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美国学生研究中国“愤青”中国的“愤青”现象在美国新闻界、政界和学界,是一个被高度关注的话题。今年夏天,12 名美国青年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海外进修课程中,任务之一就是研究中国“愤青” 。这五男七女 12 名美国青年,平均年龄约28 岁,都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大部分专攻传播学、政府管理学和经济管理学,一半学生有媒体从业经验。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每年夏季学期,都会有一门研究生课程“中国当代传播” 。这门课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先是在美国国内强化熟悉相关背景资料,阅读大量的指定材料和参考书;然后移师中国南京,在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研究中心完成另外三周的课程。 12 名学
2、生中有 3 名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分别是日本、爱尔兰和巴基斯坦;只有两人以前来过中国,且停留时间不长。总体而言,他们对于中国的很多情况,特别是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巨变,只是听说,并没有切实和客观的了解。为通过这门课,学生们必须完成指定阅读资料,提交两次阅读笔记,一篇书评,一份研究项目计划书和一篇 20 页左右的学期论文。其中一份阅读笔记就是关于中国“愤青”和所谓“网络民族主义”的阅读分析报告。 最新一期的?t 望东方周刊采访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这批来华访问的研究生,反映了他们对于中国“愤青”的如下观点: 2“中国青年看待美国的矛盾情绪” 美国女学生阿德安?霍尔:“有一个人,他并不十分关
3、注你,而恰恰因此,你却希望成为他的朋友。尽管对方缺乏兴趣,你还是紧追着他并渴望他的尊重。你的追逐使你对那个人产生了一个难以抑制的愿望要他回报你对他的兴趣。但这也同时导致你不再喜欢那个人,因为他没能满足你的愿望。许多中国青年正是怀着这样一种矛盾情绪来看待美国的一方面,他们想要过上美国电影里的那种生活,想拥有昂贵的汽车和衣服。但对西方文化的过分追求,带来了对东方传统的破坏。许多中国年轻人又因此讨厌这种对自己文化和身份的背离,渴望做回他们认为的传统中国人。” “对华刻板观点导致愤青出现” 美国女学生辛西娅?皮埃特:“中国近 30 年来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种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信息断层。要使其他所有国
4、家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国的看法,肯定需要一定时间。我觉得,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抱有敌对看法,是因为这些美国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到关于中国缺乏文明、缺少人权的说教所致。只有持续不断地来自中国的新变化的影响,才能使美国人信服并改变现有看法。 ” 爱尔兰学生鲁莱?麦凯纳:“很明显,愤怒的这一代中国年轻人,对西方了解的深入程度远胜过西方年轻人对中国的了解。现在的中国年轻人3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他们既能第一时间了解西方的看法,又在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及国家鼓励下,获得了前人没有的自尊尽管中国在上世纪 90 年代后已在许多关键领域取得了进步,但西方对于中国的描述却仍停留在 30 多年前。这种不
5、正确的描述,直接导致了这批未来中国和世界领导者们的愤怒、仇恨和怀疑。 ” 巴基斯坦学生艾哈迈德?沙:“对于中国的刻板观点是愤青情绪产生的背后原因他们是想让世界知道,现在中国处在其丰富的历史新时代。现在,是中国年轻人以电子方式把观点向全世界传播的最好时机。如果足够谨慎、不那么极端,愤青可以作为公关手段,塑造全球范围内对中国的认识。 ” “中国对日本反应过度是幼稚的” 美国女学生苏姗?韦勒:“西方人的沟通方式通常是直接的、生硬的,不太考虑前因后果。然而,中国人的沟通则比较间接,将更多注意力放在维护尊重、礼貌和解释背景方面,而不是直接的字面沟通。由于东西方文化带来的沟通方式上的间接与直接的本质区别,
6、导致了中国愤青会采取一些不必要的过激行为,去应对国际交往间的一些随意或非随意的言论。 ” 日本学生小林洋子:“日本的一些个人极端观点的快速传播,使得中国对日本反应过度,这是幼稚的。换句话说,极端的观点在日本是少数,它并不能代表绝大多数日本人。概括而言,现在的情形是在网络上形成了双方极端力量和观点的对垒,而且网络技术的发展,让这些人更有可能团结4在一起对付另一方。 ” “愤青是对国家的一种独特挑战” 美国女学生米切尔?范德霍夫:“中国愤青想得到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尊重,但情绪化的呼吁和展示肌肉并不能赢得尊重,哪怕这种要求是合情合理的在中国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开放和透明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国内问题,
7、而不是以民族主义分散注意力。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在应对收入差距、环境问题等方面是无懈可击的(我可以举出美国在这些方面的一大串问题),因此不够公开就容易显得家长式保护。 ” 美国学生扎卡里?舍伍德:“中国年轻的、受过教育的和精通网络的一代愤青民族主义者,是对这个国家的一种独特挑战。 愤青表达不满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压制中国的外部和外国势力身上。这种社会力量强大且不可预测,应当引起这个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 美国学生约翰?尼科尔森:“中国巨大的网民人数,使这种对于外部世界的愤怒情绪,存在变成真正威胁的可能性。西方媒体很大程度上没有认识到愤青运动的内在原因,因此我们需要更重视这个问题,以防在未来发生重创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冲突。 ” “中国需要更多耐心” 美国女学生杰娜?穆瑞:“民族主义对于你称之为家的那个国家来说,5是一种积极的因素;但民族主义如果发展成一种对于其他国家的愤怒和仇恨,就不再健康了。中国越是想要其他国家的尊重,获得这种尊重花费的时间就越长。尊重是一种价值接受,过程缓慢且直到你应得之时才会获得,而不是自动给予的。罗马非一日建成,同样,中国只向世界开放了 30 年,因而获得尊重和理解都还需假以时日。中国将会成功,但作为一个国家,它需要更多耐心。 ”(摘自 2009 年 8 月 22 日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