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0001].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47325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000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第三章[000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第三章[000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第三章[000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第三章[000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的: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历史条件;掌握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活动、基本理论及其改良派论战的基本情况;熟悉武昌起义、帝制覆亡、民国建立与袁世凯窃国的过程;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同时要求学生深怕关于辛亥革命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观点,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进行正确认识和正确评价。,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三民主义的内容;武昌起义的准备与经过;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尤其是如何理解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相同与不同;如何理解武昌起义成功

2、而辛亥革命却失败了;如何理解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斗争与妥协。,第一节,兴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清末“新政”及其破产新政的措施: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颁布新的学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并“仿行预备立宪”。 新政的破产:“预备立宪”的骗局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

3、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基本概念与内涵(一),辛丑条约: 1901年(辛丑年)俄、英、美、德、法、日、意、奥、西、比、荷11国与中国清政府签订的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光绪帝经太原逃往西安。出逃前,已派出李鸿章为代表乞和。于1901年9月7日(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11国与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正式签订辛丑和约(又称北京议定书,通称辛丑条约)。它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连利息在内,共9.8亿余两,史称庚

4、子赔款。指定海关税、通商口岸常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俄国索取赔款最多,达1.3亿余两,占总数的29;其次为德国,占20。拆除大沽炮台,北京设使馆区,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除使馆区驻兵外,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12处驻扎外国军队。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具有反帝性质的集团,违者一律处死;地方官自总督、巡抚以下,对其辖区内发生伤害外国人或违约行为,如不及时弹压惩办,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对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中央自王公大臣以下,地方自巡抚以下,监禁、流放和处死100多人;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5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在各部之前,由清朝近支王公主管,另设尚书二人,其中一人为

5、军机大臣。修订新商约,清政府将通商行船各条均行议商,以期妥善简易,并疏浚天津、上海河道等。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之大,条件之苛刻,都是空前的。它是对中国人民的一次大勒索、大屈辱,也使清政府完全丧失了独立地位。,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基本概念与内涵(二),日俄战争: 20世纪初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权益进行的以中国东北为主要战场的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把扩张矛头指向中国东北和朝鲜。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中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由于条约规定割让的领土中有中国辽东半岛,致使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受阻。1895年4月,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进行三国干涉

6、,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不久辽东半岛落入俄国之手。1900年,俄国乘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并乘机加紧向朝鲜渗透,引起英国、美国的不安。1902年1月,英国与日本缔结日英同盟条约以对抗俄国。美国亦积极支持日本抵制俄国,使俄日矛盾进一步激化。1904年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派遣海军偷袭旅顺口的俄国太平洋第一分舰队,陆军先遣队在朝鲜仁川登陆。9日俄国对日宣战。10日日本对俄正式宣战。4月下旬,日军渡过鸭绿江。5月,在辽东半岛登陆的日军占领金州,围困旅顺口。8月下旬,日俄陆军在辽阳会战,俄军大败。1905年1月2日,日军攻陷旅顺口。3月,日俄陆军在奉天(今沈阳)附近决战

7、,俄军伤亡、被俘9万人,日军获胜。5月27日,俄国从欧洲增派的第二、第三太平洋舰队38艘舰艇驶抵对马海峡,遭到日本99艘战舰截击,28日俄国舰队大败,被击沉19艘,被俘5艘,死亡5000人,被俘6000人(包括舰队司令罗热斯特文斯基在内)。6月初,美国向日俄双方提出议和建议。8月10日,日本的小村寿太郎和俄国的S.Y.维特全权代表本国在美国朴次茅斯举行和谈。9月5日双方代表在朴次茅斯和约上签字。根据和约,日本获得库页岛南部并取得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长春至旅顺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管辖权,并攫取了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权。,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基本概念与内涵(三),清末新政: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十

8、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有:编练新军;财政改革;废科举、办学堂、奖游学;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基本概念与内涵(四),预备立宪:中国清政府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

9、措置。又称筹备立宪。1905年10月(光绪三十一年九月),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次年,五大臣归国,拟出立宪方案。慈禧太后于9月1日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谕旨中宣布了立宪的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预备实行的时间是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视进步之迟速,定期限之远近。预备内容是将各项法律详慎厘订,而又广兴教育,清理财务,整饬武备,普设巡警,使绅民悉明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这些措施实际是清末“新政”的内容。预备立宪谕旨颁布后,各地纷纷建立立宪团体,海外的立宪派也积极响应。清政府于1908年8月宣布预备

10、立宪以9年为限,同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其中关于“君上大权”的14条,规定皇帝有权颁行法律、黜陟百司、设官制禄、宣战议和、解散议院、统帅海陆军、总揽司法权等。11月,溥仪继位。1909年3月下诏重申预备立宪,命各省当年内成立咨议局。12月,16省咨议局代表组成国会请愿同志会,在1910年又3次请愿要求速开国会。10月,资政院在北京成立,亦要求1911年召开国会。清政府不得已将预备立宪期9年改为5年,定于1913年召开国会,1911年先成立内阁。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等机构,公布所订内阁官制,组成新内阁,由庆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在13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4名,蒙古旗人1名,满族8

11、名,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至此,清政府借预备立宪欺骗国人,达到贵族集权、镇压民主革命的目的完全暴露,立宪派的幻想随之破灭,民主革命更加高涨。,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基本观点,辛丑条约之后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更为严重,以农民阶级为领导的革命已经难以挽救这种严重的局面,只能寄希望于新的领导阶级,因此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革命是历史的必然。清政府主持的“新政”虽然是清政府自我挽救的努力,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由于清政府在政治上的极端反动、保守,企图通过“立宪”达到皇族集权的目的,这不但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认清了清政府的真面目,也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加速

12、了清政府的灭亡。,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经典论述(一),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前(五四运动发生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他们的知识分子)。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经典论述(二),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

13、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进行了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抗争。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 江泽民: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经典论述(三),清朝的统治,在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情势下,已经不能维持下去。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为了欺骗人民和抵制人民的革命,在将近五十年前,清朝统治者宣布了“预备立宪”,并且公布了一个“宪法大纲”。这个“

14、宪法大纲”的主要目的是要保存封建专制制度,虽然在表面上不能不许诺人民一些要求,但是人民不相信这种许诺是真的,不相信这种“立宪”能使中国进步。人民抵制了这种骗人的“立宪”。 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相关资料(一),辛丑条约签订现场,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相关资料(二),新政的主持者张之洞,新政的主持者袁世凯,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相关资料(二),日俄战争示意图,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相关资料(四),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放弃了改良思想。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

15、山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并筹划发动反清起义。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变君主政体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以上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组织工作:从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

16、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基本概念和内涵(一),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在美国檀香山等地接受了近代教育,逐渐产生了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失败后,走上了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的道路。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

17、词。1895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从19061911年,孙中山与同盟会在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各次起义虽告失败,但给予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次年1月1日,中国民国建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

18、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进行护法战争。但因受军阀、政客的干扰,护法战争失败。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联俄政策的基础,开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领导机构。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1925年

19、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基本概念和内涵(二),兴中会:孙中山最初的革命活动是从华侨中开始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进步华侨的支持下,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兴中会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会员有100多人。孙中山在会员秘密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表明兴中会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宗旨。兴中会成立后,数月之内会员增至百余人。第二年2月21日,孙中山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对外用“乾亨行”名义作掩护,杨衢云被选为会长。,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基本概念和内涵(三),章炳麟(18691936):中国近代民

20、主革命家、教育家。一名绛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曾肄业于杭州诂经精舍,中日甲午战争后,赞成变法图强,参加强学会,协助粱启超创办时务报。1901年受聘为东吴大学教习,1903年任爱国学社教员。1906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任民报主编。同时还举办国学讲习会,讲授说文解字和诸子百家之学。1910年在日本刊行教育今语杂志,“以保存国故,振兴学艺,提倡平民普及教育为宗旨”。1912年与于右任等发起组织通俗教育研究会,1926年任上海国民大学校长。晚年在苏州等他讲学。 在教育方面,主张教育必须为革命利益服务,通过学校宣传革命思想和培养革命志土。认为革命是开通民智的最好方法。在爱国学社时,常以“扬州十

21、日”、“嘉定三屠”等历史事实为教材,激发学生反对清王朝的革命热情。反对清廷尊孔读经的教育宗旨,认为“尊事孔子、奉行儒术”,完全是为了“便其南面之术,愚民之计”。主张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认为道德主要是靠社会熏染,而不是靠讲解。智育也不专在读书。其著作收入章氏丛书,今编为章太炎全集。,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基本概念和内涵(四),邹容(1885-1905):四川巴县人。1898年在重庆随日本人成田安辉、井户川辰三学习英语和日语,开始阅读报刊,接受“新学”。后因大胆抨击孔孟之道,被经书学院开除。曾做诗悼念谭嗣同,表示要“继起志勿灰”。1901年夏到成都,参加赴日留学考试,因主张革新,被官厅以

22、“聪颖而不端谨”为借口,取消录取资格。同年9月往上海,进江南制造局附设的广方言馆补习日语。1902年春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同文学院学习,并积极投身中国留日学生的革命运动,编写通俗革命读物。 1903年3月31日愤留日陆军学生监督姚雨发破坏革命、生活糜烂,与同志剪其发辫,悬于留学生会馆示众。后被清廷驻日公使蔡钧视为大逆不道,照会日本外务省,驱赶回国。不久在上海加入爱国学社。4月27日在张园拒俄大会上慷慨陈辞,反对沙俄侵略中国东三省。曾与保皇派进行坚决斗争,拒绝加入“国民议政会”,拟创立革命团体“中国学生同盟会”,以联合全国学生。后结识章太炎,并在其热情支持下撰成革命军。斥责帝国主义为“外来之恶魔

23、”,清廷为“我同胞之公敌”,号召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共和国,实行自由平等,“以复我天赋之人权”。该书出版时,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章太炎为该书作序,并在苏报上撰文介绍,先后发行逾百万,影响极大。清廷为之惊恐,认为“此书逆乱,从古所无”,“尤非拿办不可”,于是勾结帝国主义租界的工部局,向上海会审公廨提出控告。7月,苏报案发生,章太炎被捕后,自行到巡捕房投案,被英租界会审公廨判刑2年,1905年4月3日在于中被折磨身亡。时年20岁。,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基本概念和内涵(五),陈天华(18751905):湖南新化人。辛亥时期的宣传家、活动家。1903年初留学日本入东京私文学院师范科,即参加游

24、学译编的编辑工作。4月愤沙俄违约拒不从中国东北撤兵,写血书数十幅邮往国内,号召国人拒俄御侮,并加入拒俄义勇队。拒俄运动被清政府镇压后复与黄兴等组织军国民教育会,转向反清革命。是年秋发表猛回头警世钟,宣传反帝爱国,号召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被传诵一时,影响广泛。冬,归国。次年2月协助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参与策划在湖南武装起义并担任运动军队,未发事泄,逃亡日本。1905年在东京参加组建中国同盟会,任会章起草员,参与拟定中国同盟会总章,并被选为书记。民报创刊,任编辑,为主要撰稿人之一。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清国留日学生取缔规则,留日中国学生群起反对,他坚决主张归国谋划,反对忍辱留日,为抗议取缔

25、规则,唤起同胞觉醒,于12月8日在日本东京大森湾蹈海自尽,留绝命书激励留学界坚持斗争。,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基本概念和内涵(六),华兴会:清末由黄兴在湖南创立的反清革命团体。1903年11月4日,黄兴、宋教仁、刘揆一、章士钊、周震鳞、翁巩、秦毓鎏、柳聘农、柳继忠、胡瑛、徐佛苏等在长沙议决建立名为华兴会的反清革命团体, 1904年2月15日,召开华兴会成立大会。到会一百多人,举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华兴会成立后,曾联系会党洪江会领袖马福益,密谋在长沙组织反清起义,后事泄失败,黄兴亡命日本。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等也相继东渡。后马福益亦被捕遇害。1905年夏,孙中山到日本,会见

26、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商洽联合组织全国性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筹备期间和成立以后,华兴会员绝大多数先后加盟入会,不少人成为同盟会的领导骨干。华兴会的成立和起事,推动了两湖革命运动的勃起,并对同盟会的组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基本概念和内涵(七),科学补习所:年月日,刘静庵、宋教仁、吕大森、张难先、胡瑛、曹亚伯等人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先设在武昌多宝寺街,后迁至魏家巷号。吕大森被推为所长,胡瑛为总干事,曹亚伯任宣传,时功璧任财政,宋教仁任文书。以补习文化、研究科学为名义,实行光复汉族、“革命排满”的宗旨。成员主要是青年学生和新军士兵,着重在新军士兵和低级军官中进行

27、革命宣传和发动工作。后因准备策应华兴会长沙起义,被当地官吏发觉,张之洞下令搜捕补习所成员,补习所被迫停止活动。,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基本概念和内涵(八),光复会:光复会是上海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3年,东京军国民教育会派龚宝铨等人回国,在上海组织暗杀团,增加的成员基本上是浙江籍的留日学生。1904年冬,在暗杀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光复会,蔡元培被推为会长。入会誓词为“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光复会以排满复仇为号召,带有较为浓厚的汉族传统的民族主义色彩。以后不久,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先后入会,成为领导骨干。光复会还注意联络苏、浙、皖、闽、赣五省的会党,因此一部分会党成员参

28、加了光复会。,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基本概念和内涵(九),黄兴(1874-1916):黄兴,原名轸,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10月25日生。1901年被派往日本,在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参与创刊湖南游学译编。1903年返长沙。翌年2月15日,与陈天华、宋教仁等发起成立华兴会,被推为会长。11月16日策划长沙起义失败,经上海亡命日本。1905年7月与孙中山结识。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任执行部庶务。1907年至1910年春,与孙中山等在广西、云南、广州发动数次起义均失败。武昌起义后,从香港赶往武昌,任革命军总司令。在汉口、汉阳与清军作战。上海等地光复后到上海,

29、任副元帅,主持南北议和的谈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临时政府北迁,任南京留守。1913年7月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于苏州等地讨袁失败,再度亡命日本。在日本与孙中山意见不合,1914年赴美国,仍为护国军筹措军饷,积极讨袁。1916年袁死后,回上海,恢复与孙的关系。1916年10月31日在上海病逝。,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基本概念和内涵(十),宋教仁(18821913):名链,字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3年入武昌文普通学堂,1904年3月与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8月与刘静庵等在武昌组织科学补习所。11月华兴会密商起义,事泄出走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1905年5月与黄兴

30、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鼓吹革命。8月参加中国同盟会,任庶务干事兼撰述员。1910年与谭人凤等欲将革命重心转向长江中游一带,建议筹组中部同盟会,任民立报主笔。1911年7月在沪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当选总务部干事,武昌起义后与黄兴偕赴鄂领导,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法制局长。嗣任北京政府农林总长。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推为理事,并由孙中山委代理理事长,力倡责任内阁制。1913年2月大选结果,国民党大胜,行将出任内阁总理,致招杀身之祸,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年仅三十二岁。,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基本概念和内涵(十一),中国同盟会:庚子国变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的反清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

31、般地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准备了条件。1905年7月,孙中山到达日本东京,先后同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人商议筹建统一的革命政党问题。他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宋教仁集下册,第546页)7月30日,孙中山召集筹备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8月20日,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到会者数百人。大会通过了黄兴等人起草的章程。总章第二条规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大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干事

32、。在东京设立总部,在总理之下设立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国内设立东、西、南、北、中五个支部,支部下按省设立分会,国外设立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还决定将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后来出版时改名为民报。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基本观点,清政府极度腐败、无能、保守,使得爱国志士对其幻想彻底破灭,选择了革命的道路。组织团体从事反清活动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运动的重要特点。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形成了不同的团体,但其在推翻清政府与建立资产阶

33、级民主共和国这两个方面基本达成一致,因此最终能够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基本观点:经典论述,在辛亥革命以前,有上十年的舆论准备,包括康有为的戊戌变法运动,包括孙中山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 毛泽东:同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等的谈话,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二),檀香山兴中会旧址,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三),章炳麟,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四),邹容与革命军,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五),陈天华与警世钟、猛回头,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六),华兴

34、会部分成员。前排左起第一人黄兴,第三人胡瑛、第四人宋教仁,第五人柳扬谷后排左一章士钊,左四刘揆一,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七),光复会部分成员,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八),革命先驱黄兴,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九),宋教仁,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相关资料(十),同盟会成立时会员合影,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民族主义 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政府追求独立,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民生主义中山主张核定全

35、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基本概念与内涵,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这不仅由于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族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

36、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反满”口号所以具有广泛的动员意义,原因就在于此。避免中国被瓜分、共管的厄运,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非革命无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须“先倒满洲政府”,民族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意义蕴涵于此。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因而,决非“平等的国民所堪受”;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

37、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与这种“国体”的“变革”相适应,关于政体的擘划也构成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使“公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在有关资本的课题上,孙中山把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归结为“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即将“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的“大实业”(如

38、铁路、电气和水利等)“皆归国有”,因为这既可“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又得以“合全国之资力”。民生主义实质上是最大限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虽然它涂上了主观社会主义的色彩。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但是,它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基本观点,三民主义学说,

39、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经典论述(一),(一)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的不相同。共产主义的全部民主革命政纲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部分。如果它不补足这些,并且准备实行起来,那对于民主政纲就只是基本上相同,不能说完全相同。(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共产主义于民主革命阶段之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因此,于最低纲

40、领之外,还有一个最高纲领,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纲领。三民主义则只有民主革命阶段,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因此它就只有最低纲领,没有最高纲领,即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纲领。(三)宇宙观的不同。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三民主义的宇宙观则是所谓民生史观,实质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二者是相反的。(四)革命彻底性的不同。共产主义者是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即有革命彻底性。三民主义者除了那些最忠实于革命和真理的人们之外,是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讲的和做的互相矛盾,即没有革命彻底性。上述这些,都是两者的不同部分。由于这些不同,共产主义者和三民主义者之间就有了差别。忽视这种差

41、别,只看见统一方面,不看见矛盾方面,无疑是非常错误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经典论述(二),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高举实现民族独立自由和民主革命的旗帜,领导创立中国同盟会,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胡锦涛: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大会上讲话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相关资料,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演说三民主义,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良派: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 革命派:清政府是帝国

42、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欲求免瓜分之祸,舍革命末由”。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获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改良派: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民智未开”、“程度未逮”,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如果实行,非亡国不可。因此,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革命派: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而不能以国民素质低劣为借口,搞君主立宪甚或开明专制。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要不要社会革命 改良派:改良派

43、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 革命派: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基本概念与内涵(一),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更生。广东南海县人,人称南海先生。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十日,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主张变法。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朝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翌年,康有为利用进京会试时机,奋笔撰就1.8万字的上今皇帝书,要求废除马关条约,并联合赴京会试的各省1300多名举人共同签名,成为轰动一时的“公车上书”。随后又上第三书、第四书。同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18

44、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第五次上书,提出“德人突据胶州湾,外患日迫,非变法不足以图存”的主张。翌年1月29日第六次上书,渴盼光绪审时度势,尽弃旧习,发愤更始,走日本明治维新的道路。其政治主张成为指导后来“百日维新”的变法纲领。同年3月12日,第七次上书,以俄国彼得变法图强的历史激发光绪革故鼎新,有所作为。与此同时,组织保国会,积极推动变法。6月,光绪皇帝正式宣布实行变法维新,史称戊戌变法,后遭慈禧太后镇压。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国外。在海外流亡的16年里,到过30多个国家。辛亥革命后回国组织保皇会。1917年鼓吹并参与复辟,反对共和。1923年,康有为隐居青岛,1927年在青岛病逝康有为著作甚丰

45、,计130余种。辑有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万木草堂遗稿、康有为政论集等。,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基本概念与内涵(二),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90年投康有为门下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后协助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在鼓动舆论、宣传维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897年,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就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培养

46、维新人才。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离北京,东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达到高潮,此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逐渐取代改良主义的维新变法成为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革命派的反对。辛亥革命后,一度支持袁世凯,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但因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劝说无效,遂反对袁氏称帝。1915年8月,发表异

47、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对袁氏意欲复辟帝制的行径进行猛烈抨击,旋与蔡锷密谋,策划武力反袁。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组建宪政研究会。1917年后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工农运动的兴起,也使其深感不安。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20年后,先后在清华学校、南开大学等校执教,并到各地讲学。担任过京师图书

48、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司法储才馆馆长等职,为培养人才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成绩。1929年 1月19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五十七岁。,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基本概念与内涵(三),民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日本东京,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初为月刊,后改为不定期出版。其前身是20世纪之支那,胡汉民、张继、陶成章、章炳麟、汪精卫等先后任主编。陈天华、朱执信、宋教仁等人撰文。宣传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同改良派刊物新民丛报等进行论战。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揭示“三民主义”。共出26期,1908年10月被日本政府封禁。,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基本概念与内涵(四),新民丛报:辛亥革命时期

49、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2月在日本横滨创刊。为半月刊,共出版96期。主编梁启超,撰稿人主要有韩文举、蒋智由、马君武等。分图画、论说、学说、时局、政治、史传、中国近事、海外汇报、教育、小说等栏目。初期着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维新,鼓吹君主立宪。并力倡“民族主义”,激烈抨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加之,文章新颖,语言明快,文笔犀利,在这个时期深受读者欢迎,销量日增。但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喉舌的新民丛报,却坚持立宪保皇的政治立场,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连篇累牍地发表鼓吹改良、反对革命的文章。民报第3号便以号外形式,就革命与保皇、民主立宪与君主立宪、土地国有等问题展开论战。1907年,新民丛报停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