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权威又贴近,既主流又可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4027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既权威又贴近,既主流又可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既权威又贴近,既主流又可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既权威又贴近,既主流又可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既权威又贴近,既主流又可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既权威又贴近,既主流又可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既权威又贴近,既主流又可读时政报道,历来是媒体重要的新闻资源,也是广大受众十分关心和重视的话题。时政报道,曾经只是党委机关报的优势,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我国报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时政报道引起了各种媒体、包括晚报都市报的重视,而且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加强时政报道,创新时政报道,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晚报都市报创新办报理念、提高办报质量的重要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晚报都市报时政报道的水平,使晚报都市报的时政报道既权威又贴近,既主流又可读,8 月中旬,江苏省记协在苏州召开了全省晚报都市报时政报道创新交流会。参会的 20 多家晚报都市报的总编辑、副总编辑们先后在会上发言,交流了各自的经

2、验和体会,同时还就下列问题进行了研讨:时政报道的概念、范畴是什么?时政报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政报道创新的难点在哪里?时政报道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转型:时政报道是晚报都市报确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正确认识时政报道,不断改进和创新时政报道,是晚报都市报不容回避的问题 时政报道是时事报道与政治报道的简称。传统意义上的时政报道的2定位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报道的范围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群体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交流发言中,有的同志认为,有些晚报都市报在创刊初期,为了尽快占领市场增加发行量,往往以普通市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

3、导向,以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和曝光性的新闻为重点,而对时政新闻则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报多了,有“小党报”之嫌,没人看;报少了,又怕挨领导部门批评。于是便出现了尴尬的局面:或是应景式的,简单复制党报模式;或是无可奈何,照本宣科;或是能躲则躲,干脆回避。 交流发言中大家一致认为,时政报道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的概念。在新形势下,事关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矛盾,社会各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法制与人权的进步,思想、观念的冲撞与突破,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新成就、新问题,社会生活的新形态、新要求等引发的事件性报道,都是时政新闻。有同志发言中引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一次“全国报纸

4、读者调查”结果说,有 44.5%的读者认为,目前国内都市类报纸的主要问题就是“很少触及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同一个观点:晚报都市报发展到今天,必须摒弃认识上的两个误区,一是把时政报道当“包袱”的思想,二是一味迎合市场、迎合读者。晚报都市报要有转型的紧迫感,要借助时政报道创造新的优势,优化版面结构,从“狭义的民生新闻、格调不高的娱乐新闻和稀奇古怪的社会新闻”中解放出来,从“粗黑的字体、血腥的现场、劲爆的猛料、甚至经不起推敲的遣词造句”中解放出来。 3视角:晚报都市报时政报道必须避免与党报同质化,要从“报纸办给谁看”和“给人以什么想看的东西”出发,杜绝大话空话、官话套

5、话,让媒体与受众产生共鸣 扬州时报的同志在发言中说,传统的时政新闻,因其具有高端和权威等属性,往往居高临下,传播效果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要求编辑记者放下身段,以普通市民的视角,看到底关注什么,想知道什么。 城市商报的同志认为,要尽可能地让时政报道亲民化。亲民意识是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从平视生活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和记录传递信息,增强新闻的亲和力。 盐城晚报的同志说,时政报道要立足于基层,着眼于民生,要尽可能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看问题。报道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决策,既要盯住上头,又要目光向下,要在实际生活中给报道找一个“点”,找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来“支撑”报道。 “时政报道离不开民生

6、,核心是民生”,“不唯会议写会议,不唯领导写领导”,“要以会议和领导人讲话活动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对接民生民意,做出读者所渴盼的报道” 。这是许多同志发言中的共识。典型宣传是时政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 常州晚报认为,典型宣传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别人不感兴趣、不看报道怎么办?二是别人看了报纸不相信怎么办?而要避免这两个问题,必须注意典型的平民视角,越是“高大全”,越是需要平民化。 贴近:时政报道不能采取简单“拿来主义”的方法,在“原材料”相4同的情况下,要做出“特色菜”,必须找准与本地的结合点,做好“落地开花”工作 时政报道,不仅涉及的内容很广,而且牵涉的地域亦很广。大家在交流中认为,贴近性是新闻

7、规律的重要内容,时政报道的创新则更要抓住这个“切口”,以达到引发读者关注的目的。 “让外地时政新闻落地生根,是拉近读者心理距离的好办法。 ”今年 7 月 23 日,新华社播发了因暴雨袭击导致陇海铁路中断的消息。 泰州晚报由此想到了对泰州的影响,通过采访泰州火车站,写出了暴雨“冲断”陇海铁路,泰州站滞留旅客得到妥善安置的稿件。 扬州时报在对 ECFA 的签订这一重大消息报道时,则从台湾农产品零关税进入大陆会对扬州市民生活生产的影响出发,写出了“石斑鱼”有望台湾直供,价格更便宜 下半年,台湾水果将降价登陆扬城等报道,使 ECFA 一下子成了扬州读者关注的热点。 京江晚报在交流中介绍了他们尝试时政新

8、闻本地化和个性化的经验,认为时政新闻本地化的实质是贴近性。他们要求编辑用自己的话给长稿拎核心提示,或对稿件进行点评,或写编者按、编后语等,以达到时政报道本地化的目的;而记者则通过相关的采访、连线,对外地的新闻进行报道,给读者以亲近感。 不少同志在发言中认为,时政报道的贴近,就是要“有人有事”,“重人重事” 。 “事”是真实的,“人”是活跃的,“有人有事”就有了报道扎实生动的基础。离开了“人”和“事”,报道就会空洞、单调、呆板、枯燥。 5亮点:时政报道中的会议报道,不能是领导人的“起居实录大全”,要重视会议材料的研究,更要跳出会议写会议,通过察言、观色、追行,挖出读者关注的新闻 时政新闻非会议新

9、闻,但很多的时政报道又是和会议有着紧密的关联。对会议不能不屑一顾,但又不能就会议写会议,而应通过深入挖掘,找出其中读者关注的亮点。 南京晨报的同志认为,时政新闻中的会议报道,不能完全被“宣传”牵着鼻子走,应该从会议新闻中拎出新闻点,关注现场花絮与重点人物的“脱口秀” 。 扬州时报则对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的记者做出明确交代:要察言(捕捉领导讲话中透露的重要信息)、观色(看哪些事情能够引起领导及与会者的喜怒哀乐)、追行(领导活动中的非常态行动)。 盐城晚报的同志说,一般性工作会议,完全可以围绕读者兴趣进行剪裁取舍,报道的篇幅和规模,也应取决于社会的牵涉面、读者的关注度和新闻自身的“含金量”,而不

10、是取决于领导的级别或其重视的程度。 交流发言中也有些同志认为,一次会议,透露的信息往往很多,涉及的面往往也很广,跳出会议写会议和从会议中挖出新闻亮点一定不能报偏、报错。记者不仅要听会、研究会议材料,全面把握会议的精神实质,而且平时也要加强学习。 扬州晚报的市委书记痛批简报不简的报道曾获得全省好新闻奖,该报道就是他们记者根据市委书记一次会上的即席讲话而采访写成的。他们在发言中说,每次会议,往往隐藏着当前要着重解6决或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我们要学会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重在挖掘时政新闻中鲜活的、富于个性的人物语言及相关细节,而不是依赖文件、讲话稿。 解读:许多时政报道,因其政策性、工作性较强

11、,容易程式化、公文化,必须寻找突破口,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其说清楚、说鲜活,让读者感到权威、有用 出席交流会的同志一致认为,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时政新闻与公众的利益比任何时候都密切相关,公众不仅对政策的敏感度非常高,而且对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活动等也十分关注,做好重大政策的宣讲、重大战略的阐述、重大举措的解读,不仅是晚报都市报的责任,也是其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姑苏晚报概括出解读时政新闻的 6 种模式:采用“梳理提炼法”对重要会议的内容进行解读,旨在让老百姓对上级精神一看就明了;采用“释疑解惑法”解读上级的重大决策与重大实事工程,旨在得到老百姓理解和支持;采用“独到见解法”

12、解读本地在全国产生影响的时政新闻,旨在让读者读出一些独到与原创的观点;采用“专家注解法”解读带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时政新闻,旨在将一些专业化的内容讲得通俗易懂;采用“绘图绘表法”解读那些需要突出数字、地理、比较、分类等信息的时政新闻,旨在让读者看得明明白白;采用“组合链接法”解读那些带有丰富背景和关联信息的时政新闻,旨在让读者对新闻了解得更加丰富与全面。 7扬州时报对时政报道的解读还确立了几个原则:一是内容的有用性,要善于发现读者需求,针对读者的“问号”,解读不厌其详;二是口径的权威性,涉及到具体相关内容的都要请相关领导部门给出对应解释;三是写作的通俗性,学会把文件语言“翻译”成群众语言,以达到让

13、群众爱读、好读的目的。 延伸:时政报道不能满足于“一事一报”,要注意其关联度。通过做“加法”,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化和链接,拓展信息空间,增强时政报道的可感性 交流中有的同志提到,尽管大家对时政报道的重要性已有认识,而且实践中也在不断加强,但在思想深处,总怕时政报道多了、规模大了会丢掉晚报都市报的特色,因而对时政报道往往满足于“就事论事”的单一模式。大家认为,时政报道的创新,必须胸有全局,对于相关的信息,要善于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地域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做好相关的延伸工作。 “延伸的功夫在会外 ”,这是泰州晚报的经验。他们认为,会议性的时政报道容易缺乏事件、动态、细节和形象,事实的

14、可感性不强。要把时政新闻写活、写生动,就必须到会场外寻找与会议相关的有价值的新闻内容。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入手,大题小做,以小见大,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人性的刻画,一个细节的关注,都能让时政报道灵动起来。 8江南晚报的同志认为,时政报道要达到传播的最佳效果,必须学会举一反三。 苍梧晚报为了搞好“沿海大开发”一周年的报道,邀请同处江苏沿海开发前沿的盐城晚报 江海晚报共商报道方案,三报记者联手,从北向南分 17 个节点进行联合采访,以“黄海观澜”作为统一栏花,全景式地再现了三市沿海大开发的崭新风貌。三市读者一报在手,就可以纵览三市沿海大开发的万般风情。 互动:时政报道不必一味地采

15、取单向灌输的方式,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报道,让读者参与报道的过程,以提高读者的关注度和激发其阅读热情 金陵晚报的同志在交流中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媒体的报道模式不断在创新,开放的互动模式既是传播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传播效果的实现标志。近年来,他们在时政报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互动尝试,如“非遗在江苏”13 市晚报间的互动报道,以及经常性的记者角色互动、短信平台互动、网络视频互动等,都成功地提高了时政报道的参与性和关注度。 常州晚报还把“互动”融入到典型报道的采访之中。他们在报道好民警刘祖明时,拿着刘祖明的生活照,到其辖区内找操外地口音的当地群众,请他们回答“这是谁、干什么的、平时有无联系”等问题,

16、使报道更加真实可信,更具感染力。 为了搞好时政报道中的互动,许多晚报都市报在实践中都创造了比较好的形式和平台。 扬子晚报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开设了两会微博(微型博客)专版,第一时间向网民发布两会最新资讯;与此同时,微博也提供了9一个报纸与网民形成良好互动的平台,网民的即时反馈、畅所欲言,反过来又扩大了记者的报道视野。 宿迁晚报在要闻版开设了与市长谈心专栏,市民就自己关心的话题向市长倾诉心声,可以是问题反映,也可以就经济、社会发展等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认可。 底线:时政报道的政治性较强,创新不能顾此失彼,要拒绝庸俗、低俗和媚俗,搞准口径,领会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交流中,大家一

17、致认为,时政报道虽然题材重大、政策性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严肃的表情才是唯一的传播手段,时政报道的创新要敢做敢为,但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固守必要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是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 都市晨报的同志在发言中说,时政报道涉及面广,面对的局面错综复杂,晚报都市报的市场化决定报纸对分寸的把握更微妙,政治素质不过关,无法保证报纸安全,更谈不上好看。因此,在时政报道中,他们始终注意找准自己的施展空间,学会避开风险走路,不立危墙之下,不搞以卵击石,有把握再“走钢丝” 。 淮海晚报的同志则提出,创新时政报道必须防止娱乐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有的报纸在“两会”报道中,不重视充

18、满含金量的两会有关内容,而是注重一些会议花絮,炒作一些人物的奇闻逸事;有的报纸在报道国际国内时事新闻时,只注重社会新闻而忽视有关国家发展大局和国际形势的走向等。 东方生活报的同志说,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时政报道创新中必须具备且必须不断“拷问”自10己的三道题。他们给自己规定了三点:一是必须严守报道纪律,对一些内部信息或者尚未最终决定的重大事项,一定不能抢报;二是不能因为片面追求新闻性而顾此失彼,甚至不恰当地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自选动作中,要在“保值”的基础上谋求新闻信息的“增值”,进而实现两种新闻动作(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协调、相统一;三是对把握不准的情况和问题,应多请示多求教,确保报道“帮忙不添乱” 。 (作者系江苏省记协副主席、中国晚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