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媒体应给医护人员多一点表达机会与空间徐俊冕,男,73 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曾任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心理教研室主任、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常委兼医学心理咨询学组组长、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副理事长等职。现还担任教育部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顾问、上海心理学会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顾问。主编医学心理学获国家卫生部一等奖(1996),医学心理学课程创立与培训获上海市高等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2000 年获香港现代医学研究中心授予“紫荆花杰出医学成就奖” ,2
2、004年获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授予“医学心理学科贡献奖”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问()您平时的科研工作很忙,有时间关注媒体关注新闻吗? 答()我每天都要看新闻联播,也看一会儿新民晚报和环球时报 。 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份报纸呢?上海地方的电视新闻您看吗? 选择新民晚报 ,是因为晚上方便阅读,白天事务较多。选择环球时报是因为我个人比较关注国际方面的报道,想知道世界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我有时也会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也都会看。另外我更多地通过报纸来获取信息。 2您觉得媒体上的报道能满足您的信息要求么? 我觉得可以了。 您平时都有哪些方面的信息需求呢? 除了刚才提到的国际方面
3、的新闻,我还会对与人民群众健康相关的新闻感兴趣。比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涉及到群众衣食住行,尤其是身心健康方面的新闻,现在媒体上的反映还是很快的。这要政府加强对整个食品安全系统的总体监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媒体的监督还是非常必要的。 您对中国目前的医疗专业报纸如何看待? 我只是偶尔看看,有时收到赠送的报纸(如医药经济报 上海大众卫生报),我也会看看,关注医疗改革问题。因为太忙,大多数很少看,由于看得少,就不能做出恰当评价。我认为医疗专业报纸要提供医学的新信息,向群众做些健康促进和传播预防疾病的知识,提高国民的卫生意识和科学素质。报纸的工作人员也要学习科学知识,使科学知识的传播更为准确。
4、 关于医疗改革报道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医改报道形成了一种“劫医济患”的报道框架,没有给医护人员足够的说话或表达的空间,您怎么看? 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医护人员一般都很忙,并且没有意识到要主动在媒体上发言,新闻媒体应该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和空间。近年来我们的医疗改革出现了一些偏差,从原有的完全公益的性质开始向追求经济效益转变。在这个背景下,有一些医护人员在市场经济的利诱下过分3追求经济效益, “围着钱转” ,职业道德水平下降,这是应该受到批评的。但有一些医护人员,也面临着结构性的压力,有着自己的尴尬和无奈,媒体对这些问题可以有更多反映。总体来说,我们的大多数医护人员还是好的,不能随意扭曲他们的形象,应
5、该给他们多一些表达的机会。之前,医护人员是被人们崇敬的“白衣天使” ,但现在,医护人员突然好像都成了被批评的对象,这是不当的形象偏见。我们的整个医疗机构都在面临进一步的调整,新闻媒体可以正确地引导广大医护人员为人民服务。现在提出“医护人员为人民服务” ,好像听着都有点别扭了,这正是社会偏见的所在。 您提出媒体应该帮助宣传普及健康促进和传播预防疾病的知识,现在的媒体这方面做到了么 7 现在还不够。医学和整个国家的医疗系统,今后都要朝“预防”的方向迈进。只有百姓都重视健康问题,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生病,这样才能达到医疗保障体系的真正目的,提高医疗系统的整体效能,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目前医疗部门
6、也不太重视预防方面的问题,媒体上的报道不多,质量上也有问题,关注心理健康的就更少。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可言。难道一定要等人们已经生了病,才到医院里来治疗?为什么不能在前期就大量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的知识呢? 您如何评价媒体中的医疗报道? 基本上还好,但有时提供的数据不对,来源不明,或自相矛盾。 您认为这些错误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呢? 4会带来误解和误会。许多媒体上的医疗报道,也就是一般外行人在写。专业的、有医学知识的人大都不太想花时间来写这些。这一点与国外不同,美国的科学家和院士还会写很多医学科学知识传播给公众。在我看来,不恰当、不准确的医疗报道会引发误会,它所
7、传播的不是真正的科学。比如有某报纸报道说“据科学统计,全球范围内出现情感障碍者占学生总数的 15,出现心理疾病者则占四分之一不到” 。这样的报道令人迷惑,全球范围内出现情感障碍者有不同年龄的群体,怎么会占学生总数的 15?似乎应改为“全球范围内学生出现情感障碍者占学生总数的 15” ,而且情感障碍也是心理疾病的一种,采用“出现心理疾病者占四分之一不到”的提法语气上又减弱了问题的严重性,其实写成“出现心理疾病者已接近四分之一”可能语意上才比较一致,四个学生中几乎有一个出现心理疾病是何等严重的情景!我推测这是报道依据的译文不准确所致。记得还有一次某电视台的一档关于儿童多动症的电视节目,找来的孩子却
8、是“多发性抽动与秽语综合征”患儿。多动症和多发性抽动与秽语综合征是两种儿科疾病,前者治疗常用中枢兴奋药,后者就不能用这种药,混淆了医学概念,会对观众带来误导。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节目制作者本身医学知识不够。貌似科学的节目引发错误的宣传,可能导致以讹传讹的后果。 您是心理学专家,您对媒体上有关心理主题的报道满意么? 现在有关心理的报道比以前多了,尤其是对灾难后的心理问题及时报道是做得比较好的,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5很多问题是把病人的病症搞错了,概念上的混淆会带来误解。另有一些是引用了很多心理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概念,但是使用上却不一定准确,理论分析很多,却不是针对病人现在的
9、痛苦或困难、和病人一起探讨解决其苦恼问题的途径。 我从事医学心理学研究,主张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是当前社会的要求,要切实解决人们的心理痛苦,帮助人们应对压力,预防心理障碍。但现在报上的有些心理文章议论比较肤浅,我认为要避免照搬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此外, “梦的分析”对揭示人的心理问题可能有一些帮助,但过多地关注和报道“梦的分析”也不太必要,这其中还有很多无法证伪、主观臆测的东西。 对于上海大火心理重建的报道您有注意过么?这些报道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希望这方面的报道主要还是从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抱着解决问题而不是印证医学理论的态度来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受灾群众的痛苦,帮助
10、他们表达痛苦的情感和 克服生活困难,理解灾难发生的情境,总结经验教训,让更多的人学会应对危机。 去年以来富士康员工跳楼、各地戮童案频发,媒体都做了很多报道,从心理健康保护的角度看,这些报道有什么问题吗?类似自杀、暴力事件报道应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 这两件事凸显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报道的信息角度看,不能说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没有提出心理健康的任务,没有提到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也没有进一步分析原因(我看除了压力过大外,也有6当事人心理健康程度较差与管理、制度上缺陷的问题)。当然这不仅仅是报道问题,需要深入了解情况,请有关方面共同参与探讨问题。 报道自杀和暴力事件,我以为不要过分渲染自杀与暴
11、力的残忍,也不要对行为细节详细描述,避免一些心理不健康的人模仿。总之,应从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立场进行报道。 您是否接受过媒体采访?媒体用通俗化的语言转述您的学术观点不会有问题吧? 我接受过几次采访,那是我从加拿大回国不久,1987 年在上海中山医院建立上海第一家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时候,有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采访,后来又接受过大参考、嘹望和英文版中国曰报的采访,也在教育电视台做过节目,在电台里讲过心理健康问题。采访报道基本上反映了我的学术观点,通俗转述没有问题。 那您记得哪家媒体的报道是您最满意的?为什么? 当时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的报道都不错,在发表之前他们也会跟我再确认一下细节的内容。当时
12、嘹望周刊的记者还曾经不显露其身份,进入我的门诊候诊室同其他患者面谈,侧面了解我对心理障碍咨询或诊疗的情况。后来报道发表后,这位记者告诉了我采访的方式与其良好印象,还将报道寄给我一份,我们也成为了朋友。 对于这种“隐性采访”您怎么看? 从我个人的角度,我并不介意这种采访方式,这位记者的报道内容也基本上是强调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重要性,我也能够理解其自身的职业追求,要力求报道客观。但是从更大的范围而言,这种采访方式7也有可斟酌之处,最好让别人知道“采访”的来意。 您觉得比较理想的传媒和科学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觉得我国人民的科学素质不高,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东西不少,迷信的活动还很普遍,传媒和科学
13、界需要做出非常大的努力,共同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您认为建立常规的互动或者合作机制是否必要?怎样的合作形式比较有效? 这个建议是不错的。我们的医务人员一般都很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过多从事媒体的工作,这也是医学科学很难普及的原因之一。这方面的工作,可以通过心理学或医学学会,比如预防医学会、健康研究所这些机构与媒体协作。但是如何把他们的力量协调起来,建立常规的合作机制还是一个需要努力研究的问题。 您认为媒体需要发挥哪些社会功能? 我认为媒体需要在创建和谐社会、普及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道德水平方面尽自己的责任,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推动健康的生活方式,
14、不断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当然也要敢于揭露贪腐和各种邪恶的行为,这是弘扬社会正气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引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更加理性,更加健康,走向真善美的道路。还要请媒体在正确对待我国文字方面做出表率,大力减少错别字。也许我的这些看法太理想化了吧?姑妄听之可也。 您能举个例子么? 比如说有一期节目,字幕上就赫然打着“百万雄狮”的字样。现8在媒体上的错别字很多,可能是电脑打字的原因。但我们的媒体要对祖国的文字认真对待,不能乱来。现在网络上出现了许多新的词语,媒体上经过选择、适当运用不是不可以,毕竟语言也是要发展的,但是媒体上乱来总是不行的。文字上有错误,人们就会看不明白。人们需要正确的认知来指导行动,语言文字是认知的主要工具,认知错了,行动上就会有偏差,造成受众的混乱,这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