常经常响起的枪声并没有两样。6只是扣动扳
11、机的手,不是操枪弄炮的手,而是舞文弄墨的手,是写出白鹿原 天下无贼 黄连厚朴 编辑部的故事等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的手,这枪声便显得凝重、辽远。更具有深意的是,枪声穿越历史的时空,与中华民族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遥相呼应这一天,是 2007 年7 月 7 日,整整 70 年前,在有着 800 多年历史的卢沟桥上,中国人民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这一天,又正好是农历的小暑。烈日当天,热气蒸腾,作家们个个汗流浃背。每人十发子弹,因经历、性格、心理素质各不相同,打得有快有慢。 。 第二组十人,以采风团副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为首。据采风团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介绍,忠实主席还是在 1969 年当民兵
12、营教导员时,打过三发子弹,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刚才指挥员讲解动作要领时,忠实先生听得十分认真,看得出,他是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的。陪同的总政宣传部文艺局马维干副局长灵机一动,提出把每位作家打过的靶纸揭下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战士们揭下靶纸飞跑着送了过来。陪同的师政委陈辉用手指点:九环,八环,七环不错不错!打得不错! 我作为空军的接待陪同人员,与高洪波团长、马维干副局长一道登场,打的是第四号靶位。枪是专为空降兵配发的国产最新式冲锋枪,一枪打出去,感觉真是好极了,与刚当兵时打过的半自动步枪不可同日而语。虽说已有四十年军龄,毕竟,二十多年没打过枪了。凭着一个老兵的感觉,一口气打了十发。靶纸
13、送过来,还好,没有脱靶,打了 83 环,7差强人意。 作家们围拢过来,拿着各自的靶纸比较。叶广芩最先发现问题,说:靶纸上的弹孔怎么不一样?一句话提醒了陈忠实,看看我的靶纸,再看看自己的靶纸,才感到确实不一样:一种是明显的弹洞,一种只能说是破了几处,无洞可言。叶广芩说:看来我们的靶纸,子弹根本没打上去,全是战士们戳的。师陈政委连忙说:不会不会,哪能呢 作家们何等聪慧,他们大概想起了马克思的名言: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笔和枪,毕竟不是随便就可以转换的。而战士们的一片好意,也让作家们感到温暖。忠实先生喟然叹曰:用心良苦,用心良苦啊! 戏剧性的高潮出现在天津文学院院长肖克凡身上。上场。战士报靶
14、:4 个 10 环,乐得肖克凡差点儿没蹦起来。索要靶纸,战士说:新靶纸已经贴上,揭不下来了。肖克凡意犹未尽,要求再打一次,一下子又打了二十发。这次靶纸送过来了,竟然完好无损!肖克凡大声疾呼:这不可能,这不可能!高洪波团长即兴口占一绝:身着迷彩手持枪,文友兴酣赴战场。一张靶纸白如雪,忍将弹洞缀风光。 哄笑声中,洪波团长悄悄对我说道:晚上吃饭的时候,带上这张靶纸,请作家们签个名,很有纪念意义。 进饭堂坐定,我恭请作家一一签名。轮到肖克凡,周晓枫调侃说:你二十发子弹一发未中,只能到最边上。肖克凡眼珠一瞪:我那 4 个 10环呢?说罢,固执而庄重地把“肖克凡”三个字签到靶心正中央的位置。8最后一个签下
15、名字的,是非采风团员、但同样是知名作家的苗长水。他作为陆军部队的东道,陪同作家们从洛阳来到开封。一看作家们把名字签满了,长水说:我签在哪儿呢?就签在最上边吧! 长水当之无愧。他一口气打了二十发。靶纸拿过来,众人惊呆了:密密麻麻的弹洞,基本集中在十环、九环的位置,粗粗一算,至少在 180环以上,比专业射击运动员也不逊色。 第二天,采风团要乘车赶往济南,我继续陪同。正收拾东西,门外喊:都上车了,就等你呢!我急忙提起行囊,快步下楼。晚上到了济南,才发现那张靶纸落在了开封的房间里。赶快打电话,告诉师里的管理科长。不一会儿科长回话说,战士收拾房间,看是一张用过的靶纸,随手就扔到了垃圾箱里,幸亏电话打得及
16、时,不然可就回天无力了。 有了这一番经历,这张靶纸更显得珍贵了。 黑河杂咏(组诗) 高洪波 2007 年 8 月 5 日,与诸文友赴黑龙江黑河市,一为参加“双子城之夏”俄中风情节,二为第二届姚雪垠历史长篇小说奖终评,感受颇多,以诗记之。 一、黑河无河 黑河无河倚龙江, 双子城池夜未央。 9俄中情丝断还续, 共织彩锦铺东方。 二、爱珲纪念馆 红羊劫火焚爱珲, 百年盼得凤凰回。 火中独存魁星阁, 欲借斗笔写崔巍。 三、海兰泡 鱼肉刀俎海兰泡, 五千冤魂沉江涛。 每叹内河变界河, 长恨弱国无外交。 四、南深北黑 欲与深圳分南北, 弱翅难支大鹏飞。 廿载光阴壮士老, 谋定还凭气运催。 五、黑河杯 10闯王大旗绕世飞, 而今偏选“黑河杯” 。 盖因百年风云史, 墨痕如血指爱珲。 六、 “双子城之夏”开幕式 俄中风情属黑河, 璀璨又看双星座。 世纪广场欢声动, 晴空万羽飞白鸽。 七、焰火之夜 墨玉铺就黑龙江, 红云绿雨扮晚妆。 六大公园人如织, 燃情篝火踏歌忙。 1900 年为红羊年,是年爱珲焚于战火。 80 年代初胡耀邦视察,提出“南深北黑比翼齐飞”设想。 本届姚雪垠历史小说奖由“黑河杯”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