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故纸观民国 暖意心底淌张爱玲长篇小说十八春里顾曼桢与沈世钧数十载重逢之时,一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让人唏嘘不已。而当我迷醉在民国泛黄微醺的书页中,双眸间黑白剪影流转、耳畔那低吟浅唱奏响的时候,我知道,民国,我是可以回得去的。依着这些书画、靠着这些影像和声音,思绪逆流,逆流回那个流光溢彩、活色生香的民国年代。 “故纸温暖民国最美图书私人典藏展”因着百年民国的契机,在私人收藏家南兆胜、高小龙的精心筹备下,给深圳、北京带来了一场民国文化盛会,也给炎炎的盛夏,带来了一股别样的民国清流。 民国是他眼中的斑斓世界 民国在那一代人最初的记忆里是阴风惨雨、暗无天日的。于高小龙也不例外。那个灰黄蓝的年代里,教
2、科书和主流意识形态灌输的民国印象是破旧不堪的,充斥着战乱和困苦。 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时才 20 岁出头的年轻小伙高小龙接触到了一本叫做良友的画报,从此改变了他对于民国的看法。 良友里呈现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它色彩丰富,它缤纷斑斓。高小龙觉得煞是新奇,甚是惊艳。那段被批判、被封尘的年代在良友的图画世界里打开了,与现实的反差很大,给高小龙的冲击也很大。与现在相比,那个2时期的民国,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水平低下,那里有战火纷飞,那里还有民生凋敝,但恰恰也是在那样一个糟糕的时代,产生了很多不朽的文化,出现了很多不朽的文人志士。那个时期人的创造力何其伟大,人的情怀何其阔达!在高小龙的认知观里,他率真地
3、承认那个时期的落后,更肯定那个时期奋斗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纯粹与浪漫。 一本书、一个杂志的封面,就是一个时代的表情 民国时代在岁月中流转、打磨、褪色,但也留下了它特有的时代表情,愈发显得熠熠生辉。身为出版人的他,南兆胜笃信,一本书、一个杂志的封面,就是一个时代的表情。图书的封面设计始于明末清初,一个个历史的缩影也浓缩在一张张或精致或粗糙的封面脸谱里。尽管当时的社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但是属于中华民族特色的东西总是不着痕迹的浸润在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次“故纸温暖民国最美图书私人典藏展”纠正了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误解,色彩缤纷、活色生香的展品,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绚丽多彩的生活风貌,一个大时代的投
4、影跃然纸上。 这是一个分享的时代 此次展览展出了南兆胜和高小龙这两位文化人二十多年的民国出版物的精品。展品分为书籍、杂志、画报及少量广告画等,其中书籍类藏品以封面装祯优美独特的图案及字体设计见长,画报杂志类藏品更能于细微处窥见民国社会风云诡谲、气象万千的历史风貌。这是一个被尘封3半个多世纪的真实文字和图象。 相较于其他民间收藏家,高小龙的收藏是费劲、费钱的。由于开始民国出版物收藏时间较晚,高小龙不仅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去获取那些瑰宝,而且他的藏品也不是数量最多、品类和版本最好的。他们希望此次展览作为一个抛砖引玉的开始,能够带出更多的收藏家跟爱好者分享各自的藏品。 从私下交流到公开展出,出乎南兆胜
5、和高小龙意料的是,展出效果十分良好,尤其获得 60 岁以上老人和 80 后年轻人的热情追捧。他们希望此次展出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个时代的风貌,能够从细节、文字、图片中去观瞻一个直观而鲜活的民国时代。或高雅或世俗,或好或坏,但毕竟是一个全面的、饱满的民国社会风貌。 “故纸温暖民国最美图书私人典藏展”可以让民国人文历史爱好者体验一种别样的感觉,让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朋友们汲取一些灵感,让出版人获得一些启发总之,观赏者都能见仁见智地从各自的角度去获得一些感受和裨益。 他们以一种私人方式纪念民国百年,把这些故纸重新捧出来,更多的人看到并发现,那些我们已经缺失了很久的、不再轻易拥有的精致和美好 走进校园
6、走向年轻人 翻阅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整理若隐若现的时代思绪,体味民国人文风俗的留同存异,感受世事人情的变迁和演绎。这些也许是经历过那4个年代老人的一种惬意,同样可以使如今年轻人享受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 民国不应该只是一份长者的怀旧情结,更应该是年轻人重新认识和评判的一段历史。展览观赏者中,80 后的年轻人是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基于此种现象,南兆胜和高小龙打算在接下来的全国巡展中让“故纸温暖民国最美图书私人典藏展”展览走进校园,走向年轻人。 民国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是一种流行的风尚,但它还应该是更多更多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变幻,承载了一段历史的瑰丽传奇。在一堆堆泛黄的旧刊里寻寻觅觅,先是发现了时间,然后发现了端庄活泼,再后来是满目流淌的美和心中暗涌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